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今天--8月31號是佛歡喜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8月31號是佛歡喜日,功德巨大,大家千萬別錯過

2012年08月31日   12:50:46

 

佛歡喜的原因: 
佛出世間以利生為本懷,凡有所作,皆想帶給眾生安樂,拔除眾生痛苦,所以,若見眾生,捨惡向善,轉迷成悟,返妄歸真,離苦得樂即暢佛出世本懷故佛歡喜。 

七月十五日稱佛歡喜日的意義?自恣法後,能令佛歡喜有三義: 
1. 十方諸佛因見僧眾能安居精進修行圓滿,故生歡喜。 
2. 解夏自恣法後,僧眾能自我反省檢討及大眾互相檢舉,使於九十日中有犯過者,均能發露忏悔回復清淨故令佛歡喜。 
3. 佛聞解夏後僧眾報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暢佛所願,故令佛歡喜。 

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是源於佛世時的印度,因為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地面上有很多昆蟲,要出去就會踩死很多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因此,農歷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印度的天氣分為熱天、雨天和寒冷氣候。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大眾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三個月的精進用功,到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所有僧眾會將修行體悟向佛陀一一報告,有許多人因而證果成就佛道,諸佛菩薩見弟子道業有成,感到欣慰和歡喜,安居到此結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農歷七月十五是很殊勝的日子。 

此外,農歷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此法會以大目犍連尊者度母因緣為緣起,為解一切眾生之倒懸,度脫無始以來的亡靈有情、父母師生,令其得以福資增長、善根增長、法緣增長,乃至成就菩提。目犍連尊者曾經為了救度母親而於此日齋僧,沿傳至今,每到農歷七月十五日,佛弟子恪遵佛制,舉辦盂蘭盆法會,打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現世父母消災延壽,七世父母得以脫離惡道。佛教界更將此日訂為'僧寶節',以'供僧大會'來表達對僧眾的恭敬供養。 

等到七月十六日的明相一出,看得到手紋了,夏安居就圓滿了,這時一切夏安居的功課、法則都可以結束了。世尊在世時,一般七月十五日晚上大家會通宵地念佛、行法,以期證果。有的人說,我不行啊,這三月九十天用功不夠,我還要加一月,也就是一百二十日行法,加七月,即功德月,也就是發心不證聖果不出安居日的。 
佛教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盂蘭盆經》:“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盂蘭盆節與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印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
  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佛光山一直提倡七月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經過長期的宣導,現在社會大眾已能普遍認同,並且接受七月是為“孝道月”的觀念,甚至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吳伯雄先生更提倡七月為“慈悲月”。  

南傳佛教國家(如泰國、斯裡蘭卡、緬甸)的出家人,在下季候雨,也就是雨季的時候,不方便出外去弘揚佛法,同時下雨之後,地面上有很多昆蟲,要出去就會踩死很多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結雨安居”就是叫做 vassa 也就是rainy seasonretreat。這三、四個月之間,出家人是沒有出外宣揚佛法,只是好好的修行,也因此這三、四個月就有很多比丘就得阿羅聖果,或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聲聞果位,有所成就。在“結雨安居”時如果沒有甚麼成就,大家就在最後一天月圓日(七月十五)時,還未離開之前,互相忏悔,因為相處一段的時間難免會得罪其他人。所以現在 vassa時,南傳法師是不能隨便出外,這個vassa就是修行的季節了。
互相忏悔就是請他人原諒自己在這三、四個月裡開罪別人的地方,所以這一天也叫“僧自恣日”。在佛教裡,忏悔是叫做confession &repentance 。平常我們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所以忏悔以後就得以清淨。這也就是我們皈依和受戒以前要忏悔的原因。

印度的天氣分為熱天(四個月沒有下雨)、雨天(連續不停的下四個月的雨)和四個月的寒冷氣候。但是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結夏安居”是從農歷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七月十五日為止。所以農歷七月十五是很特別的日子,經文裡面叫作“佛歡喜日”,也如上所說的稱為“僧自恣日”了。

