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陽修他寫的一篇文章叫《泷岡阡表》,裡面有提到,這篇是祭祀他的父親。他就提到他的母親給他說了一段話,因為他的父親在歐陽修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剛嫁到他們家的時候,他的祖母去世沒有多久,他的父親每次吃飯就在那裡感歎:我的母親走了!「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父母去世了,我們在祭祀他祭得很豐盛,都比不上生前可能是一碗飯、一盤菜的供養。因為那個父母吃得到,感受得到,所以不要等到去世了才在那裡感歎。這個用閩南話講,叫「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同樣是這個意境。結果他的母親心裡想,可能是婆婆剛去世,所以兒子很感歎。後來經過了十年下來以後,歐陽修的母親經過了那麼多年才感受到,他父親的感歎都是如此,不是母親剛走了,他這麼感歎,他是一輩子到他死前,吃飯都是在那感歎「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歐陽修的母親感受到他父親如此孝順,所以母親對歐陽修講:你父親這一分孝心,我堅信他的後代一定會出賢人,絕對會出,是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看母親對真理的那種信念會深植在兒子的心中,你爸爸這個德行絕對感來好子孫,但是不是你要看你自己努力。歐陽修後來也很有成就。他的父親雖然比較早過世,但父親的風范德行,母親都會講給兒子聽。現在當媽媽的懂不懂這個道理?假如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那就麻煩了,兵家大忌!父母在孩子心目當中都是很崇高的,假如批判了他的父親、他的母親,讓他對父母信心喪失了,那他對一切人都很難有信任。他最親的人都不信任了,他還能信任誰?所以夫妻之間要隱惡揚善。在孩子面前,父親抬不起頭、母親抬不起頭來,那他的日子怎麼過?要把另外一半的好講給孩子聽,另外一半的不好不要講,要用一分愛心去協助他改過來。這才是夫妻的道義,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遺害無窮。
他的母親又跟他講:你爸爸以前當官非常的廉潔,非常的仁愛。因為是在監獄裡面當官,所以常常他批下去這個人判什麼罪就定了。所以他的父親有時候看到死刑犯,都盡一切能力能夠幫他減刑。有時候到三更半夜了,盡一切力量,這個人的死刑還是不能免,他的父親放下筆來,長長歎了一口氣,說:我也盡力了。他也感受到我盡力了,他也無憾了,我也無憾。我這麼盡力了,都有可能會判錯,更何況是不盡力,那就不知道有多少冤獄。所以這段話都是他的父親講給他的學生聽,教導他的學生。他的太太很感動,又把他的風范傳給了他的兒子。所以歐陽修當官非常清廉,也都是竭盡全力來審這些案子,希望不要有冤獄產生。這個家道就傳下來了。
而且他的母親非常節儉,知道這個孩子非常耿直,一定會對朝政直言不諱,那母親成全他這分忠義,所以家裡很節儉,都不亂花錢。後來歐陽修被貶,回到家裡可能感覺我被貶了,媽媽還要跟著我長途跋涉,有點不忍心。他母親笑著對他講:我們家節儉都習慣了,再苦的日子都過過了,所以你現在被貶,那都不算苦。媽媽歡歡喜喜陪著兒子被貶官。所以每個忠臣背後,支持他們這分忠義之氣,往往都是他們的父母,還有他的妻子,這很可能是我們看不到的。所以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這麼尊重母親、這麼尊重女性?因為都知道,所有聖賢人的背後都有著看不到的重要的力量在推動著他們。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四集) 2007/3/13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