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99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老法師:請坐。我們在這一生難得得人身,聞佛法,這個緣太殊勝了,可以說是無比的殊勝。最重要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抓緊這個機會,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生極樂世界就大錯大錯了,不管你得什麼利益,六道輪回跑不掉;不能脫離六道輪回,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決定逃不過的。一般世人懵懵懂懂,他沒搞清楚,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這一句佛號,底下一句是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就對了。這一句佛號無所不包,你們聽了戒律,自己多歡喜,一句佛號裡頭,三聚淨戒圓滿在裡頭。為什麼?這一句佛號叫你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戒律的目的是什麼?就是得清淨心。它要那麼麻煩才能得到,我們一句佛號就得到,比它高明太多了。學教,這一句佛號是一切教的大總持法門,不但世尊一代時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全在這一句佛號裡頭。所以這句佛號,你往生極樂世界什麼都通了,根本就不需要學的,全通了,何況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沒有中斷,「今現在說法」。說什麼法?你想聽什麼法,聽到就說這個法,妙不可言。「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想聽《金剛經》,聽阿彌陀佛講的就是《金剛經》;你想聽《華嚴》,你聽的就是《華嚴》,一點都沒有錯,妙極了!

  那個地方無量壽,那個地方沒有白天晚上,人的精神飽滿,不會疲倦,你說這多好,不需要飲食,我們這個地方生活上帶來這些困擾,極樂世界完全沒有。你想到十方世界去參學,本身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講堂沒動,佛也沒動,我們也沒動,在聽經。那辦事呢?佛以無量無邊的分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眾生,這是他的本願,他一定要去接引,分身去的,本身在講堂沒動。同學們呢?本身在講堂也沒動,有能力像阿彌陀佛一樣,分身到十方世界。彌陀分身到十方世界是接引往生的,我們分身到十方世界是修福修慧,供佛、供僧是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能分無量身,同時親近無量諸佛如來,聽到諸佛所說的一切經,真有受用。這個好事我們現在沾到邊了,一步跨進去就得到。不肯念佛的人他沒搞清楚,真搞清楚,哪有不念佛的道理?哪有不求生的道理?念念求生淨土!像海賢老和尚,念念求往生,佛把他留在世間是為表法。為什麼?就是為我們現在學的這個法,懷疑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表這個法,讓我們真正相信,決定不再動搖。海賢住世這些年功德無量,沒有比這個更好了。

  在這個世間沒有緣就算了,沒有緣絕不攀緣;有緣,隨緣幫助苦難眾生,也是幫助正法久住。正法能久住,這個世間一定是太平盛世,世出世間法都能建立,如果是亂世就不行。在過去,我們不能說沒有疑惑,雖然有很堅定的信心,別人不相信,我相信,可是沒有領導人。要有大智慧、大福德的國家領導人出現,我們信心就足了。難得我們遇到了,今天習主席就是這個人,這是上天派下來的,來救這些苦難眾生的(不僅是中國,全世界),來復興人性的教育,中國傳統教育。這世界上有許多族群,他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宗教傳下來的,你細心去體會,你用恭敬心去觀察,平等心去觀察,都是好東西。不是好東西,怎麼能傳那麼多年?早就被淘汰掉了。能傳到今天的,我們都不敢輕視,為什麼?它有這麼長的生命力,它一定有道理,沒有道理早就給人丟掉了,都是好東西。如何把它整合成為一體,文化大匯合、大圓融,這個好!唯有文化圓融,文化融合在一體,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斗爭,永遠沒有戰爭,太平盛世。天天都是太平盛世,地球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天堂。我們遇到這個緣,隨緣,也盡心盡力去做,但是我們把所做的這些功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我對這個世間,人間、天上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點點滴滴干這一樁事情。好,我們現在開始。

  學生: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六)

  印光大師說:「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可見信願最重要,每尊佛出世,必定弘揚信願持名。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必定開示真信切願,或言傳,或身教。因此恭錄祖師關於真信切願的開示如下:

  甲、印光大師總示真信切願

  一、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願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帶業往生也。

  二、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淨業知識,又不廣閱淨土經論,則真信切願從何而生?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癡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

  三、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

  四、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五、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也。

  六、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真有信願,妄當自已。(注:已是停止之意。很多同修說念佛總是妄想紛飛,原因在此:信願不真。真有信願,妄想自然停止。)

