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金明法師:佛教與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與人生

金明法師講


說到佛法,通常有句話說:「佛法無邊」,這句話並不是說佛有甚麼法術,
好像變弄魔術一般,千變萬化,令人捉摸不到;卻是說佛的道理,浩如煙海,我
們即使盡一生的精力,也難窮究到徹底。那麼,這樣多的佛法,當然不是在一兩
個鐘頭的時間,可以說完的;所以,我今天只想從佛法與人生的關系這一方面,
提出幾點來和諸位互相研究。

佛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歷史,各位大多數都知道,
我想毋須多說了;釋迦牟尼佛是降生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和說法在人間的,所以
他的教法,跟我們人生是有很密切的關系的。

佛法是闡明人生宇宙的真理的,釋迦牟尼佛自己覺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以後,
為了要使世界上還沒有覺悟的人覺悟,便到處去演說佛法;當時佛所說的許多教
法,經過後來弟子們編集,就成為三藏十二部經典;在那麼多的教典裡面,它所
诠說的道理,當然是很多很多,其間有四種道理,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南傳的
小乘佛教也好,北傳的大乘佛教也好,都認為它是最根本的。那麼,這四種根本
而重要的道理是什麼呢?它是:

一、無常──世界上的一切東西,沒有一樣不是時時刻刻在遷流變易的,沒有一
樣不是剎那剎那在演化不息的;惟其變化無常,所以人生有生、老、病、死;世
界有成、住、壞、空。不過一般人心粗,沒有覺察到這種剎那的變化罷了!中國
有句話說:「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這就是說明世間是無常的。

一般人心裡,總有一種虛妄的執見,認為世間是常住不變的;因此貪求無厭,
一切要占為己有,由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不能解說;所以佛法揭示無常,目
的就是要破除人生的妄執。學佛的人,如果明白了這種無常的道理,便可悟到人
生的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雲,水上的泡影,鏡裡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一般,虛
幻不實!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二、苦──我們的心理上,有貪、嗔、疑、煩惱擾亂的痛苦;我們的身體上,有
老、病死相繼而來的痛苦;我們在家庭裡,有愁衣、愁食、生離、死別的痛苦;
我們在社會上,有是非斗爭,怨憎相會的痛苦;除此以外,我們內心有所求不得
的痛苦,外界有風災、水災、兵災、瘟疫等痛苦,人生在世,實在苦難多了!苦,
時時控制我們,威脅我們,苦,緊緊跟著我們,綁著我們,使我們動彈不得,解
脫不能,所以人生就一直在苦中討生活了。

我平常最不喜歡談苦,因為一談到苦,不但眉頭會皺,好像心裡都苦起來;
但是,現實的世間卻確實是苦的,使我不能不談。學佛的目的,便是要離苦得樂;
所以我們應該要先認識苦;知道了苦,才能痛下決心,修習佛法,追求快樂,所
以知苦是入道之門。

三、空──空是甚麼?空是緣起;世界上一切形形色色事事物物,都是由因緣和
合而生起的;因,是生起事物的主要條件,緣、是生起事物的輔助條件;因緣湊
合,事物就生起存在;因緣離散,事物便宜告消滅,消滅即是空。所以佛法說空,
乃是緣起性空,並不是空無的空。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一切事物既是仗因托緣而
生,離開了因緣便沒有固定的自性,沒有自性,所以說是空的。我們人的身體,
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的,四大離散,身體就不能存在,這就是空;
其實,這四大離散的空,還是從淺顯的意義說的;若深一層說,我們四大組成的
身體,即是現前存在的時候,也就是空,毋須等待四大離散時才空,因為四大的
本身,當體即空。

許多不明佛法的人,往往誤解了這「四大皆空」的意義;比方好像信佛的人
如果與不信佛的人為了某些事爭執時,不信佛的人便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學佛
拜佛的人,四大皆空,還跟我們爭甚麼?」其實,四大皆空,不是專指學佛或拜
佛的人,凡是有身體的,不管拜不拜佛,都是四大皆空。所以拜佛也好,不拜佛
也好,要是大家對這四大皆空的道理,有了正確的認識,那社會上許多無謂的爭
執,便可以大大的減少了。

