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法界的根源《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第二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我們先把今天要學習的文字念一念:

  【今且置悟。秪論其迷。其天人修羅。循善品而輕升。地獄鬼畜。由惡業而沉墜。其墜之鬼畜。有輕重之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隨妄念。妄造惡業。妄受苦報。不憑至聖之大悲。曷解倒懸之極苦。】

  到這裡是一段。我們昨天學習的青蓮大師這篇綸貫的序文,前面的三段是分別為我們介紹法界的根源、緣起,以及佛法的依據,這一段是為我們說明六道輪回的由來。六道輪回,我們現在科學家證明了確實存在,美國的很多精神心理醫生、精神學家,他們用大量的科學案例來證明人有輪回,有的是通過對能夠記憶前生的孩子進行調查核實,有的是用催眠的方法幫助人回憶過去世,六道輪回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既然六道輪回真的有,它是怎麼來的?其實探討六道輪回的問題,早在三千年前印度很多宗教就已經探討得很深入了。在古代的印度有很多宗教的修行人,他們修禅定也很有功夫,他們的定功可以能夠進入四禅天、四空天,這是甚深的定力。在定的境界裡面,他們把六道的情形看得非常清楚,這是他現量觀察到的境界,不是推測,也不是用我們現在科學的方法來調查、來檢測,不是,他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知道六道輪回有,但是不知道六道怎麼來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有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感,佛就來應,所以釋迦牟尼佛降生到古印度示現成佛。為什麼不來我們中國示現成佛,到印度去示現成佛?這是因為古代印度的這些宗教家,他們確實定功比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要深,他們看到六道的情形更加清楚,他們不了解六道的由來,因此佛菩薩就要示現來這裡,為他們解決這個疑問。所以這一段就為我們說明六道輪回怎麼來的。

  文中第一句說,『今且置悟,秪論其迷』。這個置就是放置,就是我們現在暫且把悟的這些境界先放置一邊不談。什麼人悟了?佛菩薩悟了。什麼人迷了?眾生迷了。迷的是什麼?迷的是一念自性,佛菩薩悟的也是悟這一念自性。迷的人和悟的人受用就完全不一樣,我們現在先不談佛菩薩的境界,因為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上一次前面的幾段經文已經為我們說明。現在我們只說迷的眾生這一面,迷了以後,我們一念自性就變成阿賴耶識。其實在自性這方面來講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迷了以後的現象是什麼?就出現了六道輪回,六道裡面有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和阿修羅道,所以這文中講『天人修羅,循善品而輕升』,這三道的眾生因為是作善,身善、語善、心善,由於他們善的業力就得以輕升,這個輕升說得很有意思。如果一個人造作惡業多的話就重,你看如果是犯了錯誤,造了惡業,心情都很沉重,有很深的自責感。這是什麼?受良心的責備,所以很沉重。如果作善心很輕快,身體也覺得輕快,所以用輕升,他就往上升。

  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三善道。首先是天道,天道裡面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人,是因為修十善業道能感得天道的境界,欲界天裡面有六層天,所謂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如果是僅僅修十善,他可以往生到四王天和忉利天;如果再往上,夜摩天以上光靠修善就不足,不夠,就得修禅定,還要加上「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所以修定很重要。往生夜摩天以上,他們的定功有,但是還沒有成就,為什麼說沒有成就?因為他們的欲望沒有伏住。這個欲望我們通常講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他很淡薄,比人淡薄很多,愈往上,天人的五欲愈淡,雖然淡薄但是還沒有真正伏住,就是他仍然會有這些念頭,還會有這些習氣起現行。等到把欲望能夠伏住,這個定功就很不錯,就是五欲不會起現行,真正他對於「財色名食睡」不動心了,這種定功就能生色界天。

  色界天裡面總共十八層,所謂四禅天,定功愈深的往生的禅天就愈高,從初禅,到二禅,到三禅,到四禅。所以我們曉得五欲的執著是讓我們墮落的因緣,我們想要超生,首先要把我們的這些七情五欲要能放得下,佛家有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不能不謹慎。四禅天的天人功夫再往上提升,定功愈深,他的悟性也隨之擴大。他知道色界也並不是究竟的,色界天是沒有欲望,但是還有身體、還有這個物質世界的存在,色就是物質,還有形體。等上升到無色界,這裡的天人對於色也不分別不執著了;換句話說,他可以不要形體,他不需要生活在物質世界裡面,他是純粹的精神世界。用我們通俗話來講,這是一種靈界的境界,他們的受用又是色界天人不能夠比擬的。這個問題我們中國的老子也懂,他在《道德經》上講過這麼一句話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就是我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真的是我最大的拖累。所以我們看到老子的境界也很高,他能悟出身體都是一種障礙,他都不執著。

