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真正搞明白了,知道阿彌陀佛第一,其他萬事萬緣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搞明白了,知道阿彌陀佛第一,其他萬事萬緣都可放下

摘自淨土大經科注(二次講)-第245集(淨空法師)

「如《會疏》曰:寂靜三摩地,無縛無著,故名清淨」,前面我們學到此地,接著往下看。「又解脫者,所住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或者翻作正受,正常的受用,所住的三昧「離一切系縛」,系縛是煩惱的代名詞,一切煩惱都離開了,「而自在」,得到自在了,「名曰解脫三昧」。所以,解脫三昧是通名,無論用什麼方法,斷除煩惱而得自在,都叫解脫三昧。「如《會疏》曰:止觀無礙,故名解脫」。止就是停止,妄想、雜念要停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看破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賢首國師《還源觀》中所說的五止六觀,叫我們應該放下的都要放下,放下之後你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的煩惱、習氣、善惡業這些東西障礙了,讓我們見不到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自性的體、相、作用,所以觀諸法實相也就是明心見性,言語不同,境界是相等的。所以止觀無礙,止不礙觀,觀不礙止,止觀同時起用,這就是解脫,這就自在了,沒有障礙。

  「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煩惱,能解脫生死,故須名清淨解脫三昧」。這是專指念佛,念佛三昧是把起心動念,無論是善念惡念、有念無念,全歸到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三昧。心中只有阿彌陀佛,口中只有佛號,其他念頭統統放下。也就是覺明菩薩所說的,《西方確指》覺明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祕訣是「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不懷疑,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念佛人發願求生淨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沒有絲毫懷疑,這樣的人功夫一定能得三昧。三昧之淺者就是功夫成片,深一層的事一心不亂,更深一層的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只有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說得很清楚,所有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小本《彌陀經》上也說,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阿鞞跋致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實際上是平等法界,這個平等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

  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念到四十四願,四十八願還沒念完。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度一切眾生的弘願,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不是虛願。我們要想了解西方極樂世界,世尊為我們介紹的這部經,這部經的核心就是四十八願。前面四十三願是專對念佛往生這些人說的,從四十四,這個普等三昧願,一直到第四十八,特別為他方菩薩說的。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他方菩薩聽到了,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提升他們的境界,是為這個而發的。這個五願當中的第一願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跟誰等?跟諸佛如來等,跟阿彌陀佛等,這個不可思議。這就說明,為什麼諸佛剎土菩薩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是為這樁事情來的,到極樂世界,他的品位大幅度提升了。

  念佛三昧,這就講專念阿彌陀佛,能除一切煩惱,能解脫生死。這念佛人,真正念佛,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故須名清淨解脫三昧。下面給我們說普等,「普者普遍,等者平等。《悲華經》謂之遍至三昧」,這個遍有普遍、平等的意思,遍至,這都是講念佛三昧。「《芬陀利經》謂之普至三昧」,普至跟普等的意思相同。宋譯經本裡頭說「普遍三摩地」,也是這個意思。唐譯本裡面「謂之平等三摩地門」。「《會疏》釋曰」,《會疏》的解釋說,「若依諸師,但是菩薩所得三昧名也」,種種不同的名,意思完全一樣。憬興法師說,「普者,即普遍義。等者,即齊等義」,就是平等,等齊。「所見普廣,佛佛皆見」,普是普遍,廣是廣大,佛佛皆見,「故所住定」,這個定的名字就叫「普等」。「玄一雲:由此三昧力,普見諸佛世界,故言為普。平等現見,無所不見,故言為等」。平等現見,無所不見,這是諸佛如來。這些菩薩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可以跟諸佛平等。

  底下是念老的話,「若約選擇本願正意」,這是就選擇本願正意來說,「則是念佛三昧德號也」,這些名詞統統都是念佛三昧。「普謂普遍,凡聖通入之義」,佛入這個境界,菩薩也入,凡夫也入,這是普義。「等謂平等,念一佛功德,等同一切佛之義」,這個一佛是阿彌陀佛。念一佛的佛號,所得的功德等於念一切諸佛名號相同,為什麼?彌陀名號裡頭,圓滿具足一切諸佛名號。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梵語,把它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合起來無量覺。無量覺就是成佛了,沒有成佛不能稱無量覺,無量覺跟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相同,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稱。所以,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所以念這一個佛名,是所有一切諸佛全都念到了,一個也不漏。阿彌陀佛是平等佛,阿彌陀佛一即一切,這一個名號就是一切諸佛名號,一切諸佛名號就是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從這些地方可以體會得到,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十方諸佛、淨宗這些祖師大德,都教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有道理,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

