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到底應該住還是不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師父們經常說要“安住其心”,又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想知道,“無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處”是否矛盾?到底應該住還是不住?

濟群法師答:若能做到無所住,當然是最好。無所住,即沒有任何執著。但是,你現在能做得到嗎?事實上,生活中有許多表現得對什麼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來,可能比誰都在乎。人的心理很復雜,有些人對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可一旦遇到感興趣的,就會特別執著。就像同樣的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單位面積承受的壓強就越大。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個點上,必然深陷其中。我將這種狀態比做心靈的巨大陷阱。怎麼辦呢?我常告訴他們,暫時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也就是說,不要只挖一個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個深不見底的要好,因為那樣太難爬出來。所以說,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現在覺得什麼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輕心,以免不經意間落入比別人更深的陷阱。

“應無所住”代表較高層次的用心。心的覺性本是無住的,並非通過後天修成。前面講過,心有兩個層面,一是相對的,一是絕對的;一是心的現象,一是心的本質。契入心的本質時,就具有“無所住”的功用。如此,任何東西無法沾染其上。因為心的本質就是空性,任何情緒、塵勞都無法染污它,就像雲彩不能染污虛空一樣。

如果一時做不到心無所住,不妨先選擇一個健康而無副作用的對象“安住其心”。一旦具足相當的“止”力,再依正見修“觀”。隨著觀照力的增強,自然能做到心所無住。

 

上一篇:仁達法師:持誦《金剛經》的心得體會
下一篇:忏而不悔,等於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