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就像接連中了兩支毒箭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首都王捨城北郊的迦蘭陀竹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有修有證的聖弟子,也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他們之間,有什幺明顯的差別呢?」



「世尊!您的教說,是我們學習正法的根源,也是我們學習正法的向導與依靠,請世尊為我們解說,讓我們遵循您的教導來實踐吧!」比丘們請求道。



「比丘們!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禁不住地生起悲傷憂愁、痛苦怨歎,繼而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這時,有兩種感受會交相增長蔓延,那就是『身受』與『心受』。這種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怎幺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一般人的無知,讓他們歡樂時,就縱情享樂,成了欲貪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痛苦時,則生氣不悅,成了瞋恚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在不苦不樂時,則渾沌不明--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余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捨離等,沒有真切如實的證知,成了愚癡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這樣,當他快樂時,就被快樂所牽絆;痛苦時,就被痛苦所牽絆;連不苦不樂時,也被不苦不樂牽絆著,這就是深陷貪、瞋、癡;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牽絆的一般人。



比丘們!有修有證的聖弟子就不一樣了,當他們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不起悲傷憂愁、不痛苦怨歎、不憤怒迷亂,所以不會失去理智。這時,他只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沒有『心受』。這種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當他們有樂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欲貪煩惱的奴隸;有苦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瞋恚煩惱的奴隸;在不苦不樂時,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余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捨離等,能真切如實的證知,不會成為愚癡煩惱的奴隸。這樣,當他有樂受時,不為樂受所牽絆;有苦受時,不為苦受所牽絆;不苦不樂時,也不會被不苦不樂所牽絆,這就是解脫了貪、瞋、癡;不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牽絆的聖弟子。」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四七○經》、《相應部第三六相應第六經》。



二、從佛陀的教說中,提供我們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身雖苦而心不苦」。也就是說,「身苦」是可以與「心苦」分離的,而且佛法修學的重點,在於「心苦」的止息,而不是「身苦」。所以,當受到「身苦」的磨難,而向往能修成「金剛不壞」之身時,早已離開了佛法的正知正見,「心苦」已然悄悄地靠過來了。



三、俗雲:久病無孝子,但有時候,也因為久病者「心苦」的障礙重重,導致動辄得咎的難以伺候。所以,當我們有病痛時,應當記得佛陀兩支毒箭的譬喻,勉勵自己反省,去覺察「心苦」,調伏「心苦」,止息「心苦」。





摘自《阿含經故事選》

 

上一篇:阿姜.查法師:使心變好
下一篇:甩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