  無色界天的天人定功很深,壽命很長久,這叫四空天,有四層。最高的一層叫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個定功最深,壽命八萬大劫,他的壽命不是拿年來計算,拿劫來計算,這真是天文數字。但是八萬大劫以後,這些無色界天的天人還是會到壽終,壽終就面臨著墮落,天福享盡,定功失掉,他又會墮落到六道裡面,而且這些人墮落往往是一墮就墮到最底層。所以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他要墮落,他只能墮落,因為他再上面沒有了,這六道裡面最高的一層。定功失掉以後,往往都墮到阿鼻地獄裡面,正所謂爬得高,摔得重。為什麼會摔得這麼慘?這是因為這些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他們錯以為自己的境界已經是涅盤境界,他執著在這個禅定的快樂裡面。結果沒想到八萬大劫以後定功還會失掉,他就會起很大的疑惑,佛明明告訴他有涅盤的境界,為什麼現在涅盤沒有了?有這個疑惑之後,往往會生起瞋恨、毀謗,毀謗佛說的是假的,毀謗三寶,這個罪業讓他墮阿鼻地獄。這是他錯誤的理解佛的教誨,錯把自己的境界當作涅盤,所以摔下來之後墮地獄,這是因為他毀謗三寶。

  我們看這六道裡面最高的天尚且命運這麼悲慘,真的想想六道沒什麼好玩的,總不過一個生死疲勞,所以何必要在這裡搞六道輪回?真正覺悟的人一定要發心,這一生脫離六道,天道我們也不希罕,我們也不向往,向往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真正脫離六道輪回,不再受苦。六道,四聖法界以下有天道、人,還有阿修羅。阿修羅,六道裡面四道都會有,天道有、人道有、鬼道有,畜生道也有,如果把阿修羅單單列為一道,這是專指天阿修羅。這些修羅,這些天人他們的福報很大,因為福報很大,人間沒有他享福的地方,他得到天上享福,但是他德行不夠。這種天人,在欲界天才有阿修羅,在色界天、無色界天裡面都不會有,而且欲界天裡面,忉利天以下的才有修羅,也就是只有四王天和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那都要定功,都要修十善、四無量心,修羅也不能生到那些天。

  阿修羅是梵語,「阿」翻做無,「修羅」翻做端正,所以阿修羅叫做無端正。他們的相貌很丑陋,男的相貌很丑陋,就是身行不夠端正。所以我們如果行住坐臥不端正,即使是修善業,將來恐怕也就會墮到阿修羅道。他們的福報很大,這福報主要是怎麼修的?布施,從布施而來。菩薩六度裡面布施是第一條,布施再往上要持戒、要忍辱、要精進、要禅定,這些都是修福,般若就是修慧,所以福慧要雙修。

  這些修羅只注重六度裡面的布施,其它五度都不要,所以他只修布施,但是他不持戒、不忍辱,精進禅定更不用說了。所以他福報很大,但是因為不持戒、不忍辱,他就變成脾氣很大,而且常常貢高我慢。福報大的人容易貢高我慢,福報小的、沒福的人,他拿什麼東西貢高我慢?因為他福報大,所以好勝心很強,好爭斗,他什麼都爭。譬如說到了寺院裡面上香,他也非得要上頭一柱香,布施的時候看見別人拿一萬塊錢,他必須得拿十萬塊錢,非得要趕過別人,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很盛。所以這些習氣,縱然他福報大,他不能真正生到天道,他只能做阿修羅。做到阿修羅,他還跟這些天人爭,所以老是跟忉利天打仗,就好像《西游記》裡面的孫悟空大鬧天宮,跟忉利天主也過不去,把天宮都鬧得不安寧。

  他們的福雖然大,但是總有享盡的時候,而且這樣的傲慢、爭勝,福消得是很快的,有多少福給你這麼樣消法?所以很快福報享盡了,就墮落。這些人,這些修羅因為福報大,造業也大,所以墮落下來之後,大部分也是墮地獄,命運都很悲慘。所以我們要曉得,福報大千萬不能迷,迷了以後造業可不得了。就好像一個國王,如果他不迷,那他是賢能的君主,利國利民;假如他迷了,他好享受,好跟其它國家爭斗,常常打仗,勞民傷財,然後容易瞋恨,這都是修羅習氣,動不動就殺人,這個福再大也是很快消盡的,而且將來還要償命債。

  阿修羅完了,是人。人道修什麼業因?他是五戒十善,天人、修羅都是修十善,人還有五戒,天人也有五戒。他這一生持五戒持得好,十善修得不錯,來生可以成人道。但是做人,我們說福報也有很不一樣的,有的人一生享受、富貴,也有的人貧困潦倒,這是怎麼一回事?佛教告訴我們,每一道裡面都有滿業和引業,引業就是牽引我們到這一道來投生的,那個叫引業,五戒十善大家都修過,所以大家都能夠到人這一道上。但是滿業就很不一樣了,那是過去生中,人如果修善多,他滿業就好,他就富貴;如果是過去生中作惡很多,滿業不善,所以到了人道他沒有福報,這些都是因果業力決定的。這裡講的是三善道,都是修善所至。

