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淨空法師:如何理解一些修學本願念佛法門之人的往生現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以下是有關“本願念佛”的提問,一共有五個問題。第一網路上有文章說,您對本願念佛法門不肯定,那麼應如何理解一些本願念佛人的往生現象?

  答:所謂本願念佛,這是古大德(古來祖師大德)提出來的,哪裡會有錯誤?錯在哪裡?錯在我們現代的人把它會錯意思。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講過很多次,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有一切教學把它歸納起來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統統包括。所以《華嚴》一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經論法門,像《大藏經》那麼多,有沒有能夠代表的東西,一部經就代表全藏?《華嚴》就代表了全藏。《華嚴經》還是很多,有沒有更簡單的,可以能代表《華嚴經》?有,《無量壽經》,所以古人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華嚴》看作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那你就曉得還有小本,《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這關系要搞清楚。

  你一層一層往裡面去觀察,你找它的中心。夏老的本子(這會集本)有四十八品,哪一品可以代表全經,這最重要的代表全經?第六品,第六品是《無量壽經》的核心(中心)。第六品是什麼?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四十八條,哪一條又是核心、又是中心?第十八願。於是祖師就提倡這第十八願叫本願念佛。第十八願是什麼?一念十念必生淨土,這確確實實是不容易。這樣去找,這第十八願展開來就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經教,真正把它的中心找到。那麼用這個功行不行?行,但是你要曉得第十九願跟第十八願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無論是三輩九品,共同的條件,你看三輩往生,無論上輩、中輩、下輩,一心三輩,佛怎麼教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

  如果只有十八願沒有十九願,你還是有問題,佛跟你講,我這是講得清清楚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你差一半,一半不能往生。再說老實話,我發菩提心沒有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能,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真能往生,他有菩提心。這話不是我說的,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跟我們講往生的條件,能不能往生,在你有沒有願力,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有願就能往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淺。你念佛的功夫深,品位高;念佛的功夫淺,品位就下。由此可知,信願太重要,信願行是三資糧,基本條件。祖師大德跟我們講信願行三資糧,行的裡面你有信、有願,行的裡面你抓住十八願,這行;如果你信願都有問題,都成了問題,只有一向專念,不行,不能往生。

  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祖師提的是對,為什麼?念佛人有信有願。這一句話是勸你專心念佛,萬緣放下,一心專念(一向專念),那就行,這個好。有很多不認識字的,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你勸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相信,他相信有極樂世界,他相信有阿彌陀佛,他一點都不懷疑,有信有願,真的想到極樂世界去,就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要,這叫本願念佛。祖師提倡沒錯。如果說執持本願念佛,排斥其他的念佛方法,那你就錯了,你就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你是自贊毀他,其他的法門都是佛傳的,你學這個法門,排斥別的法門,你就跟別的法門對立,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專一,你在那裡謗佛、謗法、謗僧,為什麼?人家依照其他的方法念佛往生的人很多,那你不贊成,毀謗。這個法是佛傳的,你謗佛;經教是佛說的,你謗法;依照那些經教修行的那些人,你毀謗他,你謗僧,你毀謗三寶怎麼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說的,我修這個法門,對其他法門歡喜贊歎,統統都能成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要尊重,都要贊歎,都要禮敬,那你能往生;如果你執著你這一門,排斥別人的話,你就不能往生。這不能往生的原因,你毀謗三寶,雖然你自己信願念佛,但是你毀謗三寶。毀謗三寶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四十八願有。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佛不騙人,都是我們自己疏忽把經文看錯,錯會了意思。

  所以我們不但是修淨土,淨土宗派也很多,每家門庭施設不一樣,依的經論不相同。譬如《無量壽經》,現在流通的本子,九種不同的本子,你說哪個本子好,哪個本子不好,不可以這樣說。你喜歡用哪個本子對你就是好。九樣東西擺在面前隨你挑選,任何一種都能幫助你往生。淨土五經一論,還有《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依《阿彌陀經》的人很多。《阿彌陀經》,祖師所傳的修學方法不盡相同,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就不一樣,依蓮池的能往生,依蕅益的也能往生,沒錯。譬如說念佛,大聲念佛能往生,小聲念佛也能往生,心裡念佛不出聲還能往生。這一些,這種方法很多,有八萬四千法門,要知道它的方向目標是一個。為什麼佛設這麼多法門?眾生根性不一樣,現前的環境(生活環境)不一樣,喜愛不一樣,所以說這麼多法門給你選擇。選擇的空間非常之大,你一定會找到你喜歡的法門。喜歡的法門學起來就容易,成就也快、也可靠,這是慈悲。

  所以佛《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佛沒有定法可說,應機說法,眾生有無量根機,佛說無量法門。契機契理,沒有不成就的。對於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甚至於今天我們對於不同的宗教,我們都是以一個平等心看待,以一個慈悲心看待,以一個恭敬心看待,這才能行。不可以排斥,不可以毀謗,不可以批評。我常講的,為什麼不能批評?那都是聖人說的,你批評基督教,你想想看你的德能、你的學問能超過耶稣嗎?你不能超過耶稣,你就不要批評他;你不能超過釋迦牟尼佛,你就不要批評佛;你不能超過孔子,你就不要批評儒。批評是超過、高過他。如果你沒有高過,那你批評就有罪過。你如果覺得他講的東西,你有懷疑,你不能夠理解,可以存疑,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准許你提出疑問來探討,他一定有他的道理。這都是讀書做學問基本的態度,這應該要有。

  問:第二個問題說,是否可理解為本願念佛法門只適合某些根機的眾生,譬如只信佛力、不信自力的人?

