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超震撼:【量子糾纏】實證了佛法的空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超震撼:【量子糾纏】實證了佛法的空性!                                

1、“量子糾纏”的基質就是空性、體性、如來藏、本基、無限的可能性,無論這個概念的名詞是什麼,那個本質就是空性。                                                                                          

2、“量子糾纏”突破了空間的維度,我們知道,時間是建立在空間概念基礎之上的,來自相對位置、速度等概念,因此“量子糾纏”,同時突破了時間。從佛教經典中,很容易得知,佛法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                                                                                

3、一旦突破時空的概念,這個世界將分崩瓦解為無盡的粒子,並如夢如幻的呈現為當下的一種組合方式,真的就是佛法所說的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O(∩_∩)O~

4、這些研究者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客觀實在性的觀點。在我們的所見之外,並沒有客觀現實。我們的觀測造就了現實。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5、我們所觀測的目標的屬性沒有任何內在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對這些屬性進行的觀測本身使它們成為存在。我們並不是在被動地觀察現實,實際上我們創造了它。正是佛法中:“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6、證悟空性、證悟諸法實相,就是這個道理。量子物理的第二次革命做到了,你能做到嗎?整個世界,是因為當下的觀測,呈現出現在的樣子;換句話說,觀測者當下的心識,決定了整個世界現量的樣子。

 

以下正文,來自智悲佛網與百度百科: 

 

“量子糾纏”與感應
 

藏傳佛教的很多修行者都體驗了佛菩薩親臨身邊傳法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還沒有什麼修為的佛弟子有過這樣的體驗: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在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就有感應,甚至會有一模一樣的痛苦;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我以前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惡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所有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那麼,科學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系。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系,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系,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沖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准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
 

“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推斷,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诠釋。
 

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系。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
 

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
 

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
 

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系。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跡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尴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因果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來源:中華佛教

 

來自:智悲佛網——佛教與科學

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kx_list.php?id=2572

 

 [智悲翻譯] 第二次量子革命
The second quantum revolution
 
作者: 麥克爾·布魯克斯
Michael Brooks 
 
(譯者按:本文簡略介紹了圍繞量子理論的定域性和實在性方面的思想發展史。2007年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們進行的量子力學實驗,顯示出物質沒有客觀實在性。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諸多的經典裡宣說了萬法虛妄不實、如夢如幻的教言,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月燈三昧經》雲:“如焰尋香城,如幻事如夢,觀行相空寂,諸法亦復然。”現代物理學家們辛勤而智慧的工作,使我們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稍許領略了佛陀教言的甚深意義。)
 
這個世界曾經是個簡單得多的地方。大約一百年前,我們生活在一個很正常、經典的宇宙裡,一切都合乎常情,沒有什麼奇怪的表現。隨後,量子理論出現了。
 
突然間,事物的表現不再總是合乎一個理性的人的料想了。在原子和粒子這樣的基本層次上,
一個東西可以同時處於兩個地方,它們甚至可以同時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運動,而且,與此同時,它們仍然互相糾纏——以一種量子版本的心靈感應,通過某種方式即時地遠程感知、影響對方。
 
使自己適應這個新的宇宙是個艱巨的任務。有些物理學家構想出復雜的哲學理論來論述其內涵。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則與此相反,眾所周知,他認為量子糾纏像幽靈一般,因而斷然否決。他確信量子糾纏不可能是真的,因為其潛在含義會造成更深層的影響:要想建構一個統一理論,把量子力學、相對論和其他物理理論結合起來,則必須把這個糾纏的離奇性質和相對論的更實際的時空觀統一起來。但這些似乎太難了。
 
他始終未曾放棄萬有理論(a theory of everything)。愛因斯坦後半生一直在構想一個大統一的宇宙,但沒有成功。他也在繼續獨自試圖解決量子的幽靈特性。對多數物理學家來說,如果想設計一個激光器或晶體管,那麼量子理論很有用,但若要對它深究則行不通。
 