  下面講的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由惡業而沉墜』,三惡道的業因是身口意造作十惡業所至,所以沉淪墮落到三惡道裡面。十惡業包括身體造作殺生、偷盜、邪YIN,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業造貪、瞋、癡,這十惡。十惡根源在心,心惡所以身口都會惡,心的惡就是三種意業貪、瞋、癡,所以貪瞋癡叫三毒煩惱,它會把我們拉到三惡道裡面受苦。地獄、餓鬼、畜生,分別都有一個主要的業因,地獄道主要的業因是瞋恚,餓鬼道主要的業因是貪婪,畜生道主要的業因是愚癡。所以我們自己常常要反省,我們的念頭裡面貪瞋癡三毒哪個最重?哪個最重,我們就曉得將來到哪一道去受生,這種業力就是牽引我們投生的。貪瞋癡三毒有一條,就難免三惡道的命運,所以要修行就是要在意地上斷我們的貪瞋癡。

  這六道裡面統統都是苦,哪怕是生到天道還是苦,他也有命終的時候。命終的時候那個苦就感受覺得非常痛苦,因為他一輩子都享福,沒有受過一點苦,到他命終的時候受一點苦他就受不了。《法華經》上告訴我們三界統苦、三界是火宅,就像火燒著的房子一樣,我們就住在裡面,所以佛勸導我們不要迷在六道當中,要求生極樂世界,脫離六道輪回。怎麼去?要一心念佛。念佛人的果報不在六道,甚至不在十法界,念佛人的果報只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因果是錯不了的。念佛是淨因,感應的是淨土,我們要念佛,心一定要跟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心相應。《阿彌陀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僅是善,是上善,最高的善;換句話說,他們是十善修到很圓滿。我們要念佛怎麼樣相應?必須要把我們的善心修出來,十善要打滿分。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這十善我們要做到上品,這才能夠稱為上善。所以我們學佛必須要從修十善下手。

  佛在「三十七道品」裡面講的「四正勤」,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每天修行就是要把我們的惡念換成善念,以佛菩薩的心行做為我們的標准。這個善惡用什麼來衡量?衡量的標准在哪裡?最簡單的說,利益眾生的是善,如果是利益自己的那是惡,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了解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不要為自己,這就是善。為什麼說為自己是惡?因為佛家告訴我們六道怎麼來的,六道的業因就在於執著,執著最大的就是我執,執著我自己,這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我執。所以要為自己那是增加我執,六道怎麼能出得去?所以這是惡。佛家破我執,就是讓我們超六道。如果能破法執,那就超越十法界了,對一切的我法二執都能放下了,這個時候你就不在十法界受生了,你的果報在極樂世界。

  下面一句,『其墜之鬼畜,有輕重之分』。這裡是講餓鬼、畜生,他們都是造作惡業感應去到這兩道的,但是惡業有輕有重,引業雖然相同,但是滿業不一樣。譬如說,餓鬼主要的業因是什麼?貪心很重,不管你貪什麼,只要貪心重,那就將來去餓鬼道。貪,如果是貪名、貪利、貪財、貪色,那他將來做餓鬼就苦,他的業重。譬如說他貪藝術、貪一門技藝,或者甚至是貪佛法,這都是貪,佛告訴我們要把貪心斷掉,不是讓我們換一個對象,從世法變成佛法,結果佛法還貪。怎麼樣貪佛法?什麼經都想看,什麼東西都想學,這就是貪,不懂得一門深入。他到餓鬼道做什麼?大福鬼。因為他貪佛法,這是很高尚的貪,所以他到鬼道裡面享福去,業比較輕,這是輕重有不同。畜生也是這樣,你看沒福報的畜生被人宰殺,做桌上的菜;有福報的畜生,你看現在的人愛養寵物,那寵物真是福報大,家裡人一天到晚就侍候牠,就像侍候爹、侍候媽似的。這是什麼?這畜生裡福報很大,過去生中有修福,但是不修慧,變成畜生來享福。

  下面一句,『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墮到了地獄裡面都是受罪、都是受苦的,沒有你享福的,所以無大小之別,這是講同受罪苦。實際上地獄裡面的苦也有深和淺,深的重的這種苦,阿鼻地獄,那叫無間的苦難;還有些小地獄,苦就稍微輕一點,但是都是非常可怕的。我們要知道,墮落到六道裡面,一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為什麼?不要問別人,就問問我們自己,看我們一天到晚起的善念多還是惡念多。什麼是善念?利益別人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惡。你想想,一天到晚你想自己多還是想別人多,這不是很明顯了?如果是善少惡多,將來一定是到三惡道的機會大。

  所以《百法明門論》裡面告訴我們,善的心所只有十一種,惡的心所二十六種,善的心念少,惡的心念多。確實我們生生世世的輪回,三惡道的時間太長了,三惡道是老家,我們到三善道來,就好像出了家門觀光旅游,沒多久又回到三惡道。墮落惡道怎麼來的?底下這句話就一語道破緣由,『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獄戶,這是用來代表惡道,惡道怎麼來的?總由無明顛倒,這是根本的業因。什麼叫無明?對於業因果報、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完全不知道、不明了、不相信,這是無明,這是顛倒。所以隨著自己的妄想胡作非為,造種種的惡因,感得三惡道的苦報。我們要破無明、要覺悟、要明了,明了什麼?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我們要建立,那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諸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要牢牢記住的。真正這樣去觀察,叫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放得下。放下的人心裡一絲毫牽掛都沒有,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你看多自在!

