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蕅益大師: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一

  古吳後學蕅益智旭述

  釋方便品竟。次釋譬喻品

  譬喻品第三

  釋此亦二。先總。次別。總釋者。譬。是比況。喻。是曉訓。托此比彼。寄淺訓深。前長文偈頌。廣明五佛權實。上根利智。圓聞獲悟。中下之流。抱迷未遣。大悲不已。巧智無邊。更復以類比況。開曉令悟。故言譬喻。別釋者。因緣。約教。本跡。觀心。因緣者。以世間父子。譬出世師弟。因於曾有。聞未曾有。踴躍歡喜。世界 益也。又以世資具。譬出世資具。使蒙佛音教。不失大乘。汝等所行。是菩薩道。為人益也。又以世滅。比出世滅。拔其苦難。令免燒煮。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對治益也。又以世不生不滅。比出世不生不滅。乘是寶乘。直至道場。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第一義益也。佛以一音說於譬喻。巧令中下得四悉益。故言譬喻品。約教者。佛意本贊佛乘。為物不堪。尋念先佛大悲方便。趣於鹿苑。稱歎三車。二乘以下中自濟。恩不及人。菩薩駕牛。運他出火。故名摩诃薩。此三藏教中譬喻也。又三人同畏燒煮。聲聞如麞。直去不回。緣覺如鹿母。並馳並顧。菩薩如大象。身捍刀箭。全群而出。此通教中譬喻也。又二乘發心近。緣理淺。智慧弱。但斷通惑。不能盡邊到底。非波羅蜜。菩薩發心久遠。理深智強。能斷別惑。窮源盡性。故大品雲。二乘如螢火。菩薩如日光。此別教中譬喻也。又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卽皆信受。入如來慧。如斯之人。易可化度。不令如來生於疲苦。如華嚴中。卽事而真。不須譬喻。(華嚴經中。非無譬喻。但彼入道。不正由茲)為未入者。四十余年。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今日靈山。決定說大乘。普令一切。開示悟入佛 之智慧。不令一人獨得滅度。如今如始。如始如今。無二無異。上根利智。聞卽能解。不令如來生於疲苦。亦不須譬喻。秖為中下踟蹰岐道。故須今日大車譬喻而得利益。是名圓教中譬喻也。本跡者。跡中旣有四教譬喻。以跡例本。本初成道。亦應用諸譬喻成熟眾生。又為蓮故華等。以譬為本施跡等。具如玄文。觀心者。空如白牛。假如具度。中如車體。(品題應在諸天說偈之後。火宅譬喻之前。出經者調卷。故置此耳。)

  初法說周中。有五段文上來初正法說竟。

  (己)二身子領解二。初經家敘。二身子自陳。

  (庚)今初

  爾時捨利弗。踴躍歡喜。卽起合掌。瞻仰尊顏。

  踴躍歡喜。敘其內解。合掌瞻仰。敘其外儀也。信解在心名歡喜。喜動於形名踴躍。從妙人。聞妙法得妙解。內外和合。致此歡喜。卽世界釋也。又改小學大。棄貧事草庵。受富豪家業。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是故歡喜。此為人釋也。又憂悔雙遣。疑難並除。內外妨障。廓然大朗。故曰。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此對治釋歡喜也。又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是故歡喜。此第一義釋也。 約教者。歡喜。喜於入位。而阿羅漢。出三界樊籠。破四住子果。對害不戚。逢利不欣。今言歡喜。決非世間喜也。若苦忍明發。若盡無生智。先已得之。今不應重喜。若三人同以無言說道。體析雖異。證空一致。一致之喜。久已得之。亦不重喜。若二空。觀為方便道。假觀蕩二乘之隘陋。空觀蕩凡夫之喧湫。過二邊惡。得大歡喜。證道同圓。卽發心住亦得名歡喜住。又初行名歡喜行。初地亦名為歡喜地。身子旣是上根利智。或是超入之歡喜。縱不超入。亦必是歡喜住也。本跡者。身子久已成佛。號金龍陀。跡輔釋迦。為智慧弟子。始從外道拔邪歸正。示乳味歡喜。利益凡夫。次示酪味歡喜。利益賢聖。次示二酥歡喜。利益菩薩。今示醍醐歡喜。利益學佛道者。如此等歡喜。皆跡所為耳。觀心者。觀心卽空假中。從名字歡喜。乃至究竟歡喜也。卽起合掌者。表其解權。昔權實為二。如掌不合。今解權卽實。如二掌合。瞻仰尊顏者。表其解實。無余思念。唯緣佛境也。歡喜踴躍。是總明三業領解歡喜。卽起合掌。是身業。瞻仰尊顏。是意業。下文而白佛言。是口業。具明三業領解也。

  (庚)二身子自陳二。初長文。二偈頌。

  (辛)初中三。初標三喜。二釋。三結。

  (壬)今初

  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今從世尊。標我身親近佛身。故名身喜。聞此法音依於佛口。聞而歡喜。故名口喜。得未曾有。是我意能解佛意。故名意喜。

  (壬)二釋者。提昔之失。顯今之得。又因昔感傷。成今歡喜也。

  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雖亦從佛聞如是法。而自身不預斯事。則身去佛遠。故無身喜。所謂雖近而遠者也。又聞猶不聞。故無口喜。甚自感傷。故無意喜。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者。正指方等褒圓歎大。復由彈斥。所以感傷。

  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雲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

  山林樹下。是思念之所。若坐若行。是思念之儀。言同入法性者。藏通皆以偏真名為法性。然正聞三藏時。妄計大士實僅三祇伏惑。自欣先證法性。不應思念。良由聞方等時。密得通益。聞說諸法實相。 三人皆得。旣是同入真谛法性。雲何菩薩便得授記。我等終住小果。所以疑念不決。殊不知依於大乘中道法性。方有受記成佛義也。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此不聞大法。故無口喜。妄計同入法性。不解權理。故無意喜。獨處坐行。身遠於佛。故無身喜。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說。遇便信受。思惟取證。

  初作念時。意謂如來有偏。故以小乘見度。久久思之。引咎自歸。故言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下。釋成已咎。蓋由般若轉教付財。密得別益。已知界外中道法性。乃是成就無上菩提之正因。而我等根鈍。旣不能受擬待於高山先照之時。復以欲速見小。匆匆取證。又不知稍停待於方等般若之教。所以引咎自歸。然猶未知所證非為真滅。所行卽菩薩道也。不待說所因。卽不解實。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卽不解權。無權實妙解。故無意喜。信受初說。故無口喜。思惟取證偏真涅?。違遠如來常樂法身。故無身喜。皆以昔失。釋成今得也。二釋竟。

  (壬)三結。結成今日三喜也。文二。初結。二成。

  (癸)今初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

  牒前引咎自歸。名自克責。顯今歡喜徧於三業也。從佛是身近佛身。結身喜。聞法。是金口圓音。結口喜。快得安隱。是意同佛意結意喜。言聞所未聞者。高山先照。不預法席。所以未聞。三藏權說。不诠中理。所以未聞。方等彈诃。焦敗無分。所以未聞。般若轉教。但為菩薩。所以未聞。又三藏但聞偏真。通教但聞卽真。別教但聞出於二邊乃名中道。未聞方便卽是真實。所以名為未曾有法也。雲何以小見度。是疑佛。是我等咎。是自悔。今不復疑。亦不復悔。所以泰然安隱。

  (癸)二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真是佛子。身則近佛。身喜義成。從佛口生。口喜義成。從法化生。意喜義成。得佛法分。謂分證三德秘藏也。然身子初證阿羅漢時。亦雲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由今望昔。昔但在權。故不名真。今 日乃真。此約對待義也。又方等般若時。則謂菩薩乃名佛子。聲聞無佛法分。今日乃知元是真實佛子。此約開顯義也。初長文竟。

  (辛)二偈頌三。初頌標。二頌釋。三頌結。

  (壬)今初

  爾時捨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

  我聞者。卽是親從佛聞。雙標身口也。得未曾有。標意也。余可知。

  (壬)二頌釋二。初補頌不失。二正頌昔失。

  (癸)今初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不失大乘。釋身喜也。佛音希有。釋口喜也。漏盡除惱。釋意喜也。昔元不失。由已迷故。妄謂失耳。

  (癸)二正頌昔失

  我處於山谷。或在林樹下。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嗚呼深自責。雲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诳。

  此頌旣聞方等彈斥。密得通益事也。無漏法。卽長文所稱法性。謂偏真涅?。不漏落生死故。

  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我常見世尊。稱贊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是事。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令眾至道場。

  此頌旣聞般若轉教。密得別益事也。日夜若作表法釋者。日卽涅?。夜卽生死。又凡夫生死。二乘涅?。同名為夜。中道法性。乃名為日。無漏難思議者。中道法性。不漏落二邊故也。

  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

  此頌初聞佛說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也。二頌釋竟。

  (壬)三頌結二。初頌結。二頌成。

  (癸)初又三。初正頌結。二追敘疑網。三敘今領解。

  (子)今初

  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相三十二。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余。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作佛具相。結身喜。說我作佛。結口喜。疑悔除。結意喜也。自覺非實滅度者。但斷見思。出分段。尚有無明及變易故。若得作佛。轉九界無常五蘊。獲證常 樂五蘊。是時五住究盡。二死永亡。乃可謂真滅也。具相三十二。且舉法身妙色言之。相相無非相海。無非性德圓顯。故名為具。

  (子)二追敘疑悔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此明不惟方等時生疑。般若時生悔也。於此經中。初聞略開三顯一時。尚自驚悔。所以三請不已。

  (子)三敘今領解

  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此正具領五佛開顯之旨以結三喜也。初頌結竟。

  (癸)二頌成

  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

  但頌得佛法分一句。則三喜並成。若欲分別者。天人所敬。卽身成。轉無上輪。卽口成。教化菩薩。卽意成也。二身子領解竟。

  (己)三如來述成三。初昔曾教大。二中忘取小。三還為說大。

  (庚)初昔曾教大。述其昔來佛教之解不謬。

  爾時佛告捨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無上道者。十住毗婆沙雲。身無上。謂相好。(初句是果)受持無上。謂自利利他。(身口意)具足無上。謂命見戒。(此二句。卽大乘六和)智慧無上。謂四無礙。不思議無上。謂六波羅蜜。(此二句是福智)解脫無上。能壞二障。(證)行無上。謂聖行梵行。(天行是所證。病嬰是果用。故但舉二也。後六句皆是因。)又身無上。名大丈夫。受持無上。名大慈悲。具足無上。名到彼岸。智無上。名一切智。不思議無上。名阿羅诃。解脫無上。名大涅?。行無上。名三藐三佛陀。(此七皆從果立。卽以六因從果立稱)今經明圓通無上道也。長夜者。昔雖大化。未破無明。惑暗心中隨佛受學也。方便引導生我法中者。一是昔以大化。今生大解。二是權以小引。令證小果。

  (庚)二中忘取小。述其感傷疑悔之由。

  捨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庚)三還為說大。述其今日得解不虛。

  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三如來述成竟。

  (己)四與授記二。初長文。二偈頌。夫旣得大解。自知作佛。何須俟記。記有四意。一昔未記二乘。故今須記。二鈍根未悟。以記勉勵之。三令聞者結緣。四滿其本願也。

  (庚)長文為十。初時節至十法住久近。

  (辛)今初

  捨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

  問。身子上根。初周得悟。卽已開佛知見。登圓初住。便可立地成佛。同彼龍女。何今授記。尚須過爾許劫耶。答。應佛成處。須有機緣。此諸聲聞。昔來未曾攝取淨佛國土。今蒙記後。與物結緣。物機不同。致劫多少。龍女雖畜。以乘急故。先習方便。若據權跡又當別論。為逗物宜。隨機長短耳。

  (辛)二因行

  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

  一者供佛。二者持法。乃能具菩薩道。卽是滿足福慧二種莊嚴也。

  (辛)三得果。

  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具記通別二號。通號已如前釋。別號為華光者。覩佛放光說法華經。最先得記。故獲斯名也。又華者。福德。光者。智慧。華者。緣因佛性。光者。了因佛性。四教皆論福慧。皆論緣了。今唯在圓。又久證妙華光明三昧。跡示未來成佛。又觀心者。卽空卽中之假。名華。卽假卽中之空。名光。卽空卽假之中。名為如來。

  (辛)四國土

  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果。

  先出土名。次明土相。無高下曰平。無偏衰曰正。安隱下。明土受用。琉璃下。重明勝相。皆是淨行所感。與諸眾生作增上緣。

  (辛)五說法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捨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

  准同釋迦。故雲亦以捨利弗下。釋疑也。疑曰。如上所明。佛出五濁。事不獲已。方便說三。今華光佛土清淨若此。胡亦以三乘化耶。釋曰。以本願故。本願者。據大悲空藏經雲。捨利弗曾於六十劫行菩薩道。因婆羅門乞眼退時。願成佛日開三乘法也。又極樂國土彌陀。亦以三乘施化。良由悲願深重。攝取帶業往生之人。非藉三乘。不能漸入。大約凡聖同居土中。不論是淨是穢。施三者多。純一者少也。又菩薩有二種。一從始學大。二習小入大。論利鈍。則似從始直學者利。論力用。則是陶汰漸入者強。所以香積菩薩。更學雙流。當知直學。少谙眾行。例如始從 ?畝-久+犬?畝。具試眾職。歷階淺深。知物可否。然後登極。乃能垂衣裳而天下治也。

  (辛)六劫名。

  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

  (辛)七眾數。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恆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辛)八壽量。

  捨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

  十二小劫。直論其時節耳。淨土無小三災。非謂刀兵疾疫饑馑損傷民物。乃名為劫也。然論小劫時分長遠。正可約此土一增一減以明其數。下皆准知。

  (辛)九補處。

  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

  志念堅固。善知一切法門。故名堅滿。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故名華足安行。華光如來以三乘化。而其菩薩殊勝。國土莊嚴若此。奈何世人藐斥三乘。徒 誇一實。寧知權實不二之體。寧知開權顯實之宗。

  (辛)十法住久近。

  捨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初長文竟。

  (庚)二偈頌二。初頌長文。二結歎。

  (辛)初中八。初超頌得果(至)八頌法住久近。略不頌補處也。

  (壬)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捨利弗來世。成佛普智尊。號名曰華光。當度無量眾。

  (壬)二追頌行因。

  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

  (壬)三頌時節並劫名。

  過無量劫已。劫名大寶嚴。

  (壬)四頌國土。

  世界名離垢。清淨無瑕穢。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常有華果實。

  (壬)五頌眾數。

  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

  (壬)六頌說法。

  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

  (壬)七頌壽量。

  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

  (壬)八頌法住久近。

  佛滅度之後。正法住於世。三十二小劫。廣度諸眾生。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捨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

  正法住時。有教有行有果。與佛在世不異。故雲廣度眾生。像法轉時。有教有行。而果證則希。但以捨利普作佛事。故名像法也。初頌長文竟。

  (辛)二結歎。

  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彼卽是汝身。宜應自欣慶。

  四與授記竟。

  (己)五四眾歡喜二。初長文。二偈頌。

  (庚)初中三。初經家敘眾喜。二陳供養。三正領解。

  (辛)今初

  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見捨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辛)二陳供養

  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回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

  上衣。卽貴服。此中通語四眾八部。若就比丘比丘尼言。則是僧伽梨大衣也。西國比丘。受但三衣法者為多。三衣並不可捨。雲何脫以供佛。例如大品經中。三百比丘聞般若已。皆以僧伽梨而用供養。智度論釋。或雲亡相為法。或雲當日更得也。若約表法。則袈娑壞色。本是聲聞證真之道。今脫以供佛。表其捨小乘法執。趣無上菩提也。又天衣表寂滅法忍。天華表大乘妙慧。天樂表常樂解脫。住虛空中而自回轉者。表因果依正自他。悉依法性自然而轉。

  (辛)三正領解

  而作是言。佛昔於波羅柰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

  先領昔施權。次領今顯實也。純明圓理。故言無上。 不同兼但對帶之有上也。絕待無外。故名最大。能開兼但對帶中之若大若小。俱成一大也。初長文竟。

  (庚)二偈頌二。初頌開權顯一實。二自述得解隨喜回向。

  (辛)今初

  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昔於波羅柰。轉四谛法輪。分別說諸法。五眾之生滅。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

  五眾。卽五陰。陰是苦谛。由集故生。生必尋滅。生滅旣滅。名為滅谛。能滅苦集。名為道谛。余可知。

  (辛)二自述得解隨喜回向。

  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說。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大智捨利弗。今得受尊記。我等亦如是。必當得作佛。於一切世間。最尊無有上。佛道叵思議。方便隨宜說。我所有福業。今世若過世。及見佛功德。盡回向佛道。

  初四句。述解。次十句。隨喜。後四句。回向也。我等亦如是者。如身子之領解。如身子之被述成。如身子之得記也。問。迦葉善吉諸大聲聞。尚未得解。四眾何人。而先獲悟。答。四眾天人。亦且三根。上同身子。 中同四人。下同五百等也。又身子迦葉等。並是權行。中下未開。故迦葉滿慈示同不解。淨名雲眾生未愈。菩薩亦未愈。(雲雲)初法說周竟。

  (戊)二譬說周為四。初此品文。正譬開三顯一。二信解品。明中根領解。三藥草喻品。是如來述成。四授記品。是與受決。

  (己)初中二。初請。二答。

  (庚)今初

  爾時捨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是學無學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而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善哉世尊。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

  此中初自述無疑。次是諸下。是述同輩有惑。三善哉下。是普為四眾請說。同輩是同行。懷舊故須為請。四眾是化境。新運大悲。故普為請也。聞所未聞者。指前法說乃至述成授記。與昔所秉之教。所得之證不同也。因緣者。何故前說三。今說一。須申明其所以然也。問。凡夫亦有一聽便悟。今千二百人。已聞略廣開顯。及聞身子領述得記。龍鬼尚能引 例隨喜。何故猶迷。答。有二義。一者久執。二者入位解卽破執。執破入住。凡夫無此。或當易領。

  (庚)二答為三。初發起。二正譬說。三勸信流通。

  (辛)今初

  爾時佛告捨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然捨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文中先抑後引。我先不言下。指上明權。皆為阿耨句。指上顯實。皆為化菩薩者。若權若實。皆入佛道無住涅?。上已明言。雲何執教。迷?不解。如此呵責。是抑令憤勇也。然捨利弗下。是引接安慰。令其速進。前斥旣切。恐鄙怼自沉。今許以譬說。若能解者。猶稱智也。

  (辛)二正譬說二。初長文。二重頌。

  (壬)初中二。初立譬。二法合。然譬與合。互有廣略。若譬略合廣。先攝合文來對譬竟。至合更須委悉消之。若譬廣合略。世尊豈可徒施悠言。須委消譬。合但略對。

  (癸)初又二。初總譬。二別譬。

  (子) 初又六。初長者譬。二捨宅譬。三一門譬。四五百人譬。五火起譬。六三十子譬。

  (丑)初長者譬。譬我釋迦

  捨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

  國邑聚落句。彰其名行。有大長者句。正標位號。其年衰邁等。明其德業也。名如賓。行如主。行有親疎。(實行親權行疎)名有遠近。故舉處所。以顯名行。封疆為國最遠。宰治為邑。居中。聚落是鄰闾。最近。長者名行徧此三處。近不見其細陋。遠但挹其高風。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意無擇法。名行相稱。真實大人。以譬如來三業隨智慧行。稱機施化。名稱普聞。德周法界。國譬實報土。邑譬方便土。聚落譬同居土。從寂光本。垂三土跡。攝三土跡。歸寂光本。名行相稱。洋溢周徧也。世間長者。須備十德。一姓貴。或帝皇之裔。或貂插之家。二位高。輔弼阿衡。三大富。金谷豐饒。四威猛。尊嚴隆重。不肅而成。五智深。胸如武庫。權奇超拔。六年耆。蒼蒼?稜。物儀所伏。七行淨。白圭無點。八禮備。周旋中節。九上歎。一人所敬。十下歸。四海所宗。具此十德。名大長者。以譬如來出世長者。從三世真如實際中生。一姓貴也。功成道著十號無極。二位高也。法財萬德悉皆具滿。三大富 也。十力雄猛。降魔制外。四威猛也。一心三智。無不通達。五智深也。早成正覺。久遠若斯。六年耆也。三業隨智。運動無失。七行淨也。具佛威儀。心如大海。八禮備也。十方大覺所共稱譽。九上歎也。七種方便而來依止。十下歸也。(四教果佛。皆就當教各論十德。圓教初住。亦得分證圓家十德)觀心者。觀心之智。從實相出。生在佛家。種性真正。卽姓貴也。三惑不起。雖未發真。已是著如來衣。稱寂滅忍。卽位高也。三谛含藏一切功德。卽大富也。正觀之慧。降伏愛見。卽威猛也。中道雙照。權實並明。卽智深也。久積善根。能修此觀。此觀出於七方便上。卽年耆也。此觀觀於心性。名為上定。能令三業無過。卽行淨也。歷緣對境。威儀無失。卽禮備也。能如此觀。是為深信解相。諸佛皆歡喜。歎美持法者。卽上歎也。天龍四部恭敬供養。卽下歸也。下文雲。佛子住此地。卽是佛受用。是為觀心長者。(此之十德。不出境智行三。雖未入位。如王子胎。故名觀行如來十德。若對出世。還隨其教。觀別果別准教望觀。因果自分。卽以三觀對於四教。具覽德相以歎於觀。使後學者。修因具足。以觀十德。成果十德以能一心具照三法。卽是觀心十德具足。故引佛子等文。以為觀心之證。又此十德。卽十法成乘。次第合之。甚有深致。何者。實相卽是不思議境。緣理起誓。故名住忍。由心安理。稱理含藏。除三谛惑。得破徧名。中道雙照。無塞不通。無作道品。過七方便。助使三業。於理無過。對境無失。由依真位。信 解旣深。故能安忍。不生法愛。方感下供。三教十法。展轉釋出。令成今經觀心十法。如此十觀不但橫在觀行位中。初心至後。十觀具足。故此十德。義復豎深。復與橫豎十乘泯合。)明德業中。德有內外。內則智略。外則赀財。年高則博達古今。譬佛智德。衰邁則根志純熟。譬佛斷德。財富譬外德。無量。總譬萬德也。田能養命。別譬禅定資於般若。宅可棲身。別譬實境為智所托。(如十八空門等)若論福德。無行而不修。若論智慧。無境而不照。故雲多有田宅也。僮僕者。給侍使人。譬方便知見皆已具足。和光六道。曲順群機。卽實智之僮僕也。

  (丑)二捨宅譬。譬上安隱對不安隱。不安隱卽是三界。

  其家廣大。

  眾生役役。皆宅三界。如來應化。統而家之。故言廣大。

  (丑)三一門譬。譬上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唯有一門。

  文雲。以佛教門出三界苦。得涅?證。當知理為教所诠。今取诠理之教為門。理旣是一。教不容二。故且雲一也。又有宅門車門。宅者。生死也。門者。出生死之路也。此方便教之诠也。車者。大乘法也。門者。 圓教之诠也。若宅門卽車門。出火宅時。卽應得於大車。何須待索。若宅門非車門。正索車時。秖是從火宅出。寧有別路。又復得宅門已。未得車門。住在何處。當知斥則車宅永殊。開則二門不異。宅與車一。二門何殊。是故三乘具有二義。承教出宅。不見小車。中間已經二味調熟。乃從父索先所許車。旣索須與。開彼小門。無非大教。門下小理。終無別途。絕理無二。粗妙體一。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三界尚如。何別之有。若不先異。何所論同。沒苦之人。於今鹹會。

  (丑)四五百人譬。譬上眾生。卽五道也。

  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一百。卽天。二百。卽人。乃至五百。卽三惡趣。不言修羅者。修羅或攝入鬼趣。或四趣所攝。如大佛頂經。