華人社會對農歷七月都很避忌,喜慶的日子都不會選在這個月份來慶祝。其實佛教徒應該在七月慶祝喜慶的日子,尤其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這一天,因為沒有任何一天比七月十五更加殊勝了。
為啥?佛會歡喜呢?佛之所以會歡喜是因為在這三個月“結夏安居”的日子,很多佛陀的第子都因修行而證果,而且大家都在這一天能互相忏悔而得以三業清淨。


南傳佛教裡把這一天叫作“送袈裟日”也就是“卡蒂那節”(kathina day)。由於出家人在雨季時沒出外,現在雨停了他們又要出外弘法,所以在家人就以袈裟和一些日常用品,如針、線、藥物等等來供養比丘們。
這些供養的功德是很殊勝的,佛陀就是教導目連尊者以供僧的功德來救度墮在餓鬼道的媽媽。這也是北傳的“盂蘭盆供”了。
這個盂蘭盆(ullamban)的意思就是去救受很大痛苦的人,好像那些被倒懸掛的人一樣,所以盂蘭盆華譯為“救倒懸”。目連尊者就是在這一天供養諸比丘,使他的媽媽得以脫離餓鬼道苦。
當時不只目連尊者的媽媽一個餓鬼脫離餓鬼道,其他的餓鬼也得以一起升天。目連尊者的媽媽因為吝啬而墮額鬼道,在世時又不肯布施,現在仗齋僧的功德回報給他,所以他才可以投生到善道。
當目連看見他的媽媽升天做天人的時候,他無限的歡喜,就問佛陀:“弟子的母親仗供佛齋僧的功德得以脫離餓鬼身,但還有許多在三惡道的眾生在受苦,這些受苦眾生的親人,是否也可以在七月十五的時做盂蘭盆供來供養三寶,並回報過往的父母呢?”
佛陀贊歎目連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應該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並以供僧功德回報給過往的親人,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這個“七世”是一種象徵,指的是很多世之意。我們無始以來在六道輪回生死,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所以佛教有“眾生父母”之說。有些人也把七世父母,代表七代的祖先。

農歷七月是佛教歡喜月,非鬼節
摘自昙華苑《孝親法會》


  農歷七月,是俗人稱“開鬼門關”或“鬼節”,是一個蠻恐怖的月份。鬼魂會到人間。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的禁忌,例如:不宜結婚,出遠門等。筆者還記得,小時候,每當農歷七月來臨時,奶奶都會准備一些東西來拜祭“好兄弟”,又叮咛小孩不可亂說話,要早早睡覺等。一直到現在,母親也一樣要遠在外地的筆者早些回家,因當天是農歷七月十四。
  其實從佛教的觀點來說。七月並不可怕,更不是什麼鬼節。七月在佛教來說是“佛歡喜日”、“吉祥月,歡喜月”等。這又有什麼由來呢…… 

  在佛陀時代,弟子都要出去托缽,印度的農歷四月雨季開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氣又熱又下雨,因為濕氣重,容易產生蚊蟲。佛陀為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免外出踩殺蟲類及青草新芽,就在這段時間調整僧團的生活,從農歷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比丘們不用外出托缽,集中在一個地方精進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來供養,這叫做“結夏安居”。這三個月對僧團而言,正是進修的好時機,大家專心聽佛陀所說的教法,聽完之後用心去分析,然後落實在生活中。在這段期間內,比丘們身、口、意三業合一、清淨,所以“戒行”完整;因為持戒清淨,所以心穩定,不會七上八下;心能沉靜下來、加上聞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體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無漏學。三個月後的七月十五日這天是眾比丘的結業日,大家提出這段期間修學的成績;而佛陀在看到大家於道業上有所增長,也十分歡喜,並贊歎大家精進修行的成果。所以,農歷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歡喜月。

