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文: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文殊菩薩又向佛作結論說,佛法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裡,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可以說這個世界多缺憾,能忍受諸多缺憾的意思。這世界上真實教化的體系,在於聽聞音聲的清淨功能。如果直取如來正定的三昧,實在要從清淨能聞的自性入門。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要求達到離苦而得解脫的法門,最好的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修法。觀音菩薩具備兩種意義,一是代表觀世音其人的名號。二是代表觀察觀照世界上的音聲法門。這個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時法門。經過如恆河沙數之多的時劫,和像微塵數之多的諸佛國土,都已得到大自在的力量,以大無畏做布施,給一切眾生以安樂的境界。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持法門,第一就是他與一切眾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籁清越的梵音,與海潮等相似的大聲音。第二如果能夠信心勤修,加以體驗,依觀世音修持之力,用之入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寧。用之出世,就可以獲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文殊菩薩重加證明地說:正如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譬如一個人清淨閒居的時候,十方同時打鼓。這十處的聲音,同時都可以聽得到。這證明能聞聲音的功能,是真實普遍圓滿。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眼睛雖然有能看的作用,但受到障礙,就看不見了。口與鼻的作用,也同眼睛一樣,都有一定的限度,也有一定的范圍。身體是須要接觸,才發生感觸的覺受作用,離了感觸,就沒有覺受。心思念慮,則憧憧往來,紛繁復雜,極不容易整理出它的頭緒。所以整個身心的六根,除了耳根的能聞以外,其他的功能都是不完全的。

【隔垣聽音晌,遐迩具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就是隔著牆垣聽一切的聲音響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得到。這種作用,是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所不能具備的。因為這樣,所以說,只有耳根的聞性,才能通達真實的自性境地。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音的性能,在有聲的時候,就有響動作用的動相。無聲的時候,就是寂靜無音的靜相。能聞的自性,聞到有聲的響動,就叫做有。聞到無聲可聞的靜境,就叫做無。在無聲的靜境裡,雖然叫做無聞,但是能聞寂靜無聲的自性,並不是絕對地滅了。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在無聲的寂靜境裡,能聞的自性,既然並不是絕對的滅了。就在聞到有聲音的響動的時候,能聞的自性,也並沒有因為有聲音才生起來的。因此了知能聞的自性,本自遠離生滅的兩種作用,就可以證到自性是真實常存的了。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即使人在夢境中,還是有想念的存在。而且能聞的作用,並不因為不思想而不存在。例如人在夢中,呼之就醒。等到醒了以後,能生起思惟的作用,才有知覺觀察的作用生起。所以證明能聞的自性,是超越於身心以外,不是身心所能及的。就是現在這個婆婆世界上所有國土的眾生,都是靠聲音去明白宣揚它的理論,才能使人了解一切深奧不可思議的妙理。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一切眾生,都迷了本來能聞的自性,只依循追逐聲音的作用,所以就流轉循環,不能超越,阿難雖然博聞強記,即使學通萬理,依正覺本來自性的至理來說,不免仍然落在邪思之中。豈不也是因為追逐聲音,便至淪溺嗎?如果能夠回旋聞聽業力之流,歸返旋復的自性,就可以獲得無妄常住真心的實性了。

【阿難汝谛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

文殊菩薩又向阿難說:我現在承受佛的威力,明白宣說佛的至理,猶如顛撲不破的金剛寶石之王,如幻化的不可思議的法門,出生一切諸佛之母的真正三昧境界。你雖然聽過如微塵數之多的一切佛說法,記得佛的一切法門,如果不先除了有漏的欲念,縱然蓄積多聞,那反而變為過誤與障礙。)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如果把自性能聞的功能,專門來記憶誦持諸佛的佛法,要求他佛來成就你的自性的佛果;何以不向自己能聞的功能上,返照追尋能聞的自性,從聞聽法門以返聞自性呢?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

聞聽的作用,並不是自然而生。因為有聲音的動相,才有聞聽這一個名詞的形成。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如果不依循追逐聲音的動靜二相,只回旋返聞那個能聞功能的自性,日久功深,就脫離動靜有無的聲音羁絆。能聞的自性,與聲音既然脫離關系,試問:能脫的那個又是誰呢?倘使能聞的自性,與聲音的動靜有無脫離了關系,返回本然清淨的根源,那就是耳根一源,返還本原了,這一根上,既然得到返本還原,所有六根,也就解脫完成了。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淨。】

