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的修法第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講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四念處有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其中受念處主要是觀受是苦;

苦有苦苦、壞苦、行苦。

受有苦苦受,壞苦受,不苦不樂之捨受。

1〉苦苦:身心受苦時所生之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取蘊苦。

五取蘊苦:色蘊是制造痛苦的工具,是苦處;受蘊是承受痛苦苦器;想蘊生起分別妄念成為產生痛苦的根源,是苦依,行蘊是制造痛苦的造作者,識蘊是了知痛苦的知者。

2〉 壞苦:一般的論著上對壞苦的定義是快樂之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筆者有不同的觀點可供參考,筆者認為快樂之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應屬愛別離苦攝,屬於苦苦。

這個世間所謂的快樂,仔細觀察便會知道,只是解除痛苦的過程中,在身心上所產生的感受,我們把這種感受稱之為快樂。例如,饑餓(食欲)是一種痛苦,在吃東西的過程中,饑餓感逐漸消失,我們把饑餓感暫時解除的過程稱之為快樂;再如,當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落入深水中,對死亡的恐懼是一種痛苦,在他被救起的過程中,恐懼感逐漸消失,我們把恐懼感消失稱之為安樂。

總之,我們將痛苦的減輕而產生的感受當成了真實的快樂,其實在痛苦的減輕過程中,根本沒有快樂的自性,也就是說,除了痛苦的減輕過程中所產生的感受之外,並沒有另一個所謂的快樂的感受存在。

但是痛苦並非得到永久的解除,只是暫時的部分解除,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緣成熟,痛苦又會再來,並且比上一次更加強烈。

例如,吸煙者煙瘾來時是一種痛苦,如果不克制煙瘾,任意吸下去,煙瘾便會越來越大,到後來吸很苦,不吸更苦,由吸煙便會引發身體各種疾病乃至死亡,可想而知。

再如吸毒,吸毒者大多精神空虛無聊,消極悲觀,對生活有一種厭惡感、無奈感,吸毒可以麻痺人的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得到暫時的放松,從而暫時解除吸毒者的精神空虛、頹廢的感受,從而使吸毒者感受到“解脫的快樂”。吸毒猶如飲鸩止渴,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人類所有的享樂都和吸煙吸毒完全一樣,隨著不斷的重復,欲望會越來越強烈,痛苦也會越來越強烈。

另外,為了獲得解除痛苦所需要的資源和人力,也會造下殺、盜、淫、妄等等惡業,成為引發未來感受苦果之因。

還有,在解除痛苦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和人力,也就是減損了自己的福報,而這些福報也是過去生中或今生中,通過辛苦勞作所積累的,在辛苦勞作的積累過程中,也造下了無量的十不善業,成為引發未來感受苦果之因。

3> 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穩自在之苦。

一切有為法,遷流三世,不能自主,眾生見諸法無常變遷,而感逼惱,是為行苦。

止觀七上日,念念流炎,是為行苦。

行苦潛伏難察,遍攝遍含一切諸苦,同時也是苦苦與壞苦的根本。

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苦和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無色界眾生,恆時處於行苦之中,並沒有絲毫的自在,只能在業力的牽引下,剎那剎那的遷流不息,數萬劫一晃而過,當引業窮盡之時,他們忽然出定,如夢醒一般,墮入下趣。

眾生於三苦受,增長貪瞋癡。於苦苦受,引發瞋恚增長;於壞苦受,引發貪欲增長;於非苦非樂之捨受,則隨粗重身,將無常執為常等,愚癡增長。故行者應當觀苦苦,壞苦之本性,滅出貪欲和瞋恚。觀一切平庸的捨受為無常剎那消減之本性,滅除愚癡。

如是正觀:在感受苦苦,壞苦,行苦時不造三毒之因。

五取蘊包括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猶如肩負沉重的擔子,只要重擔沒有離肩,則隨此重擔擔荷多久,便有多久的不安樂,我們擔著這幅沉重的五取蘊擔,從未間斷過,因為取蘊重擔一直執持的緣故,我們一直困在行苦之中不能解脫。

厭離苦苦者,修習五戒十善得人天善果;修習禅定入四禅天;厭離壞苦者,修習禅定進入無色界四空天;厭離行苦者,才能生起真實的出離心,才有可能證入解脫輪回的涅槃。

總之,修習出離心者,必須對三苦都有深入的思維和觀察。
 

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的修法第一講
下一篇: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的修法第三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