  而民間所流傳著的“普度”又是怎麼一回事是呢?……
  (一)話說:佛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渡母親脫離地獄的餓鬼道,運用神通,把缽中變出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母親看到香噴噴的白米飯,趕緊用雙手接過來;但是,端到面前一張開嘴巴,火焰就從她的口中吐出來,整碗白米飯立刻變成焦炭。
  看到這一幕,目犍連尊者心裡很難過,心想我雖然是神通第一,但是,這個時候要解救母親的饑餓卻辦不到,我到底該怎麼辦呢?心念一動,目犍連尊者想:我應該去求佛陀。
  佛陀無奈地搖搖頭說:“目犍連,你知道業如須彌山,自己造業要自己承受,任何人都無法為他人拔除業力。”
  目犍連尊者聽了很難過,說:“我的身體來自母親,有了這個身體,才能遇見佛陀,並在佛的座下求得妙法,得到身心解脫。我怎麼忍心自己證得果位,卻讓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佛陀能否指點我一個方向,以消除母親的苦難?”
  佛陀告訴他:“你看!現在有這麼多的僧眾,經過三個月的修行,戒、定、慧具足,他們的功德、福力無量,你可以去供養他們,請求他們以最虔誠、悲憫的心,為你的母親祝福,救拔她。”
  於是目犍連尊者將俗家的資財集中,在七月十五日安居圓滿、僧眾“自恣”(注)這天,不管對年老或年少的出家人,都以最謙卑的心、恭敬的態度,端水讓大家洗手之後,再將盛滿豐富食物的缽器,一一呈給每位比丘。比丘們應供之後,眾口一心、凝神一志,用最虔誠的心來為他的母親祝願。
  當晚目犍連尊者打坐時,一位很莊嚴的天人來到他的座前叩頭禮拜,感謝目犍連的救拔。目犍連認不出這位天人是誰,她就說:“我是你的母親,承蒙你的孝心,加上有德僧眾們的祝福,讓我終於脫離了餓鬼的境界!同時,鬼道眾生也得到這分福德解脫了,所以我以最虔誠的心來感恩你。”天人說完之後飄飄然往天宮飛去,後面跟著一群天人,同樣往天上飄去。

  (二)話說有一次阿難陀尊者在結夏安居打坐的時候,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人逼近他的身邊。阿難很惶恐地問:“你到底是什麼人?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面容?”
  青面獠牙的人回答他:“現在你說我很難看,不出三天後,你也會跟我一樣!不要以為你永遠都是這麼莊嚴。”
  阿難聽到這話,全身發冷,汗毛直豎。他很害怕、很煩惱,於是求救於佛陀。
  佛陀說:“阿難!人生無常,做人不能驕傲。大家都說你容貌端正,具有三十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象,十分莊嚴,但是年輕時莊嚴,卻也有年老、丑陋的時候。你看到的境界是無常的境界,無常是每一天、每刻都在你周圍、你面前,隨時都會降臨。而且無常的降臨,並無老少的分別。”
  “佛陀啊!我雖然有福能出家,又能每天跟隨在佛陀身邊,但是我還沒有真正徹悟,一旦無常到來,我便會失卻這個人身。到底怎樣才能成就道業呢?佛陀是不是能解救我?”
  “只有一個方法:集合眾僧的德與福,福德具足,僧眾合一來為你祝福。”
  阿難遂以最虔誠的心來供養佛、法、僧三寶。
  之後,他又在一次定中看到那個青面獠牙者,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化作惡相來點化阿難。現在一般人普度的時候所拜的“普度公”,在佛教中稱作“面然大士”,“面然”的意思就是臉長得很難看。其實他是菩薩的化身,故意示現惡形讓阿難體悟人生無常──哪怕是很年輕、很莊嚴的人,終究逃不過無常的境界。

  以上這兩個故事流傳下來,就變成民間的“普度”。很多人在農歷七月便忙著到廟裡“消災、超度等等。其實,學佛要有正信,大家應該知道,佛陀時代結夏安居九十天後,僧眾們戒、定、慧具足,身、口、意三業清淨,集合這樣的力量,可以成就功德;這也是佛陀時代供僧的因緣,並非一般人所說:“農歷七月鬼門開,趕快拜拜鬼不來。”


 

 

上一篇:淨空法師:日常生活中怎麼修定?
下一篇:淨空法師:大阿羅漢與菩薩的表法意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