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善者戒行之居士五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別解脫戒中,我們主要講居士五戒。什麼叫別解脫戒?“別”是分別,“解脫”是脫離六道輪回而獲得永久的解脫。誰受持別解脫戒,誰就能從六道輪回中得到解脫。比如說有兩個人,一個人受持了別解脫戒,一個人沒有受持,受戒的人可以解脫,沒有受戒的人就無法解脫。

    別解脫戒是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的戒,最起碼也是為了自己的解脫。比如說我們受持不殺生的戒了,這不一定是別解脫戒。如果在你的相續中沒有出離心,不是為了脫離輪回而受持戒律,而是為了人天福報之類的種種目的,你受持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這就是一般戒律,而不是別解脫戒。

    殺盜YIN妄酒這五條戒律,是佛陀對弟子們最起碼的要求,這五條都是根本戒。與八關齋戒不同,受持居士五戒所能得到的戒體是一生一世的。

    殺生

    居士五戒的第一條是不殺生,這裡主要指的是殺害人的生命。殺害其他眾生也犯戒,也有嚴重的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人與其它眾生不一樣,得到了人身才有解脫的機會。你斷滅了他解脫的機會,這個罪過特別嚴重。不僅在佛法中殺人是犯根本戒的,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殺人也是很重的罪。

    犯根本戒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動和結果。

    1、對境:犯殺生根本戒的對境是人。所有的人,老人、少兒、嬰兒、胎兒都包括。
    2、思想:分為觀念和動機。你想殺害張三,結果誤殺了李四,這是觀念上的錯亂,雖然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然後是動機,要有故意殺害他人生命的動機,才算犯根本戒。無意當中把人嚇死了,或者不小心把人打死了,這就不具備殺人的動機,所以不犯根本戒。
    3、行動:不管是自己動手殺、讓別人殺,還是通過念咒、神通等手段,一切殺人的方法都是行動。
    4、結果:采取行動以後,他確實死亡了,才犯根本戒。如果他沒有死亡,則不犯根本戒。

    這四個條件是一個界限,超越了這個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能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續中的戒體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如果犯了其它的支分戒或相似戒,也有罪過,但是你相續中的戒體還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受戒。

    當然,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不應該的。我們行善斷惡,斷十種惡業,首先就是斷殺生。我們受八關齋戒的時候,殺害任何一個生命都犯根本戒,但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人的生命。殺害其他生命,比如打蚊子、打蒼蠅,也有罪過,也要感受惡報,但是不犯根本戒。

    在別解脫戒中,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殺害人的生命。但是,大乘佛法是饒益眾生的,在沒有自私自利的前提下,你如果不殺害他,他就會對眾生造成很大的傷害;你殺害他,對眾生有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殺人。小乘佛法主要強調形式和表面,而大乘佛法完全是看發心和動機。發心、動機是善,一切行為都是善行;發心、動機是惡,一切行為都是惡行,任何時候都一樣。

    偷盜

    居士五戒的第二條是不偷盜。犯偷盜的根本戒,也要具足對境、思想、行動和結果這四個條件。

    1、對境:所有權完全屬於別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自己與他人之間沒有任何糾紛的財物(飲食、日常用品等物品也包括在內),並且一次所偷的東西價值超過兩元。偷兩元以下的東西也有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國家的、單位的財產也是一樣,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拿走國家、單位的財物,或者亂花、亂用公家的財物,都是偷盜。
    2、思想:分為觀念和動機。觀念不能有錯亂,想偷的東西和實際偷到的東西要一致。想偷錢,結果拿到的是衣服,這是觀念上的錯亂,不犯根本戒。還要有動機,如果沒有偷盜的動機,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
    3、行動:采取什麼方法都一樣,不管是自己偷還是指使他人偷,是明著搶還是暗地裡偷,是通過念咒還是用神通得到,都是偷盜的行為。
    4、結果:最終得到這個東西了,心裡也知道已經偷到,在相續中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犯根本戒了。

    在現今社會,占用、浪費、揮霍公家和單位財物的現象非常普遍,其實這個罪過特別嚴重,因為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有的人覺得這是別人的、老板的、國家的,就不知道珍惜,殊不知你有這樣的機會,就是你自己積來的福報。但是眾生愚癡迷惑,沒有智慧,不懂這些道理,以為占了便宜,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

    珍惜財物,節約資源,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好人也能做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亂花亂用,比如在壇城,這些水電等等,你認為是別人的,實際上這都是十方眾生供養上師三寶的財物。浪費壇城的財物,福報消耗得特別快。

