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唐思鵬居士:《佛教三字經》新注 忏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忏法

  我國佛教中的忏法,起源於晉代,漸盛於南北朝,至隋唐大為流行。唐代道宣律師說:“諸佛大慈,善權方便,立悔罪之儀。”(見《廣弘明集·悔罪篇序》)忏法是屬於行道者對以往所犯罪過用一種深深自責、發露悔過、觀空遣相的修行法門。修習這種法門,既能達到除滅罪愆、不受惡報的目的,同時還能達到進趨解脫道和菩薩道的目的。所以對每一位學佛者、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實際、必不可少的修學法門。

  上十宗  已說完  忏悔法  更須探

  如上成實、俱捨、禅、律、天台、賢首、慈恩、三論、真言、淨土十宗,現已講完。現在再對忏悔法門進行探究。《壇經》雲:“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
  怎樣忏悔呢?《觀普賢菩薩行法經》雲:“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可見忏除罪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了達罪性本空。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來,為無明所盲,不知因果,於是造下了眾多罪業,若此罪業有實體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所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過去世中所作諸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就說明不論是何等惡業,皆無實體,如夢如幻,無有蹤跡。《金光明經》也說:“千劫所作,極眾罪業,若人至心,一忏悔者,如是眾罪,悉皆滅盡。”這更說明只要了達罪無實體,本性空寂,當下就能忏盡無始劫來所造的惡業重罪,以故永嘉玄覺有雲:“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七佛偈雲:“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行相,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性空無所住。”學佛之人如果真能按照上面數則聖言的教誨進行忏悔,這樣不但能忏除極大惡業,而且還能出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可見實相忏悔的威力與偉大。

  慈悲忏  何人集  志公等  高僧十

  除上了達罪性本空的實相忏外,還有依《慈悲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藥師忏》、《淨土忏》、《地藏忏》等來忏除罪業的。《慈悲忏》就是現在所說的《梁皇寶忏》。據說此忏是梁朝高僧寶志公禅師與其他僧人共同編輯而成的。
  寶志禅師,俗姓朱,甘肅蘭州人,自幼出家,依當時建康(今南京)道林寺僧儉為師,修學禅法,精進不懈。十多年後,忽然性格起了變化,言談自如,居無定處,飲食無時,發長數寸而不剃,常赤腳出入於大街小巷,手持錫杖,杖頭掛著剪刀及鏡子,簡直像個瘋子一樣。志公禅師常常有很多神異之事,出沒無常,時顯時隱,走不留痕,行不定蹤,或數九寒冬身披一件單衣,袒胸露懷,不覺有寒意。志公常常出入於宮廷皇室,對梁武帝直言告誡,教他好好修學佛法,不要有私欲嗔恚,要放棄一切妄想雜念,要慈愛人民,應視人民如父母。志公禅師又對武帝說道:別認為位尊天子,是人間之主,可以為所欲為,不受到懲罰了,要知道天子之上還有天子,他們專司人間之事,常言說天網恢恢,一旦大限到來,惡有惡報,任何人也逃脫不了。寶志公禅師在世時,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他都平等相待,對善者倍加贊揚,對惡者嚴加警誡。志公常常談玄說禅,作詩作文,妙理玄機,盡含其中,所以當時京城官民都認為他是得道高僧。

  梁武帝  心至誠  度故妻  脫蟒形

  據說梁武帝曾為雍州刺史時,他的原配郗夫人因妒嫉怨心逼迫而死,後墮生為蟒蛇,曾先後在宮中現形和給梁武帝投夢,訴說自己的諸苦,要求武帝設法使她離苦得樂。後來武帝便邀請當時有名的以寶志公為首的十位高僧撰集忏法,建立壇場行道。果然不久武帝便見郗夫人身穿官服來謝恩,訴說她自己已依仗忏悔之力,升到天上去了。