  下面又講,『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隨妄念。妄造惡業,妄受苦報』。所以凡夫(這是六道眾生),他們主要的業因就是迷惑顛倒,由昧心源,這個心源就是一念自性。這一念自性,前面講的「體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虛靈」,這是講我們真心本性。諸佛悟之,開悟了,他明了宇宙一切現象統統是自己一念自性所變現出來的,他明了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都是自性變現的,是一體,所以他不會起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凡夫不明了這個事實真相,叫迷失了自性,這就叫做無明顛倒。所以他在自性所變現的境界裡面分自分他,起那些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裡是隨妄念,隨著自己的妄念。妄念是不真,迷了事實真相以後產生錯誤的觀念,什麼觀念?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錯誤的觀念,不是事實真相的觀念。

  隨著自己的這些錯覺、錯誤的觀念造作惡業,這裡是「妄造惡業,妄受苦報」,你看三個妄字,所以妄是根。這個眾生,我們凡夫的心叫妄心,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含藏的這些種子,這是生生世世積累下來的業因,業因遇到緣,將來就要遭受苦報。因為他妄,起妄念就是迷惑;隨著自己的阿賴耶識裡頭的不善的惡業種子習氣妄造惡業,又繼續造作惡業;惡業將來必感惡報,他這個苦報也是冤枉的受,妄受苦報。你看六道輪回總結起來,就是惑業苦,由於迷惑顛倒迷失了這一念自性,在這自性所變現的一體的境界裡面分自分他,起妄想、分別、執著。然後為了利益所謂的自己,滿足自己的私欲造作惡業,這真的叫妄造惡業。哪有真正一個自己?自己就是整個虛空法界,你認為還有自己,那是你妄,所以你造惡業也是妄造的,結果受苦也是妄受苦報。這叫輪回,六道輪回就是這樣子。

  苦報我們怎麼樣能夠避免?避免必須要覺悟。因為苦的根就是迷惑,把迷惑斷掉,你才能夠不造惡業,不造惡業就不受苦報。惑業苦要在惑上去斷,這就是要學佛,學佛接受佛陀教育,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恩德很大,恩德在哪裡?讓眾生明了,給眾生開示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悟了一念自性。佛給我們開示,我們自己得悟入,開示是佛那邊的事情,悟入是我們自己這邊的事情。佛的教學,這一切經都可以把它分為教、理、行、果四義。「教」就是指我們的語言文字,用這種語言文字的方法來教育我們。「理」就是道理,讓我們明了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道理明白了,就得「行」,修行,修正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行為。最後證果,「果」就是你真正得到結果了,修行的結果。這是佛為我們開示的教、理、行、果四義。我們眾生悟入,怎麼悟入法?也是用信、解、行、證。「信」就是信佛的教,對於佛的教誨深信不疑,而且能夠理解。「解」就是解理,把道理理解了。然後就是要「行」,修行,信解之後必定是行,信解是看破,行是放下,放下你就「證」果。所以「信解行證」對應「教理行果」,我們能夠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就不再造惡業,就不會再受苦報。

  末後兩句說,『不憑至聖之大悲,曷解倒懸之極苦』。我們所憑借的是佛菩薩至聖的大悲心救度我們,救度我們就是讓我們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聽到佛教誨之後要忏悔,肯忏悔、肯回頭這就得救了,哪怕是造作了五逆十惡重罪,只要能肯忏悔還是有救。這個倒懸之極苦就是指地獄,倒懸是把你的腳綁上去,頭朝下,下油鍋,那是極其痛苦的。倒懸之極苦怎麼樣解?必須憑借佛菩薩大慈大悲,聽到佛菩薩教誨,一定要自己忏悔才得救,不忏悔就不能得救。像《觀無量壽經》講的阿阇世王被提婆達多挑唆,破和合僧、殺父殺母、出佛身血,造五逆十惡業,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結果佛慈悲勸他念阿彌陀佛,他忏悔,忏悔心很猛厲,結果念佛到了極樂世界,上品中生。這是真肯改過、真肯回頭,佛菩薩就有能力救你。不是憑借佛菩薩大慈大悲,我們怎麼有辦法離開六道輪回?不離開六道輪回就難免將來遭受地獄之困苦。所以正法就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幫助眾生也幫助自己,必須要依教奉行,這樣才能使正法久住。夏蓮居老居士說的要真干,真的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這樣六道輪回就有指望出去。我們上半場的時間到了,先休息五分鐘。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綸貫的序文。

  【是以地藏慈王。偏向幽冥界內。以同體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釋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報聖母恩德。諄諄付囑以頻申。令向佛法中。獻少水少華。並脫幽途之苦。俾從大士前。能一瞻一禮。鹹蒙勝地之歡。功莫京焉。義叵量矣。】