    福報是積累來的,我們要積福,不能消福。如果福報消盡了,以後必定要感受痛苦。我們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的人,別那麼隨隨便便、糊裡糊塗的,不擇手段地追求享樂,根本不顧及因果,也不考慮來世將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因果沒有虛妄的時候,輪回也是實實在在的。

    能夠得到人身,這是一種福報。在人天以下,還有地獄、餓鬼、傍生道呢,得人身是最難的,下地獄是最容易的。我有時候說,“不能這樣啊,這樣會下地獄的!”都不相信,“哪有啊?大家都這樣就都下地獄了?那誰也不能托生人了?”是這樣的!下地獄的眾生特別多,托生人的特別少。地獄的痛苦我們講過,那是無法忍受的,而當果報現前之時,又只能去忍受。

    “我有機會拿國家的、單位的財物了,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多拿一些。”這都是造業呀!如果你這麼做能得到幸福快樂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的福報很快就會消盡。現在的富有只是幾年、幾十年的事,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與無始無終的輪回比起來,這幾年的時間算什麼?只是一瞬間。現在我們偶爾餓了一天、凍了一宿都覺得很難熬,這與地獄、餓鬼的痛苦比起來又算什麼呢?

    已經到末法時期了,哪有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的人?真的相信了,解脫、成佛就容易了。現在的人為什麼對自己沒有信心?原因就是不肯相信因果和輪回。我經常說,“好好學、好好修,解脫容易,成佛也容易。”但是都不相信,總是懷疑,“我行嗎?我罪孽深重,我煩惱多、習氣重。”這算什麼呢?只要真正去修行,無論多麼深重的業障、煩惱和習氣,都可以立即消盡,就像再濃重、再長久的黑暗,都會剎那消失在陽光的照耀中。

    持不殺生、不偷盜的戒律,實際上一點點也不難。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只需要發一個好心,為了眾生怎麼都行,為了自己怎麼都不行,連吃飯、穿衣服、休息都不行,都是貪吃、貪穿、貪睡!

    邪YIN

    大概地說,邪YIN就是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不淨行為,但是詳細地講起來有很多。

    1、非人。與家族七代之內的親屬有不淨行為都是邪YIN;與父母兄弟姐妹、僧尼有不淨的行為屬於邪YIN;與別人已經支付了錢財的人,或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有不淨的行為也是邪YIN。這是在對境上的要求。
    2、非處。在密處以外的地方,比如在口腔、肛門有不淨的行為(包括用手)也是邪YIN。
    3、非境。在父母、老師、上師、僧眾附近(能聽見、能看見的地方),在佛像、佛塔、佛經等三寶物所在的地方有不淨的行為都是邪YIN;身上戴著佛像(包括在佩戴系解脫、加持品)做不淨的行為也是邪YIN;在人群當中(眾人聚集處),或在有光線的地方有不淨的行為也是邪YIN。這都是在環境上的要求。
    4、非時。在白天、受持齋戒日(包括佛菩薩的聖誕、成道、涅槃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經期、患病期間、產婦尚未完全康復期間和傷心憂愁之時有不淨的行為也是邪YIN。
    5、非法。通過毆打、強暴等手段發生不淨的行為也屬於邪YIN。
    6、非量。一夜之內做超過五次以上的不淨行為也是邪YIN。

    以前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現在知道了,以後要多注意,不要隨便地犯這些戒。如果在實在不方便的情況下,也可以忏悔。

    犯邪YIN的根本戒,要具足四個條件:對境上、思想上、行為上、結果上都有要求,沒有結果不會犯根本戒。邪YIN戒跟其它戒不一樣,其它的戒主要是思想、觀念上不能有錯亂,動機也得有,但是這條戒裡就沒有要求了。觀念錯沒錯都一樣,動機有沒有都一樣,只要有結果就犯戒了。

    在漢地,如果要求你們完全按照這些要求來做,肯定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夫妻之間一方信佛、一方不信佛的情況特別多,有些人不僅不信還反對、誹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隨他的意,這並不是你自己想造這些惡業,所以不會有罪過,不會犯戒。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大乘裡只講心,不講行為和形式,沒有表面上的善惡,如果你的發心動機是善的,一切都是善的。小乘裡講發心動機,但是也講行為,也講表面和形式上的善惡。小乘佛法強調不傷害眾生,但是不強調饒益眾生,它最終是為自己解脫。大乘佛法不但不傷害眾生,而且要饒益眾生,最終是為了眾生解脫。所以,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們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完全看發心,這有什麼可難的?不懂佛理的人,學佛難、修行難、解脫難、成佛難,真難,怎麼都不行!如果你把念頭轉過來了,怎麼都行!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麼做都是行的,什麼都是好的;沒有智慧沒有方便的人,怎麼都是不行的,什麼都是不好的。你自己認為是好的,實際上都是不好的,對你有很大的傷害。在知道應該怎樣做的前提下調整好心態,只要沒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恆順眾生,不會有任何的罪過,不會犯戒。如果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肯定有罪過,肯定犯戒。