這種態度甚至在那些想理解宇宙深層機制的人士當中也頗為普遍。因此,在對統一理論的探求中,量子理論的基礎,即它對粒子、場和現實本身的描述所基於的假設,被擱置到次要位置。“愛因斯坦堅信,解決量子力學這些基礎問題對於解決統一的問題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他的這個信念被埋沒並丟失了。”加拿大沃特盧的圓周研究所的李·斯莫林說(Lee Smolin of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in Waterloo, Canada)。
 
但一度失去的現在又找回來了。其復活的核心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結果顯示出糾纏對我們的現實觀有著深刻的暗示。最近,奧地利的維也那大學的一個小組領導的試驗,提供了迄今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證明在我們的所見之外,並沒有客觀現實。我們的觀測造就了現實。
 
這個觀點很有爭議,也不算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可能會給萬有理論的探索帶來很大的潛在影響。如法國巴萊佐光學研究所的阿萊因·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 of the Institute of Optics at Palaiseau in France)所說,
事實上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概念性的開端。” 
 


首次量子革命始於1920年代。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的很大的問題是,它與所有其他物理理論所支持的直覺相抵觸。在我們的經驗裡,物體在空間中有明確的位置,以及有限的作用范圍。然而根據量子理論,盡管一對粒子的時空間隔使得信號還未及在其間傳遞,但它們仍然能夠共享關於其量子狀態的信息,並且有時還會互相改變。
 
愛因斯坦因此覺得在描述物理現實方面,量子力學缺少了什麼東西。他認為,並非是粒子之間通過幽靈般的關聯共享狀態信息,而僅僅是我們不知道何處能找到決定它們的諸如動量值等的因素。
 
愛因斯坦說,若找到這些“隱變量”,則所有這些神秘的幽靈特性都將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運作於符合常情的規則之下的量子理論。
 
不出所料,愛因斯坦並沒有就此停手,他構想出一個數學形式的論據來加強其觀點。他與波裡斯·波多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合作,向量子陣營發出挑戰書。
 
1935年,這三位理論家發表了愛因斯坦-波多斯基-羅森思想實驗,即EPR。它說,如果量子理論是正確並完備的,你應該能做出這樣一個實驗:
 
對一對糾纏的粒子中的一個進行觀測時,應該能即刻影響到它遠程孿生兄弟的量子狀態。在當時,這看上去違反了公認的物理定律,因此對能否認為量子力學完備地描述了現實,提出質疑。
 
咬牙切齒之聲和勝利的歡呼聲隨之而來。也在試圖解決量子力學問題的埃爾溫·薛定谔興高采烈地對愛因斯坦說,這篇EPR論文扼住了量子理論的“咽喉”。但是,沒有人知道怎麼真正實現這個思想實驗。
 
於是,這兩大陣營——其中愛因斯坦的對手以令人生畏的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Niels Bohr)為先鋒——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進行了激烈的交鋒。
 
1964年,即愛因斯坦去世的九年之後,約翰·貝爾(John Bell)找到一個測試EPR的方案。如愛因斯坦一樣,他也相信直觀的“定域實在論”:即一個粒子不可能即時地被一個遠處的事件影響,而且它的屬性獨立於觀測而存在。
 
貝爾推導出一個數學公式,它量化地說明了,如果你對一對糾纏粒子進行觀測時,會得出什麼結果。如果定域實在論是對的,那麼對兩個糾纏的粒子各自做出的觀測之間的關系,不會超出某一個量,原因是粒子間的相互影響是有限的。至此,進行一個明確實驗的舞台已經搭好。
 
多年之後,阿斯派克特在巴黎大學他的地下實驗室裡建造了所需的設備,而到了1982年,他得到了結果:貝爾公式與量子實驗不一致(《新科學家》雜志,1990年11月24日,43頁)。
 
阿斯派克特宣告,這個世界不可能既是定域的又是實在的——愛因斯坦錯了。但是選哪一個:實在論還是定域性(realism or locality)?粒子僅在觀測時才獲得實際的屬性,還是,粒子之間可以有遠距離的即時相互影響?
 
