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塵相對所起的一念心,這叫心。「謂心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迷惑的開始,這是一個妄想,一念妄想。「因迷自性清淨之心,種種分別,起諸顛倒,是名心顛倒」。這括弧裡頭講什麼叫根、什麼叫塵,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六根對六塵,生起貪瞋癡慢疑,這叫心顛倒。見顛倒、想顛倒都是心顛倒裡頭的兩分,特別提出來,為什麼?「眼是諸見之本,由不了外塵之境皆悉虛幻,是以妄生執取,起諸顛倒,是名見顛倒」。我們迷惑顛倒是以眼為元凶,它是第一個,不了解外面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是假的不是真的。誰知道是假的?開悟的人知道是假的,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我們沒有開悟,我們是佛經看多了,也知道這是假的,但不是我們證得的。開悟的人證得了,我們沒證得,我們是解悟。解悟,那要真正契入境界才真得受用。
沒有契入境界,佛教給我們持戒、修定。眼在色塵裡面入定,是什麼?我看得很清楚,不分別、不執著。用一句俗話來說,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叫造業;不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若無其事,這叫功夫,這是持戒修定的功夫。修行在哪裡修?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修,叫真修。你離開它,離開它到哪修去?沒地方修。離開它,清淨心得到了,不錯,心清淨;一見又亂掉了,禁不起考驗。真修行,在境界當中考驗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如果說隨著境界走,那就六道輪回;不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這是到極樂世界去的人,這一點要搞清楚、搞明白。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絲毫都不沾染,功夫淺深就在這裡看。六根接觸到了,心地沒有染著,功夫深,為什麼?你是清淨心。你被染著了,這功夫淺;甚至於功夫完全破壞了,沒功夫,那佛白念了,這都是事實真相。所以決定不可以妄生執取,執就是執著,著相了。順自己的意思,起了貪心,希望占有;不順自己意思,討厭他,都是造業。歡喜是造業,討厭也是造業,全是六道輪回業,這叫見顛倒。
第三個「想顛倒」,是六塵裡面的法塵,六根裡面的意根,意根會想。「取六塵之想」,眼見色,把它所見到的傳給第六識,第六識就妄想來了,起妄想。我們如何說眼見色不傳到第六識,第六識裡頭不打妄想,這是功夫。耳聞聲聞得清清楚楚,不放在心上,就是不要傳給第六識,第六識沒有聽見聲音,所謂是聽而不聞;耳聽到了,第六意識沒起作用,聽而不聞。所以我們平常有兩個字大家常聽,注意,注意什麼意思?眼睛注意看,到第六意識去了,第六意識注到你眼識裡面去了,跟眼識同時起作用,注意是造業。不注意呢?不注意,真的,看了,問起來什麼?不知道,沒看清楚,沒注意。所以,注意就造業,不注意就不造業,如何能夠學這個不注意,五根接觸外面五種境界,意根都不受干染,這個功夫高,這種功夫念佛,往生品位高。
不住第六意識就是沒有分別,不住第七意識就是沒有執著。所以,修行人常常講,經典、祖師大德也常說,教我們不分別、不執著。不分別是不用第六識,不執著不用第七識,這就是轉八識成四智。八識,前五識跟阿賴耶轉不了它,它是果上轉;因上轉的就是兩個,第六識跟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盡量不要用第六、不要用第七,就是盡量不要分別、不要執著,這是真修行人,真功夫。不是叫你不看不聽,不看不聽怎麼修法?又看又聽,五根都起作用,六塵是阿賴耶識的相分。佛在大經教給我們,於一切法不執著了,完全不用第七識,阿羅漢;再能不用第六識,這就是菩薩。阿羅漢沒有執著,菩薩沒有分別,不但沒有執著,分別也沒有;到不起心、不動念,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這修行功夫。所以後面這個想顛倒,「由不了六塵過患,傷失善根,以妄生緣想,起諸顛倒,是名想顛倒」,我們說你想錯了。見顛倒,你看錯了。為什麼會想錯?為什麼會看錯?你心,用心錯了。這大乘經上講的三種顛倒,全在日常生活當中。
修行在哪裡修?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怎麼樣修法讓我們真正得受用?在這些地方,我們要懂得行門甚深的理趣,就是道理,然後懂得方法,修行確確實實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開生活到哪裡修行?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行為錯誤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常常起貪心、起瞋恚心、起傲慢心、起愚癡的心、起懷疑的心,貪著財色名利、五欲六塵,這就是輪回心,造輪回業。你天天在造輪回業,你能出得了輪回嗎?佛菩薩教導我們,把這個事情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希望我們從今之後遠離輪回業,一心向往極樂世界。我們離輪回一天比一天遠,距離遠,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這叫真修行。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四集) 2013/9/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