  七、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

  八、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則不能往生矣。萬不可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

  乙、歷代祖師分示真信

  一、正面勸信

  (一)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二)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是名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三)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六信: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四)截流大師《淨土警語》三種真信: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覺性未曾動。故曰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

  次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

  (五)徹悟大師《徹悟禅師語錄》: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如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眾生不知也……若以眾多觀之,佛則普為一切眾生也;若以一人觀之,佛則專為我一人也。稱性大願,為我發也;長劫大行,為我修也。四土為我嚴淨也,三身為我圓滿也。以至頭頭現身接引,處處顯示瑞應,總皆為我也。我造業時,佛則警覺我;我受苦時,佛則拔濟我;我歸命時,佛則攝受我;我修行時,佛則加被我。佛之所以種種為我者,不過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脫眾苦、廣受法樂也,欲我輾轉化度一切眾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後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雖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聞開示,安知此意?不讀佛經,安曉此理?今而後,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盡報歸誠,拼命念佛而已,復何言哉!

  (六)徹悟大師《語錄》: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禅,汝但捨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禅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禀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七)徹悟大師將真信具體列為十種: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後世)。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六信實有淨土(如今娑婆無異,的的現有)。七信願生即生(已今當願,已今當生,經有明文,豈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語故,則造後四;不信佛語,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注: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聯,雙方各執其一,左券即左聯,常用為索償的憑證。操左券比喻成功有把握。)

  二、反面勸信

  (一)截流大師《淨土警語》: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一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步耳!(注:闡提,斷善根無信仰的人。旃陀羅,以屠殺為業的人。)

  (二)蓮池大師《彌陀疏鈔》:明智者當為世人決疑起信,在在處處,弘贊流通,即是代諸佛出廣長舌,即是報佛深恩。如其違背聖言,故為魔說,其為罪也,何可言盡!今以喻明:於此有人,日出萬言,以謗萬佛,積滿千歲,是人罪業,無量無邊;而復有人出一惡言,撥無淨土,阻人念佛,是人罪業,過於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何以故?微塵諸佛,贊歎西方,惟欲人人成佛;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眾生,常沉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辭哉!

  (三)蓮池大師《彌陀疏鈔》歸納十種難信。唯有狐疑是棄材,疑根未斷,即是罪本。凡夫眾生對淨宗的懷疑,不出狂妄與愚癡二端。如下:

  ○一現居娑婆穢土,習久心安,乍聞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疑無此事。

  ○二縱信有極樂世界,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極樂淨土?

  ○三縱信應當往生西方淨土,又疑娑婆世界離西方淨土有十萬億剎土之遙,如此極遠何能得到?

  ○四縱信距離不是障礙,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雲何業障未除而得往生彼國?

  ○五縱信帶業能生,又疑生到西方淨土,必有奇妙法門,多種功行,雲何但持名號,遂得往生?

  ○六縱信持名得生,又疑執持名號,必須多歷年劫,才能成就,雲何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彼國?

  ○七縱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離胎卵濕化,雲何淨土諸往生者悉是蓮華化生?

  ○八縱信蓮華化生,又疑初心入道,多遇逆緣退轉,雲何一生彼國,便得入不退轉位?

  ○九縱信一得往生便入不退轉位,又疑淨宗念佛法門主要是接引鈍機眾生,上智利根不必往生彼國。

  ○十縱信上根利智亦應求生極樂淨土,又疑其他經典,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有淨土,或無淨土,狐疑不決。

  上述十種難信,前八種屬愚人高推聖境而不敢信,第九種是狂者蔑視西方而不屑信,第十種雙兼狂愚二病。可見凡夫眾生迷惑顛倒,觸途成滯,對淨宗不可思議圓頓大法,疑網重重,乃是眾生業力所障。吾人應深自檢省,盡捐狂愚二弊,虔誠笃信。

  (四)蕅益大師《靈峰宗論》: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今人於夢幻妻子家緣不能當下割捨,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觑破,乃至夢幻詩文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獨於夢幻西方則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淨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論,惑業感於三界,惡夢也;念佛生於淨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淨土之生,萬牛莫挽矣。

