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道源法師: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丙二、住心無住(分二)

  丁一、略明(分二)

  戊一、無住福勝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這段經文,我們要先注意這地方是菩薩與菩薩較量功德,不是與凡夫行布施的功德來較量。‘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須菩提!假若有個菩薩,他拿七寶來行布施,這七寶很多,充滿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拿來做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假若另外有一個行菩薩道的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個菩薩所得的功德,勝過前面那個以七寶布施的菩薩。這位‘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的菩薩,怎麼會勝呢?因為他‘知一切法無我’,不但知‘人無我’,而且知‘法無我’,這是由於他‘我執’‘法執’都空掉了。‘得成於忍。’——這個地方就是講證果,他證得什麼果呢?他證得‘無生忍’。這四大科,信、解、行、證,前三科都有明文指出。這科是講證果,明文就在‘得成於忍’這一句。現在解釋這個‘忍’有三種,第一叫‘生忍’,第二叫‘法忍’,第三叫‘無生忍’。‘生忍’就是‘眾生忍’,我們初發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這‘六度’裡面的第三度,就是‘忍辱’,他是對於辱境現前,你要修忍耐,‘忍’就是忍耐,‘辱’是侮辱。意思是辱境現前,就是有侮辱我的眾生現前了,那時你就要忍,這叫做‘生忍’,也叫做‘眾生忍’。‘眾生忍’——就是這個眾生罵我,我能忍,他打我,我能忍;嫉妒我,障礙我,我能忍;乃至於他像歌利王割截我的身體,傷害我的生命,我也能忍!這樣子,你修‘眾生忍’的功夫,就修到了極點。他傷害我的生命,我不動念頭,這個‘眾生忍’的功夫就成就了。‘禅門日誦’有摘錄彌勒菩薩的忍辱偈:‘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這句詩偈所表現的,就是修‘眾生忍’最好的模范,最好的寫照。從這首詩偈你就可以看出彌勒菩薩,肚裡容量有多大,你就會體會出,何以彌勒菩薩會為世間人,那麼的尊敬與喜愛的原因。世間有一些不講理的人,我沒有惹他,他卻來找我的麻煩呢!因為他只是一個凡夫,凡夫他只是活在煩惱裡面,他不是聖人,所以凡夫要來找我的麻煩,他要跟我結上冤家;我不跟他結,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就任由他打,為什麼要忍耐呢?因為我是在修‘聖人’之‘行’,‘解脫’之道——佛道。金剛經第十六分上,就講到,如果有人‘輕賤’你、打你、罵你、侮辱你,他就是來給你‘消業障’的;你能忍辱,他就把你的業障給消掉了。這有什麼不好呢?而且將來你還能‘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他不就是你的善知識嗎?所以你反而要感謝他,成就你修‘忍辱波羅蜜’才對呢!在彌勒菩薩的忍辱偈中:‘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他對衣食都很淡薄,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隨緣,不生計較。‘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老拙’是彌勒菩薩自稱,我是個坐動無能的老人。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為什麼‘說好’?因為這還好,他還沒有動手打老拙,是故‘說好’。有人打老拙,我就自己睡倒,讓你打。‘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口水吐到我的臉上,隨他自干了。為什麼呢?