四、無我──我是甚麼?中文「我」字,左邊是手,右邊是戈,戈是干戈,代表
兵器,手上拿著兵器的家伙,殺氣騰騰,一望就知道不是個好惹的東西;所以一
個我見重我執深的人,到處不受人歡迎。我,不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一般人都認
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我的存在,你要是問他:「你有一個我,我在那裡?」他一定
拍著自己的胸膛,或者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不是我是什麼?」其實,我們的
身體,是四大假合的,根本就沒有我!普通一般人都認為生命體是我,根據佛法
分析起來,我們的生命體,是由五蘊組織而成的;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
識;色蘊屬物質,受、想、行、識四蘊屬精神;在這屬於精神的四蘊裡面,識蘊
是精神的主體,而受、想、行三蘊是精神的附屬。我們由這五蘊組成的生命體,
只是因緣的假合,並沒有自體,不能常住,所以說是「無我」。

佛教雖有高深的哲理,但不是只講理論的宗教,而是特別注重實行的;就是
要把所解悟到的理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起來;理論配合實踐,言行一致,才是
真正的奉行佛法。

中國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先生,是一位通達佛法的佛教徒,他和佛印禅師是好
朋友;有一天,蘇東坡到往訪佛印禅師,恰巧佛印禅師正在講經,聽眾把個大講
堂擠得滿滿,這時,佛印禅師便對他打著禅風機語說道:「此間無大學士的坐處
!」蘇東坡是個學佛參禅多年的人,他聽了這句話,也用禅宗的話回答他道:「
何不暫借禅師的四大之身為座?」佛印禅師是一位解行相應學養很好的高僧,當
下便笑著對蘇東坡說:「老僧有個問題請教大學士,你若回答得出,即將身子給
你坐;要是回答不出,請你將玉帶留在此間,永鎮山門?」蘇東坡聽了很得意,
他以為自己通達佛法,這一回是穩操勝卷了,便說:「好的!好的!請你問吧!
」佛印禅師問道:「四大皆空,五蘊無我,請問學士以甚麼為座?」這一下,把
才華橫溢滿腹經論的大學士蘇東坡,問得瞠目無以對!於是把皇帝賜給他的一條
玉帶解下來,留為紀念。這一件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千古佳話。

佛教的道理雖然很多,但是上面所說的無常、苦、空、無我四種道理,卻是
最根本的要義。接著下來,我要談到人生的意義了。人生的解釋,說的人各有不
同,大約不出四種:一、生命,二、生活,三、生存,四、生死。前三種是連續
的,因為生命是人生的延續,要延續人生的生命,必須要有適當的生活,而因有
了適當的生活,人的生命才能夠生存;所以這生命、生活與生存,好像是三義一
體的,而人生便是生命,生活與生存三者的總和。這裡值得提出一談的,是人生
的生活問題,中國古人談到人生的生活,常舉出「食、色」兩個字;現在的人談
生活,就說「衣、食、住、行」;不管是古人說「食色」也好,今人說「衣食」
也好,「食」,應該要抱括兩種,那就是物質的食和精神的食,物質的食是飲食,
可以滋養生命,使生命延續,使生命生存;精神的食是文化食糧,可以增進智識,
能夠使人生的生活上軌道,過著有意義的生活,使人生的生存快樂,進而使生命
升華。一般人只注意到前者,講究物質生活,對於後者的精神生活,卻被忽略了;
所以那種沉迷與麻醉物質生活的人生,終歸是空洞的!

從佛法的觀點說,人生除了生活應該過得有意義以外,還要注意到生死的問
題;惟有這樣,生存才有價值,生命才有歸宿。

生死,是一件大事,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說:「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
世」。這裡「大事因緣」,就是指生死大事。從這,可見生死問題的重要!佛是
覺悟的人,在佛的慧眼觀察起來,我們人生被無明煩惱所迷困,起惑造業,輪回
六道,枉受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實在可憐!所以他慈悲心切,說法度生,
其目的無非就是要喚醒沉迷在生死大夢中的眾生。所以解脫生死,是大小乘學佛
的人一致的要求。

我們為什麼會輪回生死?誰在起惑造業?誰在輪回生死?這都是心;所以佛
法教我們要修心。不過說到修心離欲,有些人覺得那是自討苦吃,他們說:有好
看的東西不看,有好聽的聲音不聽,有芬芳的香不聞,有可口的味不吃,這是多
麼傻啊!可是他不知道我們的心,好像野馬一般,如果沒有人去騎它去管束它,
讓它隨心所欲,亂跑亂闖,那是多麼危險的呀!所以一般人不要修心,只求享受,
等到大限一到,就會手忙腳亂了。

從前有一個大富翁,一連娶了四位太太,大太太很體貼丈夫,時時跟著富翁,
百依百順,照顧富翁無微不至;可是富翁卻嫌她不夠漂亮,不要睬她。娶個二太,
雖然漂亮一點,但是還不夠媚,起初富翁還有一點愛她,到了後來,便慢慢把她
疏遠了。再娶一位三太,不但漂亮,而且能干,這使富翁愛戀不捨了。但是得隴
望蜀,見異思遷,這是人之常情,富翁自從娶到美若天仙的四太以後,他把大、
二、三太都忘了,他買了很多化裝品給四太,用最香的肥皂給她洗身體,終日和
四太在一起,恩恩愛愛,相戀不離,大有「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之概!然而韶華易逝,好景不常,富翁在與四太過著甜蜜的生活中,漸近暮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勝慨歎!