答案本來可以從另一個來源得到。早在阿斯派克特進行他的實驗之前的1976年,物理學家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Leggett)想出一個他稱為“內核”(the kernel)的辦法修改貝爾公式,把它作一個扭轉:
 
他量化了可能得到的實驗結果,即,假如遠程、即時的作用可能的話,當你觀測糾纏的粒子時會得到什麼結果。萊格特後來在2003年發表了這個公式,就是這一年他為他在氦-3的量子屬性方面的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我們來看一個由奧地利和波蘭的物理學家組成的小組,他們現在已經完成了關於糾纏光子的實驗以檢驗萊格特公式(Leggett's formula)(詳見“實在性的終結”)。這個小組由奧地利科學院的馬庫斯·阿斯佩爾邁耶(Markus Aspelmeyer of the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和維也納大學的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領導。
 
與阿斯派克特的工作相比,他們成功地把他們的系統噪聲降低所需的十倍。他們在四月份發表了實驗結果(《自然》雜志,446卷,871頁)。
 
他們發現,萊格特公式也違反了:即便你允許即時的作用,量子實驗的結果還是與客觀實在性的觀念不符。這是很令人驚訝的,因為你也許認為,只要允許幽靈般的非定域行為,你就能解釋兩個粒子之間的幾乎任何關聯,如此則不必拋棄我們的真實性的概念。“並非如此。”阿斯佩爾邁耶(Aspelmeyer)說。
 
雖然還有一些漏洞——並非所有的非定域模型都已經排除——但我們現在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可能性:
我們所觀測的目標的屬性沒有任何內在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對這些屬性進行的觀測本身使它們成為存在。
 
我們並不是在被動地觀察現實,實際上我們創造了它。” 量子研究者英國利茲大學的弗拉特科·費德拉(Vlatko Vedral of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UK)說。
 
這個觀點也許並非是新的,但是支持它的證據是新的。而且這可能會對萬有理論帶來重大影響:它告訴我們,我們原本以為是真實的不一定是真實的。阿斯佩爾邁耶(Aspelmeyer)說:“從我們的經驗裡,我們得知有一個‘真實’的世界,其中發生著‘真實’的物理事件——從一個實驗室探測器的喀嗒聲,到喝了太多啤酒後感到頭疼等等。”他指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物理理論也必須盲從這些經驗——也許他們應該更深入地探究。
 
量子研究者們也許對此感到滿意,但同時這也給探究宇宙大統一的人們帶來深深的顧慮。廣義相對論,即愛因斯坦關於引力的理論,是完全現實的,它依賴於獨立於觀測而存在的東西。
 
因此,對萬有理論的探尋也許會比我們所預想的更加困難,它需要把量子物理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怎麼建構一個非真實的引力理論還毫無頭緒,但如果我們想要把引力量子化的話,這又是我們必須做的。”費德拉(Vedral)說。
 
幽靈般的時空
 
如同愛因斯坦幾十年前所提出的那樣,“糾纏”也許是關鍵。阿斯佩爾邁耶(Aspelmeyer)說:“理解糾纏意味著理解物理理論的基礎原理中的很大一部分。”他的維也納同事布呂克納(?Caslav Brukner)走得更遠。
 
布呂克納指出,在二十多年中,人們一直在說,物理學已經接近收尾了,結果我們反而似乎陷入僵局。他說:“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並從根本上修改我們的基本物理概念,這樣才能在物理學上取得下一個大的突破。”
 
有些從事統一理論研究的物理學家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斯莫林(Smolin)說,就“量子引力的新想法”而言,“非定域性當然是處於核心的”。他的專門領域,即環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並不假定空間和時間表現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規定的那樣(《新科學家》雜志,2006年8月12日,28頁)。
 
他們允許幽靈般即時穿越時空的信號傳遞,同樣,在研究類似模型時,也在重新考察量子力學基礎的方方面面。比如,斯莫林(Smolin)與圓周(Perimeter)研究所的同事弗提尼·馬可波羅(Fotini Markopoulou)在最近寫的論文中指出,環量子引力也許與眾所周知的糾纏概念相沖突(
www.arxiv.org/abs/gr-qc/0702044)。
 
