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果你的心廣大浩瀚,你祈願的力量也是無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切勿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聚藏你的學問、財產,以及任何其他的成就。相反的,把一切回向給有情眾生,並立下希望一切眾生能夠聞、思、修佛法的願望。光是表達如此的一個祈願,就非常具有利益。懷著清淨的發心所從事的任何行為,即使是緩解眾生頭痛的願望,都具有大功德。因此,如果你祈願一切有情眾生從輪回中解脫,功德就更大了。由於眾生的數量是無限的,因此這種祈願的功德也是無限的。

  不論你正在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修持大手印或阿底瑜伽,只要你的修行充滿了菩提心,它自然就是大乘的修行。但若沒有菩提心,修行只會沉滯。

  對於一般人來說,徹底了悟究竟智慧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修道必須依循次第的原因。為了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修行應該遵循所謂的“三善法”:

  (1)生起一個以菩提心為基礎的發心做為開始(前行),換句話說,就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而修行,以獲致證悟的願望;

  (2)從事任何一個修行法門的正行時,離於概念和散漫;

  (3)在最後,以回向做為結行。

  如此修行,甚至會使微小的善業轉為證悟之因,而回向將能夠保護你從那個修行所獲得的功德,免於被嗔恨及其他負面情緒摧毀。

  (1)以利益其他眾生的願望做為起始,是你即將從事任何修行法門的圓滿前行,也是確保修行獲致成果,不會被逆緣和障礙的洪流席卷而去的善巧方便。

  (2)就正行而言,持定(專注)和離於概念散漫有幾種不同的層次。基本上,它代表離於所有形式的執著,尤其是離於驕慢。不論你多麼博學多聞、持守戒律、慷慨布施,只要你對此感到驕慢自負,同時輕蔑他人,你的修行就不會有任何正面的結果。積聚功德和智慧確實是成佛之道,但如果它攙雜了執著、驕慢和高傲,就無法結出果實。

  更明確詳細地說,離於執著與概念也意味著,不論你現在從事什麼樣的修行,都要離於任何執著——任何認為這個修行具有某種本俱之真實的執著。想一想向菩薩行供養的例子。對於具有信心的人,菩薩以法友的身相來顯現,或化現為加持、法典、佛像等;但這些化現皆如夢如幻,缺乏任何本俱的存在。在現象世界中的其他每一件事物也是如此,因此,不只是你供養的對象是虛幻的,你所行的供養也是虛幻的。行供養的任何結果也是虛幻——這不表示行供養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