  (五)印光大師《文鈔》: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丙、歷代祖師分示切願

  一、徹悟大師《語錄》: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能如是願,其願可謂切矣。

  二、蕅益大師《靈峰宗論》: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韝者。佛四聖谛,苦谛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間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頑金不鍛不致精。鐘不擊不鳴,刀不磨不利。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方名素患難行乎患難,方可於穢土植淨土因,方如蓮出淤泥,超登不退。倘無事則駕言念佛求生淨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注:倘若在平日無事時就高談闊論念佛求生淨土,一遇到不如意事,當即就後悔、惱怒、怨恨,我恐怕其人念佛三昧不能成就,往生西方也沒有保證。)須於此十大礙行(注:此略),一一自驗,果於病時、難時,乃至被抑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尤不怨,庶蓮萼日滋,稱三昧寶王矣(注:念佛三昧又稱寶王三昧)。

  三、徹悟大師《語錄》:如此信已,願樂自切。以彼土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深,如離廁坑,如出牢獄;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總之如渴思飲,如饑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懇切,一切境緣,莫能引轉矣。

  丁、信願行三而一

  一、徹悟大師《語錄》:聞佛法已難,況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尤難。何幸而得難得之人身。何幸而聞難聞之佛法。聞之而猶不肯信,不深為可惜也哉。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總之生真信難。信果真矣,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願,加以勇猛力行,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見彌陀,決定證三不退,決定一生補佛。既得生淨土矣,曠大劫來生死業根,則從此永斷。既一生補佛矣,至極尊貴無上妙覺,則便得圓成。此一念真信所關系者,豈淺淺哉。苟非障道緣薄,生死業輕,久種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爾。然吾人無量劫來,業力輕重,善根深淺,皆莫得而知。但業力由心轉變,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懇切開示。而學道者,不可不竭力奮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動心,皆可轉變業力,皆能栽培善根。雖聞種種緊要開示,都無一言所入。雖遭種種逆順境界,曾無一念奮發。是為真業力深重。真善根輕鮮。則亦莫可如何也矣。

  二、徹悟大師《語錄》: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度;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但得一歷耳根,便為有緣;但能一念信心,便可相應。信心果真,願不期發而自發。只將此信願二法,常存在心。如忠臣之奉明君密旨,孝子之受慈父嚴命,憶念不忘,作為第一件要事。不論所處境界,靜鬧閒忙,多念少念,總皆為往生正因。只恐介在勤怠間耳。吾人曠大劫來,久在輪回,豈永不發出離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廢於因循,敗於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惱。今聞持名簡要法門,若仍因循故轍,安於覆敗,可謂第一等無血性漢子矣。

  三、印光大師《文鈔》:念佛有信願,決定會臨終往生西方;無信願,則只得人天福報而已。有信無願不名「真信」;有願無信不名「真願」。信、願二法,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戍、諸祖自述流露真信切願

  一、蕅益大師《自像贊》

  (一)不參禅,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裡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造。

  (二)願大不遺塵界,膽小怕墮地獄。見人嬉笑滿容,禮佛悲哀痛哭。終日輪串數珠,唯恐萬聲未足。縱有一隙獨明,且無片長可錄。只圖下品蓮生,便是終身定局。豈敢大言欺世,致使法門受辱。

  二、省庵大師《偶成四首》

  百八輪珠六字經,消磨歲月度光陰。平生只有西歸願,肯為他緣負此心?

  三、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猛切持名如救頭,娑婆那更可遲留,即今撒手便歸去,已較前賢輸一籌。

  (二)劃斷塵緣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彌,娑婆深厭輪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

  (三)自憐身作太平僧,了生脫死卻未曾,但願名標蓮蕊裡,不須高列上傳燈。(傳燈指《傳燈錄》,禅宗語要。)

  (四)話到無常只自悲,百年彈指欲何為。惟求慈父垂哀憫,小小蓮花與一枝。

  己、說明

  這份報告,十二祖徹悟大師的法語居多,主要摘自《徹悟禅師語錄》(也稱《夢東語錄》)。印光大師評價說「《徹悟語錄》,洵為淨宗最要開示,倘在蕅益老人前,決定選入《十要》。」(注:指蕅益大師編的《淨土十要》,印祖評為淨宗至要之書)

  淨宗歷代祖師,並非都是著作等身。有的祖師沒著作,如承遠、少康、省常;也有的祖師少著作,如法照、截流、省庵、徹悟。印光大師曾就此答覆雲:「徹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願耳。其道德之優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為定。古今有法身示現,但少數言句,無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處生疑?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這份報告,可以說是用歷代祖師的法語,來诠釋海賢老和尚一生表法的內涵,他沒有著作,但是他表演給我們看了—真信切願。他老人家說,「我要趕緊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我」、「我現在一百多歲啦,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給老佛爺求過幾次,要跟他去」……這些都是真信切願的自然流露,這些話我們可曾發自內心的說出過?