唉呀!他發了大心,吐口水在我的臉上,費了那麼大的力氣,我要是把他擦掉,那不是對不起他嗎?唉!你盡管吐吧!我讓他自己干掉好了。能忍辱忍到這種地步,‘忍辱度’就成就了,能這樣的忍,這個時候,心中還有什麼‘我執’‘法執’存在呢?‘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他罵我一句,我還他一句;他就會罵第二句,我再還他一句;他還會罵第三句,這樣就會罵個沒完。他打我,我還手,他還是會還手再打,這樣子打下去,就很費力氣了。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我睡倒讓他打,這樣他就不打也不罵了。這一來,他不是省了力氣,我也免了煩惱嗎?能夠這樣的忍辱,才不會被現前的一切‘逆境’所轉,不被現前的‘逆境’所轉,就不會生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你有這樣忍辱的智慧,你便能得到受用無窮的利益,這便是‘不可說’的‘微妙法寶’。‘若知道消息,何愁道不了。’假若你能參透這裡面的奧妙,何愁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呢?這是解釋彌勒菩薩修‘眾生忍’的偈子。我們是個凡夫,要學忍辱,就要從‘眾生忍’學起。修道的人,為什麼也會被人侮辱呢?我沒有侮辱他,為什麼他要來侮辱我呢?你要曉得,我們在流轉生死中,前生前世可能就跟他結了冤。佛法是講因果的,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他來侮辱我,這是‘果’,一定也有‘因’,我今生雖然沒有侮辱他,前生可能有侮辱過他,這就是‘因’——這是‘前因’。那麼前生我侮辱過他,今生他侮辱我,我前生罵他,打他,今生他駕我,打我,這就等於還他的債,你心裡能夠這樣的生起‘智慧觀照’,心中不就清涼自在了嗎?這不是很好嗎?從今以後,你已經不欠他的債了,這樣你就可以好好修行了,這不是很好嗎?按金剛經十六分上解釋呢?這個來侮辱我的人,他是來幫我消‘罪業’的,我前生造了‘罪業’,應該墮落‘三惡道’的,我現在努力用功修行,我沒有惹他,他來侮辱我,他侮辱我就是給我消‘罪業’的。‘罪業’消了,我就不會墮‘三惡道’了,而且反過來助我將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不但不報復他,而且還要感謝他,他是我的‘逆境善知識’,是來幫助我修‘忍辱波羅蜜’的,你能用這種的智慧去修‘忍辱度’,這樣,任何的辱境現前,也就不成為障礙了,那你的道業也就跨前一步了。這叫做‘眾生忍’。第二種叫‘法忍’,就是對寒、熱、饑、渴等無情之法,都能忍,叫‘法忍’。天氣太熱,熱得你不能用功;天氣太冷,冷得你不能用功;渴了找不到水喝;餓了沒飯吃。這些也是‘逆境’現前,‘逆境’現前我能忍,天最熱的時候,我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熱’的‘法’所轉;到了冬天最冷的時候,再冷我也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冷’的‘法’所轉;甚至生活非常的艱苦,水源非常的缺乏;吃飯不飽,我也要忍下來,安心修道,這就是‘法忍’。對這不順心的‘法’現前,我也不讓他成為我修道的障礙,我要忍下去,我還是照樣的修行下去,這就是‘法忍’。第三個叫做‘無生法忍’,這是深的功夫。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有生有滅,是我們妄想把他分別出來的。你心中不起分別,那有個眾生來侮辱我呢?是因為你有分別妄想心,才對眾生相,生出是非取捨,因為有個妄想心在,才分別這個待我好,那個待我不好。那個待我不好的就是侮辱我,但是你能反過來,把他當做是幫助你修‘忍辱波羅蜜’,這樣他卻變成增長你忍辱功夫的助緣了。所以說‘境緣無好丑,好丑生於心。’一切都是你自己分別出來的。一切法從因緣生,緣生相生,緣滅相滅,生滅不停,那有個真實的‘眾生相’可得呢?這就是觀‘眾生’他本來‘不生’,這就叫做‘無生’,這一切法他是從因緣生的,無有自性、自體,也是當體即空的,那有個‘熱’的‘法’那有個‘冷’的‘法’可得呢?這就叫做‘無生’的‘智慧觀照’也叫做‘無生法忍’。一切境緣,轉眼就過去了,你不起妄想分別,就能夠在‘冷’‘熱’之中而得到自在了。