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智比丘尼:誰傷害了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午正式收工。夏令營活動的光盤制作以及網站圖文更新基本完成。掐指算算,夏安居也只剩短短二十來天,回歸原生態成了勢在必行之舉。 

    我開始打掃衛生,計劃每天堅持三百拜,狂補安居落下的功課,我變得比平常更有打算。讓我深感訝異的是,當身體從疲憊變成疲憊不堪之後,心情竟然還能如此暢快出奇。

    就在昨天,我還以為我會順理成章地苦哉哀哉幾個白天黑夜,但是當我留言給隔壁的天使“我渴望一片森林”之後,事情發生了變化。她看穿了我的心思,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給我許下一個美麗的森林之約,很輕易就把我從混沌的邊緣拉回安詳狀態。

    “左右我們情緒或思想的不是外物,而是我們面對外物時的態度與反應。”就在夏令營的講座中我還總結了這樣一句話,誰知才一轉眼的功夫我又毫不吝啬地以身試法了。不過這頂多算作個人失敗,我知道事實本身並非如此。

    我想起一位營員在聽課之後對“一切唯心造”提出了質疑。因為他的女朋友跟他分手,她明明傷害了他,於是他很痛苦,很郁悶,左右他情緒的難道不是那個傷害他的人嗎?如果沒有發生分手這回事,他就不會有這些負面情緒存在,他完全是因為失戀才變得難以自拔,難道這種痛苦也是自己內心創造出來的嗎?

    聽上去真像那麼回事。他一直在強調“被傷害”。但我本人對“傷害”實在缺乏理解。我要他具體描述一下“傷害”,結果他除了重復“痛苦、糾結、不甘心、捨不得”等字眼之外,再講不出別的,看到我一副絲毫沒有心領神會的表情他很著急,就說“你想像有人拿劍刺向你的心髒會是什麼感覺”。我立馬回答“會很痛”。他樂了,說:“這就對了,你很痛是因為你被傷害了啊”。我頓時忍不住大笑出聲。

    我在想,如果身體因疾病而產生痛苦,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疾病傷害了我們呢?是不是面對“傷害”我們唯一能做出的反應就是痛苦?如果這句話成立,為什麼世上還有那麼多“被疾病傷害的人”依然笑對生活,歡喜自在?佛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捨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身體的反應與心的知覺緊密相連又有區別,其實內心感受的痛苦是種煩惱,當我們說內心煩惱時比說內心痛苦表達更為確切。凡夫執著“我”的存在,自然會因身體敗壞的痛苦而產生憂、悲、苦惱、恐怖、顧念與不捨,唯有覺悟四大皆空、五蘊非有之智者才能真正做到身苦心不苦。有時候我告訴師父,如果我身體更強健心態會更好,做事效率會更高。這些話聽上去似乎沒有毛病,但仔細想想發現問題很大。也許把話反過來說更接近事實:如果我心態更好意志力更堅強,身體所感受的痛苦可能會更低一點,做事效率會更高一點。雖然我並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與修為,但“心能轉境”這樣的道理是絕對沒錯的。

    慧老講過一句話:“如果你不傷害自己,永遠沒有人可以傷害你。”也就是說,傷害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一種內在的認定。譬如他所描述的“痛苦、糾結、不甘心、怨恨”或者“用情太深、無法忘懷、痛失所愛”乃至於“被拋棄、被欺騙、被玩弄”等等,沒有一樣不是他為分手事件加上去的認知。分手這一簡單的事情被一連串錯誤的認知變得復雜無比,從而便有了“錯誤的認知導致錯誤的感受”這一結果。所以,再回頭想想,你的痛苦與糾結是誰給你的,當然是你自己,因為你選擇了從一個不聰明的角度去看問題,你為什麼不選擇用其它方式面對問題呢,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樣不是更好嗎?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在犯同樣的錯誤,包括我自己。我們必須停止錯誤的念頭才能終止痛苦,除此之外別無它法。因為外界的“傷害”並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境況只是助緣,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的內心,而我們的內心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擺脫一系列的條件反射作用,“面對傷害就痛苦”只是其中之一。

    當你遭遇別人的冤枉、侮辱、打擊時,你可以訓練自己感恩他而不是怨恨他;你可以訓練自己主動靠近一個相處困難的同事而不是反感排斥他;你可以訓練自己擁有時隨緣享受,分手時潇灑轉身;你完全有能力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不需要從外界尋找任何根據。

    因為痛苦和快樂都是自找的,如果你內心不起作用,外界對你沒有任何影響。這雖然是極度困難的事,但為了能給予自己多一點快樂,我們至少可以選擇對外界做出正面反應。所以我確定,即使沒有“森林之約”,我同樣會很快樂。

 

上一篇:妙智比丘尼:幻覺
下一篇:吃素要謹記哪些原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