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個意思是說做為兒女,不應該有私藏物品。在沒有長大成人之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這是跟父母一體,怎麼能夠起私心,自己私藏物品?盡管這個物品再小,假如起一個私心,想要藏起來不讓父母知道,這種心就已經跟父母有了隔閡,孝道就已經被破壞了。所以對象雖小,事情雖小,可是這問題可不小,當我們的私心一起來,孝道就受了虧損。父母如果知道我們私藏東西,他不是因為你把那個東西拿走了,他是因為你有私心,你沒有把父母看成一體,所以他會傷心,他會難過。兒女,我們自己身從何來,那是父母生養而來,我們本來都是父母的一部分。現在居然能夠起心私藏物品,把父母看作是外人,這怎麼會不讓父母傷心?所以,從小應該養成一種處處跟父母有一體的觀念,父母教導小孩也要從這裡開始教。
我記得從小的時候,過年過節大人經常會給我們利市包,在祝福的時候給我們一點錢,我都把這個錢交給父母,決定不會自己私藏私財。因為養成了這種習慣,所以從小到大就有一種想要供養父母的心態。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有智慧,當小孩願意把自己得到的利市包供養父母,父母應該接納。很多父母講,“這錢你自己留來用!”這麼一說,就養成了孩子積累私財的這種習慣。當積累私財的行為時間長了,私心自然就起來,他處處就會給自己斂財,而忘記供養父母。所以父母教導孩子,處處都應該用《弟子規》的原則,不能夠溺愛孩子。
“物雖小,勿私藏”,這裡關鍵我們要戒一個私,私心。假如說沒有私心,你藏物品其實也無傷大雅,甚至有些情況還值得人贊歎。比如說在東漢時期,有個小孩叫做陸績,他很孝順,而且很聰明伶俐。他六歲的時候有一次遇見九江的太守,江西九江太守叫袁術,袁術請這個小孩吃飯。在吃飯之後就拿些橘子給這小孩吃,小孩吃了覺得很好吃,就偷偷的把幾個橘子藏到他的袖子裡頭。告辭的時候橘子滾了出來,這位袁太守看了之後就批評這小孩說“你怎麼可以私藏物品?這不是你貪心嗎?”陸績就說了,“太守,您給我的橘子非常好吃,我想拿幾個橘子回去也讓我媽媽能夠品嘗到,所以才把它藏到袖子裡頭。”袁術覺得這個小孩能夠念念想到父母,非常難能可貴,反而表揚他,稱贊他的孝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陸績懷橘”的故事。你看陸績他藏橘子,他不是用私心,他是懷著一個孝心,即使是藏物品,反而成為了歷史上的美談。所以這句話我們要懂得,關鍵是要懂得護住自己的孝心,不能夠起私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