  芸芸念佛人,普遍功夫不得力,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檢討、不得不反省的問題,無法回避。原因很多,五花八門,總的來說,不外乎信願出了大問題!信不真、願不切,所以「萬修萬人去」變成「萬修二三人去」。那麼,信願的內涵是厭離心,厭離娑婆才會欣求極樂。大部分人覺得這個世間還不錯,日子過得很美滿,對六道輪回不畏懼,對極樂世界不向往,古人說的「口念彌陀,心戀娑婆」,因此念了二、三十年還沒消沒息。

  報告至此,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自了師這一份的報告,我們聽到了,也看到了,他給我們提供最好的警惕。我們今天確實有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對於淨土信願的不足。因為信願不足,所以常常受到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干擾,用心不能專一,疑慮就更多、更深、更嚴重,它確確實實是會妨礙我們這一生往生淨土。自了師他對淨宗的根扎得好,這麼多年來,他主要是一部《印光大師文鈔》,這部《文鈔》他念得熟透了,總念了幾十遍,這是他深信切願的根本。今天念佛同學,無論在家出家,《印光大師文鈔》偶然翻個幾頁,幾個人認真去學習?真正認真學習,往生淨土就肯定了,為什麼?真信切願一定能生得出來。印祖在世的時候,因為方言(口音)的關系,他在晚年住在南方時間多,南方人聽不懂,所以他一生用文字弘法。他講經別人聽不懂,要翻譯很麻煩,所以用文字、用書信。這就是祖師往生之前也就編了《文鈔》,現在有《續編》有三篇,內容非常豐富,每一篇都是勸人修學淨土最緊要的開示。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跟忏雲法師住茅蓬半年,那個時候他叫我讀《印光大師文鈔》,讀《阿彌陀經》三個注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那半年的時間就學這些東西。只是叫我自己看,沒有講給我聽。要我把三個注解做一個科會,就是把經裡面這個科整理出來畫成一張表解,把經文再系進去,這叫科會,這是我以前沒有見過的。自己把這三個注解的科會做成之後非常歡喜,真正體會到佛經文字之美。從科會才能看出來,看出什麼?這個文章不能加一個字,也不能少一個字,加一個字是廢話,可以刪掉的,少一個字它就斷了,就連不起來了,這就是中國古人標准裡頭最好的文章。以後我們看到《華嚴經》,清涼大師的科判,那麼大的經,還有六百卷《大般若》,古人都用表解把它會成科會本,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了用科會來看文學。在台中,李老師每個星期有一堂古文,我們學的《古文觀止》,老師教我們練習做科判。因為《古文觀止》文字少,很容易做,經文字太長。發現古文裡頭,現在人的文章不能比,現在這些文章,你去做科判做不成,古人的文章篇篇都可以,它有章法結構、思想體系,從科判上全能看到。所以科判就是注解經的,就是經注,那是提要,重點的提要,講義那是詳細的說明。

  自了師有這麼深的根,他對於淨宗的信願,我們在他的報告、在他的文字當中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得出來,他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祖師大德這些語錄,是修學淨土人扎根(扎信願根)的依據。經文字太深,不一定看得懂,祖師的開示淺,從這上扎根,然後再去讀經,對於經裡頭字字句句會生出感恩的心,你才曉得字字句句是真實教誨。後面還有一篇報告,開吉法師的,好,我們看這一篇。

  學生:香港漢學院獻禮。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香港漢學院獻禮》。

  屆逢香港漢學院成立、奠基之期,藉此殊勝因緣,謹呈此文敬獻諸佛菩薩、歷代聖賢、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祈願漢學院之成立,能夠為全中國、全世界培養傳承儒、釋、道道統之優秀人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孝敬為根,倫常為本

  《無量壽經》雲:「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老法師開示說,中國的現狀,人民不善,是源於近百年來社會不安定,因此父母失教,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高祖父母,悉皆疏忽對後代的教育。因此年輕人悖逆倫常,作惡多端,如何能夠責怪他?若是責怪他,就是不仁。是故應當要饒恕他,施以倫理、道德之傳統教育,就不會一錯再錯。