‘無生法忍’的‘忍’字,怎樣講呢?這‘忍’字有二個解釋,一叫‘忍可’,一叫‘安忍’;‘忍可’就是真正認識也就是開了智慧,這叫‘忍可’;‘安忍’就是不動了,‘不動’,就是得了‘定力’,得了‘三昧’。我們現在講‘無生法忍’,只是‘依文解義’在那兒講,我們真正‘忍可’了沒有呢?心裡頭沒有真正的明白過來,智慧不現前,沒有大徹大悟過,這就表示你還沒有‘忍可’。所以我們講的時候,頭頭是道,說‘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到了‘逆境’現前了,就受不了。為什麼會受不了呢?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大徹大悟過,沒有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如果你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又能‘安忍’,就不會被境界所轉,對‘有生有滅之法’,就不會起心動念,這樣你就得了‘定力’,得了‘三昧’了。現在把這‘忍’字的二種意義合起來,他就是‘定慧一如’的功夫。‘忍可’就是你有了‘智慧’,‘安忍’就是你有了‘定力’;‘定’與‘慧’合為一的功夫,就叫做‘定慧一如’。按菩薩道修行的階段來看,這個‘無生法忍’有淺有深,最淺的是初住位菩薩,登了住位以後,他就安住不動了。佛門把眾生分三大類,一種叫‘邪定聚’,一種叫‘不定聚’,一種叫‘正定聚’。‘邪定聚’他定於邪,像邪魔外道一樣,你跟他講說佛法,他不聽,他開口就毀謗,那些都是‘邪定聚’的眾生。‘不定聚’的眾生怎樣呢?他遇到外道,就去學外道,遇到佛法,就來學佛法,學了佛法,是進進退退,這樣子叫做‘不定聚’的眾生。修學佛法的十信位菩薩,也是進進退退,修十信圓滿後,入了初住,他就能安住不動了。什麼是‘正定聚’的眾生呢?就是指證到十住位的菩薩,他是安住不動了,單進不退,這就是‘正定聚’的眾生。那麼他再進一步去修行,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能親證法身,就是已到了初地以上菩薩,初地叫做‘歡喜地’。他怎麼大生歡喜呢?因為他親見一部份的法身。法身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沒有親見到,所以不曉得。我們現在只是‘依文解義’來了解而已。初地菩薩他親見法身,可是沒有完全,他只是見到一部份。如是分分破無明,分分見法身,到了八地菩薩,他要授成佛之記了。這時,他對‘無生法忍’的功夫已經到了接近究竟圓滿的時候了。‘無生法忍’深淺有三種,第一種是入十住位的菩薩所證的‘無生法忍’。第二就是初地以上所證,第三是八地以上所證的‘無生法忍’。按彌勒菩薩的忍辱偈子上來看,這是初地以上菩薩所證得‘無生法忍’的境界。

  現在金剛經上,講這個菩薩‘得成於忍’,他怎麼樣‘得成於忍’呢?他對於一切法的執著,空得干干淨淨,因為他‘知一切法無我’,所以他才能把‘人我執’空掉,把‘法我執’空掉。他才真正認識了‘忍可’了——這個‘無生法’。要是他不把‘人我執’‘法我執’空掉,就不能證得了‘無生法忍’。現在他親自‘忍可’於心,安住不動,就親證到‘無生法忍’了。這段經文的名相與消文都解釋清楚了。現在再跟前科比較分析一下,前面那個以七寶布施的,也是菩薩,不過這個菩薩還是在凡夫位的人,因為這個菩薩行布施,還是著相,他雖然了解,‘一切法空’,但是,他還沒有親證到,在‘依文解義’上他也會講,他也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但是他行起布施來,作起功德來,修行六度還是照舊著相。權教菩薩,他是依‘事相’修‘六度’,這叫‘事修’,因為他沒有證到‘無生法忍’,他還是在‘有生有滅’的‘境界’之中行菩薩道。行布施時,他自然而然就會依著他無始劫來的習氣,著起相來,一著相,這個功德就變成‘有漏’的‘福德’。佛果是‘無漏’之‘果’,你證到‘無生法忍’這個‘無漏法’,你才能成佛,如果你證得了‘無生法忍’,那你成佛就有份了。彌勒菩薩偈頌上解釋:登地以上的菩薩,乃至到等覺,他雖然還沒有成佛,但是成佛是有份了。因為他所證的這個‘無生法忍’的‘無漏’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個無漏功德就是成佛的根本。這樣較量起來,這個菩薩所得功德,自然就勝過前面那個沒有證到‘無生法忍’的菩薩。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是解釋這個道理。

