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他心目當中是供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探玄記》曰:生我福故,名福田。」我的福,它能夠生長我的福報,這就是我的福田。「又《優婆塞戒經》明三福田」,我剛才說的。第一個,「報恩福田,父母師長也。」父母是生我之恩,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父母跟老師對我是有恩,這是恩田。所以父母是應供,老師也是應供,應該接受我供養,我們應該供養他。第二,「功德福田」,這是三寶,佛法僧。現在有人說,這個僧已經他不持戒了,甚至於行為還不如在家人,現個出家相,要不要供養?要。為什麼?他既然是這個形象,我們是恭敬三寶,他現的相是三寶之一,他自己破戒不如法,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幾個人敗壞佛門,把整個佛門都把它放下,這是錯了。一百個出家人裡頭,九十九個不如法,還有一個真如法的,都不得了。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我們「禮敬諸佛」,那是沒有分別的,他的功德大!他不是看作僧,他看到那個出家人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還得了嗎?他心目當中是供佛。他不管他是真僧、假僧,我心目當中是供僧,你就得福。不可以起分別,不可以起執著;起分別執著,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福田破壞了,別人破壞不了,這個道理要懂。

  大聖大賢、諸佛菩薩都教導我們,「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雖然是個破戒比丘,一切都不如法,他的本質是佛,他的本性是善,所以你從本性上去看,他是佛,他是善,我們就應該供養他。所以十大願王裡頭「廣修供養」沒有分別心,一律平等供養,都是把眾生看作佛,所以他能成佛。佛眼看眾生全是佛,凡夫看諸佛如來都是凡夫,這是什麼?境隨心轉。所以問題,我們是什麼心,外面就是什麼境。我們是個佛心,所有境界都是佛,我們是菩薩心,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菩薩。你看到是個破戒比丘,那是你的看法,真破戒假破戒與我們不相干,要看我們自己用什麼心,這個才重要。希望我們從今以後不再用輪回心,用輪回心,你看的、你想的、你說的、你造的全叫輪回業,往後繼續不斷再搞輪回,就干這個事情。

  我們把輪回心捨掉,淨宗是大乘,大乘是菩薩,我們至少要用菩薩心。用什麼菩薩心?用普賢菩薩心。為什麼?這一部經,第二品就講到「德遵普賢」。所以淨宗是普賢行,淨宗都是普賢菩薩。由此可知,淨宗的修學是以普賢十願為主,我們用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那是輔助,十大願王是主科,這是我們輔助的課程、選修的課程,十大願王是主修的課程。我們有前面這四種,把我們十大願王修圓滿,這叫真修。你不懂這個道理,不是這樣修法,不是彌陀弟子。彌陀弟子在遍法界虛空界,普遍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尊重,受到一切菩薩的歡喜贊歎,我們憑什麼?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就憑這五科就對了。五科有賓主,普賢菩薩是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不是普賢菩薩。所以大乘經裡面佛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執著,其他的菩薩還有分別執著,至少還有分別執著的習氣,普賢菩薩沒有了。這是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們訂的行門的五門功課,勉勵我們同學個個自動自發要把它做到。所以這個福田,講到報恩福田,講到功德福田,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何況佛又是我們的老師,是老師,佛也是我們的恩田。

  第三,「貧窮福田,貧窮困苦之人」,我們要供養他,我們要布施他。你看菩薩布施,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供養,就不叫布施,功德不一樣。普賢菩薩對眾生是多麼尊重,都把眾生當作佛看待,所以極樂世界成佛快,道理在此地。沒成佛之前,已經把所有眾生都看成佛了,平等的供養。「供養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那你要問,供養哪個福大?哪個福比較小?不在對方,在自己的用心,你的心愈真誠,你得的福就愈大。心裡面如果帶著懷疑、帶著傲慢、帶著勉強,你的福就小,就這麼個道理。如果你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布施貧窮人,那個福報跟供養佛一樣。為什麼?佛清淨平等覺,你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修供養,還得了!你得到的福報是圓滿的。由此可知,人人都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修究竟圓滿的福報,只是你不認識,機會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你還是一個憐憫心,可憐,給他一點吧!有福,福小。吉凶禍福完全在自己存心,心地真善、真淨、真慈悲,禍害全消掉,福德完全現前。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九一集)  2011/7/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91

 

上一篇:慧淨法師:華光出佛
下一篇:常敏法師:怎樣處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