  (丑)五火起譬。譬上安隱法對不安隱法。不安隱法。謂五濁也。文又為二。初出所燒之宅相。譬六道果報。次明能燒之火。譬八苦五濁。

  (寅)今初

  堂閣朽故。牆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

  堂譬欲界。閣譬色無色界。朽譬三界弊惡無常。故譬三界非今所造。牆壁譬四大。隤落譬減損。柱根 譬命。腐敗譬危殆不久。梁棟譬意識。傾危譬遷變不停。無色雖無粗四大色。約定果色。亦是牆壁。三界皆以意識維持。但約三界正報因果釋之。便攝依報。不須依正合喻。依報止是第八識相分之少分耳。又如成壞各二十中。已無有情。如何釋濁燒義稍隔。故不用之。又約觀解者。堂譬身之下分。閣譬頭等上分。牆壁譬皮肉。隤落譬老朽。柱根譬兩足。腐敗譬衰頹。梁棟譬脊骨。傾危譬大期也。

  (寅)次明能燒之火

  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捨宅。

  八苦徧在四大四生。故言周匝。並皆無常。故雲俱時。欻然。譬本無今有。本無此苦。無明故有。五火起譬竟。

  (丑)六三十子譬。譬上知眾生性欲。卽指三乘行人。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曾習佛法。天性相關。目此已結緣者為子。若十。是菩薩子。二十三十。是二乘子。此機俱得出宅。若無此機。則是五百人也。或者。辟支出沒不同。或小乘攝。或中乘攝。皆言十者。悉有十智之性故也。(一世智。二他心智。三苦智。四集智。五滅智。六道智。七法智。八比智。九盡智。十無生智。)初總譬竟。

  (子)二別譬四。初長者見火譬。二捨幾用車譬。三等賜大車譬。四無虛妄譬。

  (丑)初長者見火譬。譬上佛見五濁而起大悲心也。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卽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已。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此中其文有四。其意但三。一長者見。標出能見。譬上我以佛眼觀見也。二是大火從四面起。標出所見。譬上所見六道眾生也。三卽大驚怖。譬上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也。四而諸子等下。廣前第二所見之火。還是釋成驚怖義也。身受心法。卽宅之四面。從此四面。起淨樂常我四倒。則八苦皆集。若知身不淨。苦。無常。無我。受等亦爾。則煩惱火滅。業苦並熄。卽大驚怖者。念其退大善故驚憂其將起重惡故怖。驚卽是慈。念其無樂。怖卽是悲。憂其有苦。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者。釋成驚怖之義。雖是未盡之辭。明佛以智慧力。能尋正教。見所诠谛。不為五濁八苦所危。故安。四倒暴風所不能動。故隱。蕭然累外。故雲得出。而眾生不爾。為火 所燒。如來慈悲。猶為憂火所熾。故言雖也。所燒之門者。門必有件有空。非件無以標門。非空無以通致。件可灰燼。空不可燒。以譬教有能诠所诠。若非诠辯。無以為教。若非所诠。何以得出。诠辯可是無常。所诠非復無常。得教所诠。故名安隱得出。能诠磨滅。故言所燒之門。不從所燒之門。何由安隱得出。藉於言教。契於所诠。大經雲。因無常故而果是常。此之謂也。若小乘無常教門。是從所燒門出。若大乘常住教門。文字卽解脫者。此教卽理。體達燒卽無燒。而安隱得出。若就如來權智。卽是從所燒門出。若就實智。卽是體於所燒安隱得出。故先作衣裓幾案出之不得。後以無常出之。卽此意也。樂著嬉戲者。著見名嬉。著愛名戲。又耽湎四見名嬉。唐喪其功名戲。耽湎五塵名嬉。空無所獲名戲。空生徒死而無厭離。如彼兒戲。都不言有火。名不覺。不解火是熱法。名不知。旣不知火熱。不慮傷身。名不驚。不畏斷命。名不怖。以譬眾生全不覺五陰八苦。不知四倒三毒。旣不識惑。雲何畏慮惑侵法身斷失慧命。如是不覺苦。不知集。不驚傷道。不怖失滅。以不聞四谛教。則無聞思二慧。名不覺。不得修 慧。名不知。不得見解。名不驚。不得思惟解。名不怖。見谛卽驚悟。思惟卽厭怖。又不覺現在苦。不知未來苦。故下文雲。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等苦也。火來逼身者。五識身也。五識通三受。三受卽三苦。念念與三受相應。故雲苦痛切已。心不厭患者。第六識也。同時意識。與五識俱。唯知分別三受。起貪恚癡。更立苦因。何能厭患求出。故雲無求出意也。嬉戲譬見濁煩惱濁。不覺不知不驚不怖。譬眾生濁。火來逼身苦痛切已。譬命濁。心不厭患無求出意。譬劫濁。

  (丑)二捨幾用車譬。譬上施方便化。為二。初捨幾譬。二用車譬。

  (寅)初捨幾譬。譬上念用大乘擬不得也。又二。初勸門擬宜不得。二誡門擬宜不得上文不分勸誡兩門。但總明三意。一用大擬宜。二眾生無機。三念欲息化。今兩門各明擬宜無機。而息化一意。但是暗含也。

  (卯)初勸門擬宜不得

  捨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幾案。從捨出之。復更思惟。是捨惟有一門。而復陿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作是思惟。譬上三七思惟也。身譬神通荷負。手譬智慧提拔。依三昧斷德。則有神通。依智慧智德。則有說法。智斷之力。能成法身。此之智斷。還從勸誡兩門入。勸卽為人悉檀。誡卽對治悉檀。此二悉檀為第一義悉檀而作方便。如來初欲勸門擬宜。令眾善奉行。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一切種智。而眾生不堪。次欲誡門擬宜。令諸惡莫作。證大涅?。而亦不堪。無機息化。故知念用大乘。秖是勸誡兩悉檀神通智慧耳。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卽其義也。前歎長者其年衰邁。卽譬智斷。智斷卽身手有力也。衣裓是西國盛花之器。以譬如來知見。幾譬四無所畏。案譬十力。蓋略中廣之異耳。略說名如來知見。知卽一切種智。見卽佛眼。名略義玄。譬如衣裓一足而多含。處中說名四無所畏。用對四谛。如幾於法小廣。於物小安隱。廣說名十力。橫豎該括。如案多足。於法則廣。物則大安。於三七日。思欲說此廣略佛法。是為勸門擬宜也。復更思惟下。是明無機。惟有一門而復陿小者。門。指大乘車門。釋此有別有通。別者。分字別釋。一。謂一理。一道清淨。門。 謂正教。通於所通。小。謂斷常七方便等皆不能入。若論教理寬博。則非陿小。眾生不能以此理教自通。欲談無機。故言陿小耳。通者。理教行三。一一通明一門陿小。理者。理純無雜。故言一。卽理能通。故言門。微妙難知。故言陿小。教者。十方谛求。更無余乘。唯一佛乘。故言一。此教能通。故言門。此教微妙。凡夫不知出處。是不知權。不知入處。是不知實。二乘因聞。少知出要。永不知入。菩薩雖自知出。亦不知入。奪七方便皆不知出入。故雲。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以教自通。將談無機。故言陿小。行者圓因自行。行大直道。無留難故。故名一。善行菩薩道。直至道場。故名門。妙行難行。方便無機。故言陿小耳。諸子幼稚等者。雖於二萬佛所。教無上道。而大乘善根微弱。名為幼稚。若聞大乘。能生謗毀名未有所識。此善弱也。初退大時。深著見愛。受八苦時。深著依正。欲界著五塵。色界著味禅。無色界著定。故名戀著戲處。此惡強也。墮落有二。一者幼稚憶本戲處。故墮落。譬著五欲。墮在三塗。二者無識。執物不堅。故墮落。譬謗大乘。墮在三塗。故曰。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雲何而可度。又雲。若但贊 佛乘。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也。勸旣無機。義含息化。

  (卯)二誡門擬宜不得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捨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谕。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捨。雲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對治之相。如大品中說。四念處是摩诃衍。以不可得故。異於小乘也。旣著戲處。故說怖事。令得免離。言五陰捨。已被五濁火燒。宜急捨離。若久住著。必斷善根。故言無令為火之所燒害。此擬宜也。父雖憐愍下。是明無機。不驚不畏如上釋。不識八苦五濁能燒善根。如不知火。不識陰界入法是諸苦器。如不知捨。不知喪失法身之由。如不知何者為失。背明向暗。生死往還。如東西馳走。復起見愛。如戲也。不從大教。故言視父而已。誡又無機。義含息化。初捨幾譬竟。

  (寅) 二用車譬。譬上念同諸佛。用三乘稱宜可得。為四。初擬宜三車譬。二知子先心所好譬。三歎三 車希有譬。四適子所願譬。

  (卯)初擬宜三車譬。譬上尋念過去佛亦作三乘化也。

  爾時長者卽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大乘化功為父命。眾生大善為子命。大善若盡。卽子命斷。子命斷。則化功亦廢。卽父命斷。故雲若不時出。必為所焚也。上文能於所燒之門安隱得出。今何以雲若不時出必為所焚。前得出者。卽是法身出。今言若不時出。卽是應身同疾。苦眾生有善。則與應身同出。若眾生善斷。不與應身時出。卽是俱為所焚。蓋欲以應身擬宜。令其時出也。我今當設方便。卽是擬欲施權。

  (卯)二知子先心所好譬。譬上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等。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昔曾習小。是其先心。性欲不同。是各有所好。又眾生昔曾習大。大習未濃。是為大弱。欣慕涅?。是為小強。如身子六心中退。知本習大。名知先心。知其 退慕涅?。名知各有所好。

  (卯)三歎三車希有譬。譬上思惟是事已。卽趣波羅柰等。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汝等所可下。以譬勸轉。如此種種下。以譬示轉。隨汝所欲皆當與汝。以譬證轉。或問。車三。使二。城一。城有。車無。俱譬方便。何以不同。答。凡立譬者。各從一義。不可執一而疑異途。散一二三。但是離合。為對三周信解等異。是故別耳。皆譬方便。其義不殊。車則通舉方便。故三。使則從難別對。故二。城是二三之處。故一。當知城亦從人故二。故雲息處說二。車亦從難但二。使亦義兼菩薩。此三俱有人理教行。城若說化故亦無。車依造作故還有。使約權同故亦有。權乃非實故亦無。權實相對。俱通四句。從權化故俱有。從實義故俱無。俱通權實故有無。同約一理故雙廢。

  (卯)四適子所願譬。譬上受行悟入。是名轉法輪等。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 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前偈本略。今譬事廣。廣明修因至果之相。言適其願者。機教相稱。卽聞慧也。(四念處)勇銳者。卽是思慧。思心動慮。正勤方便也。(四正勤)互相推排者。推四真理。排伏見惑。歷觀上下八谛三十二行。名為互相。此入修慧。屬暖頂位也。競者。爭取勝理。是忍法位。縮觀趣苦法忍也。共者。是世第一位。同觀苦谛下四隨一行。與苦法忍不別也。馳走者。入見道位一十六心。速疾見理。譬上便有涅?音。見道則分得涅?也。爭出者。思惟道也。爭出三界。成無學果。斷思惑盡。方出火宅。卽譬上偈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也。觀心釋者。中道正觀。直觀實相。心法相稱。名適其願。境無邊故。觀亦無邊。名勇。境研心利。名銳。心境相研。名互相推排。心王心數緣境速疾。名競共馳走。徧歷一切陰界入等無非實相。名出火宅。(約教則有四教修因至果之相。今且在藏。約觀亦有四教差別。今唯在圓。)二捨幾用車譬竟。

  (丑)三等賜大車譬。譬上顯實。為四。初父見諸子免難歡喜譬。二諸子索車譬。三等賜諸子大車譬。四諸子得車歡喜譬。前偈本中。先機發。後佛喜。 今先佛喜。後索車。文有先後。義無先後也。

  (寅)初父見諸子免難歡喜譬。譬上今我喜無畏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四衢道。譬四谛觀。露地。譬三界思盡。坐者。譬住果不進也。子果縛盡。故無復障礙。生安隱想。故其心泰然。子旣免難。父則歡喜。

  (寅)二諸子索車譬。譬上大乘機發。鹹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也。

  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三車以譬三乘果位。為求三乘果。所以出三界。旣出三界已。實無三乘果證可得。而又方等彈诃。般若淘汰。今經彰言方便非實。所以殷勤三請。名為索車。指昔所許三權。正是請今一實。故名大乘機發也。須知在方等時。屢被挫折。不知所雲。便有機索。至般若時。轉教付財。但自未知得與不得。便有情索。今法華會。發言三請。更加囗索也。

  (寅)三等賜諸子大車譬。譬上正明顯實。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也。又為三。初標章。二釋車等。三釋心等。

  (卯)今初

  捨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各賜諸子者。以子等故。心必等也。譬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旣同。等是佛子。佛心無偏也。等一大車者。以法等故。無非佛法。譬一切法。皆摩诃衍也。 但點所習。無非妙乘。秖由性同。賜義則等。謂各隨本習。四谛。因緣。六度。四等。乃至色心。逆順。依正。行理。因果。自他。解惑。大小。福慧。無量諸法。各於舊習開示真實。舊習不同。故言各。皆摩诃衍。一攝一切。徧具徧入。故言大車。

  (卯)二釋車等又二。初正明車體。二釋有車之由。

  (辰)今初

  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假名車有高廣相。譬如來知見深遠。橫周法界邊際。豎徹三谛源底也。(法界三谛。並非橫豎。雖無橫豎。法界從徧。言橫則便。三谛名異。言豎則便。不二互顯。思之可見。)眾寶莊校。譬萬行修飾也。周匝 欄楯。譬陀羅尼。能持萬善。遮眾惡也。四面懸鈴。譬四無礙辯。下化眾生也。張設幰蓋譬四無量心。不思議梵行也眾德之中。慈悲最高。普覆一切。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譬真實萬善。嚴此慈悲。故大經雲。慈若具足十力無畏等。名如來慈也。寶繩交絡。譬四宏誓願。堅固大慈心也。垂諸華纓。譬四攝神通等。悅動眾生。亦譬七覺妙鬘也。重敷婉筵。譬觀練熏修一切諸禅。重沓柔軟也。安置丹枕者。丹卽赤光。譬無分別法。枕有內外。若車外枕。亦名為轸。隨所到處。須此支昂。譬卽動而靜。卽靜而動。若車內枕。休息身首。譬一行三昧。息一切行身智首也。駕以白牛者。譬無漏般若。能導谛緣度等一切萬行到薩婆若。白是色本。卽與本淨無漏相應。體具萬德。如膚充。煩惱不染。如色潔。又圓四念處為白牛。四正勤二世善滿如膚充。二世惡盡如色潔。四如意足稱行者。心如形體姝好。筋譬五根住立能生。力譬五力摧伏干用。行步平正。譬定慧均等。又譬七覺調平。其疾如風。譬八正道中行。速疾到薩婆若也。僕從。譬方便波羅蜜。能屈曲隨人。給侍使令。魔外二乘。皆隨方便智用。故淨名雲。皆吾侍 者。又果地神通。運役隨意。名為僕從。觀心釋者。現前一念心性。豎無初後。橫絕邊涯。卽空卽假卽中。故高。具足百界千如。故廣。性德過於恆河沙數。故名眾寶莊校。心外無法。舉心則攝一切世出世法。故名周匝欄楯。心能普應一切。演諸音教。故名四面懸鈴。心為諸法中最。無法不覆。故名張設幰蓋。心王作觀。則有諸善心所與之相應。故名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善心心數互作等無間緣。故名寶繩交絡善心心所出生無量智慧福德。故名垂諸華纓。秖此一念心性。具足柔軟輕安之法重重無盡。故名重敷婉筵。觀此心性卽動卽靜。能靜能動。動靜不二。故名安置丹枕。心性之理由妙觀顯。故名駕以白牛。稱性妙觀具諸功德。故名膚充。不雜煩惱。故名色潔。圚融自在。故名形體姝好。圓觀最能生長善根。故有大筋。圓觀最能摧伏界內界外一切愛見。故有大力。圓觀卽止卽觀。定慧不二。故名行步平正。圓觀稱性無作。任運入於無功用道。故名其疾如風。圓觀普攝諸法。一切諸法。皆任圓觀之所使令。故名又多僕從而侍衛之。當知車體。非高非廣。而論高廣。卽正因理性也。白牛。卽了 因慧性。眾具。卽緣因善性。三法不縱橫。不並別。不可思議。名為佛乘。一切眾生。但有性德佛乘。聞此佛乘。能生信解。則為名字佛乘。念念觀心。靡間靡雜。則為觀行佛乘。粗垢先落。六根清淨。則為相似佛乘。開示悟入。游於四方。則為分證佛乘直至道場。眾行都息。則為究竟佛乘。自行已滿。運他不休。窮未來時。利樂無盡。是為觀心大白牛車也。又此一文。具足十乘觀法。其車高廣。卽不思議境。圓攝具度白牛而為其體。張設幰蓋。卽真正發菩提心。以大慈故。徧與十界道滅之樂。以大悲故。徧拔十界苦集之苦也。安內丹枕。卽巧安止觀。可坐可臥。善自調適也。其疾如風。卽徧破諸法。一心三觀。無惑不破也。安外丹枕。卽善識通塞。可行則行。可止則止也。駕以白牛。卽道品調適。圓妙三十七品如前說。僕從侍衛。卽對治助開。用前三教種種方便。助顯第一義也。旣雲行步平正。必游四方而至道場。終不以凡濫聖。卽是能知次位。旣雲有大筋力。必能安忍內外順逆諸障。旣雲其疾如風。必不染著。似道法愛也。上根但觀不思議境。於一法中。圓悟十法。中根從二至六。隨何法中。圓悟十法。下根 展轉具用十法。方得開悟。一家教觀。莫此為要。思之修之。又其車高廣。卽如是體。種種具度。卽如是相。白牛。卽如是性。是為性德三法。生佛平等。若研此三法至五品十信。名如是力。如是作。若至開示悟入。名如是因。如是緣。若至妙覺極位。名如是果。如是報。眾生性具三法。名之為本。如來修得三法。名之為末。性德修得無二無別。名究竟等。是則大白牛車。人人自有。何關佛賜。然非佛說。則日用不知。又非法華開顯則謂獨一大乘。迥超九界。誰知三乘權行。乃至世間依正色心惑業苦等。一一無非摩诃衍哉。

  (辰)二釋有車之由

  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

  由財富藏溢。故能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也。財富無量。譬果地福慧圓滿。種種諸藏。謂行藏。理藏。一切法趣檀。是趣不過。戒忍等亦如是。是約行為如來藏也。一切法趣色。是趣不過。受想行識乃至界入等亦如是。是約理明如來藏也。自行此行理名充。化他名溢。實智滿名充。權智用名溢。入中道名充。雙照故名溢。非但藏多。又皆充溢。有何一法非摩 诃衍。故大乘無量也。(陰界入等。隨拈一法。無非理藏。達此理藏。故使諸度鹹成行藏。不達理藏。諸行徒修。)二釋車等竟。

  (卯)三釋心等

  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徧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匮。何況諸子。

  假使富而非子。或應有吝。假使是子而貧。或不能給。今自行旣滿。故財富無量。化緣已熟。故是子無偏。言各各與之者。不移本習而示真實。如身子於智慧開佛知見。具一切佛法。目連於神通開佛知見。具一切佛法。余可例知。又阿含方等般若等一切教。念處正勤根力覺道等一切行。種種異名。皆開示實相。乃至歷一切法亦如是。故言其數無量也。所以者何下。舉況釋成。一國。譬寂光理性土也。諸子。譬同居結緣人也。初釋財多。尚周一國。況復諸子。譬大圓因普該善惡。徧益法界。理亦不窮。況同居土結緣人耶。次釋子等。非子尚充。何況是子。譬佛無緣者尚度。況有緣耶。言非子者。且貶正因不同緣了。故抑言非。然而佛慈普蔭。畢竟無偏。況 結緣子。故約無緣大慈。對本有理。則一切眾生。無非佛子。寄化儀說。且以宿世未結緣者而為非子。如來常給。子自不歸。大慈通覆。故雲周給。人天善惡。體卽法界。故父果車。卽子理車。但開其情。假名等賜眾生無盡。車亦不窮。不窮故不匮。不匮故無偏。望迷為閉。悟本非開。無緣尚度者。緣了之子。是先結緣者而熟脫之。正因之子。是未結緣者。為其下種也。番番種。番番熟。番番脫。盡未來際。無有已時。是名出世長者大慈悲父。三等賜諸子大車譬竟。

  (寅)四諸子得車歡喜譬。譬上受行悟入。疑網皆已除等。

  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本求羊鹿水牛。期出分段。今得白牛。盡於變易。過本所望。豈不歡喜。三等賜大車譬竟。

  (丑)四無虛妄譬。譬上不虛。令勿疑法王秘要法也。又三。初問。二答。三述歎。

  (寅)今初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

  (寅)二答。

  捨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則便)非為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

  世間玩好。孰有重於身命者。得全身命。便非虛妄。況費種種方便。乃得拔濟。豈可以虛妄責長者耶。意顯但令得全小乘五分法身。入空慧命。便為已得昔來玩好。況方便拔濟。乃令得大乘法身慧命耶。是為免難不虛。亦名以重奪輕不虛也。

  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所以假說三車。)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在長者是不乖本心故不虛。在諸子是過本所望故不虛也。

  (寅)三述歎

  佛告捨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重言善哉。述其二不虛也。問。佛何不自說不虛。答。佛許三與一。自說為難。身子說不虛。取信為易也。初立譬竟。

  (癸)二法合二。初合總譬。二合別譬。

  (子)初中二。初 合長者等三譬。二合三十子等三譬。與前立譬文不次第。義則無缺。

  (丑)今初

  捨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蔽。永盡無余。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如來。合長者譬。利益一切。一切卽合五百人譬。而生三界朽故火宅。合捨宅譬也。則為一切世間之父。通指同居方便實報三土。合上國邑聚落。於諸怖畏乃至永盡無余。顯佛斷德。而悉成就無量知見。顯佛智德。合上其年衰邁之內德也。力無所畏。合上外德財富無量也。有大神力者。深修禅定所得。合上多田。及智慧力者。智必照境。如身托處。合上多宅。具足方便。合上多諸僕從。大慈大悲等。合上多諸人眾。乃至五百人。以慈悲故。所被則多也。三界。卽是其家廣大。

  (丑)二合三十子等三譬

  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度眾生。指有緣者。合三十子譬也。生老病死。乃至三毒之火。合火起譬也。教化今得菩提。合唯有一門譬也。初合總譬竟。

  (子)二合別譬四。初合見火譬。二合捨幾用車譬。三合等賜大車譬。四合無虛妄譬。

  (丑)今初。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冤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游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捨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游戲。

  此中見之一字。合上長者見也。諸眾生乃至種種諸苦。合上大火從四面起。卽是八苦之火。從四倒起也。眾生沒在其中。乃至不以為患。超合上而諸子等乃至無求出意也。不觀苦集。故不生厭。不觀道滅。故不求解脫。捨利弗。佛見此已等。追合上卽大驚怖等也。拔苦難。是大悲。與佛樂。是大慈。

  (丑)二合捨幾用車譬又二。初合捨幾。二合用車。

  (寅)初合捨幾。但合勸門。不合誡門。前法說中。亦但勸善。不明誡惡。當知勸修為正。誡惡是傍。又勸善卽誡惡。誡惡卽勸善。今合勸善。卽知合誡惡也。文又為二。初正合捨幾。二提譬帖合。

  (卯)今初

  捨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若我但以等。合上擬宜。所以者何下。合上不得也。神力。合身力。智慧力。合手力。如來知見。合衣裓。力合案。無所畏合幾。未免生老病死等。合上諸子幼稚。何由能解佛之智慧。合上唯有一門而復陿小。

  (卯)二提譬帖合

  捨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

  提譬具明寢大施權。後乃顯實。帖合且明無機寢大。而施權顯實二意。自在下文。初合捨幾譬竟。

  (寅)二合用車譬三。初合擬宜三車並知子先心。二 合歎三車希有。三合適子所願。

  (卯)今初

  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智慧方便。卽合擬宜。為說三乘。卽合知子先心所好也。

  (卯)二合歎三車希有。又三。初合示轉。二合證轉。三追合勸轉。

  (辰)今初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苦谛)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集谛)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道滅二谛)