  戊二、明其所以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何以故?’是什麼原因呢?這個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所得的功德,會勝過前面那個,以充滿無數七寶布施的菩薩呢?這個‘諸菩薩’就是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不只是一個人叫做‘諸菩薩’,初地以上都算,總而言之,凡是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他都不受福德。‘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這個菩薩他所作的福德,為什麼他不接受,他不受福德,那不是落到‘斷滅空’了嗎?為了這個問題就起了個疑。在第二十七分,還明明白白的講:‘發菩提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相。’現在說到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他不接受福德,那不是落到‘斷滅空’那一方面去嗎?心中起了這個疑問。須菩提對這個問題,並不是他不了解,他是替我們請問的,教我們徹底的了解,為什麼這位菩薩不受福德的原因和道理。‘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這個金剛經難懂,難就難在這裡,有些句子翻得很淺明,在前面我就告訴諸位,講到那個不起‘我等四相’修‘一切善法’的道理,你懂了就很好修學了。這個地方翻譯得很顯明,但是他所含的義理,卻是非常的深奧。這個菩薩為什麼不受福德呢?這並不是說,這個菩薩不作福德,他是作福德的,他廣修福德,但是他‘不起貪著之心’,這才叫做‘不受福德’。這段經文,並沒有說這個菩薩,他沒有去廣修福德,你要成佛,一定要‘福慧’兩具足,福德還是要修圓滿的。這金剛經,講的都是高深的道理,所以你一學‘偏差’了,就會落到‘偏空’那一邊。金剛經講:‘菩薩不受福德’,你就錯認為:作福德沒有用,反正菩薩是不受福德的,既然‘不受福德’又何必去‘作福德’呢?你以為這樣解釋金剛經,就表示你懂得了金剛經的道理,其實,你已經落到‘偏空’了,自己還不知道;你要曉得,這個菩薩,他天天都在‘作福德’,他只是不起‘貪著之心’。因為是這樣子,才叫做‘不受福德’。他作福德,只是他不生這個‘能受的心’,這樣他的真心才能安住;並不是說,他不作福德,是說作了福德,他不動貪著的心。這個菩薩他雖然不貪著福德,但是福德照樣是存在的,明白了這個高深的道理後,你就要好好的向這位‘不貪著’福德的菩薩學習。這個菩薩,他是用什麼樣的心,去修福德呢?他是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來修一切善法。因此他修‘一切福德’。

  能遠離‘我等四相’所以不起‘貪著之心’。你了解這道理之後,你對世間的人,你要應機說法,因為一般的人你要他成佛,他根本不懂,成佛是怎麼一回事,就是懂得了有個佛後,他還是不敢相信他也可以成佛。但是他卻整天貪名貪利,貪圖享受,他不知道這個享受就是你福德的果報,你不去植福修德,你怎麼會有福報用呢?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貪求不到,就去損人利己,將自己的貪圖享受,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愚癡的造惡業下去。他看見別人擁有福報,自己卻貧窮潦倒,就動起歪念頭,想要去侵估他人的福報;他只看‘果’,不去看‘因’,他不知道,別人的福報是因為他過去有‘修福’的‘因’,才會有今天的‘果’——福報。因此,你想要有福報,就要努力去培‘福德’的‘因’,你才能有‘福’的‘果’可享用。不然你不擇手段,用不正當的方法,所得來的錢財,在你良心上,還是不能安心享用的;而且又種下了,墮落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因,生生世世做牛做馬來還債,這多劃不來呀!