  殊不知中國二百多年前之老祖宗悲淚交加、悔恨不已,於牆角中忏悔哭泣,深望子孫能夠誦讀《弟子規》、《孝經》等聖賢典籍,並向所有弘揚、著述聖教者叩首忏悔。祖先日日凝望子孫,陪伴子孫學習聖賢教育,嘔心瀝血、誠心勸谏子孫切勿重蹈覆轍,否則祖先無顏端坐於廳堂牌位之上。學人睹斯言,聞斯語,怎不令人感動涕零,悲淚如雨!《三字經》雲:「人之初,性本善。」如今潮州謝總辦班教學,得以於七日內喚醒人的良知良能,足證人是教得好的,人人自性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教育之根本即是「孝敬」,因此漢學院之開幕設以拜師禮,弟子至誠恭敬向恩師禮拜;漢學院之奠基則是拜親及拜師禮,子拜父,且父子至誠同向恩師禮拜。此表法之義即彰顯孝敬乃是漢學得以屹立不搖之堅實道基。

  誠如《論語.學而》所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誠孝之至,可通神明,光四海,則漢學得以奠基;誠如《無量壽經》所雲:「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誠敬之至,可繼絕學,耀門楣,則漢學得以光顯。此乃漢學院之表法深義。

  孔子在世時,曾經「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苌弘」。體現出孔老夫子尊師重道的精神。念老於《大經》集注中亦雲:「『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三句,均指尊師重道,依教奉行。」老法師說,此乃學習佛法、聖賢教育必具之條件。古往今來,學聖賢之人很多,成聖賢之人不多,原因在於對老師不尊重,對父母不孝順,自私自利之心太重,對於財色名利占有之念頭太強,以此為樂,爭奪不休,忘失父母之深恩,忘記老師的教誨。

  由此可知,若失去「孝敬」之根本,學人之道德學問如何培育?漢學之根基又何由建立?只有誠孝、誠敬之人,才能夠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扶大廈之將傾,繼絕學於當世。

  二、儒釋道三教混元和合

  甫進漢學院,即見本師阿彌陀佛、道德天尊老子、萬世師表孔子之銅制塑像。這三尊首現於二0一四年香港中元祭祖法會的聖像,肅穆莊嚴,表法意義深刻,體現儒釋道三教是一家。

  中間的聖像是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尊之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蕅益大師於《彌陀要解》中,說明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老法師釋此文時言,阿彌陀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無量」的意思。「阿」譯為無,「彌陀」譯為量,「佛」譯為覺悟。因此,阿彌陀佛名號之意就是無量覺悟,簡言之,即是無量光、無量壽。光是指空間,光明遍照;壽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時空交徹成整個宇宙。法界體即是光與壽,阿彌陀佛之法身是無量光壽,阿彌陀佛所居之極樂世界亦是無量光壽。

  左側的聖像是道家創始人道德天尊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楚國人,曾擔任「周守藏室之史」,是一位大智慧者。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孔子曾向老子學習禮法:「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YIN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亦曰:「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用道德來教化民眾,並用禮法加以約束。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時期,儒家和道家的創始者彼此之間就互相尊重,互相贊歎,互相學習,在歷史的延承中更是互助合作,共同圓滿教化眾生之使命。老法師所倡導的「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孔老夫子與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即已實踐。

  相傳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應關令尹喜之請,留下五千言之《道德經》,爾後倒騎青牛而去。老子被尊奉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唐朝皇室更是尊之為始祖。老法師於講席中常延引老子之言「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由此推斷大智慧者老子可能是生到無色界天。

  儒家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是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孔子的外祖父顏氏,將其女兒顏徵在許配給叔梁纥(孔子的父親),歷敘叔梁纥之祖宗乃積善之家。於是斷定其子孫一定會興旺,終將女兒許配給他,而生下了孔子。由此應驗《易經》之言真實不虛。

  孔夫子幼年,常將祭祀用的禮器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做為一種游戲。其在世之時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铎」,良有以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夫子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祖述堯舜,有教無類,被尊奉為「萬世師表」、「素王」。後因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倡議,施行「獨尊儒術」,而使儒學蔚為華夏千百年學術文化之正宗。夫子之德,行之久遠,歷久彌珍。

