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道源法師: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丁二、詳示(分二)

  戊一、正報無住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前面二十八分是略明‘無住’的道理,二十九分就詳細的開示‘無住’這個道理。現在講戊一、正報無住,‘正報’是‘佛果’;這一科是說證得了佛果,他‘不住佛果’之‘相’的道理。‘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若有人言’這個人就是指凡夫之人,也是佛的弟子,但是他還沒有空掉‘人我’之相,就在那裡說:‘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都是‘有來、有去’之‘相’。釋迦佛到了捨衛城來了,又從捨衛城離去;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吃完飯後,又盤腳打坐。佛是隨順著世間相,到了中夜分他也是臥下來睡覺(佛是臥右脅調息的)。但是釋迦佛的行、住、坐、臥,都保持著莊嚴的威儀。這個人,他是親眼看見我如來‘有來、有去;有坐、有臥。’就以為佛是有這個相的,要是他這麼認為,‘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說這話的人,對我所說的義理,通通沒有解悟,他對我所講的大乘法,這個‘無所住著於相’的‘般若妙慧’,他完全沒有解悟。‘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眾生看見如來‘有來、有去’,實際上如來,在他的本位上,並沒有動,如來他‘來而不來,去而不去’,這個道理就像‘雲駛月運’,‘舟行岸移’的道理一樣。天上一片薄薄的雲彩,把月亮遮住了,但是在薄薄的雲彩中,還是可以看見月亮;這片雲彩飛快的行駛,走得很快,好像比月亮走得更快。在雲彩飛駛的對比下,月亮好像也跟著走快了起來。月亮本來是由東邊出來,走向西邊;今天由於雲駛的關系,月亮看上去好像是走向東邊去了。這就是一種的錯覺,看走了眼,其實是月亮下面那一層薄薄的雲向西飛的原故。你起了個錯覺,就認為是月亮往東走,其實月亮根本沒有往東走,這是‘雲駛月運’的關系。‘舟行岸移’又怎樣呢?我們上了船,船開行了,我們在船上看岸兩邊,好像兩岸的景色,都在往後退,其實兩岸並沒有動;這是你所坐的船在走動,你感覺兩岸的景色都在往後退,實際上,是舟移,不是岸動,這完全是你起的錯覺。而我們看見如來‘有來、有去’,就像‘雲駛月運’‘舟行岸移’所起的錯覺,是一樣的。如來他‘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因為如來的法身,根本沒有來去之相,這個法身是遍一切處,是個‘理體’;(法身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應身、報身都有個身體,這個法身,沒有個身體。)法身的這個理體遍一切處,沒有彼此兩個處所。‘有來、有去’是因為有二個地方,有兩個所在,才由此出來,向彼而去。如來的法身遍一切處,沒有分開二個地方,如來他打從那裡來呢?打從法身來;打從那裡去呢?歸到法身中去,法身永遠是一體的,所以你說法身‘有來、去’之‘相’,是說不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法身是遍一切處,不能說來,不能說去,他沒有彼此二個所在。所以‘有來、有去’是要依著有二個處所的對待下,才能成立的。眾生因為生起了分別心,才有二個所在的對待差別,若是證到法身的人,他沒有分別心,什麼地方都是他的清淨法身,大地全露法王身,遍一切法都成了‘一真法界’的境界。所以法身來,打從那裡來?是從法身來;去由那裡去?就歸到法身上去。法身是一體的,沒有分開二個地方,那又怎會有‘來去’之‘相’呢?‘故名如來。’這才叫‘如來。’如來他‘如如不動’而來,‘如如不動’而去,‘故名如來’。證到法身的人,他已離了分別心,他的法身‘如如不動’,不取去來之相,所以才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第一分發起序:‘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又回來祇樹給孤獨園,吃了飯,洗洗腳,敷座而坐。如來他是‘如如不動’而出,‘如如不動’而來,因為如來‘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以心已無所住了,因此如來,‘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如來法身,如如不動,不隨來去而住著來去之相,所以才叫做‘如來’。須菩提就在這個地方有所領悟。所以在請佛開示時,就不自禁的贊歎一句:‘希有!世尊。’這第二十九分的經文,就是解釋發起序的道理。前面第十七分講過:‘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個‘如來者’,就是親證一切法‘如如不動’的‘理體’;他就成了佛,‘真如理體’是‘如如不動’,周遍法界,如來於‘真如理體’上,是‘如如不動’的,那裡會有來、去、坐、臥之相可得呢?這一科‘正報無住’,就是說釋迦如來成佛了,他證得了法身,還是沒有執著,他沒有‘生心動念’,他已經是‘一切不住’了。下面再講,如來‘依報無住’的道理。

 

上一篇:道源法師: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下一篇:道源法師: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