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新聞

 

面對金融危機,佛教可以做些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融危機下全球多名富豪自殺:

2009年1月5日,德國第5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他的商業帝國陷入了財政困境,默克勒不堪投資失敗、資產大幅縮水,撲向一輛疾駛而來的火車臥軌自殺。

2009年1月5日,美國地產大亨史蒂文?古德5日清晨被發現在芝加哥附近的一片樹林裡開槍自殺身亡。

2008年12月23日,65歲的知名法國基金經理蒂裡?德拉維萊切特因深受麥道夫詐騙案所害,蒙受巨額損失而選擇在紐約的辦公室割腕自殺。

2008年9月25日,英國白金漢郡一家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的47歲首席運營官科克?斯蒂芬森在塔普羅車站被一輛火車撞死,法庭裁決認為他死於自殺。

中國企業家自殺不完全紀錄:
2008年3月13日,華縣知名企業家——陝西華乾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民乾自殺身亡,疑因心理壓力過大所致。

他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地點位於距華縣十幾公裡的渭南市火葬場附近。陝西華乾工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下設植物提煉廠、面粉廠及糧油貿易公司,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4月初公司的青蒿素生產線第五車間,爆炸造成1人失蹤,十余人受傷。事故發生之後,賠付量特別大。段民乾離世時50多歲,留有一雙兒女。

2007年8月11日,廣東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老板張樹鴻因所產玩具在美國檢出含鉛超標而被召回,在自己工廠的倉庫一角自缢身亡。8月2日,美國美泰公司下屬的費雪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自願召回約96.7萬件中國生產的兒童玩具,這些玩具涉及到從4月19日到7月6日生產的83種產品,其中包括廣受歡迎的卡通人物瘙癢娃娃和小探險家朵拉。而此次被召回玩具的生產企業即為利達公司,該公司與美國美泰公司已有10多年的合作關系,召回原因是部分產品的油漆金屬鉛超標。

由於事發突然,包括老板張樹鴻在內的管理層,都措手不及,不知所措。他表示,根據估計,這次事件中被召回的96.7萬件玩具從召回到賠償損失,大約要負擔3000多萬美元。同時,中國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暫停了利達公司的產品出口。公司倉庫裡所積壓的產品價值至少幾千萬元,同時大批的貨櫃至今仍被扣押在港口。奮斗幾十年,這樣的結果是老板所難以承受的。


2006年10月31日,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裘祖贻在家中上吊自殺。從裘的遺書中可以看出,他的自殺和藥廠陷入困境有很大的關系。華源生產的欣弗出事後,廠方要以高出出廠價近20倍的競標價召回產品。

知情人士透露,在裘祖贻自殺的當天,有來自黑龍江的“欣弗”問題藥受害者家屬到華源藥業要求賠償,並且點名要裘祖贻出面解決問題。公司工作人員撥打裘祖贻的手機告訴他此事,但是裘祖贻一直沒有露面,後來再撥打他的手機便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晚上,有員工發現裘祖贻的辦公室反鎖著門,把門打開後發現,他已經在裡面自殺身亡。

因為問題“欣弗”已經導致了全國10余人的死亡。裘祖贻承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巨大壓力。據介紹,裘祖贻嘴邊常常掛著這樣一句話:“以產品質量贏得市場,質量第一,質量至上,把質量作為市場制勝的法寶。”他還制定了諸如“質量買斷制”、“質量責任追究制”、“產品出廠許可證制”等一系列質量保證措施,要求公司上下對於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要一查到底,一追到頭,不放過蛛絲馬跡。可是言易而行難,最後還是質量問題給了裘祖贻致命一擊。“欣弗”事件曝光後,他的質量宣言頓時成為笑柄,他自己更是難逃身敗名裂的命運。

2005年1月13日,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慶斌跳樓身亡。同時該公司存在中國銀行河松街支行3億余元資金也“不翼而飛”。因為公司存在銀行的資金不明去向,不少人便把趙總的死亡和這一事件聯系在一起。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2001年8月,辰能公司成立後,便在河松街中行的前身新興分理處開立了企業賬戶,而身為總經理的趙慶斌與出逃者高山過從甚密。1月13日,趙慶斌邀約了四五個好友在當地某賓館吃飯,大約10點左右離開。席間,有人談及了高山攜款出逃一事,趙則閃爍其辭,不願意過多評價。據稱,趙神情落寞,情緒低落。朋友們都怕其出事,堅持要送其回家,但被趙婉拒。