    我為什麼在這裡講戒律?就是為了讓大家懂得這些詳細的內容,懂了以後再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就盡量去做,做錯了最起碼也要會忏悔。如果不懂這些道理,你連忏悔的方法都沒有,那樣造起業來就更嚴重了。只要你會調整心,就不會犯戒。如果你沒有做到,犯戒了,但是忏悔就行了,忏悔沒有什麼可難的。佛說過,有兩種人可以成就,一種是不犯戒的人,一種是犯戒以後會忏悔的人。如果犯戒了還不忏悔,那你是相信因果的人嗎?是相信輪回的人嗎?是想解脫的人嗎?

    我們一定要對戒律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如果理解錯了,受戒持戒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正確地理解了,然後要認真地取捨。有時候你受了這個戒,但同時可能又犯了那個戒,因為你受的是別解脫戒,這上面還有菩薩戒,菩薩戒裡主要講的是饒益眾生、恆順眾生。如果你受戒持戒、學佛修行太自私了,就會犯菩薩戒,要承擔更嚴重的後果。

    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私自利,包括學佛修行、包括受戒持戒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他人,不能傷害他人。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受戒持戒。現在很多修行人為了自己持戒,總是傷害周圍的人,傷害與自己最有緣份的眾生,讓他們起煩惱,讓他們造業。這樣持戒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你為了自己持戒而傷害對方,這對自己的修行是一種障礙,對他人也是一種障礙。

    如果我們的學佛修行、守戒持戒都變成一種痛苦了,那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守戒持戒了。真正的學佛修行是一種解脫,真正的守戒持戒是一種放松。守戒持戒了,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來。要饒益眾生、恆順眾生,你這麼做不會有罪過,也不會犯戒。我們現在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自私自利怎麼都不行,為了眾生、為了他人怎麼都行。把自私自利的心去掉,真心地善待周圍的人,善待一切眾生;用一顆真誠心、慈悲心來感化周圍的人、感化一切眾生。想改變他人,先改變自己。自己改變了,他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連自己都改變不了,能改變別人嗎?

    妄語

    居士五戒的第四條是不妄語。妄語可分為普通妄語、大妄語、聖人法妄語(上人法妄語)。聖人法妄語不屬於一般凡夫人的境界,比如說“我看見天堂了”,“我去地獄了”,“我看見佛了”,“我看見魔了”這些,超越了凡夫的思想境界,打這樣的妄語才是犯根本戒。打一般的妄語也有罪過,但是不犯根本戒。

    妄語的根本戒在對境、思想、行為、結果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妄語的對境一定是人,其它的非人或者動物都不算。如果這個人的精神有問題的話也不犯根本戒。精神正常的人,你跟他說謊話,他能聽懂你的意思,這算犯根本戒。

    然後是思想,分為動機和觀念。動機是為了欺騙他人而說的,沒有神通說有神通,沒有看見佛說看見佛了,沒有看見魔說看見魔了,就犯戒。自己真正有神通了,無意當中說了這些不犯戒。然後是觀念,你想說的是“我看見佛了”,但說出來的是“我看見魔了”,這是觀念上的錯亂,也犯戒,但是不犯根本戒。

    行動是采取某種方法讓他人知道。是親自說、通過別人說,還是打電話、發信息說,都一樣犯戒。

    結果是對方聽到了、聽懂了。對方相不相信都沒有關系,只要對方聽見了而且聽懂了你的意思,就犯根本戒。如果對方沒有聽見或沒有聽懂,也犯戒,但不犯根本戒。其實打任何的妄語都有罪過,都會犯戒,但是犯根本戒必須具足這四個條件。

    飲酒

    第五條是不飲酒。在對境上,任何酒都一樣(只要具備使人喝醉的能力的飲品就是酒),只要喝了就犯戒。在思想上,動機、觀念都要有。在行為和結果上,喝了並且咽下去了,就犯根本戒。如果只是漱漱口、消消毒,這不犯根本戒。

    人喝酒以後很容易喪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通過飲酒還會犯其它的戒,所以佛對酒的要求特別嚴。作為佛弟子,任何時候都不允許飲酒。但是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要看發心,只要是為了眾生、為了三寶,怎麼做都行。

    我們這裡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於業務上的需要,經常會有應酬,這就要觀察自己的發心與動機。你是為了什麼做生意賺錢的?如果發心動機完全是善,是為了弘揚佛法、救度眾生,是為了對社會做貢獻而做生意賺錢的,這就是大乘修行者、大菩薩的行為,你飲酒不會有罪過,不會犯戒。如果完全是自私自利,不可能有允許飲酒的時候。