  這一段講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緣起。這一段序文我們看到很清楚,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層次分明,從法界的根源,說到六道的由來,這裡又介紹本經的緣起。這裡講『是以地藏慈王』,是以,是因為這個緣故,什麼緣故?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一念自性所變現的,是一體的。諸佛悟之,但是眾生迷之,所以地藏菩薩大慈大悲來救度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慈王是形容地藏菩薩慈悲到極處了,所以用王來形容。為什麼他說是慈悲之王?王是超過一切其它的菩薩,他的慈悲是菩薩中第一。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偏向幽冥界內』,每一個菩薩都有他教化的區域,這是他本願之所向,地藏菩薩他的教化是偏向幽冥界內。幽冥指的是惡道的眾生,尤其是地獄道的眾生。他『以同體慈悲』,他明了眾生跟他同體,所以『劫劫救援而未艾』,劫劫是無量劫,救援眾生沒有止盡。

  要知道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到了地獄裡面度眾生,他的名號都叫做地藏菩薩,所以大家不要在名號上起分別執著。諸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的建立都是為了救度眾生,度眾生的需要。譬如說「釋迦牟尼」,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的意思,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靜,能仁寂靜,用我們現在話說就是慈悲和清淨。為什麼要建立這個名號?因為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不慈悲、自私自利沒有愛心,所以用慈悲、用能仁。我們這些眾生心裡污染很嚴重,貪瞋癡慢這些染污很重,所以要清淨,牟尼是代表寂靜。釋迦牟尼佛的德號就是度化眾生的綱領,所以在我們地球上每一位佛菩薩示現成佛,他的德號都叫做釋迦牟尼;同理,每一位佛菩薩到地獄裡面去度眾生,統統都叫做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正代表著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諸佛如來都以這同體的慈悲救度眾生。用什麼救度?地藏菩薩這個德號。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心地裡面無量的寶藏用什麼來代表?這寶藏也可以稱為性德,自性的性德無量無邊,用一個什麼代表?用孝敬。不孝不敬所以墮地獄,大不孝大不敬的墮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所以要救度幽冥眾生,那就是要用孝敬,這是根本。

  下面講到『釋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報聖母恩德』。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孝敬,他在人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辦班教學三百余會,到他臨命終時,我們說法緣將盡的時候,特別升到忉利天為他的母親說法。因為他的母親生他下來之後就往生到忉利天。我們一般人看佛的命運真慘,他剛生下來母親就死了,這是我們凡夫俗子的觀念,不曉得他母親為什麼會走。因為她的福太大了,為我們人間生了一尊佛,這個福報太大了,人間沒有她享福的地方,所以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享福。釋迦牟尼佛很孝順,念念不忘母親的恩德,這是生育的恩德,所以特別升到忉利天為他母親說法,為我們示現孝道,做一個孝子的好榜樣。所以佛法是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我們看「觀經三福」,第一福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然後才是「奉事師長」,孝養父母是孝道,奉事師長是師道,非得先有孝道,才能有師道,所以佛法以孝親為第一。孝親,有對父母物質上的供養,孝養父母之身,這是每一個做兒女的必須要有的;有孝養父母之心,讓父母生歡喜心;還有更高的孝,孝養父母之志。父母的志向是讓我們成聖成賢,世俗的觀點來說是出人頭地,用出世法的觀點來說成佛作祖,真正要努力修學,你才能夠完成父母的志向。佛在這裡他是孝養父母之志,他成佛了,真的,他的孝道達到圓滿了。因為他的母親福報很大,不需要佛孝養她的身;她自己也很快樂,在忉利天享福,所以也不需要他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是必須要的,像《孝經》裡都說立德修身,這是養父母之志,這是「孝之終也」,最終極就是自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所以佛成佛了,你看這一次的忉利大會,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十法界一切天龍八部、鬼神,統統來大法會,是什麼?為佛來隨喜。佛報答母親的恩德,大家來捧場,大家都尊重這位聖母。你看這個法會是所有的經典裡面看不到的,這麼殊勝,連《華嚴經》、《無量壽經》都沒有這麼殊勝,因為這部經是十方諸佛如來統統到齊了。《華嚴經》裡諸佛如來只是示現菩薩身來,沒有示現佛身來。可見得釋迦牟尼佛真的讓他母親開心,圓滿的盡了孝道,這正所謂「一人成道,九祖升天」,他的家人、父母受到大眾的恭敬,就是因為他成就了。

  我記得在一九九五年的時候,這是十二年前。我有一次,那時候我還在念大學,在中國廣州念大學,有一次,我母親帶著我到上海參加一次佛七,結果參加完了之後,這些上海的居士們就帶著我們到一個人家裡,拿著很多米、油、食品、蔬菜、水果去供養那家人。這一問之下,是誰?原來這是我們師父上人上淨下空老法師母親的家,是我們師父上人的弟弟跟他母親一起住。那時候他母親已經是在最後彌留之際,在房間裡念佛,她不出來見客人。我們見到了徐教授,就是我們師父的弟弟,從那裡獲得了我們師父講的一些法寶,像《了凡四訓》是從那裡得到的。我們想想,為什麼這麼多居士對我們師父母親這麼尊重,送這麼多東西,大家真心供養,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師父上人有這麼好的成就,他的大慈悲心,講經說法幾十年,利益無量的眾生,所以他的母親也是成為聖母,受大家的恭敬供養。