眼的看見,與耳的聞聽等作用,都是自性功能上的變態,猶如澄清虛空中的幻翳。三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的暫有現象,也都是清淨自體的幻變,猶如清淨虛空中的花朵。如果能聞的自性,復返本來清淨的自體,一切六根幻有妄動的塵翳,自然消除。浮塵幻翳一經消除,本覺的自性就圓滿清淨了。

【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圓滿清淨到極點,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通達。在自性光明中寂然不動,包含朗照十方世界所有的虛空。由比再來觀照,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事事物物,都猶如在一場大夢之中了。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果達到這種境界,摩登伽女也是大夢中的一個夢影,她又怎能留得住你的身形呢?)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然諸根動,要以一機抽。】

清淨本然的自性本體,變態幻化而生出世間的萬有,猶如這個世間上的魔術師們,變化幻作許多男男女女的存在。雖然每個人能運用六根,事實上,只是如機器人一樣,根本只有一個機關在抽掣不息,才發生人生的各種作用。

【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如果能止息一機的動能,歸返於自住寂然的本位,所有一切幻象,就都沒有單獨存在的自性了。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人的六根作用,也和這個道理一樣,元來都只是依於心性的一點精明所生,分散功能,變成六根的單獨作用。總合起來,才叫做一個人的全能。所以在六根作用上。只要有一處休息,復返於自性功能,所有六根的作用,就完全不成其為障礙。到了這個時候,一切六根的塵垢,就當下應念消除,成為圓滿光明的清淨妙覺了。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如果還有少許的塵境不能消盡,就叫做二乘聲聞等,還在有學的階段。到了光明圓滿之極,那就是佛的境界。)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文殊菩薩再告阿難與大眾說:修行的法門,只要你倒轉來,回旋復返你能聞聽的機能,反轉聞聽的作用,去聽聞自性,明見了真心自性的寂然自體,才得完成無上大道。所說的修行圓通法門,最真實的莫過於這樣了。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

所有無量數的佛,都同修這一路的法門,而證入涅槃(圓寂)。過去所有已經成佛的人,也是修這一法門,而得到成就。現在的一切菩薩,也正在修這一法門,已經各自入於圓滿光明的境界。未來一般修學佛法的人,也應當依這個法門而修。我也是從這個法門中證得佛道,不只是觀世音菩薩一人而已。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

誠如佛所詢問我修行方便的法門,為了救度末劫時期,想要出離世間苦海的人,使他成就證得寂靜真心的,只有修觀世音所開示的觀察世間音聲的法門,才是最好的修法。

【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非是常修學,淺深同說法。】

至於其他各種的修持方法,都是因佛的威德神力,為了救度眾生,叫他出離苦海,姑且設立各種權宜的方法。針對各種世間的世俗希求,使人們即此用,離此用,而捨棄世間塵勞的束縛,並不是菩薩或佛境界的人所經常修學的。至於這些許多不同方法的深淺關系,和每位自己所敘述的情形一樣,不需再加詳細的分析。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文殊菩薩最後又鄭重地表示,起立敬禮說:頂禮無漏不可思議的果位境界,法身本體自性佛。唯願十方三世諸佛的加被,對於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這一圓通法門,不要再生疑惑。它是一切修持方法中的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法門。不但可以教化阿難,並且也可以教化末劫時期在沉淪中的眾生。只要依耳根法門修持,自然可以進入圓通,可以超過其余的方法以證得真心實相。

《楞嚴大義今釋》

--------------------------------------------

【聞性者,即今聞性具三真實。文殊簡出,現證可知。觀音入門,圓通立驗。非從行得,不墮有為,豈假功成,本來如是。】

這一節引用了《楞嚴經》上說明修行“觀音法門”的殊勝處,從耳根入門。

“聞性者,即今聞性具三真實”,耳朵能聽聲音的功能具備了三種真實法門。

“文殊簡出,現證可知”,楞嚴會上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文殊菩薩一一做了評判,特別推薦最適合這個世界眾生的是觀音菩薩的修行法門。

“觀音入門,圓通立驗”,觀音菩薩從耳根來修持的法門,很容易進入圓滿而無所不通達的自性境界。

“非從行得,不墮有為”,此法門不同於一般靠點點滴滴的善行,積功累德而成的有為法,它乃是清淨無為之道。

“豈假功成,本來如是”假就是藉的意思,此“觀音法門”不但不是靠有為的用功而成就的,而且很現成,個個都能修到。

【首楞嚴經偈雲: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隔垣聽音響,遐迩俱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首楞嚴經偈雲”,這裡引用楞嚴會上文殊菩薩稱贊“觀音法門”的偈頌。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例如一個人很寧靜地待在某一處,此時十方八面一起敲鼓的話,他能同時聽到這些鼓聲,這證明了我們聽聞的能力是圓滿而真實的。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我們的眼睛只有正前方的東西才能看得清楚,左右兩側面就不太清楚了,至於背後根本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存在。而且前方一旦遇到障礙物就看不過去,不能看到障礙物後面的東西,嘴巴和鼻子也同眼睛一樣,受到許多的限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身體要接觸到才有感覺,有距離就不行。至於我們的思想心猿意馬,把握不住。