49歲的趙慶斌碩士學歷,高級工程師,曾任黑龍江電力開發公司處長,現任黑龍江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辰能總經理、牡丹江發博藥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並曾擔任上市公司龍電電力的監事。歷經曲折的哈藥集團重組,如今因股東方之一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辰能公司”)突起風波而再生變數。

2005年1月3日,陝西金花集團副總裁、*ST金花副董事長徐凱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殺,終年56歲。

2003年《新財富》雜志曾以擁有8.8億元財富,將徐凱列入中國400富人榜第98名。凱感情生活一直不順利,他近一年一直在廣州工作,回來後就一個人住在酒店裡,孤苦伶仃。尤其在年關的時候,看到別人喜氣洋洋,自己孤苦一人住在酒店,“每逢佳節倍思親”,難免情緒有所波動。

據介紹,由於常年一人在外辛苦勞累,徐凱身上有多達五種慢性病。而在12月30日,徐凱自己身體不適,到西京醫院檢查,醫生要求住院,但他沒住。2005年1月1日中午又去醫院,回到酒店大概晚上7時左右,以後進房間就再未出來,後面就發現了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一幕。

關於徐凱8.8億元身價一事,這位人士說,可能是按金花集團其擁有的20%股份計算出來的,這並不代表現實財富。按照國家法律,徐凱的兒女和孫子可依法得到遺產。

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龍稀土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恩龍從四層樓跳下死亡,年僅52歲。

警方在現場勘察時,發現了趙本人書寫的一封遺書,主要說政策變化快,負擔過重,銀行的貸款無法如期歸還,借了朋友一些錢,不要說兌現當時約定的利息,就是本錢也無法歸還,上門討債的人很多等等。“他陷入了盲目重型化、多元化的陷阱,亂投資,幾個主要企業互不關聯,且大多處於宏觀調控范疇,所以資金鏈斷了。”有人這樣評價趙恩龍和他的民營企業集團。

運城市建設銀行公司部一位工作人員稱“趙恩龍在建設銀行大約有一個億左右的貸款”。

一位接近內情的人士透露:由於銀行每年的12月25號左右開始總結算,趙恩龍所借銀行的巨額貸款到期無法歸還,在多方協調下,各方達成一個口頭協議:由趙恩龍出面,籌措款項先歸還銀行貸款,在平帳後,銀行再將這些款項按“新增貸款”的方式貸給趙恩龍,然後趙再還給借款單位。

但是,當趙恩龍多方籌款並將相應款項打入銀行後,銀行卻未能按口頭約定的將錢重新貸給趙恩龍。在多方催逼下,趙恩龍選擇了以死了斷。


2003年9月7日,擁有超過10億資產的“河南首富”——黃河集團老總喬金嶺上吊身亡。

二00二年,喬金嶺以一點二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的五十八位,有“河南首富”之稱。喬金嶺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並任河南省工商聯副會長和長葛市人大副主任。

長葛市府官員向記者獨家透露,喬自殺的真正原因是經濟債務糾紛。喬金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創業的一個合伙人,在脫離黃河實業集團後,於一九八六年以他和喬等四人名義在鄭州注冊成立了一個公司,在遼寧借款一億元人民幣到海南搞房地產開發,後來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一億元灰飛煙滅。


2003年6月23日,浙江東方集團副總經理朱雲龍在辦公室裡自殺身亡。

朱雲龍,男,43歲,擔任東方集團副總職位多年。目前披露的消息是——6月23日上午,集團的兩名工作人員發現其在自己的辦公室自殺身亡。

有消息說朱雲龍結束生命的方式是“上吊”。

杭州一家媒體分析朱雲龍自殺動機有兩種主要的意見:一種說法是朱雲龍因為在公司的一些利益爭斗中長期處於下風又申訴無望;另一種說法是東方集團的當家人——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滕增壽在接受采訪時說,朱雲龍精神長期抑郁,自殺可能與此有關。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集團光副總經理就有20多人,而朱雲龍在其中的作用已開始淡化。朱雲龍擔任副總經理的位置已經多年,但是其原來級別比他低的一個員工,卻已經在一些決策人士的提拔下,擔任了溫州某縣副縣級領導職務。該人士講,這件事情對朱雲龍的刺激也非常大。