  合上三車今在門外。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

  (辰)二合證轉

  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

  合上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辰)三追合勸轉。譬中先勸。故雲追合。

  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系。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禅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合上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也。三乘皆是諸佛 方便引物儀式。故是聖所稱歎。得無生智為自在。得盡智為無系。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名無所依。所作已辦。梵行已立。名無所求。根力覺道等。通漏無漏。賢位三十七品。屬有漏。學無學位三十七品。屬無漏。禅卽四禅。定卽無色四定。亦通有漏無漏。今指無漏。解脫。卽八解脫。三昧。卽三三昧。此為無漏。等卽等取觀練熏修諸禅。無量安隱快樂。謂真空涅?。永離災患也。二合歎三車希有竟。

  (卯)三合適子所願

  捨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诃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內有智性者。宿習三乘樂欲。成三乘智性。故佛得施。三乘教也。聞法信受。卽聞慧。合上適其願故也。 殷勤。卽思慧。合上心各勇銳也。精進。卽修慧。合上推排。排惡去。故精。推理明。故進也。欲速出三界等。合上競共馳走爭出火宅也。如羊不顧後群。名聲聞乘。求自然慧者。十二因緣。本自有之。非佛天人等所作。又辟支多分是法行人。從他聞少。自推義多。故取譬於鹿。鹿不依人也。求一切智。謂欲徧知一切世出世法。不同二乘唯求出世。此智復名佛智。以非二乘所能得故。又名為自然智。以超然自覺悟故。又名為無師智。佛為天人大師。更無有為佛師者故。且約三藏佛果釋此四智。當知四教。四智名同。義實迥別。此不繁述。菩薩望此修因。安忍運載。故取譬於牛也。二合捨幾用車譬竟。

  (丑)三合等賜大車譬。譬文有四。一免難。二索車。三等賜。四歡喜。今但合免難。義兼索車。但合等賜。義兼歡喜。文分為二。初雙牒免難等賜二譬。二雙合。

  (寅)今初

  捨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

  (寅)二雙合

  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 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樂。

  此先合免難也。以佛教門者。依教所诠真理而起三乘聖行。故得出苦。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禅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此次合等賜也。我有無量乃至諸佛法藏。合上財富無量諸藏充溢。卽有車之由也。是諸眾生皆是我子。乃至娛樂之具。合上心等。諸佛禅定解脫。並依中道實相。故與二乘禅定解脫不同也。皆是一相乃至第一之樂。合上正明車體。譬文廣。今文略。但點三德以收眾義。一相是實相。卽法身德。一種是種智。卽般若德。能生淨妙第一之樂。樂卽無苦。是解脫德。三德不可思議。名為高廣大車。三合等賜大車譬竟。

  (丑)四合無虛妄譬二。初牒譬。二正合。

  (寅)今初

  捨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

  (寅)二正合

  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捨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猶所雲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匮也。不盡能受。故不得已。為一施三。三由眾生。非佛本意。今說大乘。不乖本心。故不虛也。前捨利弗問雲。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今故答雲。以是因緣分別說三。二正譬說中。初長文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一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二

  古吳後學蕅益智旭述

  (壬)正譬說中。二重頌為二。初頌立譬。二頌法合。

  (癸)初中二。初頌總譬。二頌別譬。

  (子)初又四。初頌長者。二頌家宅。三頌五百人。四頌火起。略不頌一門及三十子也。

  (丑)今初

  譬如長者。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但頌位號。卽兼名行歎德。如舉佛號。便知萬德。

  (丑)二頌家宅

  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復頓弊。 堂捨高危。柱根摧朽。梁棟傾斜。基陛隤毀。牆壁圯坼。泥塗阤落。覆苫亂墜。椽梠差脫。周障屈曲。雜穢充徧。

  因緣釋者。有一大宅。且指同居大千三界。三界無始為久。非今所造。為故。無常卑鄙。名頓弊。色界。為堂。欲界。為捨。不免墮落。為高危。命根支持。為柱。四相所遷。為摧朽。意識綱維。為梁棟。諸苦所壞。為傾斜。過去行業。為基陛。業運遷滅。為隤毀。四大。為牆壁。互相損害。為圯坼。皮膚。為泥塗。壯色不停。為阤落。四威儀不正。為覆苫亂墜。五識不利。不相主境。為椽梠差脫。意識處處馳逐。為周障。徧厯六根取境。為屈曲。徧於六塵起貪恚癡。為雜穢充徧。此總約三界色心為宅體也。觀心釋者。現前一念五陰身心。其性本自豎窮橫徧。名一大宅。無始以來?識相傳。無有作者。名為久故。念念無常。迷情惡劣。名為頓弊。腹為堂。背為捨。兩足為柱根。脊骨為梁棟。臋髀為基陛。皮肉為牆壁。膚色為泥塗。須發為覆苫。牙齒骨節為椽梠。徧身之內為周障。小腸大腸等為屈曲。大小不淨為雜穢充徧。如此一身。身外更無別物。名一大宅。而為理卽長者所有。若能念念觀察。知此五陰身心所有苦性。卽法身德。所 有惑染。卽般若德。所有業行。卽解脫德。則轉為名字長者。乃至轉為究竟長者。自覺覺他。利益無盡。若不觀察。則盡未來際。恆居火宅。燒已復燒。終不知此大宅。體卽大白牛車。哀哉哀哉。

  (丑)三頌五百人

  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譬五道也。旣有五道。卽有三乘根性。兼得三十子也。

  (丑)四頌火起四。初頌地上事。譬欲界。二頌穴中事。譬色界。三頌穴外事。譬無色界。四總結眾難非一。問。經文已自有譬有合。何故譬中復約譬釋。答。譬廣合略。理應釋譬。況鸱枭雕鹫乃至夜叉餓鬼等。若不譬利鈍諸使。何用列此冗雜名物。豈佛有無義語耶。

  (寅)初中四。初明所燒之類。二明火起之由。三正明火起之勢。四明被燒之相。

  (卯)初明所燒之類。譬十使眾生也。

  鸱枭雕鹫。烏鵲鸠鴿。蚖蛇蝮蠍。蜈蚣蚰蜒。守宮百足。鼬狸鼷鼠。諸惡蟲輩。交橫馳走。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蜣螂諸蟲。而集其上。狐狼野干。咀嚼踐踏。哜嚙死屍。骨肉狼藉。由是群狗。競來搏撮。饑羸慞惶。處處求食。斗诤摣掣。?喍嗥吠。其捨恐布。變狀如是。

  此先譬五鈍使也。鸱枭等八鳥。以譬慢使眾生。自舉輕他。如鳥陵高下視。陵他名慢。自恃名憍。故以憍釋慢。文殊問經明八憍。今用配八鳥。盛壯憍如鸱。姓憍如枭。富憍如雕。自在憍如鹫。壽命憍如烏。聰明憍如鵲。行善憍如鸠。色憍如鴿。次蚖蛇等二句。以譬嗔使。蚖者。黑蛇也。蚖蛇不觸而吸。譬非理嗔。蝮者。虺也。長三寸。大如指。鼻上有針。蝮蠍觸之則螫。譬執理嗔。赤頭者名蜈蚣。不赤者名蚰蜒。譬戲論嗔。次守宮等八句。總譬癡使。守宮。卽蝘蜓也。守宮百足。兀然無知。譬獨頭無明。鼬似鼠而亦啖鼠。狸卽貓類。鼷卽甘口鼠。此四譬相應無明。諸惡蟲輩交橫馳走。結上獨頭相應二種無明。徧緣三界故交橫。紛起速疾故馳走。卽是從癡根本。備起諸結也。屎尿二句。明癡心所著之境。皆無常。苦。無我。不淨。蜣螂二句。明迷事無明。妄計以為常樂我淨而生染著也。狐狼等八句。總譬貪使。狐狼譬有力貪。以威勢取。野干譬無力貪。從他乞索。咀嚼。譬有用而取。踐踏。譬不用而取。又少則咀嚼。多則踐踏也。哜嚙。譬貪噬無厭。死屍。譬粗弊五欲。骨肉狼 藉。譬積聚五塵不知止足。由是群狗競來搏撮。譬王賊等有大力者。舉彼有力無力所積之物。皆能強取之也。饑譬常不知足。羸譬求不稱意。慞惶譬種種營覓。所謂多欲之人。雖富而貧也。又愛心貪。貪五塵之肉。見心貪。貪道理之骨。推求知見。遂多所解。卽是多骨。須骨之狗。競來搏取。於見心中。未得正法之食。名饑。不能伏斷見惑。名羸。處處求解。名為慞惶。互相是非。之為斗诤。意謂為非。如向前摣。復謂為是。如向後掣。發言論決是非之理。如?喍嗥吠。此卽合前由是群狗等四句。共有六句。皆譬疑使。其捨恐布。變狀如是。總結上五鈍使也。(見屬利使。自在後文。今約鈍中之利。故推道理而起於疑也。聚唇露齒名?喍。出聲大吼名嗥吠。)

  處處皆有。魑魅魍魉。夜叉惡鬼。食啖人肉。毒蟲之屬。諸惡禽獸。孚乳產生。各自藏護。夜叉競來。爭取食之。食之旣飽。惡心轉熾。斗诤之聲。甚可怖畏。鸠?茶鬼。蹲踞土埵。或時離地。一尺二尺。往返游行。縱逸嬉戲。捉狗兩足。撲令失聲。以腳加頸。怖狗自樂。復有諸鬼。其身長大。裸形黑瘦。常住其中。發大惡聲。叫呼求食。復有諸鬼。其咽如針。復有諸鬼。首如牛頭。或食人肉。或復啖狗。頭發?亂。殘害凶險。饑渴所逼。叫喚馳走。

  此次譬五利使也。處處皆有二句。總明五種利使徧於三界五陰四谛。造次恆有也。山怪曰魑。宅怪曰魅。木石變怪曰魍魉。夜叉等三偈。別譬邪見。人肉。譬出世善報。食啖人肉。譬撥無出世因果也。毒蟲禽獸孚乳產生各自藏護。譬世間因果。因能有果。名藏。必得不失。名護。爭取食之。譬撥無世間因果也。食之旣飽。譬邪見成就。惡心轉熾。譬邪見增廣。斗诤之聲。譬撥無因果邪論。甚可怖畏。譬聞此邪論。能使人墮落三塗也。鸠?等兩偈半。別譬戒取。鸠?茶。可畏鬼也。虛坐名蹲。實坐名踞。地形高處名土埵。譬外道依於戒取。修行十善。能生欲界六天高處也。或時離地一尺二尺者。譬依戒取修得四禅。生在色界。名離地一尺。或依戒取得四空定。生無色界。名離地二尺也。往返游行者。往譬生上二界。返譬還生欲界。縱逸嬉戲者。譬不入正道。終無實詣也。捉狗兩足。譬妄計苦行為淨。撲令失聲。譬妄計苦行不得苦果。以腳加頸。譬以苦行希求樂果。怖狗自樂。譬以苦行暫伏煩惱。或時稍得味禅也。復有諸鬼其身長大等六句。別譬身見。豎入三世計我。名長。橫徧五陰計我。名大。計我自在。 不修善法。卽無慚愧。故名裸形。以惡莊嚴。故名黑。無功德資。故名瘦。妄計有我。永不能出三界。故雲常住其中。發言宣說種種我相。故雲發大惡聲。妄計有我能得涅?。故名叫呼求食也。次復有諸鬼其咽如針。別譬見取。咽細命危而保其壽。如非想無常而妄計涅?也。次復有諸鬼首如牛頭等二偈。別譬邊見。依於身見。起斷常二見。如牛頭二角。斷常二見。能斷出世善根。如食人肉。能斷世間善根。如或復啖狗。有時計斷。有時計常。前後回轉。如頭發?亂。計常破害無常正理。計斷破害緣起正理。計常墮常坑。計斷墮斷坑。故雲殘害凶險。無智慧食。無禅定飲。故雲饑渴所逼。宣唱。斷常邪論。故雲叫喚。輪回生死不息。故雲馳走也。

  夜叉餓鬼。諸惡鳥獸。饑急四向。窺看窗牖。如是諸難。恐畏無量。

  此總結欲界利鈍煩惱眾生之相也。並是有漏之心。常乏道味。故雲饑急。邪觀空理。慕仰道味。故雲四向窺看。滯著心多。不會正理。如窗牖觀空。不得無礙。初明所燒之類竟。

  (卯)二明火起之由。譬起五濁之由也。

  是朽故宅。屬於一人。其人近出。末久之間。於後宅捨。忽然火起。

  三界是佛應化之處。從發心來。誓願度脫。故雲屬於一人。長者在宅。能令慎火。由出去後。諸子無知。故令火起。譬佛近於大通佛時。常教是等。令伏五濁。眾生感盡。如來捨應。此等於後便起五濁也。他土赴緣。非是永去。故言近出。又已證無生不生三界。故名為出。不久應來。故名為近。壽量品雲。數現涅?。卽是出宅意也。三界為宅。五陰為捨。

  (卯)三正明火起之勢。譬正起五濁也。

  四面一時。其焰俱熾。棟梁椽柱。爆聲震裂。摧折墮落。牆壁崩倒。

  四面。譬身受心法也。頓起四倒五濁八苦。故雲一時其焰俱熾。命斷為爆。風刀解體為裂。氣斷骨離為摧折墮落。四大解散為牆壁崩倒。由濁倒故。身命無常。

  (卯)四明被燒之相。譬八苦五濁。逼惱利鈍眾生也。

  諸鬼神等。揚聲大叫。雕鹫諸鳥。鸠?茶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

  諸鬼神等。等取一切利鈍諸使也。揚聲大叫。恐怖 無措也。雕鹫諸鳥。別舉鈍使中之勝者。鸠?茶。別舉利使中之勝者。然皆周慞惶怖。不能自出。故知若非三寶四谛四念處法。縱令天龍神聖。決定不免輪回。初頌地上事譬欲界竟。

  (寅)二頌穴中事譬色界三。初譬所燒之類。二明火起之由及火起之勢。三明被燒之相。

  (卯)今初

  惡獸毒蟲。藏竄孔穴。毗捨阇鬼。亦住其中。

  孔穴雖復不及門外敞豁。猶得免於猛炎。以譬四禅雖復不及界外安樂。猶得免於欲界粗惡也。惡獸毒蟲。總舉鈍使眾生。毗捨阇鬼。略舉利使眾生並能得禅。生於色界也。毗捨阇。此雲啖精氣。

  (卯)二明火起之由及火起之勢。

  薄福德故。為火所逼。共相殘害。飲血啖肉。

  薄福德故一句。是火起之由。為火所逼等。是火起之勢也。孔穴之中。雖無猛炎。猶有熱惱。譬四禅中。踓無欲界惡法。亦有愛味細苦。展轉厭下欣上。以上伏下。名共相殘害。但著默然。如飲血。但著支林功德。如啖肉也。

  (卯)三明被燒之相

  野干之屬。並已前死。諸大惡獸。競來食啖。臭煙熢?火*孛?。四面充塞。

  野干譬欲界貪。故已前死。諸大惡獸。譬色界貪。能吞欲界貪也。欲界四倒八苦。猶如猛炎。色界四倒。譬以臭煙。亦通身受心法及以四大。故言四面充塞也。二頌穴中事譬色界竟。

  (寅)三頌穴外事譬無色界二。初明所燒之類。二明被燒之相。

  (卯)今初

  蜈蚣蚰蜒。毒蟲之類。為火所燒。爭走出穴。鸠?茶鬼。隨取而食。

  厭患色籠是苦粗障。欣向無色為淨妙離。故雲為火所燒爭走出穴。旣取上定。隨滅下緣。故雲鸠?茶鬼隨取而食也。然通而言之。利鈍二使。並堪得無色定。今別約鈍使厭下故攀上。利使證上故滅下也。

  (卯)二明被燒之相

  又諸餓鬼。頭上火然。饑渴熱惱。周慞悶走。

  四空諸天。並乏無漏飲食。故如餓鬼。雖居三界之頂。不免無常所燒。故如頭上火然。無正道食。故饑。無助道漿。故渴。猶為微細八苦所逼。故熱。猶有微細諸惑現行。故惱。猶在生死輪回數中。不知出要。 故雲周慞悶走也。三頌穴外事譬無色界竟。

  (寅)四總結眾難非一

  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災。眾難非一。

  初頌總譬竟。

  (子)二頌別譬三。初頌長者見火譬。二頌捨幾用車譬。三頌等賜大車譬。略不頌無虛妄譬也。

  (丑)今初

  是時宅主。在門外立。聞有人言。汝諸子等。先因游戲。來入此宅。稚小無知。歡娛樂著。長者聞已。驚入火宅。

  初三句。頌能見。次五句。頌所見。後二句。頌驚怖也。門外者。法身地也。立者。常懷大悲。欲救眾生。不處第一義空座也。上文雲見。今頌雲聞。以聞代見。顯見聞不二也。有人言者。法是佛師。謂三昧法也。若入三昧。則能見機。三昧令佛見。故雲聞有人言也。先因游戲來入此宅者。有二義。一者初發心時。卽名為出。未登不退。仍起見思。故雲游戲來入此宅。二者理性本淨。非三界法。因無明故而起戲論。妄有生死。故雲游戲來入此宅。稚小者。大善未著也。無知者。癡惑所纏也。驚入者。大悲起應也。

  (丑)二頌捨幾用車譬二。初頌捨幾。二頌用車。

  (寅)初頌捨幾。前法合中。但合勸門。今但頌誡門。亦互顯也。

  方宜救濟。令無燒害。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眾苦次第。相續不絕。毒蛇蚖蝮。及諸夜叉。鸠?茶鬼。野干狐狗。雕鹫鸱枭。百足之屬。饑渴惱急。甚可怖畏。此苦難處。況復大火。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嬉戲不已。

  前四偈半。頌誡門擬宜。後一偈。頌不得也。方宜者。擬以大教逗其宜也。告喻者。卽是誡門說眾患難也。惡鬼毒蟲句。總立所燒。卽利鈍十使眾生。災火蔓延三句。總明燒勢及以燒相。毒蛇等二偈。廣明所燒。雜列利鈍諸使。不復次第。此苦難處二句。卽是況結。三界因果。已不堪處。況又起五濁耶。諸子無知。卽是無大乘機。不肯信受。子旣深著見思。嬉戲不已。父誨所不能化。卽含有息化之意。

  (寅)二頌用車三。初頌擬宜三車。二頌歎三車希有。三頌適子所願。略不頌知子先心也。

  (卯)今初

  是時長者。而作是念。諸子如此。益我愁惱。今此捨宅。無一可樂。而諸子等。耽湎嬉戲。不受我教。將為火害。卽便思惟。設諸方便。

  初一偈。明擬宜意。次一偈。明用小之由。由著見思。故唯施小。次二句。明用小之意。若不用小。則大小並亡。故雲將為火害。次二句。正思用小。

  (卯)二頌歎三車希有

  告諸子等。我有種種。珍玩之具。妙寶好車。羊車鹿車。大牛之車。今在門外。汝等出來。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隨意所樂。可以游戲。

  初四句。頌勸轉。次三句。頌示轉。汝等出來句。重頌勸轉。後一偈。頌證轉也。吾能造車。卽是引己所證而明不謬。

  (卯)三頌適子所願

  諸子聞說。如此諸車。卽時奔競。馳走而出。到於空地。離諸苦難。

  聞說。頌聞慧。奔競。頌思修。馳走而出。頌見谛。到於空地。頌無學也。二頌捨幾用車譬竟。

  (丑)三頌等賜大車譬四。初頌父見諸子免難歡喜譬。二頌諸子索車譬。三頌等賜諸子大車譬。四頌諸子得車歡喜譬。

  (寅)今初

  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於四衢。坐師子座。而自慶言。我今快樂。此諸子等。生育甚難。愚小無知。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魑魅可畏。大火猛焰。四面俱起。而此諸子。貪樂嬉戲。我已救之。令得脫離。是故諸人。我今快樂。

  住於四衢。謂了了見四谛也。坐師子座者。宅主初在門外。猶有憂畏。故雲立。今見子免難。方得無畏。故雲坐。方便品雲。今我喜無畏。卽此義也。又前是大機未會。故雲立。今是小化已周。故雲坐。立者冥利。坐者顯益也。而自慶言者。得所化機。是故慶快。二萬億佛所。教以大乘。是故雲生。中間小熟。是故雲育。經此多時數數將養。故雲甚難。善根尚微。故雲愚小。妄惑所覆。故雲無知。無知則起濁。起濁則招果。故雲入宅。多諸毒蟲二句。總述三界利鈍之相。大火猛焰二句。總述三界八苦之勢。而此諸子二句。明其起見起愛。不能自拔。我已救之二句。明其歡喜之由。是故諸人二句。結成歡喜之意。

  (寅)二頌諸子索車譬

  爾時諸子。知父安坐。皆詣父所。而白父言。願賜我等。三種寶車。如前所許。諸子出來。當以三車。隨汝所欲。今正是時。惟垂給與。

  知父安坐者。索車時也。正同將說法華時也。皆詣父所者。索車儀也。正同此會鹹以恭敬心皆來至 佛所也。願賜我等三種寶車者。正請索也。如前所許者。執昔而疑今也。前雲實有三乘。可隨我欲。今旣斥為方便。必當別垂給與也。

  (寅)三頌等賜諸子大車譬

  長者大富。庫藏眾多。金銀瑠璃。砗磲碼碯。以眾寶物。造諸大車。莊校嚴飾。周帀欄楯。四面懸鈴。金繩交絡。真珠羅網。張施其上。金華諸纓。處處垂下。眾彩雜飾。周帀圍繞。柔輭缯纩。以為茵褥。上妙細氎。價直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有大白牛。肥壯多力。形體姝好。以駕寶車。多諸傧從。而侍衛之。以是妙車。等賜諸子。

  初二句。超頌有車之由。次六偈半。皆頌正明車體。後二句。追頌標章。略不頌心等。然車等子等。則心必等明矣。屋盛物曰庫。可喻六根具一切法。地盛物曰藏。可喻諸行具一切法。又陰界入等具一切法。可喻以藏。約理如地故。道品六度等具一切法。可喻以庫。約修如屋故。其實一一法中。具一切行及一切法。一一行中。具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庫藏眾多而大富也。性具諸法。總名眾寶。從性起修。名之為造。子多行多。車則隨多。名之為諸。一一車體。無不高廣。名之為大。又須示方知。子修名造。以 性泯修。造還本有。乃車體也。莊校下。皆具度也。初四句如前釋。真珠羅網二句。卽頌幰蓋。慈門非一。猶如網孔。一一孔中。皆一真珠。如眾慈門。並稱於實也。金華諸纓二句。卽頌垂諸華纓。以明眾機徧悅也。眾彩雜飾。明垂化之處。設應不同。周帀圍繞。明攝物之宜。無所阙少。柔輭缯纩。卽頌婉字。以為茵褥。卽頌筵字。上妙細氎四句。卽追頌重敷二字。意顯種種事禅。並卽實相。不同凡小雜諸煩惱。故鮮白淨潔而上妙也。大白牛如前釋。傧從。卽僕從。余皆可知。

  (寅)四頌諸子得車歡喜譬

  諸子是時。歡喜踴躍。乘是寶車。游於四方。嬉戲快樂。自在無礙。

  乘中道妙慧。橫游四種四門四種四谛。豎游四十一位。證於究竟常樂我淨四德也。初頌立譬竟。

  (癸)二頌法合二。初頌合總譬。二頌合別譬。

  (子)初中四。初頌合長者。二頌合五百人。三頌合家宅。四頌合火起。

  (丑)今初

  告捨利弗。我亦如是。眾聖中尊。世間之父。

  我亦如是句。頌合位號。下二句。頌合名行。兼歎德也。

  (丑)二頌合五百人。兼得三十子義。

  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深著世樂。無有慧心。

  一切。指三界五道也。三十是緣因子。一切是正因子。

  (丑)三頌合家宅。兼得一門義。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丑)四頌合火起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初二句標。次二句釋。後二句結也。初頌合總譬竟。

  (子)二頌合別譬四。初頌合見火。二頌合捨幾用車。三頌合等賜大車。四頌合無虛妄。

  (丑)今初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初一偈。頌合能見。正由寂然在王三昧。寂而常照。故能見也。次六句。頌合所見。後二句。頌合驚怖入宅。