  在《湯恩比博士的中國觀》一書中說:「以儒教為中心,同時儒、佛、道三種思想渾然融合,在直至今日的中國文明中,始終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和合無間、共存共榮,共同行使社會教化之使命。這是中華文化最為和諧美好的絢麗典章,是今日世界實現安定和平的源頭活水。

  三、仁德國主,護世太平

  聖賢教育所行之處,無不仰賴仁慈國主之護持,此事古今中外皆然。

  《無量壽經》雲:「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大慈念老於注解中引《漢譯》經文曰:「世饒王,聞經修道,歡喜開解。便棄王位,行作比丘。」老法師開示說,「世饒王」是法藏比丘在俗時的名字,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是一位躬行聖賢政治的仁德國主。其名號中之「饒」字,即是豐饒之義,涵括范圍廣大,舉凡政治、社會、文化皆是如此,因此國家富裕、安定、和平。由於世饒王為政以德,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建立了太平盛世,因此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滿,國民對於這位國家領導人贊歎、歡喜、擁戴。世饒王聞佛說法,捨棄王位,遍參十方國土,發殊勝大願,五劫勤苦修行,自然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往生極樂者,上至文殊、普賢等等覺菩薩,下至無間地獄惡道眾生,悉皆包羅。老法師說,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從無間地獄往生極樂世界的。

  唐太宗是一位文韬武略的英明國主,然而由於年輕打江山時殺人太多,射箭百發百中,死於其弓箭下者逾千人之多。殺人要償命,因此死後墮落地獄。但由於他在世之時護持三寶,有功於佛教,且平等護持所有宗教。同時他下令編訂大唐治國寶典《群書治要》,嘗言,「此書可以救中國,可以救世界」,此乃太宗對於人類之最大貢獻。因此他得以離開地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縱觀唐太宗一生,他任人唯賢,虛心納谏,勵精圖治,遂成就「貞觀之治」,創建大唐盛世,而成為中國歷史上之一代英主。他克己納谏,擇善而從,仁民愛物。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開倉赈災,取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兒女。其股肱谏臣魏徵過世後,太宗嘗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遂成為千古名訓。

  大唐文化燦爛輝煌,得力於太宗之護持。除了任命魏徵、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編訂治國寶典《群書治要》之外,還任命孔穎達等學者修訂《五經正義》,統一南北經學,且置辦「國史館」,由大唐宰相負責監修前朝國史,開風氣之先。太宗文治之功為後人稱頌至今。

  更難能可貴的是,唐太宗不但護持佛法,而且平等對待所有宗教,促成唐朝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之融合。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诏令「卜斯地將建寺為之薦福」,於幽州城內建寺,以悼念東征高句麗戰爭的陣亡將士。隋朝開皇年間,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唐太宗對回教十分包容,今西安大學習巷的「清真寺」就是於唐神龍元年,由太宗大將尉遲敬德監造的。貞觀九年,基督教傳入中國。波斯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齡隆重接待。貞觀十二年,還協助他翻譯《聖經》,造禮拜堂於「義寧坊」。由此可知,唐太宗對於所有宗教皆是以平等心對待,而成為宗教之總護法。

  當今時代,中國出現了一位以德化民、力行節儉的仁德國主—習近平主席。習主席尊重傳統文化、支持佛法,特別是在今年訪問歐洲期間,幾乎每場演講都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實是證明了湯恩比博士所言,只有儒家學說(倫理道德)、大乘佛法(佛之文教),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幫助社會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諧。

  二0一四年二月,習主席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曾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因此,繼承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才能夠更好的面向未來。

  有仁主之治,必興仁德之教。大唐《群書治要》治國寶典,已納入黨校之必修課程,也傳遍全世界。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曾說:「我們深信習主席能帶領國家、帶領世界,以祖宗遺留的傳統的倫理道德文化,領導世界走向安定和平的盛世,我們應當跟著他前進。」相信在習主席的引領下,以《群書治要》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必定能夠普利全球,福佑寰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願景一直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無量壽經》闡述了佛教大同之治的景象:「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念老釋此經文時言及,佛所行之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必感降吉祥,世界和平,萬邦和睦,風調雨順,國家富足,人民安樂,尊崇道德,興施仁政……願世界臻於大同也。