“隔垣聽音響,遐迩俱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雖然隔著一道牆,遠近的聲音依然聽得到。其它眼、鼻、舌、身、意五根,則各有缺陷。只有耳根最好,不會受到阻隔及距離的限制,所以是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聲響叫動,無聲響叫靜。相對於能聞的功能而言,聽到聲響稱為有,聽不到聲響稱為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雖然有時聽不到聲響,然而能聞的本性卻永遠存在。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有聽到是生,沒有聽到是滅。換句話說,有聽到是動相,沒有聽到是靜相,把動靜二相拿開了,能聞的本性還是擺在那裡,它永遠不變,所以叫常真實。上面引用《楞嚴經》的原文說明聞性具有圓、通、常三真實性。

【釋曰:此是直說,如今一切眾生,日用現行聞性三真實之理。一圓真實,二通真實,三常真實。】

“釋曰”,從這裡開始是永明壽禅師說明“觀音法門”的殊勝。“此是直說”,觀音菩薩用耳根聞、思、修而證果,只有這個法門是直截了當的。

“如今一切眾生,日用現行聞性三真實之理。一圓真實。二通真實。三常真實。”就是一般凡夫,日常生活中一天到晚誰不用到耳朵。現代科技昌明,噪音特別多,是噪音的圓真實、通真實、常真實。因此之故,身心不得安寧。如果真懂了“觀音法門”的修持要領,第一,耳朵就不再受到噪音的影響,耳朵不會聾;第二,無論是如何恐怖的聲音都不會怕;第三,就是整個地球爆炸了,心念也不會動。

【一圓真實者,以聞性遍一切處。十方聲塵,應時無有前後,以同時周遍一一皆不出自性。如水起波,波不離水。以聲處全聞,聞外無法。即是本聞,自具圓通之性。非待證聖,方有斯事。故法華經偈雲:父母所生耳,清淨無瑕穢。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又雲:持是法華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一圓真實者,以聞性遍一切處”,所謂圓真實者,因為我們能聞之性無處不在。“十方聲塵,應時無有前後”十方八面的音聲一響,立刻同時聽到。

“以同時周遍一一皆不出自性,如水起波,波不離水”,能聽聞十方有聲響,是依自性而起的作用,就好像水上起了波浪一般,波浪本是水變的,所以波不離水。“以聲處全聞,聞外無法”。由此可知,聲音來它完全聽得到,除了能聽的聞性之外沒有第二個東西了。“即是本聞,自具圓通之性”,以人來講,能聞之性的本身具備了圓通的功能。“非待證聖,方有斯事”,並不是要等做功夫證到聖人的果位了才有這個本事。

“故法華經偈雲:父母所生耳,清淨無瑕穢。”佛在法華會上說,父母所生給我們的耳朵,自性生來本自清淨而沒有雜質。“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如果人的心能夠寧靜下來,所能定力功夫訓練好了,就憑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音聲。

“又雲:持是法華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真依《法華經》來修持佛法而進入法華境界的人,雖然尚未得到天耳通,就憑我們現有的耳朵就有那麼大的功力,可以聽到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音聲。換句話說,可見我們的生命原本具有這個功能。但是這個生命無限的功能一輩子都沒有發起來過,只有靠修佛、打坐靜定到極點的境界,與生俱來的功能才會復活起來。

【二通真實者,且眼根見性雖即洞然,能觀前而不觀後。鼻舌身等三根,皆以合中知,因能所而生起。若意知根,所緣不定,念念遷移,故五根所不齊,唯耳根圓通無礙。聽響之際,任隔礙而遠近俱聞。妙應之時,無揀擇而大小鹹備。故高城和尚歌雲: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十方鐘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則處凡身而不減,居聖體而非增。常現常通,塵勞不能匿其神彩;非間非斷,天魔不能挫其威光。不壞緣生之耳根,圓具一靈之妙性。】