  (丑)二頌合捨幾用車二。初頌合捨幾。二頌合用車。

  (寅)今初

  雖復教诏。而不信受。於諸欲染。貪著深故。

  初一句。頌擬宜。第二句。頌不得。後兩句。釋成不信之由。兼含息化之意。

  (寅)二頌合用車

  以是方便。為說三乘。令諸眾生。知三界苦。開示演說。出世間道。是諸子等。若心決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緣覺。不退菩薩。

  初二句。頌合擬宜。次四句。頌合歎三車希有。後六句。頌合適子所願也。若心決定。總頌三乘馳走之位。具足等四句。別頌三乘爭出之位。不退義通。兼前三教。二頌合捨幾用車竟。

  (丑)三頌合等賜大車二。初頌合等賜。二頌合歡喜。略不頌免難索車。

  (寅)今初

  汝捨利弗。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

  此先頌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乃至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合心等也。

  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佛所悅可。一切眾生所應稱贊。供養禮拜。

  此卽頌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合車體也。

  無量億千。諸力解脫。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

  此追頌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合有車之由也。初頌合等賜竟。

  (寅)二頌合歡喜

  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游戲。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以是因緣。十方谛求。更無余乘。除佛方便。

  初七句。正明各得大乘法喜。後四句。結成勸信也。日夜者。初得佛知見中道智光。如日。余無明在。如夜。自得中道智。如日。慈悲入生死。如夜。常行二法。故言游戲也。廣化三乘。同得一乘。故言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此乘圓頓。無委曲相。故言直至道場。次結成唯一無三因緣可知。三頌合等賜大車竟。

  (丑)四頌合無虛妄

  告捨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能一心聽。諸佛實法。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

  初四句。先定父子天性至情。卽是頌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也。次四句。卽頌初說三乘引導眾生也。次十四句。卽頌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也。

  若人小智。深著愛欲。為此等故。說於苦谛。眾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說苦谛。真實無異。若有眾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暫捨。為是等故。方便說道。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滅盡諸苦。名第三谛。為滅谛故。修行於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

  此超頌眾生不盡能受大乘之法。故佛以方便力。為說生滅四谛也。苦本。卽集谛。方便說道。猶雲方便說言。第三谛。卽滅谛。余可知。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佛說是人。未實滅度。斯人未得。無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滅度。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

  此追頌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也。但離虛妄者。離見思也。一切解脫者。如來大涅?也。未實滅度者。變易生 死尚在也。無上道者。一切種智也。法王現世。為安眾生。許三與一。寧有虛妄。重頌竟。譬說周四大段中。初正譬開三顯一。有請。有答。答中有三。初發起。二正譬說竟。

  (辛)三勸信流通。信者。信佛說不說也。勸者。勸可通不可通。有此二義。故言勸信。文為二。初標兩章。二釋。

  (壬)今初

  汝捨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游方。勿妄宣傳。

  初四句標說不說者。我此實相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也。若四十余年。未是說時。若五千未退。則不說也。次二句標可通不可通者。勿妄宣傳也。惡者強說。令其墮苦。善者不說。悞其得樂。大悲愍惡。則不宜通。大慈念善。則應可通也。按此文。佛囑身子若此。卽與日月燈明囑妙光同。至於身子先佛入滅。不過小機所見耳。今日得聞法華。未始不仍是身子流通力也。

  (壬)二釋為二。初釋可說不可說。二釋可通不可通。

  (癸)今初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越致。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幷諸菩薩。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汝捨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余聲聞。其余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已智分。

  此正明如來利益世間之相也。通論三世利益。別論令二乘入信。初一偈。是觀現在益為說。梵語阿惟越致。此雲不退。次六句。是觀過去善為說。次六句。是觀未來善為說。下文雲。若深信解者。見佛常在靈鹫。卽此義也。次四句。結上起下。如來觀彼深智三世利益。是故為說。淺識不解。則不為說也。後三偈。正明二乘由信得入。非已智分。實得阿羅漢。必信佛語。故智力雖弱。亦可為說。若五千增上慢人。佛則不為說矣。

  (癸)二釋可通不可通又二。初約大悲門。莫為惡說。二約大慈門。應為善人說。

  (子)今初

  又捨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此經所诠。純談實相。以實相印。徧印諸法。故使纖善微解。同成緣了。而見思重者聞之。則有二過。一者不信。二者謬解。言不信者。由淺智故。執權疑實。言謬解者。由依文故。直以外道所計常樂我淨而謂與此圓理無殊。譬如舊醫?用毒乳。此之二過。同名毀謗此經。皆斷世間佛種。何以故。此經以緣了而為佛種。若執權疑實。則不信小善成佛。是斷世間緣因種也。亦自斷了因種也。若謬解常樂。則不辨乳之好惡。是斷世間了因種也。又自謂惑卽般若。業卽解脫。不復修諸善法。亦白斷緣因種也。今初一偈。是見惑重。次一偈。是思惑重。後一偈。是總出其過。

  或復颦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見有讀誦。書持經者。經賤憎嫉。而懷結恨。此人罪報。汝今復聽。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干。其形?乞*頁?瘦。黧黮疥癞。人所觸娆。又復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饑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若作馲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余無所知。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有作野干。來入聚落。身體疥癞。又無一目。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於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長大。五百由旬。聾騃無足。宛轉腹行。為諸小蟲。之所咂食。晝夜受苦。無有休息。謗斯經故。獲罪如是。若得為人。諸根?鈍。矬陋?病-丙@戀?躄。盲聾背伛。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口氣常臭。魑魅所著。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病痟瘦。無所依怙。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尋復忘失。若修醫道。順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復致死。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復增劇。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罹其殃。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於無數劫。如恆河沙。生辄聾瘂。諸根不具。常處地獄。如游園觀。在余惡道。如己捨宅。駝驢豬狗。是其行處。謗斯經故。獲罪如是。若得為人。聾盲喑瘂。貧窮諸衰。以自莊嚴。水腫干痟。疥癞癰疽。如是等病。以為衣服。身常臭處。垢穢不淨。深著我見。增益嗔恚。YIN欲熾盛。不擇禽獸。謗斯經故。獲罪如是。告捨利弗。謗斯經者。若說其罪。窮劫不盡。以是因緣。我故語汝。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此具明謗經所招惡報。誡令勿妄宣傳也。問。謗經 生罪。則經非罪緣乎。答。佛之說經。唯為生福。迷者不信。自獲罪殃。如四大本為養育人物。愚者犯之。自取損害耳。今佛諄諄告谕。旣令宏法觀機。兼使彼知避苦。可謂徹底大悲矣。初約大悲門莫為惡說竟。

  (子)二約大慈門。應為善人說。又二。初明五雙善人之相。可為宣說。二總結可說。

  (丑)今初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利根強識。是現在。見佛植善。是過去。此過現一雙也。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修慈。是愍下。恭敬。是尊上。又精進修慈。不滯涅?。離諸凡愚。不滯生死。此福慧一雙也。

  又捨利弗。若見有人。捨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捨惡親善。是外求名愧。持戒如珠。是內護名慚。此慚愧一雙也。

  若人無嗔。質直柔輭。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質直敬佛。是自行。譬喻說法。是化他。此自他一雙也。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余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如人至心。求佛捨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其人不復。志求余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四方求法。是請益之始。頂受專修。是歸憑之終。此始終一雙也。問。華嚴雲。受一非余。是名魔業。今何得雲。乃至不受余經一偈耶。答。若滯隨情之說。則受一者。必至非余。故名魔業。若秉開顯之談。則一外無余。便能以一貫余。故為法器也。初明五雙善人相竟。

  (丑)二總結可說

  告捨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善信甚多。略舉十相以示流通方法耳。第二譬說周中。初正譬開三顯一竟。 上來釋譬喻品竟。次釋信解品。

  信解品第四

  夫根有利鈍。惑有厚薄。說有法譬。悟有前後。文雲。世尊往昔說法旣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不生一念好樂之心。初聞略說。動執生疑。廣聞五佛。蒙籠未曉。今聞譬喻。歡喜踴躍。信發解生。疑去理明。歡喜是世界。信生是為人。疑去是對治。理明是第一義。圓融四悉。一時俱得。故名為信解品。又凡禀小大教。革凡成聖。各有次位。小乘從聞生解。苦忍明發。信則稱行。厯法歡察。苦忍明發。法則稱行。若信行轉入修道。則名信解。若法行轉入修道。則名見得。准小望大。亦應如此。今中根人。聞說譬喻。初破疑惑。入大乘見道。故名為信。進入大乘修道。故名為解。文雲。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我等今日。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聞圓教。入圓位。故名為信解品。本跡者。四大弟子。久入大乘。成就佛法。跡引中根。示初信解。故名為信解品。觀心者。了達心外無法。名信。於現前一念介爾心中見一切法。名解。從名字信解。乃至究竟信解。

  (己)二譬說周中第二明中根領解。近領火宅。遠領方便也。文為二。初經家敘喜。二白佛自陳。

  (庚)今初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诃迦栴延。摩诃迦葉。摩诃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捨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踴躍。卽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

  初文先敘內心卽從座起下。次敘外儀也。善吉獨稱慧命。三人稱摩诃者。通論。皆大皆慧。別論。善吉解空。空慧為命。此約行也。(因緣)諸慧人中。佛慧第一。佛於般若。命其轉教。慧人所命。故雲慧命。(約教)三弟子被命少。摩诃如前釋。此中亦具三業領解。發希有心。心領解也。卽從座起。身領解也。而白佛言。口領解也。從佛所聞未曾有法。卽近指火宅譬喻。遠指廣略法說。又聞世尊授身子記。同行相例。知必有分。所以發希有心。歡喜踴躍也。外儀如文。若約表法。則從座起者。捨小乘空證也。整衣服者。卽聲聞智斷為菩薩法忍也。偏袒右肩者。右表於權。昔未開權。如右肩被覆。今已開權。故偏袒也。右膝者 地者。地表一實。知權卽一實也。合掌表權實不二。不二卽是非權非實之一心也。躬非直非曲。而能直能曲。直表實。曲表權。今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表以我之權趣佛之實也。

  (庚)二白佛自陳二。初長文重頌。正陳得解。次十三偈。歎佛恩深。

  (辛)初中二。初長文。二重頌。

  (壬)初中二。初就法略領解。二約譬廣領解。

  (癸)初又二。初正法說。二略舉譬。

  (子)初又二。初明昔禀三故不求。二明今會一故自得。

  (丑)初又二。初標。二釋。

  (寅)今初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居僧首故不求。法臘旣高。晚學以我為軌。倘忽改途易轍。棄小求大。恐為後人所嫌。自固護彼。所以不求。然執小臘。則大法全阙。不棄小。由未識開三。自固則小執未移。護彼乃迷於大軌。此一失也。二年朽邁故不求。若作菩薩。當任大道。廣度眾生。今旣老朽。無所堪任。所以不求。然一生斷證。是以自鄙年高。敗種未?。是以妄見不任。此二失也。三得涅?故不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已入無為正位。 不堪復發大心。所以不求。然昔迷實義。徒計正位之功。由斯固情。不知所行是菩薩道。此三失也。

  (寅)二釋

  世尊往昔說法旣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游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在座疲懈。卽釋居僧首故不求。次超釋得涅?。後追釋年朽邁。並如文。初明昔禀三故不求竟。

  (丑)二明今會一故自得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

  由聞略廣法譬重重開顯而得信解。獨舉授聲聞記者。授記必由開顯故也。初正法說竟。

  (子)二略舉譬

  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昔般若領教。謂為菩薩。豈圖於今。全蒙等賜也。初就法略領解竟。

  (癸)二約譬廣領解二。初立譬。二法合。

  (子)初中二。初咨發。二正立譬。

  (丑)今初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猶如世禮。欲有所決。須先咨發也。

  (丑)二正立譬四。初父子相失譬。二父子相見譬。三追誘譬。四領付家業譬。

  (寅)初父子相失譬。領上總譬。及方便品中略頌也。又為四。初子背父去。二父求子中止。三子遇到父城。四其父憂念。

  (卯)初又二。初背父而去。二向本而還。

  (辰)今初

  譬若有人。年旣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譬若有人者。二乘自譬也。年幼稚者。譬善根微弱也。父。譬如來應身。指二萬億佛所教無上道。已成父子。應身息化之後。退大心故。名為捨父。無明自覆。名逃。趣向生死。名逝。輪回三界五欲。名久住他國。天道為或十。人道為二十。具厯五道為至五十歲。此領諸子先因游戲來入此宅之意也。問。應身息化。眾生起惑。是父離子。非子捨父。答。由眾生不感。故應身去世。還成子捨父義。又約觀心釋者。本覺名父。始覺種子名子。種子力微。為幼稚。背於本 覺而起無明。為捨父逃逝。寂光理性為本國。五欲生死為他國。經厯五道為五十歲也。

  (辰)二向本而還

  年旣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游行。遇向本國。

  年旣長大者。譬大乘善根冥熏欲著也。加復窮困者。譬退大旣久。殘福漸盡。具受八苦。不得出要。故窮。八苦所燒。故困也。馳騁四方者。徧厯身受心法。徧推有無雙亦雙非也。以求衣食者。於中求正道食。求助道衣也。漸漸游行遇向本國者。不期而會名之曰遇。外道厭苦求理。雖復不當。亦得為可化之緣。佛初出時。諸外道等皆先得度。卽此意也。初子背父去譬竟。

  (卯)二父求子中止

  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瓈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徧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退大以後。求機不會。故雲求子不得。不為一子而廢家業。譬佛不以一處無機而廢余方施化。故雲 中止一城。謂方便土。在實報同居兩楹名中。約有余涅?名城。住此權理名止。卽此權理便是實相。故名其家。具足萬德。故為大富。五度福德為財。般若智慧為寶。導一切法皆摩诃衍。故為無量。金銀等七寶。卽圓乘三十七道品。此領上長者大富義也。倉厍盈溢者。盛米為倉。譬禅定能生百八三昧。盛物為庫。譬實相能發十八空智。自資為盈。外化為溢。此領上多有田宅義也。僮僕。譬方便波羅蜜。卽領上及諸僮僕也。又兩教二乘。通教菩薩。別三十心。悉如僮僕。圓十地如臣。十向如佐。十行如吏。十住如民。初入佛境界。率土皆王民。十行修習諸法。種種驅馳。故如吏。十回向事理稍深。職近王邊。故如佐。十地輔佛行化。降魔制敵。故如臣。象譬一心三觀。運圓教大乘。馬譬次第三觀。運別教大乘。牛譬卽空析空二觀。運通教等大乘。羊譬析法自行觀。運聲聞乘。不言鹿者。特是文略。又辟支值佛。入聲聞數故也。無數者。權實諸法。皆名車乘。權實觀智。名象馬牛羊。非但教法甚多。觀智亦復無數也。出入者。二而不二是入。(入中)不二而二是出。(出中)又不二而二是入。(入空入有)二而不二是出。(出於空有。此二番互融。約 三谛說。)無量還一是入。一中無量是出。(此一番約二谛說)化他用為出。自行用為入。(此一番約自他說。秖是用前三谛二谛)出法益眾生。為息。化功歸己。為利。徧於三土。為乃徧他國。。唯法性土。名己國耳。行貨曰商。居貨曰賈。譬諸菩薩徧入三土以求法利。故雲甚多。或此土菩薩往他方聽法。或他方大士來此土聞經。又應化二身。譬如商賈。將實法徧入三土。化益眾生而歸法身。故雲甚多。如世間人。令他捉財興生。亦自興生也。

  (卯)三子遇到父城

  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厯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此譬退大已後。備遭諸苦。深起厭患。欲求出離。以彼斷常邪慧。觀察五陰聚落。十八界國。十二人邑。處處求於正助衣食。由此苦境為機。感佛大悲。有得涅?之義。故雲遂到父所止城也。

  (卯)四其父憂念

  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 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父每念子下。正念失子之苦。復作是念下。懸念得子為樂也。如來自昔至今。恆思諸子大機。故言每念。開鬼道出修羅。故言五十余年。未曾說者。未曾向方便土中臣佐吏民說有此子機緣。(彼臣佐等。非全不知窮子機性。但約窮子說時未至。主伴相與覆實未宣。權從物機。故雲不說。)又應世已來。自昔華嚴方等般若諸座。亦未曾彰灼向諸大士說此聲聞本是佛子也。心懷悔恨者。悔昔不勤教诏。致令無訓逃逝。恨子不惟恩義。疎我親他。以譬如來悔不殷勤令入內凡。遂使退失本解。恨其不能精進固志。疎我正法。親他六塵也。自念老朽者。化期將畢。大法未傳。如老朽而無子。問。法身所化諸菩薩等。悉堪補處。何遽此憂。答。法身所化。本無興廢。誰譚老朽。今明化身眷屬。則有二種。一者法身大士共相影響。跡雖弟子。本或是師。亦不約此自念老朽也。二者同居凡夫。初從化佛發道心者。名此為子。子繼父業。令?胤-乚?族不斷。若身子受記作華光佛。則一方佛種相續不斷。大乘家業遞相傳付。倘身子無可化機。則大乘法財。現無付囑。後來佛種安寄。老朽興歎。正為此也。有可度機。名為得子。與授佛記。名付財物。稱於本心。名為快樂。初父子相失譬竟。

  (寅)二父子相見譬。領上長者見火譬。及方便品中頌五濁也。然法譬並明父前見子。此中則明子前見父。葢就佛。則靈智先知。約生。則機成扣應。機應不前不後。不可思議。特前後互舉耳。文為二。初子見父。二父見子。

  (卯)今初

  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捨。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幾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璎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勢力。卽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裡。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此文凡有四意。初見父之由。由於傭賃。二見父之處。處在門側。三見父之相。踞師子床乃至威德特尊。四生畏避。卽見父有大勢力悔來至此等也。初傭賃展轉者。由厭苦欣樂。推求理味。漸漸積習資 助出世善根。以此善根扣佛慈悲。故言遇到父捨也。父譬道後法身。捨譬無緣慈悲。大小二機。雙扣此捨。有大機故。故言遙見其父。有小機故。故言住立門側。若唯小無大。不應遙見尊特之身。父亦不應歡喜財物庫藏今有所付。若唯大無小。不應住立門側。亦不應言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也。第二意中言門側者。二觀為方便。如門二邊。圓中之機。當門正見。二乘偏真。譬以門側。但空三昧。偏真慧眼傍窺法身耳。扣召事遠。是故言遙也。第三意中言踞師子床者。圓報法身。安處第一義空法性之座。無復通別二惑八魔等畏也。寶幾承足者。定慧為足。實谛為幾。無生定慧。依真如境也。婆羅門名淨行。貴族高潔譬華嚴會中等覺位離垢菩薩也。剎利。王種。譬華嚴會中九地乃至初地諸大菩薩也。居士富而未貴。譬華嚴會中三十心菩薩也。真珠璎珞。譬究竟戒。首楞定。一切種慧。法音陀羅尼四璎珞也。價直千萬。譬四十地功德以嚴法身也。吏民僮僕者。若約異門明義。卽以民譬禀方便教斷通惑人。吏譬禀別教斷通惑人。若約同門明義。還譬方便波羅蜜也。內與實智同。外與機緣同。譬如 吏民。有內奉外役之義也。白拂。譬權智之用。右。譬入空智。用拂四住塵。左。譬入假智。用拂無知塵。此二為中道方便。故言侍立也。寶帳。譬真實慈悲。華。譬四攝。幡。譬神通。香水灑地。譬法水灑諸菩薩心地以淹惑塵。亦譬定水灑散心也。散眾名華。譬七淨華也。一者三聚淨戒。二者首楞大定。三者實慧。四者斷二谛疑。五者行於非道通達佛道。六者智德圓滿。了了見性。七者斷德成就。永盡無明。羅列寶物者。譬羅列諸地真實功德也。出內取與如前釋。威德特尊者。光明無邊。色像無邊。相海隨好。巍巍堂堂也。第四意中有大力勢者智大。名大力。神通大。名大勢。猶上文身手有力義也。恐怖者。小機劣弱。怯懼大道也。悔來至此者。佛本欲以大法擬之。應不稱機。但有退大之意也。竊作是念者。機中潛密冥有此意。非是顯對見勝應身也。葢父子相見。雖譬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然約化事論之。則父先見子。是如來鑒機。道理如此。今雲子先見父相及處等。並非已見。秪約機應。具述始末受化元由而已。此或是王或是王等者。波旬為王。徒輩為等。小機灰斷。無言說道。絕於色像。旣遙見勝應。非天 人所及。所說法相。迥異二乘。小智薄德。未曾見聞。便謂是魔。或魔徒輩也。且如略開三顯一之時。身子尚自狐疑。將非魔作佛。娆亂我心耶。況復初成道時。設卽用大擬小。能不疑佛為魔。又法身是王。報身與法相稱。名為王等。大乘法報。非是小乘得益之處。故雲非我傭力得物之處。譬小機不能受大化也。貧裡。譬但空之理不含萬德。或譬四見之境。肆力有地。譬偏空稱於小智。或譬四見稱於世智。衣譬行行。食譬慧行。衣食易得。譬能得有余涅?無漏衣食。或譬能得世間味禅也。若久住此等者。行大乘道。經無量劫。故雲久住。我本厭怖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廣學萬行。故言逼迫。我本樂小。而今令我發大乘心。是為強使。捨大取小。故言疾走。

  (卯)二父見子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卽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此文亦有四意。初師子座。是見子之處。如來法身。居第一義空無畏之境。明照機也。二見子便識。知 是往昔結緣眾生也。三見子歡喜。佛恆伺子機。今機來稱慈。是故歡喜。此領譬喻中卽大驚怖。方便中起大悲心。前明拔苦。故言驚怖。今明與樂。故言歡喜也。因見子適願。昔見眾生退大之後。馳騁四方以求衣食。傭賃展轉常欲與財。無機不得。今日機來。稱大慈心。故言庫藏今有所付。眾生流轉生死。眾苦所逼。為大悲所痛。故言我常思念。雖欲救拔。無機叵濟。故雲無由見之。今有可度之機。故雲而忽自來。稱大悲心。故雲甚適我願。一期化訖。故言年朽。(且約示從然燈受決。乃至兜率降神出家成道。卽是一期化事將畢也。)未見大機。法無委付。將來之徒。從誰得脫。為可度者。故言貪惜也。二父子相見譬竟。

  (寅)三追誘譬。領上捨幾用車譬。及方便品中施方便化意也。文為二。初遣旁人追。二遣二人誘。

  (卯)今初

  卽遣旁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此雙領勸誡兩門皆無機也。旁人者。智是能遣。教 是所遣。從佛出十二部經也。又臣佐等為旁人。如華嚴經中。法慧菩薩說十住。功德林菩薩說十行。金剛幢菩薩說十回向。金剛藏菩薩說十地等也。急追將還者。用頓教法勸門擬宜也。疾走往捉者。大乘明義顯露正直。用此赴機。疾趣菩提。若以菩薩為旁人者。菩薩自有神力。又被佛加。亦能令彼疾入菩提也。窮子驚愕等。是譬勸門無機。旣現無機。縱昔曾發。廢久不憶。卒聞大教。乖心故驚。不識故愕。小乘以煩惱為怨。生死為苦。若勸煩惱卽菩提。則大喚稱怨枉。若聞生死卽涅?。則大喚稱苦痛。我不干求大乘。何為用大捉我也。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譬大乘誡門擬宜。為說布畏之事也。窮子自念無罪等。是譬誡門無機。罪者。譬慈悲也。眾生罪故。入生死獄。菩薩慈悲。入獄救之。二乘無此大慈大悲。故言無罪。令入生死。是被囚執也。無大方便而入生死。必當永失三乘慧命。故言此必定死。思此等事。故言轉更惶怖。小智不解大教。故言悶絕。溺無明地。故言躄地也。

  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 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故雖)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雲是我子。(於時)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裡。以求衣食。