  這裡世尊是為我們做一個好榜樣,「上報四重恩」。四重恩裡面,第一個就是父母恩;第二個是老師的恩、佛恩;第三是國土恩,就是國家對我們有恩德,所以對國家、對領導、對當地的政府、對百姓要報恩;第四個是眾生恩,我們的生活都是要仰賴眾生才能得以生存,所以眾生的恩德很大,我們要懂得報恩。

  佛到忉利天宮說法,開這一次的地藏大講堂,宣說地藏法門,『諄諄付囑以頻申』。在這次的法會上,世尊非常懇切、語重心長的囑咐地藏菩薩,希望他在佛滅度以後,擔負起度眾生的使命,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咐囑。這一方面我們看到佛的悲心,同時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世尊一再囑咐地藏菩薩,沒有囑咐其它人?其它的菩薩很多,來參加法會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統統都來了,為什麼要囑咐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代表的就是孝親尊師。一個人真正做到孝親尊師就絕對不會墮惡道,為什麼?有孝心的人,他不敢做壞事,他知道做了壞事給自己父母丟臉;尊重老師的人,他一定不會干那些對不起老師的事情。所以孝親尊師是善的根,是我們修學大乘的根,這就是為什麼世尊在滅度以前把這六道眾生托付給地藏菩薩。

  這裡說『令向佛法中,獻少水少華』。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叫佛法,所以說幫助眾生破謎開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這些教學統統叫佛法。佛法的根本就是孝親尊師。我們看到印度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弟子們在四面八方傳播佛法,佛法傳到其它地方,有的幾十年、有的幾百年,但是很快佛法就不流行了,大家不學了。唯獨傳到中國來,你看在中國振興,佛法在中國的興盛已經超過了印度,在中國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中國的佛法又傳到了日本、韓國。

  我們會問,為什麼佛法到中國來能夠發揚光大,在其它地方沒有見到這樣的效果?原因就是中國人懂得孝親尊師。中國儒家、道家的基礎很深,儒家教我們的就是孝親尊師,道家也是,另外也教我們因果,所以有這麼好的基礎,佛法在這裡得以發揚光大。要振興佛法從哪裡開始?必須要從落實孝親尊師開始,孝親尊師可以說說得最清楚、最能夠落實的就是《弟子規》,所以《弟子規》是佛法的根,它講的就是孝親尊師,它也是地藏法門。另外《太上感應篇》教導我們因果,因果是什麼?「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觀經》三福第一條福後面兩句,這都是大乘修學的根本。還有《十善業道》也是根本。

  這裡說,向佛法中,獻少水少花,這裡要明了水和花代表的意思,這都是講供養。供水供花代表什麼?水代表心,心要清淨平等。所以你看我們供的水一定要供清水,不能供有顏色的水,這是代表清淨;水不動的時候平,沒有波瀾,這是代表平等,這是讓我們用心要懂得清淨平等,這是供水的意義。所以不是說只在形式上供,內心上不供就不能相應了。不是在佛法中供水,你只是做一個這麼樣的動作,那不能真正叫供養;供水的時候馬上想到我的心要清淨平等,這是真正的供養。花代表六度,花是因,因將來結果,果就是無上菩提。六度是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這是我們要落實到生活當中,這叫供水供花。哪怕是在這裡面供得很少,『並脫幽途之苦』。雖然你供得少,你修的力度不是很深,但是你確實是真干。譬如說你真的在學清淨平等,這是供水;真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當中,你修六度,你修布施、忍辱,你修精進、禅定,真的在干,你真的持戒,你真的是用你的般若智慧去觀照。那你就能夠脫離三惡道,幽途就是三惡道,為什麼?因為你不干這個三惡道的因,把三惡道的緣斷掉了。

  『俾從大士前,能一瞻一禮』,大士就是地藏菩薩,在地藏菩薩形像前一瞻一禮。這個瞻禮意思很深,瞻禮就是外表上瞻仰、禮敬、禮拜,外表是顯現你的內心,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心有真誠、恭敬,你外表的禮敬才真實。不是裝模作樣,裝模作樣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你怎麼能夠欺騙他?更何況佛菩薩你怎麼可能欺騙得了?對佛菩薩外表雖然恭敬,每天在那裡頂禮膜拜,但是心不相應。心怎麼相應?跟地藏菩薩孝敬之心相應,不僅對菩薩孝敬,對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孝敬,平等的孝敬,這才叫相應。所以看到地藏菩薩像,馬上想到我要修孝敬、我要修慈悲,這是真正的瞻禮。瞻是什麼?你看到就想起來了。禮是什麼?奉行,依教奉行。所以這都是在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我們的存心、我們的言行要跟佛菩薩相應,這是供水供花、一瞻一禮的深義。

  『鹹蒙勝地之歡』,鹹就是全,能夠蒙受勝地之歡。勝地,就是很殊勝的果報,這個果報等級不一樣,這種果報的高低完全是你心量大小決定的。譬如說你來生是想得人身,人還過得不錯,來生做一個人就好了。你這樣的希求,佛菩薩能滿足你,你依照佛菩薩的教誨,能夠依教奉行,斷惡修善,持五戒、修十善,來生能做人。可是有的人就覺得做人還是很苦,生老病死都免不了,即使是富貴,富貴也有富貴人的苦,一天到晚都很憂愁,自己的家業怕被別人奪去了,到臨終的時候他也苦。所以他想不如上天,天上享福好。想生天的人,依教修行也能夠得天福,那就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

