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學佛人必須講究的三種語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雜譬喻經》上記載,以前有只甲魚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達有食物的水池。這時有只大鶴來到旁邊,甲魚求它幫助,大鶴就把它銜住飛過都邑。甲魚一直不肯沉默,不斷地問:“這是什麼?”這樣大鶴就開口回答,剛一開口,甲魚就墜落地上,被人們屠食。我們不注意自己的口舌,就和這個比喻一樣,隨意開口誹謗或贊歎,容易成為墮落之因。

下面正式講究語言的內容。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對境絕不能誹謗,什麼對境絕不能贊歎,什麼對境應當不贊不謗,不加任何評論,然後按教言謹慎取捨。這些是因果上很重要的學處,如果取捨不對,單單以自己的語言就會造下毀壞自他的惡業。語言上的取捨是一個大問題,這些方面一定要學好,日常生活當中處處要謹慎。如果沒有正知正念,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彌天罪業。

首先講不能誹謗的內容:

一,不能誹謗有三種:

不謗眾望所歸者,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己善知識。

不能誹謗的方面有三種,就是不能誹謗眾望所歸的有德之士,不能誹謗他人買賣的物品,不能誹謗慈悲自己的善知識。

①不謗眾望所歸者:

眾望所歸者,就是得到大眾信賴的人,包括古代聖賢,現代的高僧大德、世間賢善君主、有德之士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殊勝的功德田,如果自己誹謗,就會造下很嚴重的墮落惡趣的黑業,而且以誹謗的影響,會讓眾多本來有敬信的隨學者失去信心,斷掉善根,對他們的修行造成嚴重障礙。

下面講一則《百業經》中的公案:

佛世之時,一天目犍連以神通至地獄,見一眾生,身體長達幾由旬,正在無間地獄中受苦。很多獄卒拖出它的舌頭鋪在燒紅的鐵地上釘住。有時候,整個舌頭和身體都被火燒盡,一會兒又復活過來。很多農夫在舌頭上耕地,耕牛和農夫的腳踏下去又抬起來,每一步有一個兵器出來,把舌頭割成塊塊碎肉,這個眾生受苦難忍,輾轉翻滾,大聲號叫。目犍連入定觀察它前世的惡業因緣,但是神通力不夠,他就回來問佛。

佛說:“這個眾生曾經造過極大惡業。往昔無失心如來出世時,王宮裡有一位三藏法師,受到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的恭敬供養,衣食藥物都非常富足。後來有位羅漢法師帶著五百眷屬在宮中小住之後,住到王宮外面。這位羅漢法師,相貌很好,而且具有聖者德行,所以很多人對他有極大信心,對他作很恭敬的供養承事。這樣就引起宮中三藏法師的嫉妒。他在眾人面前誹謗說:‘那位法師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之法,都是邪知邪見,你們千萬不要依止,對他恭敬供養沒有利益。’聽到這話的人都信以為真,以後很多人不再恭敬供養羅漢法師。當然羅漢法師心裡也明白原因所在,他決定離開此地,以免三藏法師造下更多的謗業。王宮當中的三藏法師很高興,他的名聞利養也恢復如初。但是,他死後就墮入無間地獄,就是現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以他無因誹謗羅漢比丘,從無失心如來一直到現在我的教法之下,都沒有得到解脫。”

目犍連又問:“世尊,他何時才能得到解脫?”

佛說:“將來正覺師如來出世時,他才得人身,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在他證果時,也是受到眾人的誹謗。以他無因誹謗三藏法師的緣故,生生世世中都會受到很多人的誹謗。”

凡夫如果貪著利養恭敬,見到其他大德受到眾生恭敬供養,很容易以嫉妒而誹謗。這樣誹謗眾望所歸的大德,罪過遠遠超過誹謗一般人的罪業。以這個誹謗會破壞很多人的善根,會中斷弘法利生的事業等,罪過極其嚴重。

《大方廣總持經》說:“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阿逸多!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於惡道,況復毀余菩薩等。”(所以,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的菩薩,會得到無舌的惡報。佛說,沒有一種惡法能超過毀破發菩提心者的罪業。以這種重罪會墮落惡道。)這部經上又說:“爾時達摩以其惡心謗持法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經七十劫,具受眾苦。滿七十劫已,墮畜牲中,過六十劫後,值遇香寶光佛,於彼法中發菩提心。於九萬世猶生畜牲中,過九萬世已,得生人中,於六萬世貧窮下賤,恆無舌根。”

《大方便佛報恩經》上說:“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聖及善人。”對於天下的聖賢,對於各宗派的持教大德,對於人們敬仰的善人,不作隨喜都不如法,何況以惡語誹謗?所以應如經典上這樣發願,任何情況下都不誹謗聖人和善人。

②不謗他人買賣物:

《安士全書》中說:“名者,立身之具。利者,衣食之源。求之甚難,壞之甚易,於欲壞之時,想到求者之辛苦,忍乎不忍?……是故壞人之名聲,隱然損自己之品望,壞人之利者,隱然消自己之福緣。”(名是立身的工具,利是衣食的來源。求得名利很困難,但要破壞卻很容易。在要破人名利的時候,想想求者所付出的辛苦,還忍不忍心呢?所以破壞別人的名聲,暗中實際上是損壞自己的名聲,損害別人的利益,暗中實際是消毀自己的福因。)所以,於人於己,都不應該隨意誹謗別人買賣的物品。

經商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為經商和對手競爭,為了擊挎對方,往往會誹謗對手的商品,這樣會造下很多罪業,最後以等流果反過來會毀壞自己的名利。我們談論商品時,不能沒有根據隨意誹謗商家的商品,這樣也是以惡心壞人名利,心地不厚道,會折自己的福報。

③不謗慈己善知識:

善知識為我們傳授能獲得暫時和究竟安樂的正法,這是大慈悲的地方,對我們有大恩德。對於慈悲自己的善知識,何時都不能誹謗,否則將會斬斷解脫命根,墮入極苦地獄之中。《金剛手灌頂續》中說:“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勇士當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金剛手菩薩問佛:如果有人誹謗阿阇黎,他們會感受何種異熟果?世尊告訴他:金剛手,你不要這樣問,天人世間都會恐怖,秘密主我還是對你簡略說一下,勇士應當谛聽,我說無間地獄等的極為痛苦之處,就是他的生處,而且在地獄中要安住無量劫,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誹謗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講公案:

明朝汪會道,天性穎悟,書過目就能背誦,八歲能寫文章,但是對老師非常傲慢,稍不如意就背師怒罵。一天他獨坐時,忽然打呵欠,口中躍出一鬼說:“你本當大魁於天下,因為嗔怒老師,上天削去祿籍,我也從此離去。”說完不見。汪會道再翻以前的書,茫然不識一字。所以如《水木格言》所說:“不敬上師之人,縱通百論無義,水中枯樹百年,不會生出綠葉。”比如善星比丘作佛侍者二十四年,十二部經都能講,但心不清淨對佛輕毀,在他離佛七天之後,就墮為餓鬼。

《二規教言論》當中說:“何人若不報恩德,則彼無智無穩重,有愧謹慎正直等,其余諸德亦無有。”(如果一個人不知恩報恩,那他不會有智慧也不會有穩重,其余有愧、謹慎、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會具有。)

以上講了不能誹謗之處,就是大德、商品、自己的善知識不能誹謗,在這三個方面禁止任何誹謗,如果作誹謗,就會毀壞自己的相續。

下面是講不能贊歎的內容。

二, 不能贊歎有三種:

不贊眾夫所指者,不贊自大愚昧者,不贊幼稚之孩童。

不能贊歎的有三種人,就是不能贊歎眾夫所指之人,不能贊歎自大愚昧之人,不能贊歎幼稚的兒童。

①不贊眾夫所指者:

眾夫所指者,就是觸犯眾怒之人。

為什麼不能贊歎眾夫所指者呢?《薩迦格言》上說:“若人過越贊劣者,次後自己受毀謗,如向空中擲糞便,其落擲者之頂上。”如果過分贊歎下劣者,次後自己會受到誹謗,就象往虛空拋擲糞便,最後糞便會落在自己頭頂上。因為大眾公認這是惡人,你反而贊歎,完全和大眾心意相違,在人們的感覺當中,你也是惡人的同類,故會失壞自己的名譽。

②不贊自大愚昧者:

《薩迦格言》說:“恭敬之境即聖者,恭敬劣者即禍根,乳汁對人是甘露,若畏毒蛇則增毒。”恭敬的對境本來是聖者,如果恭敬下劣者,將成禍害的根源,比如乳汁雖然對人來說是甘露,但如果以它喂毒蛇,只會增加毒素。所以,我們說話也要為對方負責,如果對於自大愚昧的人作贊歎,實際上就是害他,因為他本來自大、愚昧,以你的贊歎只會增上他的煩惱、愚癡,讓他中毒。一般來說,贊歎他人應當是善法,但不應機的贊歎也是一種甜蜜毒藥,會讓對方中毒。

③不贊幼稚之孩童:

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時期尚未決定,這時通過教育對於他日後的成長有很大作用。成人之後,性格已趨穩定,要想改正不良習性,就有很大難度。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時期,須要作良好的教育。孩子小的時候,心理的放縱和收斂完全是隨父母的喜怒而轉,所以對於聰明有才智的孩子,尤其要抑制他的驕慢自負,嚴加教育,把他安置在良好規矩當中,打好賢善人格的基礎。如果不懂教育方法,父母溺愛子女,天天贊歎,則只會助長他的驕慢放縱,一旦堅固成性,再想收斂就來不及了。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君主法規論》當中這樣說:“五歲之前愛諸子,十歲之間如敵打,年至十六歲之後,愛護諸子如親友。”(在五歲以前要以慈愛的態度養育幼小的孩子;在五歲到十六歲之間,要象怨敵一樣折伏孩子的惡習,讓他進入善規當中;十六歲以後已經成人,愛護自子應當象對親友一樣。)