應對措施:

2008年12月31日,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在紐約市立圖書館舉行“聯合宗教早餐會”,邀請佛教、基督教、猶太教、回教及印度教的350多位代表參加,共同討論“宗教如何安撫民眾不安的心”。

2008年12月23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民宗局召開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談會,就如何幫助市區中小型企業主信眾樹立信心、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正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行了座談,分析了當前市區宗教信眾經營的企業所面臨的形勢,研究和探討了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編者的話:



金融危機以來,每天都看到許多負面的新聞。金融風暴,讓太多的生命迷失,好象應得一切都再也無法支持…但自殺是解脫嗎?放棄會被體諒嗎?

這些放棄生命的富翁們財產再如何縮水,他們物質的擁有仍然超出常人多多。讓他們絕望的顯然並不是生活本身,那麼他們絕望的又是什麼?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專家觀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秘書長、本站特邀請評論員劉元春教授:我們需要用信仰呼喚迷失!

面對金融危機,我們從隔岸觀火到感同身受、從局外人到當事人,可謂“同體大悲”了。翻看網絡評議,關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多數歸為金融經濟層面的“發展模式”、“信貸制度”等等上面。至於諸多富翁因而自殺,也多是譴責者多,同情者少。

的確,金融危機的發生,諸多原因,富翁破產也有其“商業運作”的失誤。但是,根本原因,不如說是人類內在精神淪落、按照佛法所說就是人類貪嗔癡毒化的必然結果。西方社會一直鼓吹“天賦人權”,自由平等,這是普世的價值追求,是應當充分保障的。不過,任何生命個體,佛教所謂的眾生,都應當享受這種“天賦”,而不能只有華爾街的“精英們”獨享他們的所謂“創新成果”。恰恰相反,諸多“麥道夫們”處心積慮的玩弄數字游戲,將無數人的血汗演變成了富翁們窮奢極欲的揮霍,從不顧忌別人的權利和未來。最終,當他們傷害無數人的同時也必將導致自己的毀滅。這就是任何人不能逾越的因果定律。

也就是說,當我們放棄生命終極追求的時候,當我們缺乏起碼道德禁忌和心靈敬畏的時候,或者說當我們缺失人生神聖信仰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形態和生命價值就難免在精神淪落中變異乃至消亡。所以,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社會災難,我們需要用信仰呼喚迷失!

信仰教化的關鍵在於“面向明天”而“把握今天”。今天的你我,如何在反思中看清因果,如何在理性中思考明天。我們不能陷入輪回的流轉,而是敢於在流轉中提升,超越以往的沉淪。我們的生命需要一個神聖的定位和目標,而這個目標的確立將有助於社會群體的和諧和生命網絡的共生。如果我們能夠淡化個人私欲,給予別人以多些關愛和體諒,就會得到更多的清明和安祥,就會擁有生命的尊嚴和神聖。

讓我們彼此的心靈相擁,讓我們生命的熱力相熔!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及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站特約評論員何建明教授:人生所求與宗教



對於那些已經擁有了功名利祿的人,對於那些曾經有過而今失去功名利祿的人,對於那些仍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都在追尋同一個問題:“人生何求?”