    心胸一定要打開,心量要大,目光要放遠,不能太短淺。搞那麼大的企業,做那麼大的生意,自己能吃多少,能穿多少?最後還是別人的。“我想給兒女積點財”,兒孫自有兒孫福,你這樣做也不一定能幫到他們。如果他們有這個福報的話,你不用給他們積福,他們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如果他們沒有這個福報,你給他積多少都沒有用,該失去的時候肯定會失去,該有困難的時候肯定有困難。

    弘揚佛法就是幫助眾生。把佛法弘揚起來了,社會自然而然就安定,眾生自然而然就快樂。如果我們有錢財,就可以通過財力把佛法弘揚起來;如果我們有智慧,就可以通過智慧把佛法弘揚起來;如果我們有其他的能力,就可以通過其他的能力把佛法弘揚起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

    有些學佛人太自私了,只顧自己學,一點點也不考慮他人。我們學佛是為了解脫,那些眾生要不要解脫呢?你一定要多考慮一些。對自己的父母和兒女,你要感化他們,為他們好好地表法,不要跟他們吵。“我自己修成了就行了,他們也不學,我不管他們了。”不能那麼想。他們是與你最有緣份的眾生,你明明知道只有通過學佛修行才能解脫,你卻不告訴他們學佛的方法,不帶著他們一起修行,你這樣太對不起眾生了!

    慢慢來,你給他們種善根,與他們結善緣,替他們消業,幫他們積福,同時也別讓他們起煩惱,別讓他們痛苦,恆順他們,慢慢地讓他們轉變過來,這樣才對。你應該慈悲他們,善待他們,不要生他們的氣,更不能恨他們。你看他們多可憐、多愚癡、多顛倒啊!難道你連這點慈悲心都沒有嗎?你這樣還談得上是佛,還談得上是菩薩嗎?

    要用一顆真誠心、慈悲心來對待所有的眾生。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在他們面前好好地表法,他們不可能不感動,那個時候他們會從內心裡佩服你。之前你勸也勸不動,因為自己都沒有做到,別人能聽你的勸麼?如果現在不行,就慢慢來,他們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就給他們講幾句;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就隨他們的意,不要太較勁。這樣你才能慢慢感化他們、轉變他們、救度他們。

  佛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喝酒。讓大家這麼做肯定有一定的困難,那我們就發心,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如果不發心,連吃飯都有罪過;如果發心了,連吃飯都有功德。發什麼心?發慈悲心,發菩提心!我們現在所說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一般的人也能發。勝義菩提心剛開始肯定發不出來,這是佛菩薩的境界。為什麼叫世俗菩提心?就是世間的凡夫也能做到的。所有的煩惱痛苦都是從自私自利和我執我愛裡來的,多多地發慈悲心、菩提心,我們的自私自利和我執我愛才會逐漸斬除。沒有人讓你煩惱,煩惱是自找的;沒有人讓你痛苦,痛苦是自找的。這兩句話說起來簡單容易,但是真要明白真要做到就難了。逐漸去弄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修行;真正弄明白了,真正能做到了,你就成就了。
  
    都好好地學一學,學明白了,考慮好了再來受戒。受戒的時候,受一條戒也行,因為你是居士啊,不受居士戒怎麼當居士?當居士就應該受持居士戒。酒戒是所有戒的基礎,如果不受酒戒,受其他的戒也不能成為完整的戒。酒戒是必須要受的,受這一條戒叫一戒居士,在此基礎上,受二、三、四條戒叫二戒居士、三戒居士、四戒居士,這都是多戒居士。能受五條戒是最好的,這是圓滿居士。你們根據自己的條件和修行程度受這些戒。

    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下在心地上。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但是小乘佛法不完全這麼講。很多人將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沒有分清楚。小乘佛法講的道理拿到大乘佛法裡去了,大乘佛法講的道理拿到小乘佛法裡去了,這樣就永遠有矛盾和沖突。

    一定要分清楚,什麼叫大乘佛法,什麼叫小乘佛法;什麼叫世間法,什麼叫出世間法;什麼叫顯宗,什麼叫密宗。這些都分清楚了才能真正地修行,才不會有任何的矛盾與沖突。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救度眾生的方法,如果你認為有矛盾、有沖突、有懷疑的話,那你還是沒有精通,還需要好好地學一學,好好地修一修,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心。

 

上一篇:軟化血管的養生粥
下一篇:淨空法師:為持戒而死,果報在天堂;破戒而活著,將來在地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