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症,病入膏盲,醫藥失效,臨終時,富翁叫四太到
床前,跟她商量道:「我心愛的四太呀!我雖然有四位太太,但是最心愛的只有
你,所以也待你最好,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離;現在,醫生說我的生命,已經維
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個人死了多孤單,你跟我一道兒死去好嗎?」四太聽了,
花容失色道:「你怎麼會這樣想?你年紀大了,應當要死,我年紀還輕,怎能跟
你去呢?」說了也不再看富翁一眼,就跑開了。富翁歎一口氣,沒有辦法,再叫
三太出來,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請三太跟他一同死去,三太聽了發抖起來,連
忙答道:「這怎麼行?我年紀這麼輕,你死了我還可以嫁給別人,怎麼跟你去?
」說著趕快跑開。富翁又是歎一口氣,再叫二太出來,又把剛才的話,來跟二太
商量;二太聽了,連忙搖手道:「不能!不能!家裡的事都要我管,我怎麼可以
丟了家庭事務跟你去呢?為了夫妻的感情,你若死了,我會送你到郊外的墳墓!
」富翁又失望了,這個時候,他想到平時不睬的大太太來,無可奈何,又把大太
太叫到床前來,這一回,富翁幾乎聲淚俱下了,道歉帶懇求地向大太太說:「大
太太!真對不起你,我過去對你太冷落了。我現在要死去,一個人多寂寞,四太、
三太、二太都不要和我去,你肯跟我一道兒死去嗎?」大太太一口就答應道:「
嫁夫應該要隨夫,做丈夫的死去了,我做妻子的怎麼能單獨活著,我決定跟你一
起死去!」這出乎意料之外的話,富翁雖然聽得很清楚,好像還不相信他自己的
耳朵,他再問大太太:「你!你!你願意陪我一道兒去死?大太太點點頭;這時,
富翁如夢初醒,很懊悔地對大太太道:「唉!以前我不知道你對我這麼忠心,一
直把你忘了;我愛四太、三太、二太,那知她們忘恩負義,到現在都離開了我,
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沒看重你,你反而願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負你
了,我為什麼不早對你好呢?」富翁說了之後,就和大太太擁抱一起死去了。

這一則精彩的故事,是從前釋迦牟尼佛對他的弟子們說的。故事中那美若天
仙的四太,就是指我們的身體,每個人都為自己身體,裝飾得美麗,打扮得年青,
但美麗年青,對我們的將來,並沒有幫助。要再改嫁的三太,就是指大家喜愛的
錢財,人死的時候,再多錢財也要讓給別人用了。要照顧家庭的二太,就是指那
困難時才思念的親戚朋友,親戚朋友在世間未完的事還多,人去世時,他最多在
送殡的行列中走一程。一向沒有得到理睬的大太太,就是我們的心,心常常跟著
我們,為我們服務,我們卻不去理睬它。這故事不但精彩,而且饒有意義,它警
□我們人生,要時常護心,時常修心。人生除了要解決生活問題以外,還要注意
到生死問題。

佛法說世間一切是變化無常的,所以痛苦是有解除的可能,你若不肯努力向
上,好的樂的可能因無常變成壞的苦的;你若肯努力向上,壞的苦的也可能因無
常而變成好的樂的。

佛法說人生是痛苦缺憾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苟安現實,尤其不能因痛苦而畏
縮,而應要努力去爭取改進與擺脫。

佛法說世間一切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己要
在利人中求,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佛法說人生是五蘊和合無我的,所以我們應該捐除我見,打破我執,積極為
人群、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謀幸福。

佛法是指導人生的,改進人生的,淨化人生的,因此,盡管人生是苦難重重
的,但是我們能夠跟著佛法的指導去實踐,便可以由缺陷達到美滿,由迷夢達到
覺悟,由生死達到解脫。所以,佛法與人生,是有極密切的關系,我們應該修習
佛法,向人生的真、善、美的目標邁進!
 

上一篇:一行禅師
下一篇:虛雲老和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