首頁
:法師開示
淨慧法師:第三屆禅七開示 知見的厘清和建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屆禅七開示:知見的厘清和建立 (2005年12月3日) 各位大德: 昨天講到有各種各樣的邪見。如果我們修行人一旦被邪見誤導了,就有前功盡棄、欲升反墜的危險。所以,對於知見的厘清和建立非常重要。 邪見有多種多樣,總而言之,不出斷、常二見。斷見與常見有一個共同的要害,都是對眾生的業果因緣的錯誤認識。在中國的歷史上,南北朝時期曾經發生過一次關於神滅與神不滅的爭論。這種爭論延續了很長的時間。在佛陀時代的印度,也同樣是如此。有的認為生命是一次性的,這就是所說的斷見;有的認為生命的一切都是由過去注定的,不可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常見。常見就是宿命論,認為一切都是過去生中決定了的,我們人的任何努力都不起作用。斷見就是斷滅論,撥無因果,即否認因果,不相信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不可磨滅。 佛法的見解是說,斷見固然不對,常見也是錯誤的。佛法認為生命不常不斷,常不對,斷也不對,非常非斷。如果說是常,一切都是過去生中規定了的,那麼我們現在的修行、努力,就沒有任何作用與意義。如果說是斷,那麼人的努力也沒有任何意義。善惡報應的積累既然都是斷滅的、都是一世的,人生的努力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了。 佛教主張:我們的生命前無始、後無終,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再建立生命的輪回和生命的淨化。無論是生命的輪回,還是生命的淨化,不是有一個的東西從這一輩子走到下一輩子,也不是從過去走到今生,所以叫無我。沒有我,三世因果又要建立,眾生的生命又要延續,所修積的功德又要不失不壞,所作的一切罪業也是不失不壞。無我的理論,既不同於斷滅見,也不同於宿命論,所以往往很難理解。無我的理論與三世因果的理論同樣重要,是在無我理論的基礎上來建立業果不失。 首先說無我。“我”從思想上來講,它有一定的哲學定義。“我”有三個含義:獨立、自在、永恆。印度九十六種外道對於我的理解,大致不出這三個含義。佛法認為這樣的“我”不存在,但是“假我”還是有的。如果說“我”是自在的,我總想好事得不到;“我”是永恆的,活上幾十年這個色殼子就回到大地了。可見永恆、自在、不變的“我”並不存在,所以說“無我”。 然後說建立在無我基礎上的“假我”。假我是什麼呢?從過去生到今生,從今生到盡未來際生,這個無量劫以來的業果的責任者,佛法是用四個字來表述它:“相似相續。” 業果的責任者從前生到今生,從今生到來生,它是相續不斷的,中間沒有斷層,所以它不需要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也不需要一個永恆自在的我。因為它的中間根本沒有一秒鐘的間斷,它是相續的。雖然前一念的業果的責任者和後一念的業果的責任者是相續的,但又是不同的,它總在改變,“一切法無常”,只是相似而已。也就是說,前一念的假我和後一念的假我不完全一樣,因為它受到我們行為後果的影響。我這一念在十法界中的三惡道,假我也就隨著在三惡道;我這一念在十法界中的四聖,假我也就在四聖之中。它隨著眾生行為結果的影響,時時刻刻在轉變,所以它是相似相續的。 關於這一點,從我們人的一輩子來講,也可以得到一個很清晰的答案。1歲的張三和60歲的張三不一樣,又是一樣。為什麼呢?一個人從他出生那一刻一直到死亡,都保存了此人相似相續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1歲和60歲畢竟又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說他是張三又不是張三,他不是張三又是張三。從人的一期生命來看,是在相似相續中慢慢向前推移。1歲與60歲之間的距離畢竟很長,即使是當下這一念,也是在相似相續。如果說每一念都是一個樣的,那就成了宿命論,人的一切不可改變;如果說不一樣,那又成了斷滅論,做一切事情沒有後果,業果的責任者不存在。 佛教無我觀的建立,以及如何學習、領會無我的道理,實在非常重要。而且搞得不好,就成了宿命論、斷滅論或者神我論。從我們一般的人來說,對於無我的概念,並不是十分清晰。實際上,很多的人是把真如、佛性、法身看成和靈魂一樣了,這就和佛教的本意完全相違背。佛性只是成佛的可能性。法身是理,是我們要認識的真理。因為諸佛與眾生同一法身。法身並不是說每個人各有一個單體獨立的法身,而是指以法界性為法身。十方諸佛和一切眾生都在法界之中,都在真如佛性之中。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業力因緣,與法身、佛性相聯系,共同禀此一性。達摩祖師說:“深信含生,同一真性。”我們能夠與真理達到一致了、同一了,妄想、煩惱就消除了。所謂“與諸佛菩薩同一鼻孔出氣”,就是說眾生與諸佛成為一體,回歸法界。同真理成為一體了,也就把我們的一切障礙、局限統統打破了。破無明、斷煩惱,就是要打破我們眾生與佛之間的這一道牆壁,使我們真正融入到真理之中,融入到法身之中,融入到諸佛的無上菩提之中。 如何理解佛法最深層次的無我道理,不開悟,不對佛法作最深入的學習和領會,往往在見地上會有許多誤區和盲點。修來修去,都是那些外道見在指導我們,並沒有真正領會佛法的無我的知見、空的知見、般若的知見。禅宗所謂“一法不立”,就是般若的知見、空的知見。我們往往聽到“一法不立”,就覺得:完了!我修了半天,什麼都沒有了!所謂破法執,就是連你修的這些功德的相也要破掉。因為你有功德之相,就有局限性,就與佛的法身不一致,就不能融入法界之中,不能融入諸佛之中。所以要破掉一切相,掃除一切見,所謂“不見一法名佛見”,見有一法就不是佛見。做一切事情不要從我出發,不要從我有多少功德出發,不要從我有多少多少東西的積累出發。做一切事直接去做,不要想那些。拿了一塊錢出去,你想了半天我做了多少功德,這等於在思想上又背了個大包袱。背了這個包袱以後,天天就躺在這個包袱上,不想再往前走一步了。我們一定要放下一切包袱,掃除佛見、法見,然後才能和諸佛的本體一致。學習佛法講到這個最深的地方,講到“不立一法”的時候,都覺得有些害怕。哎呀,這怎麼辦呢?我到極樂世界去得了還是去不了啊?禅宗一法,是叫我們不要背任何包袱,要把一切包袱都放下,把一切的佛見、法見、僧見全部都放下,連放下都放下。放下的當下就與佛的法身相契無間了。
|
|
|
|
|
|
上一篇:郭元興教授:九乘差別略義·世間乘
下一篇:郭元興教授:九乘差別略義·出世間乘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