  《菩薩念佛三昧經》這個裡頭說,「譬如眾生,若依須彌金色之邊」,這用須彌山做比喻,須彌山四寶所成,你依須彌山的邊,邊是金色的,「其身即與彼山同色,所以然者,山勢力故」。你在這個山的邊緣上,山是金色,你也沾了光,你的身體也變成金色。什麼緣故?你一靠近山邊,這是緣、是感,山肯定有應,感應道交。你沾染了它的氣氛,所以這是山勢力故。「又如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陸地上無論是江、河、湖泊,這些水都往下流,下面是什麼?下是海平面,陸地上的水統統流入大海。在陸地上,水的味道不一樣,有甜的、有淡的、有酸的,各種不同的味道,流入大海同其一味。海水是鹹的,一切江河的水流到海裡頭,統統變成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海的勢力很大,能容一切水流。下面說,「若人得念佛三昧,亦復如是」。人念佛,如果得念佛三昧,你肯定沾了佛的氣分,就像前面舉的比喻一樣,這是普遍之義。「《文殊般若經》雲: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這個地方都是指的阿彌陀佛。《贊阿彌陀佛偈》裡面有這樣一句,「我以一心贊一佛,願遍十方無礙人」,這是平等的意思。普遍、平等,所以稱為普等。

  「《會疏》以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昧為念佛三昧」。這三個名詞把念佛三昧的功德顯示出來了。念佛人的心清淨,念佛人自在,少煩少惱,煩惱少智慧一定增長。普,沒有一個,沒有一個人不等於諸佛如來,這是何等的殊勝。這三個名詞來解釋念佛三昧。「蓋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寶,人之所愛,寶中之王、寶中之寶,稱寶王三昧。一切三昧,念佛三昧是第一,這叫寶王三昧。我們不知道,或是知道了印象不深,為什麼?沒有把念佛這樁事情真正提起來。我們的念佛或有或無,常常間斷,念佛的時候也是雜心念佛,沒有專心念佛,專一沒有。什麼時候念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心專注?什麼原因?不知道念阿彌陀佛的好處,不知道,一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你會把別的都放下了。

  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對於這句佛號真正是不了解,知道它是好,好在哪裡不曉得,好到什麼程度,不知道。所以沒有把這個事情當作一樁事情,認為眼前許許多多事都還超過阿彌陀佛,所以把阿彌陀佛放在第二。真正認識清楚了、真正搞明白了,知道阿彌陀佛第一,其他的萬事萬緣都可以放下,都不重要。《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只要你往生極樂世界你全都得到,到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這本書上所說的都是。沒有認識的人不肯真干,真正認識的人他真干。你對於淨宗、對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了解多少,完全看你能行多少,那就是你了解的,你沒有做到的,你完全不了解。在一切典籍當中,將極樂世界介紹得清楚、明瞭,無過於這部經、這部註解。這是淨土第一經,這個註解是淨土第一解,能不在這上下功夫嗎?還有時間去搞別的嗎?我們在此地要生慚愧心,要真正忏除業障。我們業障沒放下,天天在造。造的業障太多了,念佛的時間太少,敵不過業障,所以沒有感應。我們功夫要能伏住業障,感應都現前了。

  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會疏》用清淨、解脫、普等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自當同具種種三昧之名。三昧,即三摩地,譯為正定」,佛菩薩所修的。「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是什麼?就是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是正受。念佛人的覺就是念阿彌陀佛,心地沒有染污就清淨,沒有動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是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平等,這個心起作用就是覺而不迷,稱為大覺。釋迦牟尼佛證得了,諸佛如來證得了,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證得了,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等於證得,換句話說,你不久就真正證得了。

  「總持」是我們中國人翻的,梵語叫「陀羅尼」,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我們中國人說抓到總綱領、總原則了,在印度術語叫陀羅尼。「謂持善不失」,他執持善法不會失掉,「持惡不生」,永遠不會生起惡法。「並能持無盡義」,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之義理,深妙的法門,全在其中,這叫總持。「深妙之總持,故曰深總持。十方菩薩,因聞名故,得諸三昧,與深總持,安住定中,得成正覺,故曰至於成佛」。成佛就是成正覺,或者是成等正覺,這都是說成佛。這個總持都是這一句名號,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十方菩薩有緣才能聞到。有緣不容易,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就遇不到。

 

上一篇:淨空法師: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什麼時候一念不覺?
下一篇:淨空法師:說來說去,都在放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