把這些研究轉變為一個更深入的理論不會是一件易事。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警告說,即便我們重新審查糾纏,也未必會幫助我們找到萬有理論的出路。根據多伊奇,
阻礙我們的是比這個更基本的東西。
 
他說,糾纏是真的,但它所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關於信息如何從量子系統中提取,而並非關於這個物理宇宙的本質。他補充說,所有這些關於糾纏的哲學上的困擾都是基於這樣一個“錯覺”:
 
我們已經掌握了量子理論的根本。從經典世界跨出一大步並不等於我們已經抵達量子真理的中心。“定域實在論這個東西只是關於經典世界觀是否可能,”多伊奇(Deutsch)說,“但這是個毫無意義的爭執,它早在1950年代就應該結束了。”
 
多伊奇的世界觀顯然是量子的,他對萬有理論的看法是,它很有可能來自在更基礎的層次上對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進行統一,而不是在目前的糾纏實驗所允許的這個層次上。
 
當然,這正是我們仍然在尋找線索的地方。“從根本上來說,整個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量子和引力效應都有關系的領域中,我們缺乏實驗觀察,”費德拉(Vedral)說,“引力理論在其自己的領域中很出色,量子物理也是如此。”他說,我們需要確定的是,引力理論和量子理論哪一個更基本。
 
那麼,宇宙獨立於觀測而存在嗎?這是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真心地想揭示宇宙的基本原理的話,也許我們是該重新回到一度終止的愛因斯坦的探索上了。在諸如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的粒子對撞機(particle smashers)上的花費也明確示意我們應該如此。
 
也許我們應該把量子糾纏和現實的本質移到對萬有理論的探索的核心了。曾經顯得怪誕的枝末事件也許將被證明是主要事件。
 
實在性的終結
 
想要證明你認為是真實的所有東西實際上並非真實嗎?從一些常識性的假定出發:
在人們觀測某些東西之前,它們就具有真實的、可以觀測的屬性。然後嘗試一個量子實驗。
 
利用光子的極化。假定一個光子是極化的,它的電磁場沿一個很確定的方向振動。現在假定每一個光子的極化將造成一個可以預測的效應:當你把一個偏振鏡放在光束前時,你可以預測所能得到的光的強度。
 
這些假設已經由奧地利維也那大學馬庫斯·阿斯佩爾邁耶(Markus Aspelmeyer)和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的小組在一個裡程碑式的實驗中進行了檢驗(《自然》雜志,第446卷,871頁)。

 

 


 
研究者們測試了從一個晶體發出的很多對糾纏的光子(見插圖)。以前的實驗觀測的是處於一個平面上的極化,而阿斯佩爾邁耶(Aspelmeyer)的實驗是三維的,這樣可以排除更多的關於光子客觀實在性的可能性。
 
這個實驗的機制在於極化測量的和、差和乘積之間的一個數學關系,是由伊利諾大學香槟分校的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Leggett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推導出來的。它簡化為稱為關聯函數(correlation function)的一套結果,說明了對糾纏光子進行的相關的極化測量將會如何。
 
兩個實驗者,名為愛麗絲(A)和鮑勃(B),進行觀測。愛麗絲可以選擇把她的偏振鏡置於兩個角度之一,而鮑勃則可以選擇三個角度之一。兩人選擇的極化平面都互相垂直。這樣你就可以檢驗實在論——即粒子的狀態存在於客觀現實中的觀點——以及
非定域論,即粒子間可以有遠程、即時作用的觀點。
 
其中的機關是,看量子理論加上這些假設能否預言其關聯。萊格特公式說明了不同觀測結果的組合應該取決於愛麗絲和鮑勃所選的角度。如果預言與觀測結果吻合,那麼你的假設是對的。否則,你只有放棄你關於現實的觀點。
 