前幾年,每到四、五月間,北京的幾個最著名的高校,年年都在這個時間發生“前赴後繼”的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以至於每年到了四、五月間就成了各高校防犯大學生自殺的關鍵點。記得當時我曾在多個場合下說過:“以後可能該教師跳樓了。”結果不出所料,零八年大學生跳樓是減少了,卻發生了更為令人震驚的大學教師自殺和學生殺教師的事件。

近日剛收到一位台灣宗教界友人用電郵傳來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位在美國商界非常成功的華人女企業家,住在一個風景非常優美的海邊別墅裡,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好多年沒有見面的高中時候的同學打來的電話,說要來美國開會,剛好就在這個城市,希望能來看望老同學,敘敘舊。女企業家開了一輛高檔的寶馬車去機場接老同學,希望能到自己家裡好好地多呆上幾天。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到了老同學家裡後發現,這真是一棟好氣派的洋房。四周是一片翠綠的大草坪,其中有散發著各種花香的花園、網球場和游泳池。在他家的車庫裡,除了到機場接機的那部車,還有一輛豪華轎車和一輛高級跑車。走進室內,有幾十個房間,每間都掛著一些名貴的字畫,展櫃裡所展示的中外藝術品真是琳琅滿目。女企業家讓老同學隨便挑選哪個房間。安頓好了以後,老同學問到家人可好?女企業家臉色一沉,黯然傷神地說:“他們都走了。”“先生呢?”“他有外遇,離開很久了。”“孩子呢?”“他們大了,有自己的理想,搬到別的城市去居住了。”老同學也感覺悲傷,女企業家接著說:“我現在什麼都沒有,窮得就只剩下錢了。”

這又讓我想起豐子恺談弘一大師出家所說的話。他說,人生本有三層樓,最下面一層是追求物質,滿足物欲;再上一層是追求精神,滿足精神享受;最上一層是信仰宗教,追求人生的超越境界。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是停留在第一層樓,少部分人到了第二層樓,很少一部分到達第三層樓。弘一大師是到達第三層樓的人。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第一層樓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物欲橫流中醉生夢死,享受當前;第二層樓的最高境界是在鮮花和掌聲中享受當前的生死,第三層樓的最高境界則是在超越人生的功名利祿中了脫生死,進入永恆。

所以,對於那些財富和鮮花與掌聲的追求者們來說,當他們曾經擁有了所要的一切而又突然失去時,自殺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他們追求上第三層樓,就不會選擇放棄生命,而會選擇超越生命,在悲智雙運中實現人生的永恆價值。

其實,那些曾經的億萬巨富和文化創造者們,並非缺乏靈性,缺乏對人生第三層樓追求的本懷,而只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為功名利祿的誘惑所主宰。在這個世俗化加劇的社會裡,人們往往淡忘了宗教、遠離了宗教,甚至拋棄了宗教、把宗教看作是迷信。對宗教的遠離,就是對人性的遠離。發達的人生,必需的發達的靈性。完滿的人生,離不開宗教的關懷。

當然,我們應當擁有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宗教,不再是所謂傳統的、甚至落後的宗教。現代社會需要傳統宗教的革新與恆順眾生。現代社會需要現代宗教人才的高素質與高要求。現代社會需要宗教文化的科學化、多元化與人性化的傳播。如果這樣,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與宗教結緣,越來越多的人會珍視生命,奉獻人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本站特約評論員周齊教授:關於經濟危機中的佛教作用

金融風暴經濟危機又來了,只要生活跟當今經濟活動有關的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有幸免。如果剝去那些直接導引事件,就會發現,其實這是條古老的因果鏈條,每當人類犯類似的錯誤,就會自己把脖子伸進這條鎖鏈裡。這條鎖鏈變換著花樣,但本質卻是亘古未變,那就是人類自己的各種貪婪欲望紐結成的絞索。因而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尋求對治的辦法,各種思想學說,尤其宗教,都有很多理論被作為人類自我約束的原則或信條。