又有些人,為了一時的‘愚癡顛倒’,去偷、去搶、去賭,不久被捉到了,關進了監牢裡受苦,由於一個‘惡念’,就這樣毀了自己的一生,自己一點也沒有享到福,這又何苦呢!有些人,只‘貪求享福’,不曉得‘福’從那裡來?你不去培植真正的‘因’,就想要擁有‘享福’的‘果’,這都是眾生的‘愚癡顛倒’。你不播下種子,硬想收成果實,那來的果實給你收呢?人家的田地,怎麼會生出西瓜呢?這是他下了西瓜種子呀!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了培植的辛苦,才會有收獲呀!你愚癡顛倒,去搶、去偷人家的東西;去詐騙人家的錢財,不但害了人家,結果也把自己關到了監牢,這不是害人害己嗎?這就是‘做惡因’所得到的‘惡報’。為什麼他會這麼愚癡顛倒呢?因為他不懂得佛教之‘三世因果’報應的道理,才會這麼‘愚癡顛倒’的‘貪求’,最後造成了他事後不可彌補的悔恨。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道理。你能深信‘因果’,對‘善’‘惡’就會有明確的正念,這樣才能正確去分辨‘是非曲直’,才不會‘善’‘惡’分不清,而迷失了方向,誤入歧途。所以你想得到真正的‘自在’與‘解脫’,就必須時時保持‘深信因果’的‘正念’。

  為什麼這個地方,金剛經上的,這個菩薩‘不起貪著’之心呢?因為這個菩薩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有些人,你跟他講這個‘因果報應’的佛法,他不聽,說你迷信,那麼這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那裡會有一點迷信呢?你教化眾生,叫他們一定要先從‘有相’這方面做起,要他們先建立一個‘因果報應’的正念,腳踏實地的‘斷惡修善’,慢慢再引到佛門裡來。他不進佛門,你要用方便善巧的方法,把他引到佛門裡來,先引導他燒香拜佛,告訴他,你這樣做,你能得到大福報,先由這個‘著相’的修行,再慢慢的引導他,對佛教的經典發生興趣,讓他有機會聽聞佛法,他得到了佛法的‘般若智慧’後,他就不會再處處著相了。這時你就可以更進一步教他要依這個‘金剛般若智慧’做為引導,天天‘作福德’,天天‘不動貪圖之心’,這樣子,就合到金剛經‘般若妙慧’的高深道理,而種下了‘無漏福德’,而為‘成佛’之‘因’了。所以我們要學修菩薩道,現在既然已經聽到、聞到金剛經了,就不要像世間‘愚癡顛倒’的凡夫那樣,只‘貪求名利’而不講因果。因此,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斷惡修善’,種‘無漏解脫’之‘因’。過去我們都是‘著相’修‘福德’,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樣所得的福德很少。我們要學第四分,菩薩的‘無住行施’;這種‘無住行施’,才能證到‘無漏佛果’。你要修行‘無住行施’就不應該動這個‘貪求福德’的‘心’,天天修‘無漏福德’,天天不去‘著相’,財施、法施、無畏施,都如是行,甚至修‘一切善法’都如是‘不著相’。我天天講經說法,我不貪圖什麼功德,也不貪圖個什麼福報,這樣子就與‘金剛般若妙慧’相應了。你懂了這個道理後,就會明白,這個菩薩,他是怎麼樣證得‘無生法忍’了。他天天‘作福德’,他天天沒有‘生心動念’起貪著,這樣子他就與‘無生法忍’相應了,這樣子他才證得‘無生法忍’的。你生心動念起貪著,就得有生,有生就有滅,你的心,生滅不停,又怎能證得‘無生法忍’呢?因果不相應嘛!與‘無生法忍’不相應,就是‘背覺合塵’;你與‘覺性’相背,就與‘塵勞’相合。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六塵’境界,你貪著‘六塵’就是與‘塵勞相合’;你一生心動念,就起了‘法塵’。但是你天天作福德,天天不動念,不起這個貪著之心,這樣子叫做‘背塵合覺’,不住於‘六塵’,這樣子修,你就與‘塵勞相背’,就與‘覺性相合’了。這個‘覺性’是‘無生無滅’的,自然你就證得‘無生法忍’了。這是講到證果,先證這個‘無生法忍’之果,就在這個第二十八分上,大家要好好的去學。

 

上一篇:道源法師: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下一篇:道源法師: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