“如果把所有所涉及到的理論都考慮進來,所允許的數值將限於一個確定的范圍,”維也那大學的一位研究者布呂克納(?Caslav Brukner)說,“如果測量值超出那個范圍,你就知道自然界不能由那些理論描述。”
 
結果是,如果假定光子在觀測之前就有明確的極化,則那些數字不符合期望值。但是,如果假定量子理論是對的,並且你只能統計性地描述屬性,則與預言完美相符。這些研究者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客觀實在性的觀點。
 
“也許玻爾和海森堡結果是對的,”阿斯佩爾邁耶(Aspelmeyer)說,“物理學並沒有告訴我們自然界是怎樣的,它只告訴我們,關於自然界,我們能說些什麼。”
 
來源:《新科學家》雜志  2007年6月23日
智悲翻譯中心
翻譯:圓楊
2011年12月11日

 

來自:智悲佛網——佛教與科學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kx_list.php?id=2520

 

 

    在不斷湧現的新的實驗面前,我們長期習慣的物質結構觀已經顯得過時,一個質子在本質上是一個無限的客體。實質上整個宇宙是一個整體的能量慣性體系包括實在的粒子和空間,由於能量慣性的存在,整個能量體系時刻按一定的能量運動規律運動,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作為宇宙能量的一分子它本身的能量慣性狀態始終與宇宙環境保持一致即能量的穩定性,它們的電磁能量波始終存在著相互作用。當倆物質粒子同時處於某一狀態即盡量使之處於基態或能量控制編碼態,它們在相互作用時產生了電磁能量慣性互動及量子糾纏現象。因此,物質具有能量然而人們只能從物質的相互作用中獲得並得到利用。

 

    來自:http://baike.baidu.com/view/95051.htm

 

 

  我國量子態隱形傳輸獲突破 超越時空或成真


  新華社合肥6月4日電(記者熊潤頻)存放著機密文件的保險箱被放入一個特殊裝置之後,可以突然消失,並且同一瞬間出現在相距遙遠的另一個特定裝置中,被人方便地取出。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由中國科大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在量子態隱形傳輸技術上取得的新突破,可能使這種以往只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超時空穿越”神奇場景變為現實。據聯合小組研究成員彭承志教授介紹,作為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它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


  “在經典狀態下,一個個獨立的光子各自攜帶信息,通過發送和接收裝置進行信息傳遞。但是在量子狀態下,兩個糾纏的光子互為一組,互相關聯,並且可以在一個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又在另一個地方瞬間神秘出現。量子態隱形傳輸利用的就是量子的這種特性,我們首先把一對攜帶著信息的糾纏的光子進行拆分,將其中一個光子發送到特定位置,這時,兩地之間只需要知道其中一個光子的即時狀態,就能准確推測另外一個光子的狀態,從而實現類似‘超時空穿越’的通信方式。”彭承志說。


  據介紹,量子態隱形傳輸一直是學術界和公眾的關注焦點。1997年,奧地利蔡林格小組在室內首次完成了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原理性實驗驗證。2004年,該小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纖信道,成功地將量子“超時空穿越”距離提高到600米。但由於光纖信道中的損耗和環境的干擾,量子態隱形傳輸的距離難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國科大潘建偉、彭承志等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在自由空間實現更遠距離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間,環境對光量子態的干擾效應極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其損耗更是接近於零,這使得自由空間信道比光纖信道在遠距離傳輸方面更具優勢。


  據悉,該小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創造了13公裡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拆分”、發送的世界紀錄,同時驗證了在外層空間與地球之間分發糾纏光子的可行性。2007年開始,中國科大——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在北京架設了長達16公裡的自由空間量子信道,並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最終在2009年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證實了量子態隱形傳輸穿越大氣層的可行性,為未來基於衛星中繼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奠定了可靠基礎。


  據悉,該成果已經發表在6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子刊《自然·光子學》上,並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上一篇:科學證實佛家“幻海”說: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世界是意識投影
下一篇:胡小林:對婚姻不和諧的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