這一段是永明壽禅師說明耳根聞性具通真實的部分,內容大部分我們在前頭已解說了,就不再贅述,請大家自己看。至於高城和尚則是宋代以前的禅師。

【三常真實者,音聲性動靜者,動靜是音聲之體,性於聞中似有似無。若無聲時號無聞,非實聞無性。以聞性常在,若聞性隨聲塵滅,則前聲滅時,後聲不合更聞。故知聲塵自無,聞性非滅。聲塵自有,聞性非生。又非唯聞性無生。返觀聲塵,亦無生滅。以從緣而起,自體全無。如華嚴論雲:一切諸法,猶如谷響。】

我們選重要部分再做一次說明。“以聞性常在”,耳朵聽到外來的聲響時叫動,沒有聽到時叫靜。無論是否聽到外來的聲響,聞性的功能常在。

“若聞性隨聲塵滅,則前聲滅時,後聲不合更聞。”假如我們認為外來的聲響沒有了,耳朵聽聞的功能也就消失了。那麼在前面聲響消失後,我們就不應該會聽到後來的聲響。這就說明了我們耳朵聽覺的功能是永恆的存在。

“故知聲塵自無,聞性非滅”,由此,我們應該能了解,聲音來了耳朵反應就聽見了;聲音沒有了,耳朵還是聽見了,聽見沒有聲音的境界所以聲塵本身沒有自性,而我們能聽聲音的功能——聞性,並沒有隨著聲音的生滅而起變化。“聲塵自有,聞性非生”,聲音的本身沒有自性,生是自有,滅是自滅;而耳朵能聽的功能則生而不生,應而不應。

“又非唯聞性無生”,再說並非能聽的聞性本身不起作用。“返觀聲塵,亦無生滅。以從緣而起,自體全無。”我們進一步地來觀察聲音的本身,聲音從有到無本身並無生滅,只是能量的轉換而已。這個原理現代的物理科學探討得很清楚。聲音的產生是由因緣和合而有,因此它沒有本身的本體存在宇宙間。

“如華嚴論雲:一切諸法,猶如谷響”,由音聲的道理推而廣之,來看宇宙萬有一切現象的產生都和聲音一樣。好像深山的幽谷中循環振蕩而起的回音,雖然有現象,有作用,但是卻沒有真實的本體存在。這個意思是說一切事、一切理都象空谷的回音是空的。例如,我一拍手就發出聲響,因為空。一拍才發聲猶如谷響,假如是實的就拍不出聲了。雖然產生了聲音,但它存在嗎?聲是無常,它本來是空的。不只是聲音的本質如此,就是天地萬物人間諸事,盡管百態繁華,都如聲音一樣,猶如谷響、本來空。

【故文殊雲: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又雲: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這裡又引用《楞嚴經》的原文。眾生因為迷失了能聽後面的本性,“循聲故流轉”,而跟著聲音的現象輪回。“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興趣廣泛什麼東西都看叫“博聞”;真有頭腦把看過的東西都能記得住叫“強記”。但是博聞強記還不是學問,只能說是學識不錯,這在中國古文叫做“記問之學”。

在中國文化裡“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充其量不過只是個書櫃;其次就是辭章之學,這是文章寫得好;還有一種是義理之學,等於哲學,這是真正的理透過修養應用在待人處世上。拿中國文化來講,義理之學的完成也就是內在修養的成功,還必須辭章也好,又能博聞強記,才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知識分子或稱為一個儒者。

阿難雖然強記,學問淵博,文殊菩薩仍把它許為“邪思”。因此學問越好修道越不容易成功,因為執著名相多,因此妄想多,這在佛法就叫做“所知障”。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不管學密、修禅或念佛,坐在那裡總是打妄想。因此第一個困難就是妄想不能去。這是什麼道理?就因為不能“旋流獲無妄”,我們的思想習慣就象電風扇開了一樣,這個旋動的流轉太快了。修道的道理就是把這個流轉先緩慢下來;然後再返回來,回到本位上不動了,達到真如不妄想的程度。這個過程就叫做“旋流獲無妄。”

“又雲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這裡文殊菩薩下了結論,說明了修“觀音法門”如何悟道成佛。

“旋汝倒聞機”,假如修“觀音法門”把耳朵都塞起來,還是聽到心跳及血液流動的聲音,仍然在能所對待的境界。要把心靜下來聽,聽到內在及外在的聲音都與你毫不相干,等於沒有聽見一般,就是“倒聞機”。