  此雙領勸誡兩門息化。葢是探取佛意。佛雖勸門擬宜無機。意猶未息。更作誡門擬宜。事不獲已。然後息化也。文亦四意。初卽思惟息化。言父遙見者。小去大遠。故名遙也。語使言者。若約教為使。則智本說教。智知無機。智息故教息。若約人為使。則如淨名中攝汝身香。無令彼諸眾生而起惑著。又如普賢入此娑婆。促身令小等。皆其義也。勿強將來者。旣無大機。恐傷其善根也。冷水灑面者。知有小志。宜以灰斷理水灑彼向涅?面。令得離煩悶。漸悟四谛也。莫復與語者。決定應息大乘教也。第二所以者何下。釋成息大化意。厭苦欣空。故志意下劣。悲智未發。故畏難豪貴。審知二萬億佛所曾發道心。實是佛子。為將護故。不語他人。卽從阿含乃至般若。未嘗彰言二乘作佛也。第三使者語之下。正明息於大化。我今放汝。卽是知大機弱。隨意所趣。卽是知小善強也。第四窮子歡喜下。卽是息化稱機。不為大教所逼。是故歡喜。逗之以小。可得醒 悟。故言從地而起。於但空理求正助道。或於四見求正助道。故言往至貧裡以求衣食也。初遣旁人追竟。

  (卯)二遣二人誘為二。初齊教領。二取意領。

  (辰)初齊教領者。近領三車救子。遠領波羅柰施權也。又為四。初領擬宜三車。二領知子先心。三領歎三車。四領適願爭出火宅。

  (己)今初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旣息大化。不容孤棄。擬設方便。故雲將欲。四大弟子齊已分領。不涉菩薩。故雲密遣二人。約法。卽四谛十二因緣。約理。卽有作真俗。約人。卽聲聞緣覺。而言密遣者。約教。則隱滿字為密。指半字為遣。約理。則隱實為密。指權為遣。約人。則內秘菩薩行為密。外現是聲聞為遣也。二乘教中。不修相好。但說苦無常無我不淨。故言形色憔悴。不具十力四無所畏。故言無威德者。以此小教而擬小機。故言汝可詣彼。小教明理迂隱。不同大乘直走往捉。故言 徐語窮子。見修兩道。是斷惑作處。故言此有作處。外道六行。但能伏惑。生上二界。今修谛緣。則能斷惑。出生死海。故言倍與汝直。窮子若許者。有機是許。則設教。無機是不許。不設教也。二乘唯欲除惑取證。不論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故言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者。約教。則二乘鈍根。憑教行行。方能修業。約理。則智谛相資。約人。則權人共實人修行也。

  (己)二領知子先心。三領歎三車

  時二使人。卽求窮子。旣已得之。具陳上事。

  審知有機。故言得之。卽領知子先心也。具陳上事。雇使共作。除苦集糞。與道滅直。卽領歎三車也。

  (己)四領適願爭出火宅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

  慕滅方肯修道。故雲先取其價。尋與除糞。猶雲先問其價也。取價是適願。除糞是爭出。愍者。愍其取小乘果。怪者。怪其不求佛道。初齊教領竟。

  (辰)二取意領者。領法身地久照方便。非至道樹。始知用小。早鑒眾生畏難尊特。親狎垢衣。故追領往前以成今解也。問。四大弟子。何因能知法身 久照。答。推近知遠。若至道樹。始知無有大機。不應兜率降神。正慧托胎。乃至現有煩惱納妃生子。三十四心。後身斷結。驗知脫相海微妙纓絡。著丈六粗弊垢衣。鑒機葢已久矣。文分為四。初領權智久欲擬宜。二領久知小法是其玩好。三領久知須歎三車。四領久知適願受行。

  (己)今初

  又以他日。於?總-糸+片?牖中。遙見子身。

  又者。鄭重辭也。將欲取意領法身地。知機施化之妙。重述佛意。故標章稱又也。他者。指法身也。二乘自謂權理為己。故以實理望己而名他也。日者。時也。亦智也。依法身之時。用智照機。故言他日。前齊教領。領化身用事。故二乘稱為己日。今取意領。領法身用事。故二乘稱為他日。又就如來法身說者。實智照實為己。權智照方便為他。又自行權實為己。化他權實為他。又化他照實為己。化他照權為他。今正探領法身之時。用化他權智。照權機之若有若無。照權用之若可若否。故言他日也。?總-糸+片?牖者。在屋曰?總-糸+片?。在牆曰牖。旣非中門。明處又狹。譬權智照偏機也。遙者。小去大遠也。見者。擬欲接之也。子者。昔曾結緣也。此由子隔?總-糸+片?牖之外。非關長者偏視之非。

  (己)二領久知小法是其玩好

  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修因智。力少故羸。修因福。力少故瘦。內怖無常故憔。外遭八苦故悴。四住為糞土。無知為塵坌。

  (己)三領久知須歎三車

  卽脫璎珞細輭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

  卽脫等者。譬應報身無量功德。所謂四十二地戒定慧陀羅尼纓絡。寂滅忍細輭上服。大小相海嚴飾之具。葢容服若盛。子則驚畏。二乘不宜見此相好。是故脫之。更著等者。現丈六形名粗。生忍法忍名弊。示有煩惱有為有漏。名塵土坌身也。右手。譬權用。除糞之器。譬治見思法門。自以此法斷結成佛。又用此以化人故名執持。示同怖畏生死。又示寒風馬麥等報。故名狀有所畏。

  (己)四領久知適願受行

  語諸作人。汝得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余去。當加放價。諸 有所須盆器米面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余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卽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此文具譬道品七科法門。以顯除糞之相。領上諸子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也。一者語諸作人句。譬說四念處法。是除糞之器。斷結之境。卽聞慧外凡位也。二者汝等勤作勿得懈怠。譬四正勤。能發暖位。暖是內凡。故雲得近其子。三者後復告言等。譬四如意足。咄是驚覺之辭。令捨散入靜也。正勤屬智。如男子是陽性。如意足屬定。如女子是陰性。若但正勤策動。不得與真相應。故咄令修如意足也。念處正勤。動不專一。不名為常。四如意中。定不異緣。思惟則定。思惟則斷。定斷專一。故雲汝常此作。不復紛動。故雲勿復余去。此是頂位也。如意觀中能發無漏。故雲當加汝價。有漏無漏助道正道。皆從如意觀求。欲須卽得。故雲諸 有所須莫自疑難。盆器譬四禅體含支林。米譬生空智粗。面譬法空智細。(藏教中亦有法空。非大乘法空也。)此屬正道。鹽譬十六行觀中無常。醋譬於苦。此屬助道。如米面難食。須鹽醋和之。譬正道難顯。須助道佐之也。亦有老弊使人者。譬如意觀。能發神通以代手足。但神通劣弱。故雲老弊。又九想十想八背捨等助道法門。譬以使人。如意觀中。亦有此法。須此助於正道。卽成俱解脫人。故雲須者相給也。四者好自安意。譬於五根。若得五根。則安固難壞。此忍位也。五者我如汝父等。譬於五力世第一位。似解鄰真。故雲我如汝父乃至如所生子。所以者何下。釋成如父之意。佛居道終。已具智斷。故言老大。汝居道始。未有智斷。故言少壯。有信力故無欺。有精進力故無怠。有念力故無嗔。有定力故無恨。有慧力故無怨。言余作人者。遠譬外道諸見求理。近譬四念處等四位。亦未免五過也。六者卽時更與作字名之為兒。譬七覺八正入見道位。世第一心無間證真。故雲卽時。從此轉凡成聖。故雲更與作字。阿含說五種佛子。謂四果及辟支佛。菩薩不斷結。子義未成。卽此義也。七者爾時窮子雖欣此遇下。譬 修道位七覺八正。以其不知堪任紹大。故雲猶故自謂客作賤人。以其但禀權教修行盡苦。故雲二十年中常令除糞。卽是見谛一無礙一解脫。思惟道九無礙九解脫也。三追誘譬竟。

  (寅)四領付家業譬。近領火宅中等賜大車。遠領方便中頌顯實也。文為二。初領家業。二付家業。

  (卯)初中二。初相體信。二命領業。

  (辰)今初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此正譬方等彈诃時也。由其得涅?價。事旣不虛。今為菩薩說大乘法。亦必不虛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見思已斷。聞大不謗。無漏根利。能微生信。父信子也。由此見尊特身。聞大乘教。名之為入。復被诃折。猶見丈六說小乘法。名之為出。大小出入。雖無疑難。猶謂大乘是菩薩事。非已智分不肯回心向大。故雲所止猶在本處。

  (辰)二命領業又二。初命知家事。二受命領知。

  (己)今初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 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此正譬般若轉教時也。將死不久者。有機則應。為生。機盡應謝。為死。今化機將畢。應謝非久也。金譬中理。銀譬真理。理則非多。約種種門。亦得言多。例如空非十八。約破十八法。名十八空也。勸學中。明一切法門。皆是珍寶。倉譬定門。卽百八三昧。庫譬慧門。卽十八空境。定慧倉庫。包藏一切禅定智慧無所缺少。內充外溢。故雲盈溢。其中多少者。譬般若廣略二門。菩薩行般若。應知廣略相。略則為少。廣則為多。自行為取。化他為與。大品中雲。汝當為菩薩說。故雲汝悉知之。我心如是者。佛以般若為心。當體此意者。誡令同我體法空也。今我與汝便為不異者有三義。一是加被令說。故與佛說不異。二以諸法皆如。故得不異。所謂善吉如。如來如。一如無二如。三就今日。始悟父子天性。本來不異。而二乘人。向自謂被加異耳。(如般若雲。豈二乘人。敢有所說。有所說者。皆是佛力。由機未轉。且言被加。)宜加用心無令漏失者。有二義。一是約教。為菩薩說。不可漏失。二是約理。此卽汝物。不可漏失也。

  (己)二受命領知

  爾時窮子卽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無希取者。如善吉雖說般若。自謂我無其分也。止本處者。猶保小乘果證也。未捨下劣心者。雖復恥小。未卽回心向大也。問。二乘至般若時。密得別益。何雲無希取意。答。領知無量差別法門。故名別益。無心希取。故名密得。若肯希取。卽是顯得。何名密得耶。初領家業譬。領上免難歡喜意竟。

  (卯)二付家業譬為二。初正付家業。二得付歡喜。

  (辰)初正付家業領上索車及等賜大車二意也。

  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幷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卽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我逃走。?伶-亻+立?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復經少時。譬般若後。正說無量義經之時。旣聞本從一法。生無量法。必思無量諸法。理應還入一法。 如此思時。漸以通泰。故得大乘機發。乃至今經發言三請。名為自鄙先心。此領索車意也。臨欲終時者。如後文雲。如來不久將入涅?。正指法華時也。命其子者。二萬億佛所受化之人。大機旣熟。十方雲集也。幷會二字。貫於下文。言親族者。十方法身菩薩影響眾也。言國王者。一切漸頓諸經。當機益物。部部不同。名之為國。皆言第一。卽各稱王。今經會通諸經。故名幷會國王也。等覺菩薩為大臣。十地菩薩為剎利。三十心菩薩為居士。諸君當知下。是正結會父子。實從我學。故雲此是我子。從我得解。故雲我之所生。於某城中者。此經西國文多。或可說昔名字國土。例如大通智勝因緣。今文簡略。但言某某也。背大乘法。遁入生死。故言捨我逃走。備經六趣。故雲五十余年。法身地中。常覓可化之機。故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始於今日感應道交。故雲忽於此間遇會得之也。今我所有下。是正付與家業。一切財物。卽大乘萬行萬德。先所出內。卽追指廣略般若共不共法。先已領知。今但付與。所以法華但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不復廣說一切行相。此領等賜大車意也。

  (卯)二得付歡喜。領上得車歡喜意也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卽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譬三藏中。本心不求。方等中雖恥小。自謂望絕故不求。般若中雖領知。自謂非己分故不求。如此不求而今自得也。然此歡喜之由。有遠有近。若不先教傭作。與一日之價。豈得心相體信。委業付財。譬由三藏斷結。方堪並聞大集。受折淨名。轉教般若。而致今日開顯授記耳。故傭作取價。卽是遠由。體信委知。卽是近由。又前誘引譬中。共有二意。一齊教領始自道樹。終訖出宅。二取意探領。始自法身。終訖思盡。今於領付譬中。亦有二意。一探領慈悲四味調熟。二終領付財究竟一味。遠近始終。合論五味。何者。卽遣旁人。旁人所說。譬華嚴圓頓。此教最初。旁人譬牛。所說譬乳。故雲從佛出十二部經。卽初味也。若以此擬二乘人。則無機不受。迷悶躄地。全生如乳也。次明密遣二人說除糞法。此譬鹿苑說三。於小卽信。革凡成聖。如轉乳為酪。故雲從十二部出修多羅。卽第二味也。次明心相體信出入無難。譬說方等淨名諸經。揚大折小。二乘聞大 不謗。折小不退。良以三藏斷結。取一日價。故得恣其褒貶。倘未斷結。則不堪聞揚大。如前不受勸門。亦不堪聞折小。如前不受誡門。而今不謗不退者。心相體信故也。旣親證小。故信大不虛。得涅?價。故體折不嗔。雖非己事。而不疑謗。此心淳熟。如從酪出生酥。故雲從修多羅出方等經。第三味也。次長者自知將死不久下。譬般若會中。使其領教。為大菩薩說摩诃般若。旣領知眾物。貫統法門。心明口辯彌益慕樂。但恨住小。非是己物。脫更開許。豈不樂哉。於是心漸通泰。成就大志。如從生酥。出於熟酥。故雲從方等出摩诃般若。第四味也。次臨欲終時而命其子。譬般若之後。判天性。定父子。會三歸一。付財與記。說法華教。開佛知見。示真實相。菩薩疑除。聲聞作佛。悉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如從熟酥出於醍醐。故雲從摩诃般若出大涅?。第五味也。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領一化五味之教。始終次第。其文出此。(此為最鈍聲聞。須經五味。若稍利者。四三二味。卽得入實。故此別五時教。止約一類根性所聞。不可執別而難通也。又華嚴如日照高山。阿含如日照幽谷。照幽谷時。未嘗不照高山。說阿含時。何得不說華嚴。方等般若。例此可知。今人僅讀四教儀一書。不知廣習台宗。寧知如來大機大用。)初立譬竟。

  (子)二法合甚略。譬中已委。故不更論。貴在得意。不俟費辭也。文為四。初合父子相失。二合父子相見。三合追誘。四合領付家業。

  (丑)今初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

  似有二義。一取大機為子。昔未逃逝。旣非真位。猶居外凡。故名似也。二取小機為子。子旣逃父。貶之言似。卽以似字而合相失。

  (丑)二合父子相見

  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但合長者見子便識。卽得子見父父見子二文八義。

  (丑)三合追誘二。初合旁人追。二合二人誘。

  (寅)今初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三苦。謂壞苦。行苦。苦苦也。受諸熱惱。卽五濁障重。迷惑無知。卽不受勸誡。樂著小法。卽但有小志。不堪大化也。

  (寅)二合二人誘又二。初合齊教領。二合取意領。

  (卯)今初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稱至涅?一日之價。旣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

  令我等思惟等。是合具陳上事。勤加精進。是合尋與除糞。得至涅?等。是合先取其價也。

  (卯)二合取意領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上言又以他日遙見子身。今雲先知。上言羸瘦憔悴。今雲心著弊欲等。上言卽脫璎珞。今言不為分別等。三合追誘竟。

  (丑)四合領付家業二。初合領家業。二合付家業。

  (寅)今初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合上心相體信出入無難 也。於此大乘無有志求。合上所止猶在本處也。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合上受命領知也。而自於此無有志願。合上無希取也。所以者何下。釋出無希取意。佛方便力。以實相法共二乘說。我等不識不共之意也。

  (寅)二合付家業又二。初合付業。二合歡喜。

  (卯)今初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恡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所以如來萬不得已。權施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意欲我等捨偽取真)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卯)二合歡喜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中根領解。二白佛自陳中。初長文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二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余

  古吳後學蕅益智旭述

  (壬)中根領解白佛自陳中。二重頌二。初頌法說。二頌譬說。

  (癸)今初

  爾時摩诃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癸)二頌譬說二。初頌立譬。二頌法合。

  (子)初中四。初頌父子相失。二頌父子相見。三頌追誘。四頌領付家業。

  (丑)初又四。初頌子背父去。二頌求 子中止。三超頌其父憂念。四追頌遇到父城。

  (寅)今初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捨父逃逝。遠到他土。周流諸國。五十余年。

  周流諸國。譬輪回三界。五十余年。譬備經六趣也。

  (寅)二頌求子中止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旣疲。頓止一城。造立捨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砗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辇輿車乘。田業僮僕。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徧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四方推求。譬觀四生覓可度之機也。頓止一城。譬有余國方便淨涅?也。起慈悲捨。立性空宅。受用勝妙五塵。稱性法樂。良由佛居方便。是卽實報。亦卽寂光故也。王譬法身及自受用身。今是勝應。故為王所愛念也。群臣豪族。譬法身大士。往來者眾。譬諸土菩薩來往聽法。

  (寅)三超頌其父憂念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死時將至。癡子捨我。 五十余年。庫藏諸物。當如之何。

  (寅)四追頌遇到父城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饑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

  歷十二處。及十八界。以求正道助道。故雲從邑至邑。從國至國也。約有漏善。則或有所得。約無漏善。則或無所得。無大乘法食為饑餓。無大力用為羸。無大功德為瘦。迷於谛理而起見思。為體生瘡癬。初頌父子相失竟。

  (丑)二頌父子相見二。初頌子見父。二頌父見子。

  (寅)今初

  傭賃展轉。遂至父捨。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裡。欲往傭作。

  初二句。頌見父之由。次十句。頌見父之相。上明見父之處。在於門側。今言長者於其門內。卽兼得處也。菩薩行願。多明事數。故雲計算。以廣顯略為注。 授決為記。四宏誓為券。修行為疏。次窮子見父下十四句。頌生畏避。可知。

  (寅)二頌父見子。但頌見子處及見卽識。不頌歡喜適願。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

  二頌父子相見竟。

  (丑)三頌追誘二。初頌旁人追。二頌二人誘。

  (寅)今初

  卽勅使者。追捉將來。窮子驚喚。迷悶躃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寅)二頌二人誘二。初頌雇作。卽齊教領。二頌教作。卽取意領。

  (卯)今初

  卽以方便。更遣余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雲當相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捨。

  眇目。譬偏空小智。矬者豎短。譬不窮實相之源。陋者橫狹。譬不具萬善之飾。非四無所畏。故無威。非常樂我淨。故無德。淨諸房捨者。淨六根房五陰捨也。

  (卯)二頌教作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弊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旣益汝價。 幷塗足油。飲食充足。薦席厚暖。如是苦言。汝當勤作。又以輭語。若如吾子。

  初二句。頌權智久欲擬宜。次二句。頌久知小法是其玩好。次四句。頌久知須歎三車。次十句。頌久知適願受行也。語字。頌四念處。令勤作三字。頌四正勤。旣益汝價六句。頌四如意足。塗足油者。油能除風。譬禅定。復能履水。譬神通。飲食。卽米面鹽醋。薦席厚暖。譬觀練熏修諸禅。如是苦言汝當勤作。結前咄男子汝常此作等也。又以輭語若如我子。卽頌好自安意以下五根五力七覺八正等文。三頌追誘竟。

  (丑)四頌領付家業二。初頌領業。二頌付業。

  (寅)今初

  長者有智。漸令入出。經二十年。執作家事。示其金銀。真珠玻瓈。諸物出入。皆使令知。猶處門外。止宿草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初二句頌心相體信。次六句。頌受命領知。後四句。 頌無希取也。經二十年者。教菩薩斷界外見思。與前二十年除糞不同。

  (寅)二頌付業二。初頌正付業。二頌得付歡喜。

  (卯)今初

  父知子心。漸已曠大。欲與財物。卽聚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於此大眾。說是我子。捨我他行。經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凡我所有。捨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二十年者。或約二乘自行。卽除糞二十年也。或除糞之後。方名為子。則以轉教執作名二十年。或約二乘之名為二十年。

  (卯)二頌得付歡喜

  子念昔貧。志意下劣。今於父所。大獲珍寶。幷及捨宅。一切財物。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初頌立譬竟。

  (子)二頌法合三。初頌合相失相見。二頌合追誘。三頌合領付家業。

  (丑)今初

  佛亦如是。如我樂小。

  我樂小故。與父相失。佛知我故。與子相見也。

  (丑)二頌合追誘

  未曾說言。汝等作佛。而說我等。得諸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

  初二句。頌合追。次四句。頌合誘也。

  (丑)三頌合領付家業二。初頌合領家業。二頌合付家業。

  (寅)初中二。初頌合受命領知。二頌合心無希取。

  (卯)今初

  佛勅我等。說最上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我承佛教。為大菩薩。以諸因緣。種種譬喻。若干言辭。說無上道。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精勤修習。是時諸佛。卽授其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而不為我。說斯真要。

  合中具合體信委業。今但頌合委業也。最上道。卽摩诃般若。

  (卯)二頌合心無希取。此文則廣。又為三。初牒譬總明無希取。二釋無希取意。三結無希取。

  (辰)今初

  如彼窮子。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願。亦復如是。

  (辰)二釋無希取意。

  我等內滅。自謂為足。唯了此事。更無余事。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不生喜樂。我等長夜。於佛智慧。無貪無著。無復志願。而自於法。謂是究竟。我等長夜。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住最後身。有余涅?。佛所教化。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初一偈。由具小斷。故不希大斷。次一偈。由具小智。故不欣大智。次二偈。釋成小斷。次偈半。釋成小智。次偈半。重釋小斷。後一偈。重釋小智也。

  (辰)三結無希取

  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以求佛道。而於是法。永無願樂。導師見捨。觀我心故。初不勸進。說有實利。

  由我無願樂。故導師見捨。乃由觀我心。非是恡大法也。初頌合領業竟。

  (寅)二頌合付家業二。初頌合付業。二頌合歡喜。

  (卯)今初先六句牒譬。後六句正合。

  如富長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後乃付。一切財物。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

  (卯)二頌合歡喜。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世尊我今。得道得果。於無漏法。得清淨眼。我等長夜。持佛淨戒。始於今日。得其果報。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

  得道者。得實相道。得果者。分得無上菩提大乘習果。無漏法者。中道不漏二邊。得清淨眼者。分得佛眼。此明開佛知見也。淨戒成真實緣因。故得妙報。梵行成真實了因。故得妙果。所知所見。卽正因理性法身德也。真是聲聞真阿羅漢者。圓初住位。一分真一切分真。卽是分證十界三德。但就本位開顯。故雲聲聞阿羅漢也。初長文重頌正陳得解竟。

  (辛)次十三偈。歎佛恩深。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無量億劫。誰能報者。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一切供養。皆不能報。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恆沙劫。盡心恭敬。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種種湯藥。牛頭栴檀。及諸珍寶。以起塔廟。寶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養。於恆沙劫。亦不能報。諸佛希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諸法之王。能為下劣。忍於斯事。取相凡夫。隨宜為說。諸佛於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及其志力。隨所堪任。以無量喻。而為說法。隨諸眾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種種籌量。分別知已。於一乘道。隨宜說三。

  世尊大恩者。一佛始建慈悲。拔六道苦。與四聖樂。普十法界。入四宏中。此如來室恩。二如來行菩薩道。示教利喜。曾教我大乘。雖復中忘。智願不失。葢如來室清涼溫暖。大慈與樂恩。三眾生遭苦。視父而已。佛伺其宜。如犢逐母。備行六度。以利眾生。葢如來室遮寒障熱。大悲拔苦恩。四佛成道已。應受寂滅無為之樂。而隱其神德。用貧所樂法。五戒十善。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葢是佛衣遮貪欲熱恩。五示老比丘像。方便附近。與一日價。葢是佛衣除見寒愛熱恩。六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彈诃貶斥。令恥小慕大。葢是佛衣遮丑陋恩。七命領家業。金銀庫藏。皆悉令知。葢是佛衣與我莊嚴恩。八會親族。定父子。付以家業。無上寶聚。不求自得。葢如來座恩。九十。旣坐座已。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普於天人。應受供養。葢如來座。令我具足 自行化他恩。兩肩荷負等所不能報。此之謂也。牛頭栴檀者。華嚴經雲。出離垢山。若用塗身。火不能燒。此中十恩。室三。衣四。座三。當知室得衣故。有覆育之恩。室有座故。成與拔之用。座假衣室。令自他行成。衣假座室。令初後理顯。是故三義合成大恩。正論荷恩難報。不得直以亡報釋之。二譬說周中。第二明中根領解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二之余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三之一

