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談佛門公案與淨公上人的行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談佛門公案與淨公上人的行持

   在《六祖壇經》裡面,我們就看到一個公案,法達禅師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部。那一部都要念好多個小時,可能五、六個小時以上都跑不掉。念了三千部,很可能都念了快十年,很用功。念了三千部,去給六祖大師請教,跪下去的時候,頭沒有頂地,六祖大師看了,你頭都不頂地,恭敬心都沒有,你不如不頂。為什麼面對一個高僧,一個開悟的人,反而傲慢?那是被三千部害的,愈讀愈覺得我讀得比人家多,反而傲慢,沒有用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不能想著,我讀經,一天讀一部、讀二部,就是保證我們在進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讀了經不去落實,會增長傲慢。六祖大師就點他,你不去落實,這麼多年的修行你被經轉,轉成傲慢,現在要覺悟才能轉經,才能得經典的真實受用。這麼一點,他開悟了。我們現在不轉經典,也會被經轉,也會被轉得傲慢。【我們看到我們自己佛弟子,學得愈久有沒有愈謙卑?有沒有愈有德行?假如有,佛法一定興,但是為什麼佛法沒興?那可能是我們老修要去反思、要去檢討。我們沒有給世間人當好榜樣,我們沒有轉經,我們拿著經去要求別人,沒要求自己,這樣反而讓社會大眾更不能接受,你們都講而已,都沒做。】
   這次在澳洲,幾位法師在講經的時候有提到一些例子,末學也覺得很有啟發。像悟行法師有一次在澳洲,安排了一位大護法,在澳洲生意做得很好,他說要親近師父,悟行法師就成全他,成人之美,給他安排剛好坐在師父旁邊。既然要親近,那就近一點,結果安排在旁邊,這位同修反而受寵若驚,不大敢坐,「我說親近,沒有說這麼近」。因為師父很有威儀,他有點緊張,後來也是坐下來吃飯。吃著吃著這位同修就對師父講:「師父,你看起來氣色真好,你真是天生麗質。」他一講出來天生麗質,旁邊的老同修,有一位就板起臉孔來,「這怎麼叫天生麗質?這叫法相莊嚴。」你看我們老修:「真外行!這個怎麼叫天生麗質?外行人一點都不懂,這個叫法相莊嚴。」你看,拿我們認識的道理去要求別人,這個時候心起什麼心?傲慢心,高下心,不知道。
   我們修行人真的知道錯一定改,就是錯在哪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修行人都是被我們自己給賣掉了不知道。被自己給出賣了,自己在墮落,了然無知。這個心態已經墮落,已經不平等,已經不清淨,已經不慈悲,有了高下,就沒有辦法感受別人的心境。其實說實在的,這個同修說天生麗質,他是把他覺得最好的詞都用上去了,人家是修隨喜功德,修稱贊如來,結果我們自己生分別、生傲慢,我們自己墮落了。還搞得整個氣氛怎麼樣?很尴尬,大家都覺得好像空氣都凝結起來了,都不知道怎麼接下一句話了。
   結果下一句話誰接的?師父接了。師父對著大家講,「天生麗質就天生麗質」,人家師父歡喜接受,這麼一講,旁邊那個同修就很高興,沒講錯。師父事事無礙,一句話就把尴尬給化解掉了。所以我們可不能愈學愈分別、愈執著。師父是見性,見心,不著相,體會到的是別人的那顆心境,不執著在言語上面;我們是著相,不見心,不見性,執著在別人的動作、別人的言語,完全感受不到對方的心境。假如我們是這樣子跟大眾相處,大眾都會覺得被我們誤解,他們的心境我們都感覺不到。【因為太容易拿著一些規矩去要求別人,只會讓別人覺得壓力很大,只會讓他人在我們面前都不敢做事,深怕又做錯了被我們罵,變得都不寬容,不厚道,那怎麼是修道人的態度?要見性、見心,不要著相。】
   其實這個在公案裡面都有教導。有一個小孩看到佛陀來了,他心生歡喜,剛好在那裡玩沙土,就把這個沙石拿起來要送給佛陀。旁邊的侍者,佛陀托缽,怎麼可以把這沙土倒到佛陀的缽裡面?本來要去制止。佛陀說這個是好東西,那是孩子最歡喜的東西來供養我,所以他這顆心是很寶貴的,接受這個供養。這個土拿回去可以塗在牆上,塗在牆上,時時記住這些孩子對我們的供養,讓我們要有道德,要有學問,來成就這些眾生,成就這些孩子。所以現在所有孩子給我們的這些供養,我們也要銘記在心,要對得起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恭敬,對我們的真誠心,要記在心上。
    那時候也有很貧窮的婦女,家裡什麼值錢的都沒有,就一個地毯,但還是很髒,可是她沒有東西供養。她看到佛陀非常歡喜,就把僅有的一塊地毯拿去送佛陀。一般的人看到,馬上怎麼樣?怎麼這麼不恭敬!可是佛陀覺得那是最恭敬的。
   有一個公案也提到,大眾去聽佛陀講經,大部分的人都帶著油,燃燈供佛,所有的人,有的人拿一堆油來燃。有一個老太太她沒錢,去要油,她沒錢,就把自己的頭發給剪掉,拿僅有的頭發賣,賣了一點點。其實本來是不賣給她,看到她這麼誠懇,頭發也沒值多少錢,其實都等於是老板送給她的,送她一點油。結果去恭恭敬敬聽佛陀說法,魔王來搗亂,吹來一陣強風,吹下去所有的燈都滅了,只有一盞燈沒有滅,就是這個老太太至誠的心換來的一盞油燈。一點點油,但是那是真心所化的,魔王的風沒有辦法把它熄滅。