  但是想想,天也不究竟,天福享完了他還要輪回,可能還會墮落到地獄裡去,整個六道都不是我們可以享樂的地方,所以想想看六道不能住。想要超越六道,到另外一個佛國土去,佛也能幫助你,介紹你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這一生也能成就。在地藏法門這上面打基礎,孝親尊師修好,十善做圓滿,認真念佛,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你決定往生,這也是蒙勝地之歡。所以佛菩薩度人,真的應眾生心現所知量,他很隨緣,絕對不會勉強一個眾生,你非得生天,或者你非得到極樂世界去。勉強就是一種執著,佛教化眾生絕不會有這種執著,絕不會硬拉你,你想去哪就去哪,他能隨順你。等你覺悟了,你自己就會選擇。

  佛菩薩心清淨,他度眾生不會有煩惱,也沒有希求的念頭,不會希望你,說你這一生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沒有。不像我們凡夫跟人家介紹佛法,生拉硬勸,結果他不聽,自己又生煩惱,這是自找苦吃。所以勸人念佛,看到有緣的人就勸導,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有緣人?他對你能夠生歡喜心,你講的話他能聽、能夠照做,那你就勸他。假如你看他的樣子沒辦法勸,甚至你勸他,他還會跟你頂嘴,還會跟你辯論,還批評你,那他造口業,我們就不能勸。這是教化眾生方面要懂得隨緣,懂得用善巧方便,勉強不得。這樣我們的心永遠保持清淨,清淨就生智慧,我們生智慧樣子不一樣,我們的磁場不一樣,我們身上發出的光就不一樣,光彩不一樣。別的人看到了就會生敬仰之心,這個時候向你學習,你才能度化他。所以關鍵是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這勝地之歡的層次是無量無邊,總之你所求的佛都能滿你的願。

  『功莫京焉,義叵量矣』。這個京是大,古代的數目字有萬、有億、有兆,兆再上面是京,京是極言其大,所以這是功德不可思議。這個義就是意義,叵量是無量無邊,這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法門的緣起是不可思議。底下就是青蓮大師介紹他自己批注本經的一個因緣,我們來把這個文念一念:

  【桀雖生末運。幸遇真乘。聿崇隨喜之心。用作津梁之地。聊申管見。略釋題名。冀三寶之冥加。綜諸文而融貫。普願見聞同趣樂土雲爾。 】

  這裡法師自稱『桀』,這個桀字是古字,跟大小乘的乘是相通的,法師的名字叫靈桀法師,所以他自稱桀。『雖生末運』,靈桀法師生在清朝的康熙年間,這個時期也是屬於佛法的末法時期,所以叫末運,法運到了末期。我們更是在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有一萬年,我們現在後頭還有九千年,剛過一千年。『幸遇真乘』,這是法師自己慶幸,自己有這樣的一個福德因緣遇到了正法,這是稀有難逢。所以《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真的,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得人身遇佛法,何幸之有!這個真乘特別是指《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本經,這個地藏法門,因為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大乘佛法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學大乘不能成就。他遇到了。我們有沒有遇到?如果說遇到這部經典,我們念過,念過了之後有沒有真信?有沒有理解?有沒有依教奉行?如果遇到了之後不信不解,不肯依教奉行,等於沒遇到,那你就不是幸遇的人了,你就是沒福之人。真正的福報是什麼?能夠信、能夠解、能夠行,真正這樣做,最後能證,信解行證,這是真正圓滿了。你真正遇到了真乘,你得到真乘的受用。

  佛法傳到中國來,確實得到發揚光大,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福報。歷代的祖師大德,很多都是諸佛如來、大菩薩應化而來的,他們在我們這個國土上建立佛法、建立道場、高豎法幢,度化這個地區成熟的眾生,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說到大乘佛法,可以用四大菩薩來代表,這四大菩薩就好像房子的四根柱子,讓這個房子得以挺立。四大菩薩分別在四大名山,所謂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正教導了我們如何修學大乘。

  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地是代表心地,藏是代表寶藏,心地裡面蘊含著無量無邊的寶藏,這個心地就是自性,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大乘佛法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心地的基礎上,我們心地當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這一切的無量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叫做寶藏,本有的。我們現在得不到這個寶藏的受用,為什麼?因為沒有開采這個寶藏。佛菩薩把這個寶藏都開采出來了,所以他得到這種受用。我們現在窮得可憐兮兮的,如何來開采自性的寶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教我們如何開采。用什麼開采?用孝敬,孝敬是我們的性德,本性本有的美德,用性德才能開采我們自性的寶藏。所以《地藏經》也是稱為佛門的孝經,教導我們的就是孝親尊師,成就無上菩提,成就圓滿的佛果,都是孝道的圓滿而已。

