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靈巖法要》伍、決修學疑難【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靈巖法要》

伍、決修學疑難

       二、問答決疑

心業未淨  能往生否

問:修行人止惡行善,是分內事,允當加勉。唯功課及二六時中,過現未三心憧憧往來,總不能除。心業未淨,於往生有無妨礙?

答:功課宜專不宜繁,專易攝心,繁難歸一。往生在信願真切。倘無真信切願,縱心能清淨,亦難往生。不可不知。(三編下·答俞大錫居士問)

 

無有瑞相  是否有礙

問: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夢到西方,或面見彌陀,或聞異香,或見蓮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見到。乃念佛十年,並無瑞相發現,設臨終亦如此,豈非難到極樂?究竟可否聽其自然,不生希望?

答:但求心與佛合,不須致力於見境界。心與佛相應,有真信願,決定往生。心若希求境界,或未相應,有境界現,或致著魔。(三編下·答俞大錫居士問)

 

究用何法  萬分可靠

問: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如長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決計欲生,究用何法,能萬分可靠?

答: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何得妄說閒談,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三編下·答俞大錫居士問)

【注】世人念佛,多有此疑。恐念佛不得力而不能往生,不知往生全仗佛力,非自己本事也。昔王慧常居士大吐血一次,時命在呼吸間。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張,二不恐懼,但覺佛尚未念好為憾。病愈之後,至蘇州拜谒大師,禀告病危時心理。大師聞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王慧常聆言之下,生大感泣,自此破去自障!由是常生自信:我決定往生西方,我決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矣。善導大師雲:「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能於「弘誓重、念即生」處著力,是為善學淨土者也。

 

年老心散  能否往生

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三編下·答俞大錫居士問)

 

何名禅淨  及與有無

問:何名禅淨,及與有無?請垂明誨。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離念靈知者,了無念慮,而洞悉前境也。)

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也。

有禅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

有淨土者,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禅與淨土,唯約教約理。有禅有淨土,乃約機約修。教理則恆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減。機修須依教起行,行極證理,使其實有諸己也。二者文雖相似,實大不同。須細參詳,不可籠統。倘參禅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禅。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宏法何過  而亦簡除

問:出家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過,而亦簡除?

答:若是已斷見思,已了生死,乘大願輪,示生濁世,上宏下化,度脫眾生者,則可。若或雖有智願,未斷見思。縱能不迷於受生之初,亦復難保於畢生多世。以雖能宏法,未證無生,情種尚在,遇境逢緣,難免迷惑。倘一隨境迷,則能速覺悟者,萬無一二。從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淪者,實繁有徒矣。如來為此義故,令人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然後乘佛慈力,及己願輪,回入娑婆,度脫眾生。則有進無退,有得無失矣。未斷見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淨宗斷斷不許也。世多謂參禅便為有禅,念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禅淨,兼亦不知文義。辜負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斷後世行人一條出苦捷徑。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所謂錯認定盤星,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也。(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何謂此法  統彼諸法

問:念佛法門,愚尚能修。律教禅宗,智猶難曉。何謂此法統彼諸法?

答:欲知此義,須深明佛力自力大小優劣,則一切疑惑,泮然冰釋矣。夫佛與眾生,心性雖同,若論力用,天地懸殊。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功德智慧,不能顯現。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煩惱惡業,淨盡無余。佛與眾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勝劣迥異。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脫生死。所以久經長劫,尚難出離。念佛法門,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脫生死。所以盡此一生,便登不退。(增廣下·淨土問答並序)

 

自力佛力  其義雲何

問:自力佛力,其義雲何?願垂明誨。

答:律教禅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升。於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余法門,亦可成佛,但與淨土校,奚啻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勿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後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正與托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淨土法門,得《華嚴》一經,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猗欤大哉!)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

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斷惑證真,則往生品位更高,圓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願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诏谕。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又已斷惑業,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祈盡捨舊習,於此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習。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眾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增廣下·淨土問答並序)

 

何不專談  淨土一法

問:淨土法門,既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佛當日,何以不專談淨土,俾萬法歸一,一路同歸,竟爾兼談各宗,反啟後人多歧之惑,且失淨土之實益乎?(師於問辭中何以不專談淨土句旁,批雲胡說巴道。)

答:養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藥。由有各法門,方顯此法門之妙。若止淨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機宜,同入佛法乎?(三編下·答卓智立居士問)

 

遇此根性  如何辦法

問:世俗專認念佛為送死,念觀音為保生,以故修淨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臨終多因戀世,念觀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從其家屬之意,因亦助念觀音,不念佛。果病愈,固無憾,否則既礙靈感之名稱,又誤生西之機緣。未知若遇此根性,如何辦法,始圓通?是否先念觀音以保生,及其既死,轉念佛號以送死乎?或始終專念觀音,亦可令彼壽未盡即愈,壽已盡即生西乎?

答:人有大病,即當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壽未盡,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彌陀,即無量壽,即是消災延壽。)至於為人助念,何可為念觀音,又為祈壽乎?念佛,壽未盡亦能延生。念觀音,則無求往生之心念。若壽已盡,則誤事。非念佛定死,念觀音定不能往生。然癡人以無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誤事之一種業感也。無量光,即消災;無量壽,即延壽。念阿彌陀佛,極功尚能成佛,豈不能延壽而令速死乎?(三編下·答卓智立居士問)

 

 

 

上一篇:淨宗學人實踐佛法的摸象
下一篇:老實念佛的人是什麼樣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