  由此我們深信漢學院之建立,必能幫助國家、世界培養第一流的漢學人才。漢學之教化所及,必能宇清國安、家和人樂,必能幫助國家社會臻於崇德興仁的大同之治,如此則為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世界之福也。

  以上是慚愧弟子淺顯的心得報告,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法師這一篇的報告也非常好,讓我們聽到之後有很深的感慨。我們希望你能夠見到、想到,希望你能夠做到。今天真正能見到、想到的人就不多,這什麼原因?這是最近兩百年,中國近代史中,你可以能夠看到,湯恩比博士就說得很多。清朝末年,第一批派到國外留學的學生,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對於孩童、青少年是以禮法約束他們,讓他們言談舉止都有規矩。到西方去留學,看到西方人,完全把這些約束解放了,他們獲得了充分的自由自在,於是想到中國的衰落應該就是這些禮教,所以學成之後回國就要全盤西化,要把中國舊東西都把它拋棄掉。代表這個活動主流的就是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向西方人學習。日本人真干了,比我們早五十多年,將近一百年。造成今天這個社會,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我們要冷靜的去思惟觀察。

  不但對中國,就對全世界各個族群文化來設想,他們的東西幾千年能傳到今天,沒有被淘汰,肯定有道理;如果沒有道理,怎麼可能傳下來?這麼長久的時間,這裡頭多少有聰明智慧的人,他們沒把它看破嗎?我相信凡是糟粕,有問題的,統統被淘汰掉了,能傳下來的全是珍寶、全是精華。古文明保存得最多的、最豐富的是中國人,這個連羅素、湯恩比都承認。尤其是前清乾隆皇帝,將中國古文明做了一次整理,那就是《四庫全書》,真正是好東西才能入選,還有許許多多沒有被選中的,那個分量跟《全書》分量差不多,沒有選中的就是糟粕,淘汰的。真的是糟粕嗎?我們要細心、慎重去觀察,糟粕也能傳幾千年,什麼道理?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有,外國傳統文化裡頭也有,我們的態度要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拜讀,肯定會發現這裡頭還有寶,被一般人疏忽了,要把它挖掘出來,要把它整合,發揚光大,流傳於後世,有益於世人,幫助這個世界解決問題,幫助世人在一生當中都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從文化裡面去找,肯定會找到。

  古聖先賢教學的理念跟方法跟西方確實不一樣,西方的文化沒有放棄自私自利,沒有放棄競爭、斗爭,這些思惟在中國文化裡面早就放下了,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中國文化為什麼優於其他族群的文化。他一生專門研究文化史,中國文化是最好的。這個形成,在中國三皇五帝,夏商周時候就普遍推行。那個時候政治上沒統一,政治上統一的是秦始皇,秦以前中國沒統一。春秋到戰國的時候,春秋時候八百諸侯,中國中原這一帶。諸侯就是獨立的國家,幅員都不大,我們在古書裡面看到,他的這個城市,疆域方圓一百裡,這就是大國;小國,我們看到歷史上記載的湯,湯的領土只有七十裡。周文王只有百裡,一百裡,在現在是一個鄉鎮,不到一個縣,一個縣不止百裡,那就是國君。八百多諸侯,這些諸侯國都尊重周王,為什麼?周的政治辦得好,都向周學習,用周的歷法,對周尊重,所以尊稱他為天子。他並沒有實權,完全是倫理道德教化所成就的,這些小國歸附不是用武力,用文化,自動來歸屬的,不是用戰爭把這個國家消滅了,占領它的領土,不是。秦統一之後,把這些小國都改成郡縣,這個遺跡甚至於到現在還都能看到。

  湯恩比對中國的歷史非常熟悉,他看今天的世界,二十世紀,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二戰之後核武出現了,他為這個事情真的是憂心忡忡。沒有這個武器之前,人類不可能毀滅地球上的生物,有這個東西,人有能力毀滅地球,這是一樁非常可怕的事情。真的發生這個戰爭,這是人類在地球上集體自殺。這個戰爭沒有勝負,同歸於盡。所以他就想到中國春秋戰國這個時代,現在地球就像那個時代一樣,如何能夠消除核武戰爭?那就是要統一,像秦始皇統一中國,秦,那就是世界政府,這樣子內戰就可以沒有,消滅了。所以他提出世界政府、世界國家。誰來統一?決定不是用武力,要用文化,要用宗教。

