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我們說著慈悲,做了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說著慈悲,做了嗎

  在修習慈悲之前,首先要認識到,這一心理對生命發展的意義所在。相信很多人會對慈悲這一品質表示認同,表示贊歎,但未必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因為在人們心目中,慈悲似乎就意味著奉獻,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個人利益的損失。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很多人只是將慈悲作為一種說法。即使做一點,也無法像對待自己那麼在意,那麼投入。因為在我們心目中,他人始終被排斥在自己之外,而自利與利他也始終是彼此對立的。

  但佛教告訴我們,慈悲不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種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為。當我們對他人心懷慈悲時,內心是調柔而開放的。這種調柔能使我們感到安寧與祥和,而這種開放則能使我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慈悲就會成為主動自覺的行為。因為我們在付出的同時就在收獲,這種收獲不在於他人的回報,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但這種認識還是基於自利,或者說,是把利他作為自利的途徑。一旦面對具體的、形形色色的眾生時,新的考驗又出現了。因為凡夫心是有好惡的,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對那些我們沒有好感的眾生,即使當做任務去做,也是勉為其難的。這樣的慈悲,往往會使我們感到沉重而退縮。那麼,如何才能使慈悲快速成長,成為內心的主導力量?

  大乘佛教中,主要為我們提供了三個修習項目,由此成就慈悲的廣度、力度和純度。

 

上一篇:海濤法師說故事3:泥塑金身的福報
下一篇:濟群法師:改變習慣,就能改變命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