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就是直下承擔,道理對了馬上從善如流。這個時候人生就在這個態度當中就轉過來,好日子就在這一念當中就現前,哪有那麼復雜?但往往我們聽到這些好的道理的時候,我們都是:好難!做不到,再三年再說,再讓我好好學習學習,努力努力。現在都不能保證轉得過來,那三、五年以後怎麼保證?
所以我們學習的心態要學習顏回,你看夫子這麼多弟子,結果人家問夫子:你的學生有沒有好學的?夫子馬上說,有顏回者好學。諸位老師,這段話我們讀過沒有?讀過。那這段話對我們人生有沒有啟發?沒有嗎?每天發生這麼多事情,那都是佛菩薩在給我們表演,結果我們都沒有反應。你看夫子三千弟子,結果顏回好學,我們得到的啟發是“不好學是正常的”,這樣要找借口很容易。當一個責任擺在我們面前,是找借口容易還是承擔容易?你看找借口可以一千個、一萬個借口,但承擔就是一個決心下去。我們覺得找借口難,找借口很復雜,講了之後心裡還虛虛的,講完之後還要去跟人家解釋半天,太累了,直下承擔。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你看顏回給我們人生什麼啟發,是要效法他的好學,我們人生的態度是“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諸位老師,我們現在整個班級裡面,我們有沒有教給孩子,面對任何狀況出現,第一個念頭就是解決它。我們教給孩子這個心態沒有?假如沒有教給孩子這個心態,那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會有成就。因為現在的社會誘惑很多、挑戰很多,他假如是退縮、逃避,他的人生不知道會退到什麼情況。所以這個心態重要。
曾經日本跟中國大陸的華人小孩,有一次在草原上一起辦了個營隊。結果開在路上,因為地太泥濘,車子開到陷在泥沼裡面去,結果中國的小孩跟日本的小孩反應不一樣。日本的小孩馬上下車,脫掉衣服推車,甚至還拿著衣服墊在輪胎下面,做什麼?讓它有更強的摩擦力能夠突破泥沼的障礙。我們炎黃子孫中國人培養出來的孩子,坐在車上哭:“怎麼會這樣?怎麼今天會碰到這樣,車子到底開不開得走?”你看,假如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華人還有未來嗎?
我們曾經看過,香港有個華人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華人是擁有全世界唯一一個五千年不斷的文明智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這麼高度的智慧文明卻教出了最短視的一代。短視到什麼情況?短視到會為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把自己最親的父母、爺爺奶奶給殺了。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五千年的智慧,我們沒有把它承傳下來。我們沒有承傳下來,請問我們把什麼傳給了小孩,而讓下一代居然出現這樣的行為出來。我們教給孩子的不是道義,而是功利。這樣出來的社會狀況,我們有沒有責任?我們當然有責任。聽說現在連幼兒園都在教導競爭、教導功利。
所以《孟子》開篇,一打開來我們就看到那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現在這句話我們還可以延伸,“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你看現在只要父母有錢,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的孩子腦子裡在想什麼?在想著我如何分到更多的財產。今天早上我們悟道法師也提到恐怖分子,現在誰在培養恐怖分子?我們的家庭在培養恐怖分子,我們的學校在培養恐怖分子,因為他只要唯利是圖,他走到哪都是危險人物。
剛剛講到的,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態度,面對問題,直下承擔。顏回顏夫子,夫子有一段話提到顏回的學習態度,“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夫子跟顏回講道理,講了大半天、一整天,顏回沒有半句話,都是一直點頭:“是,老師您講的很對,好!”都是這樣,不違如愚,看起來好像都不會反應,笨笨的。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退就是講完以後,觀察他回去以後的狀況。私,私就是觀察他處事待人接物的狀況。亦足以發,發就是去力行,真正去實踐。“回也,不愚!”這個發,就是學一句他就去做一句。所以夫子很欣慰,什麼是好學,學了以後馬上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