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末後有個‘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為‘經’。這個稱呼是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為‘經’。像儒家有《十三經》,道家老子尊稱為《道德經》,莊子尊稱為《南華經》,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為經典。根據經典裡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為‘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為過去佛經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中國人尊稱為經。
修多羅裡面它有些意思,通常講有五個意思。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人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志,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為什麼?一遍的味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不再想看,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志濃得多,它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那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我們可以做個比較。在中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四大小說|西游記、水浒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中國著名四大文藝小說;你能看多少遍?看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給諸位說,我看過十幾、二十遍,我那是做學生時代。那麼大的書,我告訴諸位同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看一遍頂多一個星期。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藝小說,我看到初中一年級以後就不看了,這東西沒味道了。可是《四書》、《五經》、《古文》,你從小學念到胡須白了還有味道,還是津津有味,不一樣,意味無窮。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諸位如果能夠契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我過去在初學的時候,對於心理學很有興趣,找不了不少心理學中國、外國的這些名著,沒看完。以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佛法的法相唯識,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跟法相唯識來作比,那差得太遠了。佛法的味濃,像泉水往外湧。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這個善不是學的。第三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准、絕對標准。繩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國現在還有,木匠鋸木頭用個墨斗拉一條黑線,然後跟著鋸;現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准。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理。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系就很清楚。修多羅裡頭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普遍也講得很好。‘貫’就是貫穿,就是結鬘的意思,就是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裡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裡面學到的。這貫的意思。‘攝’是攝受,就是剛才講湧泉的意思,這裡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它有這麼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三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三千年後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