下面講一個故事:

現代國學大師錢穆,八歲時就能背《三國演義》。一天晚上,有客人讓他表演,他背得很出色,客人都贊歎,只有父親不說話。第二天,在路過一座橋時,父親問:“你認得‘橋’字嗎?”錢穆說:“認得。”父親又問:“木字旁換成馬字旁,認得嗎?”錢穆說:“認得,是‘驕’字。”父親又問:“‘驕’字何義,你知道嗎?”他又點頭說:“知道。”父親順勢挽著他的手臂輕聲問:“你昨晚背《三國演義》時,有沒有和這個‘驕’字接近?”錢穆如聞雷震,低頭默默不語。

後來錢穆成為謙謙君子、國學大師,和幼時的家教大有關系。

以上講了不能贊歎的三種人。眾夫所指者不能贊歎,這樣的贊歎只是讓自己出丑而已。自大、愚昧的人不能贊歎,贊歎只是用花箭刺傷他而已。小孩不能贊歎,贊歎只是讓他驕傲發狂而已。

不作贊歎也不作誹謗的內容。

三,不贊不謗有三種:

不贊不謗自親屬,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

不贊不謗的方面有三種,就是對於自己的親屬不贊也不謗,對於陌生善知識不贊也不謗,對於一切人不贊也不謗。

①不贊不謗自親屬:

為什麼不能誹謗自己的親屬呢?《格言聯璧》上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在世間,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成為一家人很不容易,彼此作為父子兄弟等都有很深的因緣。母子血氣相關,兄弟情同手足,這是人間極為難得、極應珍視的情義,所以對待親屬,應當有親愛忠誠的善心,有安樂共同分享,有苦難共同承擔,即使有家丑也不應外揚,這樣才會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如果對於自己的親屬攻擊誹謗,這是破家之相。家庭好比是一棵大樹,裡面不和,互相攻擊誹謗,小的方面會折斷枝葉,大的方面會斷根而破亡。所以對於自己本應慈愛的親屬不能作任何誹謗。

為什麼贊歎也不合適呢?因為外人聽你贊歎,覺得只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而且,我們一般對自己的親屬有很強的愛執,贊歎親屬容易在某種功德方面過分誇大,這樣反而成為引生誹謗和譏笑的因。所以,一般也不能當眾贊歎親屬。

②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

陌生的善知識自己沒有接觸過,一般在不了解的情況下隨口贊歎,容易產生功德方面增減的過失,誹謗更不應當。所以還是不作評論、安住在捨心當中比較合適。對於任何陌生人也是這樣,不能贊歎也不能誹謗。

宋代真淨禅師一次推舉希廣禅師住持五峰,當時下面的人議論紛紛,很多人都認為廣禅師粗疏、笨拙,沒有應世之才。等到廣禅師住持時,律己精嚴,臨眾寬裕,不久,寺中各種弛廢之事全都立起來了。僧人們爭相宣傳。真淨禅師聽了之後說:“學者怎麼能輕易誹謗或者贊歎人呢?”

通過這個公案,我們也能明白,補特伽羅的相續很難以了知,對人不能輕易就下定論。究竟了知補特伽羅的相續,只有佛才有這種智慧力。比如,佛世時,捨利弗以智慧觀察一個老人,認為他沒有種過出家的善根,這個判斷就是有錯誤的,後來佛眼照見他八萬劫前種過善根,可以出家。所以連大智慧的捨利弗都不能徹底了知補特伽羅的相續,何況一般凡夫呢?一般人作評論,只是根據眼見和耳聞,但是這樣的根據有多大可信度?單憑這一點,就對人下定論很不合理。比如一個人本來沒有某種過失或者功德,但經過某人的渲染,加上下面一幫人的附和,妄語也會成為人們心中的“定論”。所以,對於陌生人,不能以傳言為根據隨意誹謗或贊歎,實際上,別人與你有何關系?為什麼那麼喜歡說長說短?喜歡講是非的人,就是喜歡多事、喜歡造業、喜歡破壞自他相續的人。我們要記住華智仁波切的教言,對待陌生人,以不贊不謗為穩重。

以上三頌總的來說,就是教人要言語謹慎,不該誹謗的絕不能誹謗,不該贊歎的不能盲目贊歎,不該評論的也不能隨意評論。《盤山語錄》上說:“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練心,常搜己過,那得閒工夫管他家屋裡事?”陳眉公說:“言語之道,似小實大,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語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點檢。”

 

上一篇: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禅
下一篇:淨空法師:不迷信的,不如我這個迷信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