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如何忏除業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何忏除業障  

、盡除業障  福慧現前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說得肯定,沒有絲毫疑惑。但是,有人求有感應,有人求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大師告訴我,因為他有業障;業障忏除了,必定有感應。我們讀《了凡四訓》,從雲谷禅師與了凡先生的對話就能明白,了凡先生認為命裡有的求得到,命裡沒有的求不到。雲谷大師開示:「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成佛都能作佛,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這個太殊勝了,非常吸引人。為什麼能求得到?因為自性是圓滿具足一切,只要消除業障,則有求必應。 

    忏悔業障,不論是哪個宗派、法門,都列為最初的重要修學法門,因為有業障就不能進步,不但不能進步,連大乘佛法之門都入不了。 

   「忏悔」,忏是梵文,悔是中文,這個名詞是梵華合一。忏是陳露先罪(陳述、發露)。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能隱瞞;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我們學佛,要向佛菩薩、向大眾求忏悔,罪業再重不用怕,只要肯忏悔,一悔就全消了。 

    業是造作,業有善、有惡、有無記。不善不惡,稱為無記。業有染有淨,十法界中,六道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染業裡面有善有惡,善惡層次不高,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則生三惡道。學佛,最大的事情就是開悟證果,而善與惡都是修行證果的障礙。唯有淨業沒有善惡,我們稱為純善純淨,善惡兩邊都沒有了才是純善,才是淨業。 

    在六道裡面,善業的標准就是《十善業道經》,我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從這裡學起。十善業的細目是《弟子規》、《感應篇》,人人都學《弟子規》、《感應篇》,就是學「十善業道」。學佛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 

    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老老實實去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違犯,這樣能消除我們的業障。惡業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就長,福報也長,真的不求都來。善惡就像明暗一樣,暗消除了,光明一定現前;明消除了,黑暗一定現前。善惡是陰陽的兩面,只要把惡業消除,善業自然現前;努力修善,惡業自然就消失。

    我常勉勵同學,首先把自己內心的根本障礙消除,這叫真正忏悔。何謂根本障礙?世尊把一切眾生的業障講到究竟處,歸納為「貪瞋癡」三毒煩惱,貪瞋癡能生一切惡業。反之,「不貪、不瞋、不癡」,稱為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而生,這把根本找到了。 

    我們的毛病習氣,總是對一切人事物有一個錯誤的念頭--控制;從控制再增長就是占有。這個念頭從何而來?從貪瞋癡。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占有的念頭,就能心開意解,忏悔業障就能修成功。明知控制、占有是錯誤的,為什麼還放不下?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老師教我們看破、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以為所有一切現象是真的、真有,所以才會起貪瞋癡、控制占有的念頭。《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的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占有、控制的念頭嗎?沒有了。包括自己的身體,我們都不能控制占有,何況身外之物? 

    古大德講得好:「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新殃就是業障,隨緣才能消業障,不隨緣就是制造業障,怎麼能消得掉?念念在正道,行行在正道,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自然現前。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人隨緣,沒有攀緣的心,得大自在。你有攀緣的心,縱然得到了都不自在。比如求財,財得到了,自不自在?不自在,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缺乏,這個日子多自在快樂!有好,沒有也好,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接近自性了。回歸到自性,自性是究竟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這就是諸佛菩薩、一切聖賢修學的終極目標,佛家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真叫得大自在。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希求卻求不到。實在講不是求不到,是他不肯把業障放下,只要能把業障放下,人人求得到。為什麼?《華嚴經》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本具的為什麼不能受用?因為有業障。雖有業障,性德圓圓滿滿,並沒有減損,只是有障礙不能顯露而已。這個障礙就像雲彩遮住了太陽一樣,所以只要我們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業障就忏除了。 

    如何忏悔?真正忏悔不是後悔,後悔無濟於事,而是知過能改,後不再造。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凡夫都有過失,知道過失就要把它改過來,以後不能再重犯。顏回是真正在修忏悔法,孔子對他非常贊歎,說他「不貳過」,他的過失只有一次,同樣的過失絕對不會再犯,這叫真忏悔。絕對不是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面前求原諒,明天再干,干了再去禱告,這個沒有用處,這是假的,不是真修行。真修行,形式上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求忏悔,忏悔之後,絕不再犯。真正用功夫,要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去惡就善,改往修來。