  答:這個比喻不必說,確確實實是不同根性。所以祖師提出這種方法,那你要有懷疑,你去探討他在什麼時候提出的?他在什麼地方提出的?當時跟他修學的是哪一類眾生?他一定契機契理。所以有很多東西(祖師的東西)適合於某個地區,適合於某種根性。佛的東西多半是比較普及一點,普及化、大眾化,統統都有利益。

  問:第三是如果別的任何法門不能救度他們,只有本願念佛可度,不是也很好嗎?

  答:剛才我講過,我把本願法門概略的講清楚,當然好,哪有不好的道理!哪個法門都好,顯教密教、大乘小乘,沒有一個法門不好;八萬四千法門,平等的,不可以說這個好,那個不好,不可以說。只能說這個適合我的根性,我修學比較方便,那個法門對我有困難。但是我們要贊歎,我們不可以批評,沒有資格批評。

  我在一九九七年,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那次講《楞嚴》,聖一法師,有很多法師天天都來聽。聖一法師聽了很歡喜,通知他的信徒都要來聽我講經,還邀請我到大嶼山去訪問。那時候他在寶林寺,寶蓮寺後面小路,要走路,車不能到,大概走半個多小時到寶林寺,禅宗道場。那時候有四十多個人在禅堂裡坐香,我看到非常歡喜。聖一法師要我跟大家講開示,我就講禅,口頭禅,我雖然不是參禅的,我講口頭禅,贊歎禅。回來的時候在路上,有幾個居士陪著我一起去的,在路上就問我:淨空法師,你對禅那麼贊歎,你為什麼不參禅?你為什麼念佛?來問我,我說禅高,禅跟密都高,我的根基不夠,我對他們很羨慕、很贊歎,我學不到。我這種中下根性的人,念佛能往生,參禅我不會開悟,學密我也成不了佛,但是我走往生這個路子能成得了佛。所以我對於參禅的、對於學密的,我五體投地,我非常尊敬,他們的善根比我深厚。贊歎,這就正確。

  你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說自己不行,自己能力很有限,只能學這個法門,別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超過我,他們比我強,你到那裡去參訪。這個要學,自己謙虛,贊歎別人,這就對。絕對不能說到人家禅堂去,禅難,淨土容易,那你就惹麻煩,是不是?人家跟這位法師,跟這位禅師已經十幾、二十年,你到那裡去把人家信念破壞,這罪過很重。所以是贊歎所修學的方法(禅的方法),贊歎道場,贊歎老師,他們的學生對老師信心更堅定、更堅固,他會有成就。人家請我們講開示要懂得這個規矩。如果你說這禅不及淨,淨好,容易成就,禅難,你看這樣搞法,那你就是要墮地獄,佛沒有叫你這麼說法,所以要懂。像這些基本的道理,我們在修學的時候老師都說過,無論到哪個道場,一定是贊法門,贊道場,贊領導的老師,讓在那邊學習的大眾對他信心更能加強,這就對了,決定不能夠批評。

  問:第四是修本願念佛的人如果往生,是不是如《無量壽經》所說生到邊地疑城?

  答:不會,那這是你搞錯了,本願念佛就是依第十八願。可是我們同學,我相信你們都參加過很多三時系念。三時系念是我提倡的,在這麼多年來,各地方采用這個方法大家來共修,冥陽兩利。三時系念的修學是我們人跟其他九法界眾生一起修。你看中峰禅師,那是禅宗大德,他裡面講的開示,對淨宗的贊歎,那真是了不起的高人,他沒有說禅比淨好。而且裡面說得非常清楚,講到信願行,講到願要依四十八願,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願同,同願、同德、同行這才能往生。

  我們在講《無量壽經》,講四十八願時候也特別提出,《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道理要懂。四十八願任何一願,不要說只有第十八願,它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如果少一願,它這一願就不圓滿,願願遍攝一切願,而是以什麼?以十八願為主,其他的願統統都是它的枝葉,這就對了。如果說專門只學十八願,其他的願不要了或者排斥了,你肯定不能往生,邊地疑城也沒你的分,這個道理必須要知道。你看中峰禅師的開示,願願遍攝一切願,要懂這個道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能夠分割的。但是四十八願,你以哪一願為主這可以,行,有主修的,有選修的。像大學裡面讀書一樣,我有主修的科目,有選修的科目,來幫助正助雙修。以十八願為主,這其他的願為助,助裡頭最重要的第十九願發菩提心,這是不可以不知道。

  問:第五,從末學收集到的本願念佛法門往生紀實看,宣導此法門的法師們奉善導大師為宗,對歷代淨土祖師以及您的說法教導也一樣推崇、肯定。是不是一些居士在推廣中走偏了,把這個法門和其他的法門對立起來,失去了祖師的初衷?

  答:完全正確,所以一定要多了解、多讀,你才曉得門門都是圓融無礙。不但佛法任何法門都能夠融通,我們這麼多年來接觸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宗教,我跟他們交流,沒有一樣不圓通的,哪個宗教,哪個經典,統統圓通。我在新加坡講過天主教的《玫瑰經》,現在光碟在天主教裡面流通,很多人很喜歡聽,聽聽和尚講我們的經典怎麼個講法。連北京天主教的大主教傅鐵山長老,我也送了一套給他,他也聽了。(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十五 2006/1/20)

 

上一篇:淨空法師:怎樣親近善知識、認識善知識
下一篇:淨空法師:禅定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