  釋信解品竟。次釋藥草喻品。

  藥草喻品第五

  此中具山川雲雨。獨以藥草標名者。土地是能生。雲雨是能潤。草木是所生所潤。所生所潤。通皆有用。(若從如來所述義邊。則盡大地無不是藥。)而藥草用強。(若從迦葉等能領義邊。則正是中草。)譬有漏諸善。悉能除惡。而無漏為最。今無漏眾中四大弟子。以譬領佛譬。深會聖心。佛贊善哉。甚為希有。述其得解以喻其人。故稱藥草喻品。(世界悉檀。)夫藥草叢育日久。一蒙雲雨。扶蔬暐晔。芽莖豐蔚於外。力用充潤於內。譬諸無漏。住最後身有余涅?。更不願求佛道。今得聞經。自乘佛乘。兼以運 人。以佛道聲。令一切聞。內外自他具勝力用。故稱藥草喻品。(為人悉檀。)夫藥草者。能治四大。補養五髒。還年駐色。(世藥三品。下治四大。中益五髒。上可還年駐色。俱非藥王。譬昔除四住病。養五分身。還真理年。駐變易色。)今蒙雲雨。忽成藥王。餌之徧治眾病。變體成仙。譬諸無漏聞經。破無明惑。開佛知見。我等今日。真是佛子。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故稱藥草喻品。(破惑合徧治譬。卽對治悉檀。開佛知見合成仙譬。卽第一義悉檀。)約教者。三草是藏教。小樹是通教。大樹是別教。地雨是圓教。昔未開顯。則權實迥異。今旣開顯。則三草二木。同是一地所生。一雨所潤。根莖枝葉。四微何殊。應具歷五味以顯獨妙。本跡者。本住智地。曾施雲雨。跡為草木。引彼增長。觀心如玄文利益妙後說。

  (己)譬說周四大段中。第三如來述成為二。初略述成。二廣述成。

  (庚)初中二。初雙述善哉。二領所不及。

  (辛)今初

  爾時世尊。告摩诃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誠如所言。

  迦葉居僧之首。故別告之。信解具列四人。雖空生居首。然自陳之唱。屬在迦葉。故今別告。又言及諸大弟子。信知得悟不但四人也。一善哉。述其法譬 倆處領實。一善哉。述其法譬兩處領權。又華嚴之擬宜。領實也。三藏之誘引。領權也。方等之體信。般若之轉教。俱領權實也。法華之付財。開權卽實也。辭致曲巧。故言善說。皆是佛法。故言真實功德。印定不謬。故雲誠如所言。

  (辛)二領所不及

  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

  雲何不及。謂退。進。橫。豎。亦橫亦豎。非橫非豎。皆不及也。所以者何。大雲普覆。徧荷清涼。大雨俱沾。無不蒙澤。鹹令世間。皆得知見未曾有法。那忽齊教。止領二乘得益。不道人天小草。是為退所不及。菩薩名上草。亦名小樹大樹。敷榮郁茂。自他饒益。而復不領。是為進所不及。又十法界同成佛法界。那忽止領二乘。余八法界都不涉言。是為橫所不及。又七方便從淺至深。皆入真實。那忽止領二乘。余五方便都不在言。是為豎所不及。又三世利益。徧於十方十界。未曾暫廢。都不涉言。是為亦橫亦豎領所不及。又山川溪谷等。總言一地。一地能生。未嘗揀擇。草木種子。皆依於地。更無余依。一雲叆叇。 無處不密。一雨一味。不隔枯榮。普潤旣同。普得增長。如來平等。不可思議。實不先頓後漸。初三末一。如龍興雲。普雨一切。不從身心降。除熱得清涼。是為五乘七方便。十方三世。平等廣大。甚深博遠。不可思議。無有差別。是為非橫非豎。領所不及。不及之言。非都頓奪。特以初心望後心。未窮極地。故雲不盡耳。(因緣)又旣悟初阿。亦具後茶功德。但齊教之領。未暇進領橫豎周徧耳。(約教)又權行大士。宜應如此也。(本跡)觀心者。退進橫豎亦橫亦豎。無差而差也。非橫非豎。差卽無差也。觀心卽空。則差卽無差。觀心卽假。則無差卽差。觀心卽中。則非差非無差。雙照差與無差。(今人僅讀一本四教儀。辄執別五時而判教。止是竊取迦葉領解余涎。寧知如來三輪不思議化若此。)初略述成竟。

  (庚)二廣述成二。初長文。二重頌。

  (辛)初中二。初正明權實不可思議。二結歎述成。葢旣廣明三草二木差無差等。皆是迦葉領所不及。仍接引之。故結歎雲。汝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良以退進橫豎等。雖領不及。而舉其大意。不出權實故也。

  (壬)初中三。初法說。二立譬。三法合。

  (癸)初又二。初明權實教不可思議。 二明權實智不可思議。

  (子)今初

  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此正總示以領所不及也。若據窮子之譬。則必先擬以大。後接以小。體信之後。方可領知。領知之後。方可付業。自是鈍根聲聞。具歷五味受益之一途耳。豈知如來是大法王。得大自在。一音演說。隨類各解。三草二木。受益不虛。以智方便而演說法。則何權不施。寧止施三。所說皆到一切智地。則何實不顯。寧止二乘。故不可思議也。言一切智地者。究竟非二。故稱一。其性廣博。故稱切。寂而常照。故稱智。無住之本立一切法。故稱地也。

  (子)二明權實智不可思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此明權實諸教。所以皆悉不虛。不可思議者。正由如來權實之智不可思議故也。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者。契權實理也。識淺深藥也。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者。契十界機也。識標本病也。一切諸法。各有遠趣近趣。言近趣者。戒善等趣人天。念處道品等趣涅?。三祇六度趣三藏佛果。體觀無生趣三乘共實相。次第三觀趣別教果頭妙覺。言遠趣者。舉手低頭。皆緣因善性。隨聞一句。皆了因慧性。無不究竟趣於圓極佛果。夫一切諸法。卽十界法也。深心所行。卽十界機也。今雲知所歸趣通達無礙。則差卽無差。卽權而實矣。究盡明了。是實相理也。一切智慧。是圓極智也。今雲又於諸法。示諸眾生。則無差卽差。卽實而權矣。無差而差。奚止能誘窮子。差而無差。奚止局於次第五味。故不可思議也。初法說竟。

  (癸)二立譬二。初明無差而差。譬卽實而權。二明差而無差。譬卽權而實。

  (子)初中二。初約能生所生明無差而差。二約能潤所潤明無差而差。

  (丑)今初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三千大千山川溪谷土地。舉能生無差也。卉木叢林藥草。舉所生差別也。三千大千。譬眾生世間。眾 生無別法。依於五陰和合而立其名。三千大千亦無別法。依於山川溪谷土地而立其名。山譬色陰。顯而可見。川譬受陰。水流盈涸。溪譬想陰。屈曲晦明。谷譬行陰。幽隱難見。土地譬識陰。通為所依。如此五陰。皆為一切習因習果所依。猶彼山川溪谷土地。皆為一切草木種子根莖枝葉所依也。卉者。草之總名。木者。樹之總名。眾草為叢。眾樹為林。治病力用勝者。稱之為藥。今雲藥草。且舉二乘無漏善也。五乘七方便等因果不同。故雲種類若干。各有稱謂為名。各有體相為色。以要言之。十界因果諸法。不離假名五陰。十萬八千有毒無毒藥品。不離大千土地。又三千大千。可譬正因理性。通為一切所依。山川溪谷土地。可譬眾生果報五陰色心。卉木叢林。可譬眾生十界習因。此三法不相離。習因依報陰。報陰不出法性。如卉木依山川土地。山川土地依世界。此卽性德三因。法性卽正因法身德。果報卽緣因解脫德。習因卽了因般若德。若以正因望十界緣了。則無差而差。種類若干。名色各異。若以緣了望理性正因。則差而無差。同歸一地。如此權實之境。不可思議。頓扣於佛。那獨約二乘 自類領耶。

  (丑)二約能潤所潤明無差而差。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

  密雲遍覆等澍普洽。舉能潤無差也。根莖枝葉小中大等各有所受。稱其種性。舉所潤差別也。雲有形色。譬如來身密。彌布遍覆。譬普現一切群生之前。又大慈等蔭。卽譬意密。下文雲雷聲遠震。卽譬口密也。一時等澍。譬八音四辯宣注法雨。其澤普洽。譬秘密不定二種化儀。念念之中。十界各得權實諸益。非同迦葉所領次第五味。僅僅先擬後引。先施後廢而已。根譬信。莖譬戒。枝譬定。葉譬慧。小譬人天信戒定慧。中譬二乘信戒定慧。大譬菩薩信戒定慧。諸樹大小。卽通別二種菩薩。於中又各論上中下。舉凡萬有不同之機。鹹於一時各有所受。止一身雲。一音演說。能使小不過分。大不減少。稱其習報兩因種性而得生長。使彼習果華敷。報果果實。如此權實之教。不可思議。普應群機。那獨 約五味次第領耶。初明無差而差。譬卽實而權竟。

  (子)二明差而無差。譬卽權而實。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若據文義。似是結成無差而差。若論譬意。則前譬無差而差已竟。今意正顯三草二木。各有差別。而地與雨。無差別也。一地所生者。譬道前心地所生。終因道後智地。(此道前後。名有通別。道後定在果後。道前通至凡夫。故方便品中。亦以等覺已前為道前。此中須以博地凡夫無戒善者為道前。以五乘為道中。所以道前道後真如之理。等皆是地。地體無別。然皆能生。故知眾生道前心地。奚嘗不有能生性耶。而不能生不能成者。必假道後極果智地令生令成。發心已後。究竟已前。皆假智地而成熟之。)一雨所潤者。譬一音所宣一乘法門。開發道中五乘善根。終是一音平等之教。而諸草木各有差別者。譬五乘善根蒙佛法雨。隨分增長。而不自知五種之因。皆依一佛性。亦不自知五乘之教。皆是一大乘。亦不自知同歸佛慧。唯有如來能知也。二立譬竟。

  (癸)三法合二。初合無差而差。二合差而無差。

  (子)初中二。初正合。二提譬帖合 。

  (丑)初又三。初先合能潤。二追合能生所生。三復合能潤所潤。

  (寅)今初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 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者令得涅?。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此正合密雲彌布遍覆。兼合頌中雷聲遠震之譬。以顯如來三密也。出現於世。卽應身出世。是身密也。如大雲起。舉譬帖合身密也。以大音聲普徧世界天人阿修羅。卽是口密。頌中所謂雷聲遠震也。身口二密。皆由大慈所熏。所以應不失時。藥必應病。卽兼顯意密也。世界。總舉三千大千六道四生。意含十法界也。天人阿修羅。別舉三善道。能禀聲教之益。意譬三乘根性三十子也。如彼大雲徧覆等。舉譬帖合口密也。於大眾中而唱是言等。重明大音普徧。略唱六種法門。集眾聽法。猶如雷聲遠震也。一如來等。是十號法門。二未度等。是四宏法門。未度苦者。令得度苦。未解集者。令得解集。未安道者。令得安住道谛。未證滅谛涅?者。令得證於 涅?。在因名為僧那僧涅。此雲宏誓。至果名為大慈大悲。悲拔苦集。慈與道滅也。此四旣依四谛。四谛有生滅無生無量無作之不同。發心尅果。亦各有異。今自行唯圓。化他用四。雖徧用四。四皆歸圓。若不歸圓。則非出世本意。若不用四。不能普徧收機也。三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是三達法門。通達三世無有障礙。四我是一切知者。卽一心三智法門。五一切見者。卽具足五眼法門。六知道者等。卽三不護法門。知道。謂意業隨智慧行。開道。謂身業隨智慧行。說道。謂口業隨智慧行也。問。此一段文。舊用合注雨譬。今何不同。答。下文隨其所堪而為說法。正合注雨。此旣結明勸物聽受。況有大聲普唱之言。故知合雷聲也。

  (寅)二追合能生所生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

  眾生二字卽合三千大千世界假名。兼得山川溪谷土地五陰。以假名實法。不相離故。無數千萬億種。卽合卉木叢林及諸藥草。通而言之。不出十法界機。別而言之。卽取五乘七方便。乃能受潤也。

  (寅)三復合能潤所潤又二。初合能潤。二合所潤。

  (卯)今初

  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此正合一時等澍譬也。然大雲雨之於如來說法。僅為片喻。何以故。雲雨是眾生共業所感。卽是眾生識所變相。非情數攝。但屬無覆無記。所以不能觀根逗機。而於諸物或損或益。如來不爾。有大誓願。有大慈悲。有大智慧。雖亦由於眾生增上共業感佛出世。雖亦各於眾生識上。自變佛相。而本質境。是無漏善。全法報體所起應用。故能以妙觀察智。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以成所作智。隨其所堪而為說法。仍卽大圓鏡智之所普持。平等性智之所印照也。於時者。眾生來至佛所聽法之時也。諸根利鈍者。不能受道為鈍。能受道者為利。又不能秉戒者為鈍。能秉戒者為利。不能修定者鈍。能修定者利。不能斷惑者鈍。能斷惑出三界者利。析觀斷惑者鈍。體觀斷惑者利。保證真空者鈍。出假化物者利。二觀為方便者鈍。直觀中道者利。傳傳不同。又五乘七方便人。各論利鈍也。精進懈怠亦爾。隨其所堪者。稱會機宜。無增減之失也。 此則始從華嚴。終至般若。一一時中。秘密不定。一音說法。隨類各解。神力不共。不可思議。但令得益。不令墮苦。故為一時等澍。卽一時中。各具五味偏圓。徧逗眾生根性。乃至法華會中。五千退席。移置他方。雖一座席。名為顯露決定。若望十方不妨仍稱秘密。佛三密化。但同雲雨之普洽。而不同雲雨之無記。為若此也。若據迦葉所領次第五時。何名一時等澍。

  (卯)二合所潤

  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旣聞法己。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此具明聞法三世種熟脫益。種種無量乃至現世安隱。合其澤普洽譬也。後生善處乃至亦得聞法。合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譬也。旣聞法已乃至漸令入道。合華果敷實譬也。皆令歡喜。是世界益。安隱生善。是為人益。離諸障礙。是對治益。漸得入道。是第一義益。且約今初聞法而種善根者。次世熟後世脫。或過去已種。則今熟次脫。或過去已熟。則今聞卽脫。事非一概。又四悉檀益。該括權實。一一四 悉。頓漸不同。若欲具說。浩然無涯。粗示大綱。俾知如來說法。益徧未來而已。又種種皆令歡喜。卽稱其種性而得生長也。快得善利。具有四教權實善利。卽今世之華敷果實也。現世安隱。結上歡喜善利現在四益也。後生善處以道受樂。報因感報果也。亦得聞法。習因感習果也。所受道樂。必有權實。於權實道。復論淺深。所聞之法。亦復如是。卽次世中辨四益也。旣聞法已。離諸障礙。所離亦有淺深不同。總是報因感於報果。任力所能。漸得入道。所入亦有權實不同。總是習因感於習果。卽是第三後世之中辨四益也。所被之機。橫該十界。所受之益。豎徹四教。如華嚴般若等。立令地獄得益。余可知也。初正合竟。

  (丑)二提譬帖合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大雲及雨為能潤。合如來三密及聲教也。一切二字。合假名眾生也。卉木叢林藥草。合五乘七方便也。種性。合諸根利鈍懈怠精進也。具足蒙潤。合皆令歡喜快得善利也。各得生長。合現世安隱後生 善處等也。初合無差而差竟。

  (子)二合差而無差二。初正合。二結釋。

  (丑)初中二。初合一地所生一雨所潤。二合草木各有差別。

  (寅)今初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一相者。眾生心性。同一真如為相。合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合一雨也。所謂下。雙釋一相一味也。解脫相者。業卽解脫。本無二邊業縛相也。離相者。惑卽般若。本離通別二惑相也。滅相者。苦卽法身。二種生死本寂滅也。眾生心性。卽是性德解脫相離相滅相。卽一而三。卽三而一之相。如來一音。說此卽一而三卽三而一之法。則為卽一味而三味卽三味而一味之教。眾生秉教修行。則以性德三相一相為所觀境。仗佛三味一味之教為增上緣。起於中道三相一相之行。究竟得成三相一相一切種智之果也。夫佛於一實相法。方便開為三五七九等相。於一味教。分別說為兼但對帶等味。眾生秉教修行。各獲果證。誰能知者。唯佛能知究竟終歸一相一味耳。

  (寅)二合草木各有差別三。初正合眾生如草木。故不自知。二明唯有如來能知。故與大雲同而不同。三舉譬帖合眾生不知。

  (卯)今初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其有眾生者。總舉不知之人。合三草二木也。法。卽一音一味之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正明不知。何以故。持說不同。修行各異。人天作戒善之解。三乘作谛緣度解。解旣不同。卽是差別也。所得功德不自覺知者。不知佛是一味無差別教。但於七種權功德中。各得一種。各作一解。旣不知其究竟歸實。亦不知其所得是權。卽是權實俱迷。名為不自覺知也。

  (卯)二明惟有如來能知。故與大雲同而不同。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如來能知者。卽是一切種智知也。如實見之者。卽是佛眼見也。明了無礙者。卽是徹始徹終。徹內徹 外。鹹洞悉也。若約能知能見。唯有佛智佛眼。若約所知所見。則減數略舉十境。合為四意。一一無不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也。四意者。一約四法。二約三法。三約二法。四約一法。一約四法者。種相體性也。種有二義。若就相對論種。則三道是三德種。故淨名雲。一切煩惱之俦。為如來種。(由煩惱道。卽有般若種也。)又雲。五無間皆解脫相。(由不善業。卽有善法解脫種也。)又雲。一切眾生卽涅?相。不可復滅。(生死苦道。卽法身種也。)若就類論種。則一切低頭舉手。悉是解脫種。一切世智及三乘解心。卽般若種。凡有心者皆當作佛。卽法身種。如此諸種差別。惟佛能知。一切種秪一種。卽無差別。亦惟佛能知。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亦惟佛能知。相者。據外。體者。主質。性者。據內。具如十界十如中釋。若論差別。卽十法界相。惟佛能知。若論無差別。卽一佛界相。亦惟佛能知。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亦惟佛能知。體性例然。二約三法者。聞思修三慧也。仍有三重。一雲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者。三慧所取境也。教下所诠種相體性。隨教則有思修不同。對界為境。多少增減。觀體巧拙。隨義應知。為差無差。以權對實。二雲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者。三慧之當 體也。此體卽是能聞能思能修。亦有差無差等。例前可知。三雲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者。三慧之因緣也。由聞法故。方取於境。故以聞法而為因緣。如此三乘三慧。昔謂境體因緣有異。卽是差別。若入圓妙三慧。卽無差別。此有差別。惟佛能知。此無差別。亦惟佛能知。又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亦惟佛能知。三約二法者。因果也。以何法為因。得何法之果。五乘之因。各得其果。卽是差別。惟佛能知。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惟是一因一果。卽無差別。亦惟佛能知。又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亦惟佛能知。四約一法者。眾生住於種種諸地也。卽是七方便人。住於七位。此卽差別。惟佛能知。如實見之。惟是一地。卽無差別。亦惟佛能知。又差卽無差。無差卽差。亦惟佛能知。故雲明了無礙也。此中四意。攝盡諸法。種相體性。為三慧所取。所取四法。不出因果。因果之體。體惟實性也。

  (卯)三舉譬帖合眾生不知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未開顯時。七方便人皆同卉木。但能受潤增長。不能自知。旣開顯後。方知三草二木若根若莖若枝 若葉若華若果。一一無非地之四微。則能全悟眾生性德理地。而為諸佛究竟一切智地。從此智地。興大悲雲。注權實雨。化化無盡。如來所以說法華經。欲人悟此性修秘要而已。初正合竟。

  (丑)二結釋又二。初結成差卽無差。二釋出不卽說意。

  (寅)今初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一相一味等。已如前釋為眾生故。分別說此一相一味解脫離滅之法。卽是一中無量。究竟涅?常寂滅相終歸於空。卽是無量中一。所以結成畢竟無差別也。言究竟涅?者。不同二乘有余無余二涅?也。言常寂滅相者。非以斷縛名為解脫。法本無縛。今亦無脫。非以捨合名為離相。法本無合。今亦無離。非以生盡名為滅相。法本無生。今亦無滅。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不同二乘之三相也。終歸於空者。歸於中道第一義空。非是二乘灰斷之空也。勤勤再釋。簡實異權。佛之大慈。殷切甚矣。

  (寅)二釋出不卽說意。

  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卽為說一切種智。

  如來旣知始末皆一。何不一切時中但說一實。故今釋雲。觀眾生心欲而將養護持之。恐其誹謗。不卽說也。初正明權實不可思議竟。

  (辛)二結歎述成。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

  前明如來無量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如大雲雨。不可思議若此。恐人疑四弟子齊教領解。何必是實。故佛稱述。雖未及究竟佛地。而具領五時權實。開佛知見。分證佛果。亦誠不虛。兼欲引發下根。令同得悟也。先歎希有者。凡夫有反覆聞能得益。菩薩是己事。解不為奇。今以無為正位。而能捨證入實。故甚希有。能知隨宜說法。述其能領開三。能信能受。述其能領顯一也。所以者何下。釋成希有可知。又前雲汝等說不能盡。今雲汝等甚為希有者。前約佛恩普被。猶如雲雨。靡不覆潤。佛恩普載。猶如大地。靡不生成。豈直但為一方一機而已。故雲說不能盡也。今以佛恩雖普。眾生日 用不自覺知。如三草二木。根植於地。禀潤於雨。而不能知。汝等能知始終十恩。甚為希有。未度令度等。述其知佛四宏誓恩甚為希有。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述其知大慈與樂恩甚為希有。離諸障礙漸得入道。述其知大悲拔苦恩甚為希有。輪王釋梵是小藥草述其知勸善除煩惱恩甚為希有。知無漏法能得涅?及緣覺證是中藥草。述其知除寒熱見愛恩甚為希有。上草小樹。是為恥小慕大。述其知遮丑陋恩甚為希有。大樹。是述其知莊嚴恩甚為希有。最實事一地一雨。述其知付財坐座。身心財法自在安樂恩甚為希有。佛述其差別歎者。歎十恩文盡。述其無差別歎者。卽是一大恩也。廣述成中初長文竟。

  (辛)二重頌三。初頌法說。二頌立譬。三頌法合。

  (壬)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破有法王者。因果不亡。名之為有。凡夫以見思為因。分段生死為果。二乘以塵沙為因。方便變易為果。菩薩以無明為因。自性變易為果。唯有諸佛。五住因亡。二死果喪。乃於諸法得大自在也。出現世間。卽是為利眾生。故凡權實諸教。皆使受者得益不虛。隨眾生欲二句。頌權智說權教也。如來尊重四句。頌實智說實教也。有智若聞四句。釋不速說實之由也。是故迦葉四句。顯先權後實之巧也。以種種緣。卽先施權。令得正見。卽後顯實。惟此一實。名為正見。故涅?中。迦葉童子領解雲。自此以前。我等皆名邪見人也。

  (壬)二頌立譬二。初無差而差。二頌差而無差。

  (癸)初中二。初超頌能潤無差。二追頌能生所生受潤差別。

  (子)今初

  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日光掩蔽。地上清涼。叆叇垂布。如可承攬。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

  雲譬應身。應身隨智慧行。故言慧雲。能具十二部法。故言含潤。電光晃曜。譬身放大光。雷聲遠震。譬 口宣四辯。日光掩蔽。譬九十五種邪光不現。地上清涼。譬九十八種惱熱得除。叆叇垂布如可承攬。譬應身相好威儀。似同三有。有心往取。實不可得也。其雨普等四方俱下。譬八音四辯普應群機。流澍無量。譬一一時中鹹具五時八教。率土充洽。譬凡有心者皆蒙利潤。一一時中。各得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五味之益也。

  (子)二追頌能生所生受潤差別

  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干地普洽。藥木並茂。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

  山川險谷。略頌能生也。幽邃。譬眾生久遠所植習因。隱在果報色心內也。百谷。譬十善互嚴。十善為百。甘蔗質一。可譬禅定所緣境一。葡萄形多。可譬智慧所破惑多。干地普洽。譬未信者令信。余如文。初頌無差而差竟。