    忏悔要從最粗最重的地方下手,最粗最重的無過於執著。首先要把自己最嚴重的毛病找出來,譬如我貪心重,貪心裡有貪財、貪名、貪利、貪色,哪個煩惱習氣最重,先把這個忏除,比較輕的就容易了,瞋恚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世間法、對佛法都不執著,就能入佛門,入佛門就是入覺悟之門。如果你不肯放下,雖然學佛,不能入佛門,為什麼?不覺悟,還是迷惑顛倒。所以,忏悔不能沒有智慧,智慧才能消業障。 

    智慧從哪裡來?最方便的就是聽經學教。多聽經,多讀誦,長時期受經教的熏習,時間久了就起定的作用,定才能開慧。所以我們講修行,特別是初學,修什麼?就是修忏悔,真正修忏悔就是改過。每天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發現過失並把過失改掉,這叫修行。行是錯誤的行為,修是修正,修正錯誤的行為就稱作修行。錯誤的毛病不肯改過來,不是修行。尤其戒律,著重在行,出家人最好是用《沙彌律儀》,這是出家人的本分;在家同學則用《弟子規》。如果出家人修行感覺有困難,習氣太重,也從《弟子規》、《感應篇》學起。這兩門修好了,再學《沙彌律儀》就一點都不難,因為已經有根了。 

    忏悔業障,從前無論在家出家,都用「功過格」,這個方法很笨拙,但對於初學、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錯事?」記下來,善行要加強、要增廣;過失,要改掉,後不再犯。

    真正用功過格的人、認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聖人,也是賢人君子,世間真正的好人。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過,一天不知過,這一天就空過了,要知過改過,功夫才會得力。真正想修學的人,不能不自愛,不自愛怎麼能愛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愛戴?自愛是什麼?本性本善,心行不善就是不自愛。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尊佛,這是真正自愛。回歸自性,回歸到本來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染著,這是真忏悔。 

    我們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目標就是忏悔業障。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吃虧,中國古人常講「吃虧是福」,不要怕吃虧上當,更不能有占便宜的念頭;念念想占別人便宜,那就錯了。能夠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論他是善意、惡意,毀謗也好、侮辱也好,甚至於陷害,我們從中學清淨心、平等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要心平氣和,業障就忏除了;若心還有不平、還有怨恨,就是造業。如果別人侮辱我、陷害我,我們要感激他,為什麼?要不是他這樣對我,我心中還有這麼多煩惱習氣,沒有發現。幸虧他用這種方式對待我,把我的煩惱習氣引發出來,我感激他,否則我如何忏悔業障?如果受一點小小的委屈就很難過,要發脾氣、要報復,這是小人,不是君子,怎麼能有成就? 

    中國諺語常講「量大福大」,量太小,哪來的福報?沒有福,哪來的智慧?古人所謂是「福至心靈」,人有大福,智慧就現前。福跟慧常常有連帶關系,真正的福報裡面有智慧,肚量大能包容,什麼都包得下。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告訴我們,「愛、感恩」是宇宙的核心。他經過幾十萬次的實驗,就是愛與感恩的那個水結晶的圖最美。人是有心而感,水無心而現而應。 

    因此,要學包容忍耐,要學習在任何場合不發脾氣。發脾氣罵對方,對方受害三分,自己受害七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發脾氣對自己是最大的損失,現在醫學也講發脾氣消耗的能量最大。所以,愛發脾氣是愚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我們一定要自愛,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斷除。生活要清淡,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這是真正愛自己,身體一定健康長壽。 

    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對任何一個人都要尊敬,對任何人心地要清淨、平等。別人有困難,我們盡心盡力的幫助,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怎麼可以不尊敬?現在他業障太重,顯得很愚癡,說不定他一忏悔覺悟,業障放下了,他的成就高過我,這很難講,所以對人一定要尊重。自己這樣做,教人也是這樣做。我們有這樣忏悔的心,就能把我們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矛盾忏除化解掉。 

    宇宙是一體,和諧沒有對立。人跟人本來也沒有對立,對立是從自私自利、貪瞋癡產生的,根還是在貪瞋癡。沒有貪瞋癡,沒有自私自利,哪來的對立?這樣你才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聖賢,沒有對立的念頭。

    讀經聽教是忏悔業障,是幫助開悟、放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是在這麼多年當中天天讀經、天天放下,哪裡會有成就?大忏悔大悟,大放下大成就,徹底忏除業障就成佛了,還沒有徹底放下,就是業障沒有忏除干淨。 