例如,明朝的《憨山大師年譜》記載,當年他在五台山住茅蓬時不能入定。於是他就找到底是什麼原因?原來是五台山的積雪融化成水,流到溪流嗡嗡作響。他想想沒辦法,於是他拿起圃團在那橋上一擺,索性坐在最吵鬧的地方讓它去吵。忽然什麼都聽不見,等他一出定已經過了七天了。什麼都聽不見,這是功夫,不能說是他悟了道,這就是“旋汝倒聞機”。那個能聞的作用不聽聲音了,而回到能的本位上。

進一步要“返聞聞自性”,什麼都不知道也是一個定的境界,有了這個基礎後,能夠在入定以前、出定以後或是功力再深在那什麼都聽不見時,再用靈敏的智慧推究:這個現象是如何變來的,後面是個什麼東西?這就叫做“返聞聞自性”。

在這個地方一悟,悟道了就“性成無上道”,也就是明心見性,證得菩提。因此,隨時隨地六根六塵要關閉就能關閉才可以談“定”,有了定以後,才由定生慧而開悟。

所以“返聞聞自性”的“聞”不做耳朵聽聞的聞來解釋,我們勉強把它換個字叫“返聞追自性”,即一直追究下去看看自性在哪裡?見到了自性才是“性成無上道”,就證到了耳根圓通。“圓通實如是”,耳根圓通的道理在這個地方。

【如今以聲為聞,背心循境,豈不是倒聞之機。若能旋聲塵之有流,復本聞之無妄,則是返聞自性。得本歸原。內滅翳根。外消塵境。能所既脫。本覺道成。寂照圓通。真實如是。】

這裡永明壽禅師自己再做結論:他說現在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所聞的現象,如果跟著聲音走就“背心循境”,違背了你的本心。

有許多年輕同學告訴我,老師,我打坐時聽念佛的錄音帶好不好?我說:為什麼?他說:聽念佛錄音帶越聽越清淨。這裡就告訴你,那就是完全跟著聲塵在流轉。你覺得有點清淨,我是承認,但那是你心影裡頭的假象,是妄覺。例如,聽到高雅的音樂情緒會被引到有些飄飄然,這是意境的境界,是大妄想境界。對普通人來說是對的,但對修道求證的人來講則是錯的,這就是“背心循境”。因為你的心已經動了,跟著音聲的現象在跑了。

“豈不是倒聞之機”,這個機關開顛倒了,不但沒有關閉反而打開了跟著流轉了。

“若能旋聲塵之有流”,打坐起來聽錄音帶好不好呢?好呀!要能做到旋聲塵之有流,開始聽得很悠雅,聽到後來什麼都沒有。乃至打雷或原子彈的爆炸都不受動搖。

“復本聞之無妄”,能聞的功能回轉來,回到本位上,這個境界上沒有妄想也無所謂能聞。道家的思想就用“混元一體”來形容它,是人與宇宙混然一體。“則是返聞自性”,這個時候,你那靈敏的作用自然回轉來聽那個能聽的自性。

“翳”,就是眼睛得了白內障的毛病,好象有一層薄薄的紗把眼睛給障住了。“內滅翳根”,表示能聞的翳還障在那裡,要把它拿掉。“外消塵境”,一切外境都不相干了。“能所既脫”,所聞的聲塵及能聞的作用,這兩種都解脫開了。“本覺道成”,本來是佛的本性就現前了。

“寂照圓通”,這四個字是形容詞,形容自己的本性是永遠寂滅的,如果到達了這個境界就是到最熱鬧最吵鬧的地方,他的身心內在的感覺都是寂滅的。雖然寂滅,然而一樣能照見一切,不但自己起心動念的絲毫習氣都知道,乃至外界一切眾生的心理行為也都清楚。“圓”,就是圓滿。“通”就是通達。不能把這四個字看成一個概念就帶過去了。

“真實如是”,真如自性就是這樣或是真實的佛法就是這樣。

【是以若了聞性,即成正覺。於是心境雙融,動靜俱泯。】

又是永明壽禅師自己的說明。“是以若了聞性,即成正覺”,所以說,由觀音菩薩圓通法門的返聞自性進入,一定可以成佛。“於是心境雙融”,到達了返聞聞自性的程度,由於心平等而歸到真心,真心也空了,一切的音聲也空。音聲空了,一切境界跟著皆空,此時心與境自然相互圓融。“動靜俱泯”,因此,聽到音聲的動相與沒有聽到音聲的靜相,這兩種相都平靜了。

整理自《宗鏡錄略講》

 

上一篇:淨空法師:真正修行人,順境、逆境,平等心對待
下一篇:南懷瑾: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