  (癸)二頌差而無差

  如其體相。性分大小。所潤是一。而各滋茂。

  初二句。頌所生所潤。第三句。正頌能潤無差。略不頌能生。卽以所生兼之。第四句。頌差別不自知也。二頌立譬竟。

  (壬)三頌法合二。初頌合無差而差。二頌合差而無差。

  (癸)初中三。初頌合能潤。二頌合能生所生。三頌復合能潤所潤。

  (子)今初

  佛亦如是。出現於世。譬如大雲。普覆一切。旣出於世。為諸眾生。分別演說。諸法之實。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我為如來。兩足之尊。出於世間。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隱樂。世間之樂。及涅?樂。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觐無上尊。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旣出於世等三偈。略頌十號。充潤一切等六句。略頌四宏。不頌余四法門也。諸天人眾下四偈。頌勸聽受。其法一味者。七種方便。無不皆歸一乘。差而無差也。常為大乘而作因緣者。旣作因緣。必用方便。卽無差而差也。

  (子)二頌合能生所生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上文法合能生所生。則雲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今頌則明佛觀一切普皆平等也。佛機為此。余機為彼。佛平等說。不於佛機者愛。余機者憎。譬如雨注。不擇溪谷也。佛事為自。魔事為他。應後為去。應初為來。入實為坐。出權為立。余如文。

  (子)三頌復合能潤所潤二。初頌合能潤。二頌合所潤。

  (丑)今初

  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

  此頌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也。貴賤上下。約位。持戒毀戒。約行。利根鈍根。約習。須約五乘七方便展轉說之。

  (丑)二頌合所潤又二。初頌歡喜善利現世安隱。合普洽譬。二頌後生善處乃至漸得入道。合生長敷實譬。

  (寅)今初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禅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是名大樹。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異。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

  初一偈。總明受潤。次七偈。別明受潤。後三偈。結明能潤不可思議也。人天諸王俱未斷惑。故合為小草。二乘俱有斷證。故合為中草。事六度菩薩志求作佛。發心已勝二乘。故獨為上草。通教菩薩已斷通惑。誓扶余習而化眾生。故名小樹。別教菩薩自行化他。福慧高廣。故名大樹。又可義約三教菩薩。各作小中大三樹。六度約三僧祇。通教約七八九地。別教約三十心也。於佛智慧如海一滴者。能潤如海。所潤如一滴也。一滴功德。已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矣。

  (寅)二頌後生善處乃至漸得入道。合生長敷實譬。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於山林。住最後身。聞法得果。是名藥草。各得增長。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樹。而得增長。復有住禅。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眾生。是名大樹。而得增長。

  初二偈。總頌增長。次六偈半。別頌增長也。就別頌中。諸佛之法等六句。是明人天增長。次聲聞下六句。是明二乘增長。住最後身有二義。一者二乘若不值佛。未必是最後身。由見佛故。成最後身。卽是增長義也。二者二乘已住有余涅?。名最後身。今得聞大乘法。得大乘果。乃是增長義也。次若諸菩薩下六句。是明通教增長。體法智利。故名堅固。斷三界惑。故名了達。次復有住禅下二偈。是明別教增長。禅及神通。是入假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謂聞中道第一義空。能隨順觀察也。略不頌六度增長者。六度是權中之權。有教無人。又未斷惑。可攝入人天也。初頌合無差而差竟。

  (癸)二頌合差而無差。長文廣。今頌略也。

  如是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各得成實。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前六句。舉譬帖合無差而差差卽無差。一味雨。無差也。潤於人華。指七善因華。而差也。各得成實。究竟同歸地之四微。差卽無差也。次三偈半。結成權實不二。以諸因緣種種譬喻。卽實而權也。開示佛道。卽權而實也。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者。乃開顯之實。不同華嚴方等般若中對權之實。卽教一也。聲聞皆非滅度。卽人一也。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卽行一也。漸漸修學悉當成佛。佛所知見。卽理一也。譬說周中。第三如來述成竟。

  釋藥草喻品竟。次釋授記品。

  授記品第六

  梵音和伽羅。此雲授記。亦雲受記。受決。受莂。授是與義。受是得義。記是記事。決是決定。莂是了莂。諸經或破受記。如淨名雲。為從如生得受記。為從如滅得受記。如無生滅。則知無記。思益雲。願不聞記名。大品雲。受記是戲論。今經雲何。答。若見有記。記 人。此見須破。若菩薩誓記。此記須與(此通途答)。又世谛故記。第一義故無(四教並論二谛。何得以真難俗。)。又四悉適時故記。如下說(四教各論四悉)。今經有五。若通途記。如法師品初。若別與記。如三周後(一通別)。若正因記。如常不輕。若緣因記。如法師品十種供養。若了因記。如授三根人。正因記則廣。緣了記則狹(二三因)。或遲記。或速記(三遲速。遲如聲聞。速如龍女。)。或佛記。如此文。或菩薩記。如常不輕。雖無劫國之定。亦得是記(四師弟)。復有懸記。如化城品未來弟子是(五現未)。首楞嚴三昧經明四種記。今經具之。未發心與記。如常不輕品。發心現前無生。三周記是也。四悉者。原夫諸佛。本為大事因緣出世。令諸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今大事已顯。佛已說竟。眾生已入。暢佛本懷。眾生願滿。法應與記。如父遇子。豈不付財。又行人無量世行願。願在今佛。文雲。其本願如此。故獲斯記。此兩緣。是世界悉檀故記(初約機應相對。第二單約物機。)。又二乘聞經。改小入大。圓因已足。因必招果。故如來與記。又時眾鹹知。發願為生身法身內外眷屬。或願但生彼土。饒益眾生。此兩是為人悉檀故記(一己生己善。二能生他善。)。又授二乘記。破欲退大入小菩薩。何者。若定有二乘。可退 為小。今無二乘。何所可退(一破欲退為小之惡)。又破欲發二乘心者。彼證已捨。我何為取。(二破欲發小心之惡)。又破末改小者。則便改小(三正破小惡)。又將證小者。卽不取證(四破將欲證小之惡)。此四是對治悉檀故記。又無生現前。必由實解。開佛知見不謬。故與受記。又一切眾生。但正無緣。今小乘聞經信解。緣正具足。開佛知見。故與受記。此兩是第一義悉檀故記。此四記。攝一切諸受記盡也。中根人聞法譬二周開三顯一。具足領解。如來述成。雖自知作佛。而時事未審。若蒙佛誠言。授其當果。劫國決定。近遠了莂。則大歡喜。今從佛授與。得名。故言授記品。又通論。則記十界事。皆名授記。今但記作佛。又四教佛。皆有授記。今唯在圓。又法身應身二記。今且在應。本跡。則諸大弟子久已得記。今跡示初受。以引實行觀心者。能觀心性卽空假中。卽為諸佛授記。亦能授一切記。如常不輕。

  (己)譬說周中。第四與受決為二。初正授中根記。二許為下根宿世說。

  (庚)初中二。初授大迦葉記。二授三人記。

  (辛)初又二。初長文。二重頌。

  (壬)長文為六。初行因(至)六國淨。

  (癸)今初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諸大眾。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葉。於未來世。當得奉觐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

  按世尊入滅。迦葉卽白大眾。如來捨利。非我等事。我等事者。宜應結集法藏。勿令正法速滅。此廣宣大法之明證也。傳佛心印而為西土初祖。苦心若此。又觐爾所諸佛。方示成佛。今人甫得小小光影。便欲诃佛罵祖。哀哉哀哉。

  (癸)二得果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因中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果號光明如來。又傳持大法普照一切。故號光明也。

  (癸)三劫國名。

  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

  (癸)四壽命。

  佛壽十二小劫。

  (癸)五正像久近。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癸)六國淨。

  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其土平正。無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諸寶華。周徧清淨。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無有魔事。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

  因中深心護持正法。故感國淨無魔事也。余悉如文。初長文竟。

  (壬)二重頌五。初頌行因得果(至)五總結。

  (癸)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告諸比丘。我以佛眼。見是迦葉。於未來世。過無數劫。當得作佛。而於來世。供養奉觐。三百萬億。諸佛世尊。為佛智慧。淨修梵行。供養最上。二足尊已。修習一切。無上之慧。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癸)二頌國淨。

  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多諸寶樹。行列道側。金繩界道。見者歡喜。常出好香。散眾名華。種種奇妙。以為莊嚴。其地平正。無有丘坑。諸菩薩眾。不可稱計。其心調柔。逮大神通。奉持諸佛。大乘經典。諸聲聞眾。無漏後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計。乃以天眼。不能數知。

  (癸)三頌佛壽。

  其佛當壽。十二小劫。

  (癸)四頌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癸)五總結。略不頌劫國名。

  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初授大迦葉記竟。

  (辛)二授三人記二。初請記。二與記。

  (壬)初中四。初正請。二立譬。三法合。四結請。

  (癸)今初

  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卽共同聲而說偈言。

  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賜佛音聲。

  悚栗者。改小入大。不啻脫皮換骨。真有一番天旋地轉境界。

  (癸)二立譬

  若知我深心。見為授記者。如以甘露灑。除熱得清涼。如從饑國來。忽遇大王膳。心猶懷疑懼。未敢卽便食。若復得王教。然後乃敢食。

  (癸)三法合當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過。不知當雲何。得佛無上慧。雖聞佛音聲。言我等作佛。心尚懷憂懼。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記。爾乃快安樂。

  (癸)四結請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願賜我等記。如饑須教食。

  初請記竟

  (壬)二與記三。初記須菩提。二記迦旃延。三記目犍連。

  (癸)初中二。初長文。二重頌。

  (子)長文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觐三百萬億那由他佛。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常修梵行。具菩薩道。

  (丑)二得果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號曰名相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今名空生。果稱名相者。名相本空。空則具足一切名相。不同示跡石室觀空。但悟偏理也。

  (丑)三劫國莊嚴。

  劫名有寶。國名寶生。其土平正。玻瓈為地。寶樹莊嚴。無諸丘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寶華覆地。周徧清淨。其土人民。皆處寶台。珍妙樓閣。聲聞弟子。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諸菩薩眾。無數千萬億那由他。

  (丑)四壽命

  佛壽十二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

  常處虛空。表中道第一義空也。長文竟。

  (子)二重頌五。初誡聽。二頌行因得果(至)五頌正像。

  (丑)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眾。今告汝等。皆當一心。聽我所說。

  (丑)二頌行因得果

  我大弟子。須菩提者。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最後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猶如寶山。

  (丑)三頌國淨

  其佛國土。嚴淨第一。眾生見者。無不愛樂。佛於其中。度無量眾。其佛法中。多諸菩薩。皆悉利根。轉不退輪。彼國常以。菩薩莊嚴。諸聲聞眾。不可稱數。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脫。有大威德。其佛說法。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諸天人民。數如恆沙。皆共合掌。 聽受佛語。

  (丑)四頌壽命

  其佛當壽十二小劫。

  (丑)五頌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初記須菩提竟。

  (癸)二記迦旃延二。初長文。二重頌。

  (子)長文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爾時世尊。復告諸比丘眾。我今語汝。是大迦旃延。於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奉事八千億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於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璎珞。塗香。末香。燒香。缯葢幢幡。供養塔廟。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萬億佛。亦復如是。供養是諸佛已。具菩薩道。

  (丑)二得果

  當得作佛。號曰?浮那提金光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丑)三國淨

  其土平正。玻瓈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道側。妙華覆地。周徧清淨見者歡喜。無四惡道。地獄。餓鬼。 畜生。阿修羅道。多有天人。諸聲聞眾及諸菩薩。無量萬億莊嚴其國。

  (丑)四壽命

  佛壽十二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長文竟。

  (子)二重頌四。初誡聽(至)四頌國淨。

  (丑)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眾。皆一心聽。如我所說。真實無異。

  (丑)二頌行因

  是迦旃延。當以種種。妙好供具。供養諸佛。諸佛滅後。起七寶塔。亦以華香。供養捨利。

  (丑)三頌得果

  其最後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覺。

  (丑)四頌國。淨略不頌壽命正像也。

  國土清淨。度脫無量。萬億眾生。皆為十方。之所供養。佛之光明。無能勝者。其佛號曰。閻浮金光。菩薩聲聞。斷一切有。無量無數。莊嚴其國。

  二記迦旃延竟。

  (癸) 三記目犍連二。初長文。二重頌。

  (子)初中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語汝。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璎珞。塗香。末香。燒香。缯葢幢幡。以用供養。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百萬億諸佛。亦復如是。

  (丑)二得果

  當得成佛。號曰多摩羅跋旃檀香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丑)三劫國

  劫名喜滿。國名意樂。其土平正。玻瓈為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徧清淨。見者歡喜。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

  (丑)四壽命

  佛壽二十四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長文竟。

  (子)二重頌五。初頌行因(至)五頌正像。

  (丑)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此弟子。大目犍連。捨是身已。得見八千。二百萬億。諸佛世尊。為佛道故。供養恭敬。於諸佛所。常修梵行。於無量劫。奉持佛法。諸佛滅後。起七寶塔。長表金剎。華香伎樂。而以供養。諸佛塔廟。

  剎者。具雲剎摩。此翻土田。以柱表剎。示所居處也。

  (丑)二頌得果兼國名

  漸漸具足。菩薩道已。於意樂國。而得作佛。號多摩羅。旃檀之香。

  (丑)三頌壽命

  其佛壽命。二十四劫。

  (丑)四頌國淨

  常為天人。演說佛道。聲聞無量。如恆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薩無數。志固精進。於佛智慧。皆不退轉。

  (丑)五頌正像

  佛滅度後。正法當住。四十小劫。像法亦爾。

  初正授中根記竟。

  (庚)二許為下根宿世說

  我諸弟子。威德具足。其數五百。皆當授記。於未來世。鹹得成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緣。吾今當說。汝等善聽。

  下根之人。已聞法譬二周。復見上中受記。恐其猶疑不了。深生愧恥。故先六句。許其總記。次四句。許說宿緣。所以引進之也。第二譬說周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三之一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三之二

  古吳後學蕅益智旭述

  釋授記品竟。次釋化城喻品。

  化城喻品第七

  化者。神力所為也。以神力故。無而倏有。名之為化。防非御敵。稱之為城。譬二乘涅?。(城)權智所為也。(化)以權智力。無而說有。用教為化。防思御見。名為涅?。蘇息引入。(三藏蘇息。二酥引。法華入。)實未究竟。(化)而言滅度。(城)權假施設。故言化城。喻如前釋。此因緣釋也。(若從機說。無而倏見。見已生喜。卽世界益。得入蘇息。卽為人益。防非御敵。卽對治益。而言滅度。第一 義益。若從應說。權立此城。卽世界化。為生小善。卽為人化。且除見思。卽對治化。終引入大。卽第一義化。)約教者。三藏於涅?生安隱想。生滅度想。通教二乘。與三藏同。菩薩不爾。釋論雲。如父過險。一腳入城。一腳門外。憶其子故。從城入險。誓扶余習入生死。而不以空為證也。別教不道城如化。用城防險。從城門徑過。將城作方便斷見思惑。不道此為極也。圓教知無賊病。亦不須城。故言化城。今是圓教意。故題為化城喻品。(圓教言化者。在昔斥奪。但雲不堪。亦未曾雲涅?是化。故至今教。動執開權。方雲是化。乃至顯實。化乃成真。卽寶處故。故知藏通謂極非化。別教非極非化。圓教非極是化。亦可是極是化。亦可是極非化。與藏通教言同意別。言今是圓教意者。亦從破計。故且雲化。若開顯已。無非真實。)本跡者。若從機說。應雲。本住三德之城。跡入化城。若從應說。則跡示說化也。觀心者。觀因緣生法卽空。是入化城。因緣卽假。是出化城。因緣卽中。是歸寶處。又觀空卽中。則了化非化。卽權而實。又化城寶所。通論六卽。心性本空。無不空時。理卽化城也。心性本中。無不中時。理卽寶所也。聞此理性。能生信解。為名字化城寶所。圓伏五住。為觀行化城寶所。乃至究竟。例此可知。問。此品說因緣事。下根得悟。應名宿世品。答。品初廣說因緣。末則結譬化城。若從初。應稱宿世。經家從末。故言 化城。又上根疑薄。但取道樹三七思惟以明機緣。中根疑厚。加以譬喻。深取二萬億佛所教無上道以明機緣。下根疑更厚。故明宿世久遠機緣。若從久遠之始。則名宿世。若從中間。則言化城。若從究竟。則言寶所。經家處中標品。收得初後。從此義便。故言化城喻品。(正法華名往古品。所以有此問答。)問化城是權。寶所是實。何意棄實從權。答。由知城是化。則知寶所是實。故標化不失實也。

  (戊)三因緣說周二。初正說因緣。二授下根記。其領解述成二意。文或前後不定。又領解或默念發言不同。文少不足分品。故皆入授記段中。

  (己)初正說因緣二。初先明知見久遠。二正明宿世因緣。

  (庚)初中二。初長文。二重頌。

  (辛)長文為三。初出所見事。二舉譬明久遠。三結見昔如今。

  (壬)今初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

  (壬)二舉譬明久遠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於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於汝等意雲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不也。世尊。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壬)三結見昔如今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

  此顯如來三達遠明。所引往事。分明不虛。然後說宿緣也。當知十世古今。的確始絡不離當念。離此當念心性之外。別無去來實法可得。由無明故。妄計遷滅。於遷滅中。有憶有忘。就彼所憶。有遠有近。然所憶若遠若近之事。並是現前一念所變相分。非於心外別有他物也。且如吾人追憶十年二十年事。亦復宛在目前。便可例知心性本來豎徹三世。三世不出現前一念。但由無明。不能遠見。佛旣無明斷盡。心性洞朗。故豎極三際之始終。橫極法界之邊際。炳然知見。何足致疑。長文竟。

  (辛)二重頌三。初頌所見事。二頌舉譬明久遠。三頌 見昔如今。

  (壬)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邊劫。有佛兩足尊。名大通智勝。

  (壬)二頌舉譬明久遠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盡此諸地種。皆悉以為墨。過於千國土。乃下一塵點。如是展轉點。盡此諸塵墨。如是諸國土。點與不點等。復盡抹為塵。一塵為一劫。此諸微塵數。共劫復過是。彼佛滅度來。如是無量劫。

  (壬)三頌見昔如今

  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諸比丘當知。佛智淨微妙。無漏無所礙。通達無量劫。

  卽空故淨。卽假故微。卽中故妙。又三智一心故淨。一心三智故微。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妙。體圓滿故無漏。用通達周徧故無所礙。初先明知見久遠竟。

  (庚)二正明宿世因緣二。初廣述。二重頌。

  (辛)初中二。初結緣之由。二正結緣。

  (壬)初又二。初遠由。二近由。

  (癸)初又二。初明大通智勝成佛。二明十方梵王請法。

  (子)初又五。初佛壽長遠。二成道前事。三正明成道。四明成道後眷屬供養。五 請轉法輪。

  (丑)今初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

  (丑)二成道前事

  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加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現前。

  諸佛道同。為緣事異。釋迦苦行六年。彌勒卽日得道。彼佛十劫猶不現前。非根有利鈍。道有難易也。但緣宜賒促。應示長短耳。一切八相垂跡之處。皆先破魔。准說法華。亦應先漸。復雲破魔。似同穢土。若准壽長。復非穢土。故知同居淨穢。其相葢多。成道等事。不必全同此土三藏。

  爾時(佛未坐道場前)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鹹作是念)佛於此坐。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逮佛)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華。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其余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於滅度。亦復如是。

  (丑)二正明成道

  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丑)四明成道後眷屬供養

  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捨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其祖轉輪聖王。與一百大臣。及余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至道場。鹹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為度眾生故。於無量億歲。爾乃得成佛。諸願已具足。善哉吉無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體及手足。靜然安不動。其心常?怕。未曾有散亂。究竟永寂滅。安住無漏法。今者見世尊。安隱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稱慶大歡喜。眾生常苦惱。盲瞑無導師。不識苦盡道。不知求解脫。長夜增惡趣。減損諸天眾。從冥入於冥。永不聞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隱無漏道。我等及天人。為得最大利。是故鹹稽首。歸命無上尊。

  十六王子若約表法。卽自行化他八正道也。

  (丑)五請轉法輪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勸請世尊轉於法輪。鹹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百福自莊嚴。得無上智慧。願為世間說。度脫於我等。及諸眾生類。為分別顯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眾生亦復然。世尊知眾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樂及修福。宿命所行業。世尊悉知已。當轉無上輪。旣雲令得是智慧。又雲若我等得佛。又結雲當轉無上輪。當知卽是請滿字教。如今佛華嚴也。初明大通智勝成佛竟。

  (子)二明十方梵王請法二。初威光照動。二梵王來請。

  (丑)今初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鹹作是言。此中雲何忽生眾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徧滿世界。勝諸天光。

  佛降神時。初生時。成道時。法爾世界震動。大光普照。但有緣者遠在他方亦覺。無緣者。近亦不知耳。觀心釋忽生眾生者。心性本淨。陰入界。覆之則暗。若修觀慧。本性理顯。又兩山是二谛。其間是中道。日月光是二智。佛光是中道。無分別智光。照本有三谛洞明也。

  (丑)二梵王來請五。初東方。二東南方。三南方。四總舉余六方。五上方。

  (寅)初東方六。初覩瑞驚駭。二互相問決。三尋光見佛。四三業供養。五請轉法輪。六如來默許。

  (卯)今初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

  (卯)二互相問決

  是時諸梵天王。卽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徧照於十方。

  (卯)三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目*矦?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卯)四三業供養

  卽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卽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幷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處。時諸梵天王。卽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難可得值遇。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天人之大師。哀愍於世間。十方諸眾生。普皆蒙饒益。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億國。捨深禅定樂。為供養佛故。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今以奉世尊。惟願哀納受。

  問。梵天雨華如須彌山。樹座猶下。其相如何。答。不思議事。彼此不礙。

  (卯)五請轉法輪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縏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旣雲度苦眾生。卽是請半字教。如今鹿苑。

  (卯)六如來默許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諸佛受請之儀。法爾皆是默許。隨順先佛規則故。生人尊重渴仰故。不同凡夫外道故。能令目擊道存故。初東方竟。

  (寅)二東南方六。初覩瑞驚駭(至)六如來默許。

  (卯)今初

  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問決

  卽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未曾見此相。當共一心求。過千萬億土。尋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脫苦眾生。

  (卯)三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 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目*矦?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卯)四三業供養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卽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幷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卽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世尊甚希有。久遠乃一現。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三惡道充滿。諸天眾減少。今佛出於世。為眾生作眼。世間所歸趣。救護於一切。為眾生之父。哀愍饒益者。我等宿福慶。今得值世尊。

  (卯)五請轉法輪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輪。度脫眾生。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忍善者增益。

  此亦同前請半字教也。

  (卯)六如來默許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二東南方竟。

  (寅)三南方六。初覩瑞驚駭(至)六如來默許。

  (卯)今初

  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問決

  卽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而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卯)三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埸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目*矦?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卯)四三業供養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卽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幷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卽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諸饑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覩。無量智慧者。如優昙鉢華。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愍。惟願垂納受。

  (卯)五請轉法輪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旣雲無上法輪。又雲大法鼓大法螺。卽是請對半明滿之教。如今方等也。

  (卯)六如來默許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三南方竟。

  (寅)四總舉余六方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列十方梵。正法華中。先四方。次四維。次上下。並是隨譯者意。不詳梵本次第如何。

  (寅)五上方五。初覩瑞驚駭(至)五請轉法輪。十方請竟。世尊卽說。故無默許也。

  (卯)今初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問決

  卽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卯)三尋光見佛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目*矦?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 法輪。

  (卯)四三業供養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卽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幷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處。時諸梵天王。卽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瞑。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及余一切眾。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前東南方雲百八十劫空過無佛。南方雲百三十劫乃得一見。今雲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機緣 不同。見佛奢促若此。蒙光並集。豈偶然哉。以古例今。理無二致。一見一聞。鹹從感應。聞法之士。宜何如作欣幸難遭想也。