佛教的產生和普及,很大因素就是由於它對治人之貪欲,在這個意義上說佛教是個禁欲的宗教並不為過。不過,釋迦牟尼被尊為佛,並不是由於消極禁欲而成就,而是由於積極自覺的覺悟,覺悟了導致諸苦的因由,還提供了一種解脫途徑。所以,釋迦牟尼佛否定苦行,否定消極的逃避,提倡積極修行以求覺悟而得解脫的宗教路線。後來的古聖先賢在禁戒貪嗔癡和完善解脫路徑方面又有很多發揮。中國古來認同以佛治心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所以,對於一些能夠親近佛教的人而言,其教義中會有很多資源可以成為消解欲望積聚的助緣,也就有可能化解由於欲望導致的諸多心病。宗教的社會作用復雜,不同的條件下好壞效果都可能產生,更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能藥。不過如佛教等歷經千百年積澱和歷史選擇的古老宗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成為有極大普世性價值的宗教,都有消解社會緊張度的一方面作用。在這樣的時期,法師們可能就要多辛勞一些,多做一些相關教義的宣講,多做一些能引發良性因果循環的活動,或許就能多一些機會幫助到有需求的人。佛教寺院也更需要努力樹立為一方淨土,不僅讓急來抱佛腳者有歸宿感,也讓更多的人能被佛教的價值吸引,讓千百年無數大德所積聚的思想智慧精華,福澤到有緣親近到佛教的人。

上海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本站特約評論員李向平教授:宗教與金融危機的某些聯想

好像是一個習慣了,宗教在中國社會,平時不會太受注意,一旦出現天災人禍,人們就想到了宗教。捐錢捐物,宗教似乎與天災人禍結有不解之緣。眼下,全世界面對金融危機,而中國人很自然地又想到了宗教。

近日,我們看到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在紐約市立圖書館舉行“聯合宗教早餐會”,邀請佛教、基督教、猶太教、回教及印度教的350多位代表參加,共同討論“宗教如何安撫民眾不安的心”的時候,我們很自然也想到了宗教,想到了佛教。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要說明的是,美國宗教的社會功能,與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功能,因為國情不同,則是大相徑庭的啊。

這說明,宗教的社會功能在中國社會功能本來就十分有限。面對社會事變,宗教的功能就更是如此。所以,宗教面對金融危機,宗教應當有什麼作為?為金融危機的解決,宗教界應該做些什麼?對此,我一時迷茫,不知所雲。

宗教界應當如何安撫人心?開法會?做布施?崇拜、祈禱、彌散?為金融危機中的失利者實行心理按摩?理所當然,這是宗教界、佛教法師們的份內之事。

然而,在此之外,我靜心想想,其中似乎也有些事情、問題值得反思。昨日偶然在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看到著名記者水均益對美國沃爾瑪集團全球總裁李斯閣的高端采訪,問及幾十年來沃爾瑪集團如何能夠從一家小小零售店發展成為名列全球五十強的巨型連鎖公司。

沃爾瑪集團成功的經驗非常簡單,一句話,就是節儉,告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省錢,如何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而沃爾瑪集團所以的管理人員在幾十年來,也從來沒有說過讓顧客多花錢這樣的話,恰恰相反,他們總是在想方設法讓顧客在沃爾瑪的商場裡省錢。為此,沃爾瑪集團贏得了全球各地消費者的衷心喜愛與商業信任。

看到這裡,既使人驚異,卻又在意料之中。馬克斯?韋伯曾經論證的清教徒精神,不就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不就是節儉勤奮,省錢過日子的精神嘛。當然,沃爾瑪集團所體現的,也許不一定就是清教徒的新教倫理精神,而是現代商業成功經營的基本原則。但是,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沃爾瑪集團也不會有人失業,他們的老板當然就不會去自殺了。

比較而言,中國人三十年來的經濟成功,可能就很少會想到掙錢而省錢的事理了。那裡有公司管理人員不想方設法讓消費者為自己多花錢的便宜事?!即使有,這種人,可能很快就會被該公司的老板炒了鱿魚。我自己也曾經為一些地方政府、佛教界做過一些宗教旅游的設計與規劃,其指導思想就是如何把旅游者的鈔票能夠留下來,花越多的錢越好。

就宗教界而言,宗教搭台,經濟唱戲,曾經是宗教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的方便,政教雙方均能從中獲益。而宗教經濟的發展,宗教消費的極端發展,常常還使人呈現有錢才能有信仰的錯覺。其道德精神、倫理規范,甚至還不如一個商業沃爾瑪!眼下,面臨金融危機,宗教能夠做些什麼呢?

