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單培根居士: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單培根
閩南佛學

  顯於大乘真是佛語,這是攝大乘論總標綱要分中的一句話。我讀此句,覺得很是突而且再三的說,這使我更是疑惑了,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相說明大乘,列舉十相之名是所知依、所知相、人所知相、彼人因果、彼因果修差別、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彼果斷、彼果智。接著即說:。由此所說諸佛世尊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次列舉十相之體,是阿賴耶識、三種自性、唯識性、六波羅密多、菩薩十地、菩薩律儀、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無分別智、無住涅槃、三種佛身。最後說十相之所以次第。這樣,全論的綱要已標舉了,後即以此所知依等之名為十分之名。
  論中又言此十相為。殊勝,殊勝是相對之語,應有所對而說。論在說十相體的一段文中,首說:由此所說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可見此殊勝之語是對聲聞乘而說的。這段文舉了十相體之後,說:由此所說十處,顯於大乘異聲聞乘,又顯最勝,世尊但為菩薩宣說。是故應知但依大乘諸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
  為什麼要說顯於大乘真是佛語,我想不通。我在前後文句上找,也找不到相應的解釋。後來我知道了。印度與中國情況不同,差異很大,再加以時代變遷,我是中國人,不了解印度佛教史的情況,也就於此模糊了。
  中國佛教,一向盛行大乘,對聲聞乘加以貶斥。在印度就不同了。印度在佛涅槃後,初唯流行聲聞乘。由於眾生根機不同,所見有異,逐漸分成許多部派。後來為了普化眾生,有大乘興起。大乘貶低聲聞乘為小乘,聲聞乘也就反過來排斥大乘為非佛說。兩方爭論不已,一直貫串在印度佛教史中。提倡大乘的,對於大乘非佛說的攻難,總要有所辯護,不能置若罔聞。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勸其弟世親回小向大,特為作此論以授。那麼,對於大乘非佛說的問題,不能不有所解釋。而且,論中列舉了大乘內容,分為十相,說其為殊勝於小乘。這是說單向聲聞乘中學,可以證得阿羅漢。欲求無上菩提,這是不夠,所以菩薩必須在此殊勝十相中學。然而這樣的說十相殊勝,為聲聞乘中所未有,豈不是正好要被聲聞乘排斥為非佛說嗎?他們要說:這可證明了。既然和我們阿含經中所說是兩樣的,這是非佛說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所以再三聲明說顯於大乘真是佛語。為什麽大乘是佛語呢?理由何在呢?根據何在呢?怎樣顯出這裹所說的大乘十相是真是佛語?看,無著菩薩在論中是怎樣回答此間題。論說:
  復次,雲何由此十相殊勝殊勝如來語故,顯於大乘真是佛語?遮聲聞乘是大乘性7由此!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謂此十處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成立,隨順無違,為能證得一切智智。
  不許聲聞乘是大乘性,是說依聲聞乘所說修學,只能證得阿羅漢果,不能證得無上菩提佛果.欲求無上菩提,必須另有應學的大乘之道。今此論所說之十處,依此修學,是可能證得無上菩提的.即以此故,所說大乘真是佛語.因為此所說十處,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大菩提的能引因,且是最能引。何以是最能引大菩提性?因為從道理上講,此是善成立。從修行得果上講,此是隨順佛果,此是無有違逆。隨順而無違,依之修行,必能得果。因和果是要相稱的,是要合理的,不是不相稱不合理的因,可以得相應的果。佛之一切智智,由於這樣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志立,隨順無違的十處,為能證得的。後又以二頌總結,頌中有二句說:由此最勝菩提因,故許大乘真佛語。無著菩薩是依因果來證明是佛說的。
  大乘是否佛法,無著菩薩以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成立,鲫匮無違,為能證得—切智智。以此為理由.我們於此可知,佛法是建立在理智上的,不是神秘的,玄想的。學佛要以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法隨法行,為—條康莊大道,於此而別求,歧途亡羊了。
  佛法是講緣起的,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聲聞乘所講的緣起,是十二緣起。從個人出生死來講,明白十二緣起夠了.大乘要求成佛,以達到一切智智為目的,這樣,要追求了解所知依了,攝論於《所知依建立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為緣起。這是聲聞乘所不接受的.攝論在所知依分中,不但說明阿賴耶識之相,而且用大量的篇幅,論證阿賴耶識非有不可.若無阿賴耶識,雜染耶識,雜染清淨皆不得成。斷滅不能有雜染清淨,永恆常也不能有雜染清淨。阿賴耶識猶如瀑流相續不斷,方能於此建立雜染清淨。這樣不同於我嗎?佛在解深密經中建立此識時,即明確預先警告說:“恐彼分別執為我。”因為這和我太相似了。無我是佛法的最基本准則.眾生是即蘊孰我的,認為此身心是我。外道是離蘊執我的,他認為有神我在我們的身中,死後離身而去,又入另二身體。或者認為有大我,分出一分在眾生的身中.佛法說即蘊非我,離蘊無我.無我是佛教中的不共法,在佛教以外,有談無我的,都是極膚淺,不能徹底無我,真正無我。後世佛教,難免有外道渾入,或者佛教徒的思想淺薄,分不出佛教與外道之不同。在印度小乘部派中,即有犢子部,因為建立不可說我,被其他部派判為附佛法外道。無我有我,這是佛法與非佛法精深之辨。阿賴耶識太似我了,很容易被人執為我。無性攝論釋,於所知依分,於此作出一段很重要說明。說:
  如是若離—切種子異熟果識,如前所說種種過失之所隨逐。
  雖無欲樂自事重故,然必應許阿賴耶識決定是有。
  如是名為反诘道理。此中亦有順成道理,覆相顯示方便因故。
  以無虛诳正論總相,成立大乘真是佛語。
  謂大乘教真是佛教,一切不違補特伽羅無我性故。
  阿賴耶識能诠之教.稱所诠義佛所說故,如說剎那速減等言,
  又諸大乘定是殊勝,輿法有法不相違故,如說甚深緣起等教。
  攝論的成立阿賴耶識,用反喆道理,無性說,這是方便。然此中亦有順成道理,用正面來說,以無虛诳的正論璁相,成立大乘真是佛語,首先最主要的,是一切不違補特伽羅無我性故.—切法無我,這是佛法的根本標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為三法印,作為勘定是否佛法的正印。阿賴耶識非我,不可誤執為我。無性又說,阿賴耶識之教,是符合佛說的,因為說阿賴耶識是剎那速滅等,不說他是無為恆常。無性又說大乘定是殊勝,因其說甚深緣起等,都和佛說緣起法沒有違背。
  窺基在唯識二十論述記中為了成立大乘是佛說,成一比量雲:
  我說大乘是佛所說,許具三法印契經攝故,如增一等。
  是否佛說,要以三法印勘定。不具三法印的,是非佛說。
 

 

上一篇:惟覺法師:面對疾病
下一篇:惟覺法師:如何看待生死的奧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