   所以我們修道的人要用真心來供養佛菩薩,用正心來對待、供養一切的大眾。學佛人要有柔軟的心,不能有那種控制、傲慢的心。這件天生麗質的公案,很值得我們思考。記得有一次,有位朋友第一次到我們中心來,吃完飯,剛到一個環境還不是很熟悉。他剩了一些飯菜,他就很恭敬的走來問一位老師:「請問倒飯菜的桶子在哪裡?」諸位同修,假如今天我們在道場裡面,突然有一個新來的人,捧著沒吃完的飯菜到我們面前,「請問倒飯菜的桶子在哪裡?」我們怎麼接這個話?我們會馬上接「到道場來,惜福,還倒?」那他以後都不敢來了。他下次敢不敢來?可能被我們這個態度給嚇退了。
   他不懂,他剛來,這是人之常情。而且人的惜福,也是聽經聞法了解道理,他自自然然就節約了。他這些道理都還沒明白,你要求他做到,其實是強人所難。我們修道人能不能做強人所難的事?有時候我們都操之過急,一下子就要把別人變成聖人,都不願意一下子把自己變成聖人,都是要把別人變成聖人。這就是師父講的控制的念頭,就在這兒,我執在作祟,我執一作祟,感覺不到對方的心境。其實對方也是恭恭敬敬的來詢問我們。這個當下,我們微笑對著他,「我幫你處理」。明明沒有桶子,也不能倒,我幫你處理。你這麼親切幫他處理,他記在心上,第二天、第三天,他會不會搞清楚原來沒桶子?會不會?總有一天就搞清楚了。他一搞清楚,當初他要倒的時候,你這麼客氣跟他說我幫你處理,他一想很感動,你沒有當場就給他指出這樣是不好、不對的,幾天下來,他也惜福了。他更想到,你當初都這麼樣體恤他,沒有給他難堪;甚至於後來還知道你把他的飯菜收完之後,還是自己把它吃掉,那他一輩子佩服你的德行。很可能你這個行為,讓他對佛弟子產生堅定的信心都說不定。很可能我們一個態度,讓人家失去對佛法的信心都有可能。所以我們的心態、心境都要常常觀照,要常保這顆柔軟的心,常保這顆體恤他人的心。
   這是我們剛講到要轉經,不然會傲慢。我們面對《弟子規》,以至於面對往後接觸到的經教,都應該時時把它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兩年前在澳洲淨宗學院,師父在我們要回來的時候,給我們一把扇子,我們也很感動,因為師長那時候跟我們聊了一段話。說這個世界,現在是對於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失去信心,不相信,但佛法講「信為道元功德母」,他沒有信心,他就不可能去落實;落實得也不徹底,感應也不究竟。所以一定要提起眾人對古聖先賢智慧的信心。怎麼提起信心?因為師長跟很多宗教,還有這些愛好世界和平的人士做了交流,把我們老祖宗的這些智慧告訴他們。他們聽了也很高興,但是都回師父一句話,「法師,你這些道理很好,但是做不到」。他們覺得聽起來都只是理想。所以師父了解到,要讓大眾再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唯有做出結果來,讓他們的信心能建立起來。所以要做出來,誰來做?大家怎麼一臉無辜的樣子?
   那時候師父跟我們開顯這些道理到了將近十一點,我們隔天要走了。隔天一大早,很早就吃飯了,六點多吃飯,五點多就起床。吃過飯後,師父拿了一把扇子給我們,當時我也很感動,因為聊完話都已經十一點了,而我們不清楚師父這把扇子到底寫到幾點?【師父又親筆把「禮運大同篇」從頭寫了一遍,一面是「禮運大同篇」,另外一面師父是題到:四書五經,十三經是枝葉花果,《弟子規》是根本;《華嚴》、《法華》,這些大部的經是枝葉花果,而《十善業道經》是根本。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救根本,從根救起。】所以兩面扇子告訴我們,炎黃子孫、佛弟子這一輩子應該承擔起的使命、責任。當我們拿著這個「禮運大同篇」,師父告訴我們,要把它做出來。把這把扇子帶回到大陸,因緣接著就來了,就有了廬江湯池這個因緣。在師父的故鄉我們開始推展中國文化,推展《弟子規》,就要把「禮運大同」做出來。
經過了一年的歲月,我們重新再祭祖的時候,念著「禮運大同」,心裡的感受不一樣,當我們念到「使老有所終」。這一年多的歲月,我們兩次給老人發敬老金,因為師父在小的時候,七、八歲的年齡,一到春節,當地都會尊重、愛護老人,給老人送一些吃的,師父印象很深刻。送的那些東西,折合成現在的物價,差不多五十塊人民幣,所以師父就給兩千多個老人發敬老金。這些老人,你看老有所終,有個老人拿到紅包,把它供在祖宗桌前,對著他的子孫講,我這輩子再窮,我也不可能用這五十塊錢,這五十塊錢代表著淨空老和尚,老教授對於我們老人的愛護,我再怎麼窮都不會花它。這老人有智慧,用這個紅包來教育所有的子子孫孫,要懂得敬老、愛老,懂得知恩報恩。 
    文章恭錄: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2007/3/14  
檔名:52-184-0037

 

上一篇:淨空法師:各個宗教的領導人、對於各個宗教有影響的人,太重
下一篇:淨空法師沒有德行,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怎麼辦?大問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