  宗教必須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宗教要互相尊重。宗教都是和平的,每一個宗教經典,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仁慈博愛。愛人就不能殺人,每一個宗教經典裡面都教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佛家講的五戒十善,每個宗教經典裡頭都有。王神父節錄的《聖經360》我們看到了,你看到之後,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所以宗教的團結有利於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諧,這整個地球。一定要講、一定要教、一定要落實,從宗教本身做起。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家的慈悲,必須要宗教神職人員、宗教的信徒,把仁慈博愛從自己心裡頭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樣才能夠教化人民。中國傳統文化歸納起來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湯恩比稱作最優秀的文化。這十二個字沒有人反對,我們這十幾年來接觸不少的宗教與族群,我們為它做粗淺的說明,沒有反對的,都歡喜,都能接受。為什麼?人性的教育。他們的教學理念從哪來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裡生出來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人性本善,從本善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哪有不善?細細去看所有宗教,全都是自性本善流出來的,所以他可以和睦相處,可以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樣。

  要把宗教教育發揚光大。宗教為什麼還競爭、還斗爭,還有戰爭?那是他們沒有深入經典,如果真的深入經典,不可能發生這個事情。所以經只念,不研究不行,一定要深入,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就管用了。所以中國人重視教育,把教育分成四大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聖賢教育,宗教包括在聖賢教育當中。這四種教育都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來學習,才能幫助你開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是真的,現在科學家知道,那是什麼?境隨心轉,人心好相貌就好。你看看人在歡喜的時候,他的相貌很可愛;他在發怒的時候,好像那個相貌就不可愛了,境隨心轉。教育要教人心,棄惡向善,端正心念,這比什麼都重要。

  漢學院能成就,我覺得這是祖宗之德,眾神的加持。很難,丟了太久,誰肯回頭?誰肯干這個事情?沒有習主席出現,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對於宗教教育雖然是有信心,但是裡頭有懷疑,真能夠實現嗎?雖然我們過去在湯池做了實驗,這一次我們在圖文巴看到了跡象,懷疑不能斷。習主席出現之後,我們的信心堅定了。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佛門講的再來人,佛菩薩再來的,不是佛菩薩再來,救不了這個世界。這世界的人造的罪業太深了,造了兩百年;再往上推的話,中國人造罪業兩百年,外國人造罪業四百年,哪有那麼容易回頭?沒有這樣一個聖人出現於世來帶頭,我們說了沒人聽,不相信;只有真正佛菩薩再來這個世間,把這個教化興旺起來。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有好處,過去沒有媒體,沒有這樣快速的交通便利,那個就難,現在有這個容易,他一篇講話立刻就傳遍全世界,大家都聽到。一個地方做得很好,用媒體就能傳遍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了,鼓勵大家一起來學習。所以示范點非常重要,一個小城、一個小鎮、一個小區,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榜樣出來,真做好了,名聲自然會傳出去,就產生影響。

  湯恩比說得很好,未來西方文明要轉移給東亞文明。東亞文明是中國,中國是主,還有三個衛星國,跟我們是同一個文化,那就是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跟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春秋末年,戰國的時代,跟我們就有往來,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看到。日本的朋友常常到這邊來訪問。我上一次在日本講經,住在日本岡山,住了十幾天,就彷佛回到春秋戰國那個時代。日本的農村保存得太好了,沒有被破壞,你看到他們的生活,禮貌、穿著、飲食、居住的環境,從春秋戰國傳過去之後,一直到現在還保存著,真可愛。都市變了,農村沒變,確實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我們看做生意小買賣的,農夫擺一個攤子,上面搭個棚,他賣的蔬菜,每一把上面寫著多少錢,就放在那個地方,人家要的時候自己拿,自己把錢放在一個袋子裡頭。他不在,他早晨把它擺好,晚上來收,沒人管。我們看到很歡喜,人誠實,沒有欺騙人的,這個難得。在中國已經看不到了,在日本農村裡頭差不多還都保持這樣。農村人也非常好客,我們去了,家家都歡喜。要學歷史,要了解這些國家,了解跟中國人兩千多年的關系,他們的風俗習慣全是中國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99

 

上一篇:淨空法師:這部經是第一裡面的第一
下一篇:名震泰國的美味上湯背後所隱藏的驚天秘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