    修行的總綱領在哪裡?其實這些綱領、原理原則,佛都講給我們聽了,就是改變錯誤的思想,不再犯同樣的過失。李炳南老師以前常常提醒我們「改心」,改心就是改正錯誤的念頭。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改過來,起心動念為法界眾生、為諸佛菩薩,這是上求下化,求諸佛菩薩加持,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真正的綱領。我們要念念有這個心,念念有這個願,這是真正的忏悔。 

二、忏除業障  身心健康 

    若欲忏除業障,即當即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癡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前,誠心忏悔,不敢覆藏。 

   「自念無量劫中」,不只是這一世,我們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自從我們墮落到六道裡面,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由於貪瞋癡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種種惡業。貪瞋癡慢疑,這是根本煩惱,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這不是這一生學來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生生世世帶來的。而且,每輪回一次就會加重一些,所以這個業因很嚴重,也非常麻煩。 

    因如果沒有緣,它不會結果。緣是什麼?緣就是--起煩惱怨恨怒。「煩惱怨恨怒」,不是與生俱來的,有貪瞋癡慢疑就會勾引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惡業障蔽真性,使我們不能明心見性。不但是障蔽真性,嚴重的還叫你生一身的怪病。煩傷腎,得腎病;惱傷肺得肺癌、肺結核。怨傷脾恨傷心怒傷肝。這是講你生病的緣由。貪瞋癡三毒煩惱,不但障礙自性,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見性,同時也給你帶來疾病。 

    佛教人一入佛門要持五戒,有道理!五戒能治病,為什麼?不殺生,心地慈悲,慈悲心養肝,不得肝病,這是不殺生的好處;不YIN欲,養心;不妄語,養脾;不偷盜,養肺;不飲酒,養腎。所以,五戒十善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 

    現在我們要忏除業障,首先要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之前,最重要的是大眾,在同修道友之前,誠心忏悔,不敢覆藏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首先想到有沒有愧對父母,愧對父母是不孝。再往遠推,有沒有愧對祖宗,這都是屬於孝道。愧對祖宗、愧對父母,你的頭上就會長病。那是我們的上人 

    要多反省,在家庭裡面,丈夫能不能對得起妻子?能不能對得起兒女?做兒女的,能不能對得起平輩的兄弟姊妹?對得起家裡面的長輩?在學校能不能聽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這是指做人方面。

    對事,利益自己的是小事,利益大眾就是好事。如果這樁事情對於國家民族、社會安定和平有利益的,就是更大的好事。我們應該幫助他,起心動念為別人,不為自己 

    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沒有不造業的。業是怎麼造出來的?罪是怎麼得來的?病苦是怎麼得來的?三途果報從哪裡來的?都是覆藏、掩飾自己的罪過,所累積的業報 

    造作惡事不敢告訴人,藏久了身體就得病。病是花報,花報是現世報,果報在三途,將來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所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什麼?把清淨心念出來,決定不能記別人的過失,看這個人不是,看那個人不是,你的心裡面很骯髒,完全是染污的。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良心,我們把良心當做別人的垃圾桶,這是愚癡沒有智慧,所以決定不裝別人的不是,要裝別人的功德,記別人的好處,不記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過失記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就是自己的過失。學著常常看人家的好處,不要看人家的壞處,「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才能做到常常看別人好處,不看別人壞處,忏悔心才能現前,修學功夫才能得力 

    我們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修善。如果過沒有改,修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第一要把自己身心洗干淨 

    一切眾生,內有煩惱怨恨怒,外面有人事物的誘惑,能在這個環境裡,不動心,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什麼?靠深信因果我自己苦,餓死不會墮地獄。我要是不甘心餓死,去搶奪別人的,就得入地獄。你說哪個對?餓死,我不占人一點便宜,德行具足了,不害別人,死了之後生天。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無不墮三途的,這事情能干嗎?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境隨心轉」。自己心要善,言行善,身體就好,什麼病都沒有。心不善,行為不善,毛病就很多你要想身體永遠不生病,你就永遠不要生惡念,你就會永遠不生病。現在身體的病很多,要把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放下,善的念頭激發出來,病就好了。身體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關系,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系

    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也。

    這就是不知道忏悔,把自己的過失掩飾起來,盡量不要讓人知道。人家雖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會受良心責備,這也是一樁痛苦的事情。這種惡習越積越久,就會變成病毒,這種病毒也會讓你喪失生命。生命喪失不要緊,來生必墮三惡道,那個麻煩大了,真的是死了就不得了,後悔莫及!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發露忏悔,利益無量無邊

 

上一篇:淨空法師:如何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
下一篇:妙祥法師:常行忏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