  在地藏法門孝敬的基礎上我們擴大,把這個孝敬心擴大到對一切眾生都這樣的慈悲愛護,孝敬一切眾生,這就是觀音法門,第二位菩薩代表的。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孝敬一切眾生。我們都曉得觀音菩薩很靈,有求必應,千處祈求千處應,那我們也去求觀世音菩薩。如果是求觀世音菩薩保我升官發財、保我在買馬會中彩票,能不能中?要知道觀世音菩薩對你真正的保佑是讓你覺悟,覺悟你才能離苦得樂。你中了彩票你就能得到快樂嗎?可能你中了彩票憂慮、煩惱更多,觀世音菩薩不會害你的。所以我們不能夠迷信,迷信之後把佛法的義理都誤解、曲解了,把佛菩薩當作鬼神,甚至還要當作比人還要差的。人,正人君子都不會收受你的這種賄賂,你就拿些東西供養佛菩薩,祈求佛菩薩保佑中彩票,成全你的貪心,正人君子不會干這種事情,何況是佛菩薩?我們要是有這個心,跟佛菩薩禱告:我中了一百萬拿出一萬供養你。這等於賄賂佛菩薩,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你看這種心,這叫造罪業。所以不能把佛法的意思搞顛倒了。

  真正要怎麼樣得到觀世音菩薩的保佑?我們真正學習觀世音菩薩,對於一切苦難的眾生去幫助、去教化,這是觀世音菩薩。你不求觀世音菩薩保佑,他也會保佑你,因為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相應,你是真正的慈悲、愛心。佛法重的是實質不是重形式,形式當然也要去注重,形式是用來宣傳、宣揚佛法的,但是真正實質才能得到真正利益。

  第三位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智慧就是理性,我們要講理,理性,不要用感性,不要感情用事。就是我們的孝敬、我們的慈悲,我們對社會大眾的關懷愛護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因為感情裡面有好惡,我愛你的、我喜歡你的,我就多幫助你;那個不喜歡的、討厭的,我就不幫他,這是什麼?感情用事。用感情就是用煩惱,加重你的分別執著,這個不是智慧。所以真正用理性的,哪怕那個是我的敵人、我的仇人,他要來害我的,我都要真心愛他、幫助他,對他的慈悲,就跟對一個愛我的人一樣慈悲,這樣的心才是清淨平等,這是文殊智慧。普賢菩薩就代表落實,把我們從經上學來的孝敬、慈悲、智慧落實,落實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這是普賢行。

  這四大菩薩就代表著大乘佛法的教學四科,真正懂得什麼是佛法就不會迷信,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靈桀法師,也是號青蓮法師,在這裡說他生在末法,幸遇真乘,他生在康熙年間,距離我們也有將近三百年。在他那個時代,正是清朝鼎盛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是極其英明的皇帝,這一百多年真的是天下太平、社會安定,賢人很多,大家都懂倫理道德,所以社會很祥和。我們現在看看這個世界,我們現前的時代,比起那個時代差遠了,我們的倫理道德標准都沒有了,大家不講倫理道德。講什麼?講功利,見利忘義,這叫亂世。偶然我們想要推揚倫理道德,宣揚因果教育,想要挽救世道人心,還有很多人批評,說我們過時了、落伍了,嘲笑我們、毀謗我們,甚至障礙我們。所以我們這個時代又比不上康熙、乾隆那個時代了。

  我們這個末法確實比起靈桀法師當時的時代差遠了,我們竟然能夠遇到地藏法門,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這真的叫幸遇真乘,我們的幸運比靈桀法師又幸運得多。更何況青蓮大師在《科注》裡為《地藏經》做的批注非常的詳細,真的是精彩絕倫。所以我們想他也是佛菩薩的化身,整個《大藏經》裡面,能找得出來對《地藏經》批注的就是他一人,古注裡面就他一個,把經義分析得這麼透徹,非常難得。所以我們師父上人說他也是諸佛如來、觀音地藏菩薩之流人物。我們何幸之有,遇到這部批注!更何況我們師父上人把這個批注又詳細的講一遍。現代人看《科注》就覺得文字太深奧,或者義理太深,很難契入,所以學習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我們師父又用白話把這個《科注》裡面的義理詳細的講解,讓我們能夠深入體會,所以我們也更加慶幸。

  下面是青蓮大師說了幾句謙虛的話,他說『聿崇隨喜之心,用作津梁之地』。聿是語氣詞,崇是推崇、發揚,隨順諸佛菩薩應化、隨緣度眾之心。做這部批注是給我們作津梁,津是渡口,梁是橋梁,就是引導我們入佛境界的、入大乘門的這個路,這個橋梁。『聊申管見』,這是謙虛,用管見,這是古人的成語說以蠡測海、以管窺天,這是講看的范圍很小。這是很謙虛,只知道一點點,為我們略說出來,『略釋題名』,為我們解釋這個題名。下面說『冀三寶之冥加』,希望三寶加持,『綜諸文而融貫』,能夠把這個文字義理融會貫通。『普願見聞,同趣樂土』,這是希望後世眾生,見聞者都能夠因此而得度,同生淨土。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先學到這裡。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法界的根源《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第三集)
下一篇:法界的根源《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第一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