實際上,中國佛教的價值理念、精神信仰,亦能夠建構出人人自省自檢、勤儉誠信的商業道德,使人畏懼果報信仰而掙好每一分錢,花好每一分錢的。遠在平時,就能夠建構一種省錢過日子的價值理念,惜福報恩;畏懼因果,建構一種佛教就是為窮人服務的信仰、普通大眾的生活方式,進而建構一種功德共同體,得以分享共業。而在經濟倫理層面,善知識經濟,本質上就是一種“知足經濟”(efficient economic),警示人們應當知足自足,而不去倡導那種過度的建設與過度的消費。當下裡佛教界倡導的環保理念,應當就是一種很好的社會信仰,應當就是人們能夠面對金融危機的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何必臨時抱佛教?那能有什麼用途呢!

誠然,危機時刻,佛教結合現代心理質詢方法,整合各種道德資源,那倒是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的。現代人需要心理健康,需要情感安慰,也需要以信仰為紐帶的精神團契,人際交通。

千萬不要以為,在出了事情之後,才想起要把人聚集在寺廟裡面,做做法事,或者是捐錢布施,就算是佛教發揮功能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本站特約評論員成建華教授:金融危機下,佛教能做些什麼?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造成成千上萬的人失業,工廠倒閉,公司破產,財富化為灰盡。悲觀與失落,無助與絕望,導致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選擇自殺終結自己的一生。這股由金融危機所導致的自殺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自殺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嚴重的道德問題。一般自殺的成因,無外乎源於人生意義的匮乏,源於作為日常生活准則的價值合理性的喪失。從宗教的角度講,自殺是不可取的,也是嚴令禁止的。基督教認為生命是上帝賜予的,自殺就是亵渎神靈,所以自殺罪不可赦。佛教也有同樣的看法,佛教將自殺界定為“偷羅遮罪”,佛教反對一切神本思想、宿命論以及殺人或自殺升天的邪說,反對任何傷害和威脅生命的不道德行為。佛教認為生命是由父母給予的,自己沒有權利結束自己的肉體生命。

從人性的角度看,佛教認為人是欲望的生命體,貪婪是人的基本特性,利益是驅使人性貪婪的原動力,所以任何制度與規則都避免不了人性的侵蝕。為了滿足人的欲望,獲取豐厚的財富,人的本能要求他們隨順游戲規則,相信遵循既定的制度,並在制度裡力爭上游,以獲得更豐厚的獎賞。然而當危機來臨新一輪洗牌開始的時候,那麼就有一些人首當其沖,注定成了這種不健全制度和游戲規則的祭品。所以貪婪使人喪失理智和理性,無有節制的貪婪是驅使人走上絕路的真正原因。他們原本是這套制度的信奉者、鼓吹者和身體力行者,可是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是,此次金融海嘯如此凶猛,致使他們苦心經營獲得的巨大財富付諸東流,一輩子所建立起來的財富王國頃刻崩塌,希望隨之破滅。巨大的失落和生活上的落差,令其無法承受,精神崩潰,死亡成了他們的最後選擇。真是嗚呼哀哉!

那麼,對於金融危機下的自殺問題,佛教能夠為預防和干預自殺做些什麼呢?佛教可以利用宗教優勢和精神資源對自殺進行必要預防、干預和救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首先佛教要利用自身的宗教資源和弘法利生的義舉,倡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那些對生命價值觀和生活意義喪失信心的人獲得重建價值的合理性。幫助他們重新體驗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幫助他們重新尋回生活下去的理由與根據。此外要借助佛教的教義教規,規范人的道德行為,淨化人的內心,消除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迷亂、困惑和悲觀情緒,教誡珍惜生命、積極進取,自我完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關系、社會關系以及家庭關系。其次,佛教可以通過具體的修習方法如禅定等,以幫助人們淨化已喪失理性的心靈,正確引導陶冶情操,消除心中的痛苦和煩惱。再其次,佛教要積極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借助宗教的號召力,協同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及民間預防機構,及時預防和干預自殺行為,提高公眾對自殺危害社會的認知和防治力度。對一些具有自殺傾向的人和自殺未遂者及時提供精神或心理救助,幫助他們消除精神創傷,化解心理危機,幫助他們恢復生存意志,重建生活信心。



 

上一篇:成建華教授:金融危機下,佛教能做些什麼?
下一篇:願生西方淨土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