  唐悟達  有夙業  人面瘡  生於膝

  《慈悲水忏》卷三載:四川眉州(今眉山地區)知玄法師,俗姓陳,五歲時曾賦詩雲:“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隨風。”七歲時曾在寧夷寺聽法泰講《涅槃經》。十一歲削發出家。時,奉丞相杜元穎之命,升堂說法於大慈寺,傾心聽講者無以數計,從此蜀人尊稱他為陳菩薩。不久隨淨眾寺辯貞受具戒,又學律及《俱捨》。後從其師法泰至長安資聖寺,在此敷演經論,受僧俗崇仰。修行有道,於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封為國師,名悟達。知玄先在長安遇一異僧,身患癞疾,人皆厭之,知玄主動日夜侍奉,長年累月,無有怨言。後來癞僧病愈,即告訴知玄,說他後來有難,並給知玄一物,教他在緊急之時才能開看。中和三年(883),懿宗招知玄入宮受供,知玄見皇上對他如此寵愛,一時榮幸之念生起。不久知玄忽覺左膝紅腫疼痛,慢慢的乃至潰難流膿,雖經太醫診治,諸藥枉效,長久不愈,此即所謂的“人面瘡”。據《神僧傳》所載,有一天這瘡忽然說起話來:西漢景帝時你為袁盎,我為晁錯,景帝下有七王侯同反,皇上無奈,招納群臣獻計,以平七王。袁盎奏道:皇上!現在只有立即把晁錯推出,當著眾王斬首,就說是晁錯的過失,這樣才能使七王退兵;果然漢景帝把晁錯殺了,從此晁錯世世都想復仇,但因袁盎十世為高僧,而無法報仇。

  遇神僧 為洗冤 三昧水 澆即痊

  悟達國師這時忽然想起那癞僧的預告以及給他的那件東西,於是馬上將此物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可往西蜀彭州茶籠山(今四川彭州市丹景山)相尋。”於是悟達國師便去了此山,剛走到山腰,便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宇,寺門外的欄桿上坐著一位早年曾在長安侍奉過的癞僧,這僧見是悟達國師,立即笑臉相迎,說道:“患了‘人面瘡’是非常痛苦的,我這裡山巖下有一泉水,明早你去洗洗就會好的。” 說完之後,回頭一看,寺、僧都不見了。次日黎明,悟達國師至泉水處,那“人面瘡”說話道:“今蒙迦若迦尊者教你以三昧水洗我,從此不再與你為冤了。”悟達自從用三昧水澆洗了“人面瘡”後,果然不久瘡瘍便不治而痊愈了。

  作水忏 後世傳 如法行  利無邊

  因此,知玄依宗密《圓覺經修證義》寫了《慈悲三昧水忏法》三卷,流傳後世。如果後人能夠如法地至心忏悔,多劫的惡業冤結都會很快地消除的。
  忏法有“事忏”和“理忏”兩種。什麼是理忏呢?用智慧觀諸法性空、包括罪性亦空的道理,內心清淨,遠離執著,住無所住,念念與法性相符合,是為“理忏”,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實相忏悔。《中論》卷三雲:“諸煩惱及業,作者及果報,皆如幻如夢,如炎亦如響。”能如是而知,是為實相忏悔的范疇。什麼是事忏呢?“事”指事儀,即於一定的事相上,舉行相應的修忏儀式,以達到忏除罪愆的目的。如身禮拜瞻敬,口稱唱贊誦,意觀想聖容,以三業殷勤哀求,忏悔過去、現在所作罪業,稱為事忏。
  說到這裡,初學者應該特別明白佛教是最注重因果報應的,雖然因果如幻,無有定性,實我實法,了不可得,但人們種如幻的因,必得如幻的果,業報因果是不會無有的。《維摩诘經》卷一雲:“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集論》卷二亦雲:“雖離有情,而有有情可得;雖無作者,而諸業果不壞可得。”因此,並不是一切全空。《大寶積經》雲:“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除。”佛教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教也就是講戒、定、慧三無漏學。從小乘言,“諸惡莫作”是戒學,“眾善奉行”是慧學,“自淨其意”是定學;從大乘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學(如持戒波羅蜜多中有“律儀戒”和“攝善法戒”等;律儀戒攝“諸惡莫作”,攝善法戒攝“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定慧二學。簡單來說,佛教就是“止惡修善、心淨無著”八個字。如果只講“止惡修善”,是人天善法,不能出世解脫;只講“心淨無著”,是偏空的小乘,不能成就圓滿的佛果;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不墮空有、正行中道的菩薩。所以學佛者當重視因果的要重視因果——止惡修善,當觀空遣相的要認真觀空遣相——自淨其意。如法忏悔,如法修行;正行三業,清淨三業。所謂:“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見四十《華嚴經》卷四十)

 

 

上一篇:果煜法師:禅林風雨 9.住與無住
下一篇:果煜法師:禅林風雨 10.心力無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