  (卯)五請轉法輪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道。惟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旣雲以大微妙音敷演無量劫習法。又雲度苦眾生等。卽是請帶半明滿之教。如今般若也。然佛法道同。不應偏請。如今佛自始至終。具轉五味法輪。一一皆是酬梵王請。彼亦應然。今寄文便。十六王子初請華嚴。乃至上方請於般若。十六王子後請法華。節目宛然。今古一致也。初明結緣遠由竟。

  (癸)二近由。由佛受請說法。故得覆講結緣也。文為二。初轉半字法輪。二轉廢半明滿法輪。

  (子)初中三。初受請。二正轉。三聞法得道。

  (丑)今初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

  (丑)二正轉。此中應說三乘。如序品文。而今不說者。正為下根論結緣開顯等。略不言六度耳。又彼佛成道。亦必演大華嚴。以非結緣正由。故略不說。就文為二。初明四谛。二明十二因緣。

  (寅)今初

  卽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余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

  三轉者。一示轉。二勸轉。三證轉也。示轉者。謂此是苦。三界二十五有果報。皆是生死苦法。樂是壞苦。苦是苦苦。不苦不樂是行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此是苦集。三界見思煩惱。及有漏善不善不動三業。的是招苦之因。更無異因。此是苦滅。謂見思滅故有漏滅。有漏滅故生死滅。惟有此處寂靜安隱更無余處。此是苦滅道。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依四念處。具足三十七品。入三脫門。乃為滅苦之道。更無余道也。勸轉者。謂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也。證轉者。謂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復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復更修也。何故三轉。諸佛說法。法至於三。為眾生有三 根故。為生聞思修三慧故。為生見修無學三道故。十二行者。一約教。二約行。約教者。卽示勸證是也。(三四十二)約行者。三轉皆生眼智明覺。謂苦法忍為眼。苦法智為智。苦類忍為明。苦類智為覺。余三谛亦爾。故成十六心。三根人各得十六心。故成四十八行。且約一谛。名十二行也。十二谛是教法輪。十二行是行法輪。教十二為能轉。行十二為所轉。教輪則能轉唯是一權智。所轉有十二教也。若行法輪能轉之教有十二。所轉之行亦十二。或通三人。或約一人。今就見谛道。三乘利根聞示轉。卽各生眼智明覺。三人合舉。故言十二行也。輪者。轉也。將佛心中所悟法門度入彼心。故言輪也。又輪者。摧碾也。眾生聞教起行。摧破諸惑。故名輪也。沙門不聞。尚不能知。何況能轉。支佛雖悟。口不能說。婆羅門雖聞其名。不解其理。天魔梵等亦爾。故雲所不能轉也。然此四谛。義通大小及以偏圓。所謂生滅。無生。無量。無作。隨智所解。各各不同。略如玄義中明華嚴經有四聖谛品。文殊承佛力所宣。豈可判作但聲聞法。

  (寅)二明十二因緣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及廣說者。十二因緣。還是別相說於四谛故也。無明行愛取有五支。還是集谛。其余七支。還是苦谛。無明滅則行滅乃至老死滅。還是滅谛。觀因緣智。卽是道谛。故雲及廣說也。此十二法。亦通大小偏圓。所謂思議生滅。思議不生滅。不思議生滅。不思議不生滅。略如玄義中明。華嚴經六地菩薩。十種觀察十二因緣。成就般若無分別智。豈可判作但辟支法。今且依唯識。稍示思議生滅之相。一無明者。謂發業無明。卽是異熟果愚。不了善惡定有果報。及真實義愚。不了三界是苦空故。能發正招生死之業。雖嗔慢等。皆能發業。無明是主。故偏說之。二行者。卽彼無明所發善惡不動三種有漏之業。能感將來真異熟果。此二共名能引支也。三識者。由無明行為能引故。所引將來總報種子。四名色 者。由有總報識種子故。卽具將來初受生時歌邏羅等種子。受想行識四陰為名。色陰為色。五六入者。旣有識名色種。卽具將來六處種子。謂眼耳鼻舌身意。六觸者。旣有識名色六入種。卽具將來六根觸境之時觸心所種。七受者。旣有識名色六入觸種。卽具將來領納違順等境三受心所種子。此五皆名為所引支。以無明不發引業則已。旣發引業。法爾卽引此五種子。不失不壞。故名為所引支也。八愛者。謂由無明與行。旣引將來識等五種得成就已。復由迷事無明。不了境虛。妄於所受而生貪愛。雖於逆境。亦起嗔等。而愛習如水。最能潤生。故偏說之。九取者。謂由愛故。種種追求所愛境界。深生染著。十有者。謂由愛取所起業力。數數滋潤識等。五支之種子故。種子被潤而生有芽。定感將來異熟果報。此三共名能生支也。十一生者。謂後有之芽。旣已成就。捨此生已。卽受彼生。十二老死者。謂旣生已。漸漸衰變。名之為老。終歸無常。名之為死。此二皆名所生支也。前十是因。同約現在。後二是果。別約未來。由前世十支。感得今世生死。由今世十支。復感後世生死。三世因果。輪回不絕。故 名十二因緣生相。卽苦集二谛而廣說之者也。若厭老死。知老死由生故有。次卽厭生。知生由有。知有由取。知取由愛。愛由於受。受由於觸。觸由六入。六入由於名色。名色由識。識由於行。行由無明。無明止是妄想顛倒故有。更無所由。正念觀察。不愚於異熟果。深信為惡得殃。為善得樂。不愚於真實義。深信三界內是苦。出三界是樂。是名觀因緣智。以是智故。無明則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皆滅。故名十二因緣滅相。卽道滅二谛而廣說之者也。料簡十二支義。更有多門。非此所急故不備錄。分段生死旣爾。變易生死亦有緣生緣滅之相。分段十二。卽思議生滅也。若達卽空。卽思議不生滅也。變易十二。卽不思議生滅也。若達卽中。卽不思議不生滅也。又復若悟不思議不生滅者。則分段十二。亦卽不思議不生滅也。故曰。惑卽般若。業卽解脫。苦卽法身。當處清淨。當處自在。當處究竟。一清淨一切清淨。一自在一切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二正轉竟。

  (丑)三聞法得道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 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恆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不受一切法者。卽不受四見。證初果也。於諸漏心得解脫者。卽脫盡見思諸縛。證無學也。深妙禅定者。觀練熏修諸禅。卽俱解脫也。問。四谛十二因緣。旣通四教。亦有證大者不。答。例如釋迦初說三歸五戒。尚有八萬諸天悟無生忍。佛佛道同。彼安得無。今文意在略敘結緣之由。何暇廣述往古秘密不定等益。初轉半字法輪竟。

  (子)二轉廢半明滿法輪七。初諸子出家。二請法。三所將亦出家。四佛受請。五時眾有解不解。六時節。七說已入定。

  (丑)今初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根通利。卽六根清淨也。又六根互用曰通。證佛境界曰利。智慧明了。卽開示悟入也。(初約相似位釋。次約分證位釋。)

  (丑)二請法

  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彼佛初說圓頓。諸子大乘功德悉已具足。愍諸方便。重請佛開權顯實也。聲聞皆已成就者。明其障除機動。是故為請。我等志願如來知見者。此法華經。但明佛之知見。唯志於此。卽正請滿字廢半之文也。

  (丑)三所將亦出家

  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卽聽許。

  (丑)四佛受請

  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

  過二萬劫者。上施三旣久。不容中間無事。望下頌 意。二萬劫中。必說方等般若。頌雲。說六波羅蜜。及諸神通事。般若是行。神通是事。諸方等經。多明不可思議事行也。頌中又雲分別真實法。卽是大品明實相般若意也。

  (丑)五時眾有解不解

  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余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

  信受則能宏通。信解則能入實。疑惑不解千萬億眾。卽與十六子結法華緣者也。問。自佛受請以來。已過二萬劫矣。何故十六王子。猶不進具而稱沙彌。旣是沙彌。雲何復稱菩薩。答。十六子本是菩薩。急於學大乘故。無暇進具。始終現童子身也。沙彌得受菩薩大戒。自是諸佛常規。何足致疑。雖受大戒。位仍沙彌。未嘗僭越比丘。以亂住持僧寶之體。例如文殊大聖。一切行坐。皆讓摩诃迦葉。經有明文。人自不察耳。問。千萬億眾旣不能解。何不令如五千退席。何不移置他方佛土。乃令生疑惑耶。答。生疑亦得作結緣眾。故不遺也。若生謗墮苦。乃須遺耳。卽今佛說法華時。安保無生疑者。

  (丑)六時節

  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

  問。相傳釋迦說法華經。僅得八載。已自難信。謂開權顯實。開跡顯本。要言不煩故也。彼佛於八千劫未曾休廢。不知所說雲何。答。只此開權顯實四字。假使恆河沙劫。說亦不盡。何況僅八千劫。僅八年耶。且如諸法實相數語。義理浩然。該徹百界千如性修因果橫豎三法。罄無不盡。便可窮未來際而演說之。何況開跡顯本。具明嚝劫不思議事耶。又如地湧菩薩。以諸菩薩種種贊法而贊於佛。便經五十小劫。諸佛出廣長舌現神力時。便卽滿百千歲。柰何以凡夫心。欲測如來無上甚深微妙法耶。

  (丑)七說已入定

  說是經已。卽入靜室。住於禅定八萬四千劫。

  此正是結緣之近由。由佛入定。諸疑惑眾無處咨問。十六王子。為不解者覆講說經也。文中明入定處所。卽是靜室。正入定。卽是住於禅定。入定時節。卽是八萬四千劫。然諸佛無不定心。寧有出入。秪因時眾機緣在十六子。結緣齊限應爾許時耳。初結緣之由竟。

  (壬)二正結緣二。初法說結緣。二譬說結緣。

  (癸)初 中三。初明昔共結緣。二明中間更相值遇。三明今日還說法華。

  (子)初中二。初覆講利生。二佛起稱歎。

  (丑)今初

  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沙彌升座。不惟十六菩薩為然。只今毗尼藏中。亦有明文。重在解而不在年也。令發大菩提心。卽名為度。誓願。當作佛已過於世間。卽是度七方便彼岸義也。

  (丑)二佛起稱歎二。初正稱歎。二勸親信。

  (寅)今初

  大通智勝佛過八萬四千劫已。從三昧起。往詣法座安詳而坐。普告大眾。是十六菩薩沙彌。甚為希有。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無量千萬億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開示眾生。令入其中。

  (寅)二勸親信

  汝等皆當數數親近而供養之。所以者何。若聲聞辟支佛及諸菩薩。能信是十六菩薩所說經法。受持不毀者。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之慧。

  此昔佛普懸授記之文也。初明昔共結緣竟。

  (子)二明中間更相值遇

  佛告諸比丘。是十六菩薩。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一一菩薩。所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世世所生。與菩薩俱。從其聞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緣。得值四萬億諸佛世尊。於今不盡。

  值遇有三種。一者從初常受大乘。中間皆已成就。不至於今。二者初受大。中遇退大。仍接以小。此則中間猶故未盡。今得還聞大教。三者但論遇小。不論遇大。或初雖受大。退後無機。則中間未度。於今亦不盡。乃至滅後得道者是也。(此人卽以初聞小時為初結緣。復於中間唯習於小。今遇王子。初且聞小。人見釋迦一代教中一分聲聞未發心者。便卽判雲永滅不發。是則不知如來長遠之化。)問。如上塵數多劫。今始得阿羅漢。當知無生法忍。何易可階。答。一雲。大聖善巧。依四悉檀作如是說。或說佛道長遠。或說佛道易得。或隨世間所欲。或為發生宿善。或對治厭道長者說短。於道生輕易想者說長。或為聞說長短。卽得入第一義。當知言如許劫方今得羅漢者。乃是權行四悉檀。引諸實行令入道耳。又理無長短。長短在機。但須不笃自勤。何須論他時長時短。

  (子)三明今日還說法華二。初先結會古今。二正明還說法華。

  (丑)初中二。初結師之古今。二會弟子古今。

  (寅)今初

  諸比丘。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二名度一切世間苦惱。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羅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須彌相。北方二佛。一名雲自在。二名雲自在王。東北方佛。名壞一切世間怖畏。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六沙彌是古。八方作佛是今也。阿閦。此雲無動。

  (寅)二會弟子古今四。初明本結大緣。二釋今住聲聞疑。三正結會古今。四釋未來弟子疑。

  (卯)今初

  諸比丘。我等為沙彌時。各各教化無量百千萬億恆河沙等眾生。從我聞法。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明初聞法時。皆為無上菩提。所謂三乘初心。不愚於法也。但此後有退不退。致使得脫前後差別耳。

  (卯)二釋今住聲聞疑

  此諸眾生。於今有住聲聞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人等。應以是法漸入佛道。所以者何。如來智慧。難信難解。

  先明此諸眾生。大通佛時從我聞法。便為無上菩提。何故直至於今。猶有尚住聲聞地者。釋曰。我常教化之以無上菩提。但由是諸人等。應以是權小法漸入佛道故也。又有疑曰。何故是人應以是法漸入。釋曰。良以如來智慧。難信難解故也。

  (卯)三正結會古今

  爾時所化無量恆河沙等眾生者。汝等諸比丘。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

  汝等諸比丘。卽結會於今有住聲聞地者之古今也。及我滅度後聲聞弟子。卽結會於今不盡之古今也。

  (卯)四釋未來弟子疑

  我滅度後。復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 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當入涅?。我於余國作佛。更有異名。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聞是經。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余乘。除諸如來方便說法。

  疑者雲。現在聲聞。得聞佛說法華。開顯悟入。可是結緣之流。未來者不聞法華而入滅度。豈能捨小而入一乘。釋雲。彼雖生涅?想。仍生方便有余土中。受變易身。我於彼土。仍必為說是經。必令入一乘道。更無余乘也。除諸如來方便說法。正斷疑也。三是方便假說。其實決無三也。初先結會古今竟。

  (丑)二正明還說法華二。初明應時故說。二釋前開三意。

  (寅)今初

  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唯一佛乘得滅度耳。

  涅?時到者。諸佛出世化道將畢時也。如迦葉佛日月燈明佛等。說此經竟。卽入涅?。釋迦亦於此經唱滅不久。故此經為最後極唱也。眾清淨。卽斷德成就。信。是四不壞信。解。是無漏正解。了達空法。是證於真谛。皆卽智德成就。智斷旣立。又復深入 禅定。具二解脫。堪聞大教。能信受也。又眾清淨者。得三藏教益。免火宅難也。信解堅固者。得方等教益。心相體信也。了達空法者。得般若教益。能轉教人也。集諸菩薩。是會親族也。及聲聞眾。是命其子也。假使涅?時到而眾不清淨。亦不能說此經。如多寶如來。以現世無機緣故。不得說法華經。所以留全身塔。誓於滅後處處作證也。

  (寅)二釋前開三意

  比丘當知。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知其志樂小法。深著五欲。為是等故。說於涅?。是人若聞。則便信受。

  若實無二乘得滅度者。何故如來前說權教。釋雲。如來深知眾生有小性欲。著於五塵。弊於五濁。故先說三。令破濁免難。後說一也。初法說結緣竟。

  (癸)二譬說結緣二。初立譬。二法合。

  (子)初中二。初導師譬。二將導譬。

  (丑)今初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

  五百由旬者。若約果報。刖同居分段處為三百。方便變易處為四百。實報變易處為五百。若約煩惱。 則三界見思為三百。塵沙為四百。無明為五百。入空觀。能過三百。入假觀。能過四百。入中觀。能過五百也。險難惡道。譬生死因果。分段變易。卽果險難。見思五住。卽因險難。由此因果。故言惡道也。道有二種。一雖曠絕。有人可依。二者曠絕。無人可依。譬生死中有涅?。煩惱中有菩提。則雖曠絕。有人可依。若生死煩惱無涅?菩提。藥中無病。病中無藥。則嚝絕無人怖畏處也。(別圓二教。非曠有人。通教二乘。曠而有人。三藏二乘。曠而無人。故為此人設化。)若有多眾者。譬王子所化未脫之眾也。欲過此道至珍寶處者。譬發心為求無上菩提也。有一導師者。譬第十六王子也。耳清淨曰聰。意清淨曰慧。眼清淨曰明。余根清淨曰達。總而言之。卽六根清淨也。又慧卽一心三智。明卽具足五眼。又三明為明。十力為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者。雖是險道。有塞有通。具方便者。卽塞成通。乏善巧者。卽通成塞。資糧。器械。膽識。勇力。皆須具足。前路水草。皆須谙識也。

  (丑)二將導譬三。初所將人眾譬。二中路懈退譬。三滅化引至寶所譬。

  (寅)今初

  將導眾人。欲過此難。

  譬本結緣未得脫者。本緣不失。而為導師所將也。

  (寅)二中路懈退譬又二。初退大。二接小。

  (卯)今初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中路非半途也。但以發心為始。至佛為終。此兩楹間而起退意。故名中路。白導師者。大機已退。小機可生。以此冥感法身慈悲。義如白也。疲極者。譬善根微弱。無明所翳也。怖畏者。譬憚惡生死也。前路猶遠者。譬三惑難斷也。由乏大乘勇力。故疲極。由乏大乘膽識及資糧器械。故怖畏。由不谙識前路水草。故雲前路猶遠。

  (卯)二接小二。初方便設化。二歡喜前入。

  (辰)今初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雲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布。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多諸方便。譬如來權智能擬宜也。此等可愍。知其無大機也。化作一城。知其可小接也。汝等勿怖莫得退還。卽是勸令前進。譬勸轉也。今此大城可於 中止隨意所作。卽是示城可住。譬示轉也。若入是城快得安隱。卽是贊城功德。譬證轉也。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者。今佛未開顯前。不得彰灼而有此語。若論密聞。則便不妨。若論宿世。應有是言。何者。王子旣知彼等退意。卽教化雲。汝等若畏生死。且取涅?訊息。然後更行大道。亦可隨意也。又開權顯實後。卽得說之。如涅?經中諸取羅漢者。皆是其義。

  (辰)二歡喜前入

  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大歡喜。譬聞慧。歎未曾有。譬暖位。免惡道。譬頂位。快安隱。譬忍位。前入化城。譬見谛位。已度想。譬得盡智。安隱想。譬得無生智。又巳度想。譬具智德。安隱想。譬證斷德也。二中路懈退譬竟。

  (寅)三滅化引至寶所譬

  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旣得止息。無復疲倦。卽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旣得止息。譬免難。無復疲倦。譬大乘機發。寶處在近。譬顯實。大城化作。譬廢權也。寶所有二義。若約究竟。則以極果為寶所。如上文雲。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也。若約分入。卽以初發心住為寶所。如上文雲。無上寶聚。不求自得。又雲。得佛法分。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也。問。凡五處開三顯一。為有何異。答。通論無異。別論有差。方便品。約教開三顯一。文雲。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余乘若二若三也。火宅。約行開三顯一。車是運義。運則譬行。文雲。各乘大車。游於四方。嬉戲快樂也。信解。約人開三顯一。結會作人卽長者子。文雲。我等昔來真是佛子也。藥草。約差別無差別明權實。不的去取。但眾生不知。佛令其知。若知七種差別。卽知權。同依一理無差別。卽知實。差而無差。無差而差。令知此意耳。終不說言無一有一。此約自行權實二智。隨自意語。故佛能知。而眾生不知也。亦是通前通後知不知明權實也。今化城。正約理開三顯一。寶所化城。是大小兩理。破除二乘權理顯如來真實一理也。下文五百領解。舉衣珠為譬。亦是約理也。此隨文相一往而說。仍一一文並 具四一。並是如來能知。眾生不知。知卽開佛知見矣。初立譬竟。

  (丑)二法合二。初正合。二舉譬帖合。

  (丑)初中二。初合導師譬。二合將導譬。

  (寅)今初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

  如來。合導師也。汝等。合多眾也。生死。合果險難。煩惱。合因險難也。長遠。合五百由旬也。應去應度。合善知通塞之相。亦合欲至寶處也。

  (寅)二合將導譬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卽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若眾生三字。合所將人眾譬也。但聞一佛乘至乃可得成。合中路懈退譬也。佛知是心至說二涅?。合化作一城譬也。己出同居未到實報。兩楹之間。名為中道。有余無余。名二涅?。亦是聲聞緣覺二 人所證。名二涅?也。若眾生住於二地以下。合滅化引至寶所譬也。初正合竟。

  (丑)二舉譬帖合

  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旣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化作大城。帖合施三。寶處在近。帖合顯一。初廣述竟。

  (辛)二重頌二。初頌結緣之由。二頌正結緣。

  (壬)初中二。初頌遠由。二頌近由。

  (癸)初又二。初頌大通智勝成佛。二頌十方梵王請法。

  (子)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諸天神龍王。阿修羅等眾。常雨於天華。以供養彼佛。諸天擊天鼓。幷作眾伎樂。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諸天及世人。心皆懷踴躍。彼佛十六子。皆與其眷屬。千萬億圍繞。俱行至佛所。頭面禮佛足。而請轉法輪。聖師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初三偈。頌第二成道前事。次一偈。頌第三正明成道。後二偈。頌第五請轉法輪。兼第四眷屬供養。略不頌第一佛壽長遠也。

  (子)二頌十方梵王請法二。初頌威光照動。二頌梵王來請。

  (丑)今初

  世尊甚難值。久遠時一現。為覺悟群生。震動於一切。

  (丑)二頌梵王來請

  東方諸世界。五百萬億國。梵宮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諸梵見此相。尋來至佛所。散華以供養。幷奉上宮殿。諸佛轉法輪。以偈而贊歎。佛知時未至。受請默然坐。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散華奉宮殿。請佛轉法輪。世尊甚難值。願以本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

  前三偈。頌東方。後二偈。總頌九方也。初頌遠由竟。

  (癸)二頌近由二。初頌轉半字法輪。二頌轉廢半明滿法輪。

  (子)今初

  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四谛十二緣。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於諸法不受。亦得阿羅漢。從是後得道。其數無有量。萬億劫算數。不能得其邊。

  初半偈。頌受請。次偈半。頌正轉。後三偈。頌聞法得道。言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者。謂此有故彼有。卽指無明為行之生緣。行為識之生緣。乃至生為 老死之生緣也。知其過患。則當用觀智力滅彼無明。此滅故彼滅矣。

  (子)二頌轉廢半明滿法輪

  時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彌。皆共請彼佛。演說大乘法。我等及營從。皆當成佛道。願得如世尊。慧眼第一淨。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無量因緣。種種諸譬喻。說六波羅蜜。及諸神通事。分別真實法。菩薩所行道。說是法華經。如恆河沙偈。彼佛說經已。靜室入禅定。一心一處坐。八萬四千劫。

  初二句。頌第一諸子出家。次六句。頌第二請法。略不頌第三所將亦出家。但以營從二字該之。佛知下二偈。頌第四受請中二萬劫。先說方等般若。次二句。頌受請正說法華。略不頌第五有解不解及第六時節。後一偈。頌第七說已入定也。初頌結緣之由竟。

  (壬)二頌正結緣二。初頌法說。二頌譬說。

  (癸)初中三。初頌昔共結緣。二頌中間更相值遇。三頌今日還說法華。

  (子)今初

  是諸沙彌等。知佛禅未出。為無量億眾。說佛無上慧。各各坐法座。說是大乘經。於佛宴寂後。宣揚助法化。 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等眾。

  (子)二頌中間更相值遇

  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

  (子)三頌今日還說法華二。初頌結會古今。二頌正明還說法華。

  (丑)今初

  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初一偈。頌結師之古今。次二偈。但頌會現在弟子古今。略不頌未來弟子也。

  (丑)二頌正明還說法華

  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

  但頌應時故說。略不頌釋開三意。初頌法說竟。

  (癸)二頌譬說二。初頌立譬。二頌法合。

  (子)初中二。初頌導師譬。二頌將導譬。

  (丑)今初

  譬如險惡道。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五百由旬。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

  長文雲曠絕無人。今頌雲迥絕多毒獸。人譬菩提涅?。獸譬煩惱生死。獸多且毒。正以小機見思惑 重。五濁障深。不得行大直道也。水譬禅定。草譬智慧。強識二句。頌聰慧明達。在險一句。頌善知險道通塞之相。余可知。

  (丑)二頌將導譬二。初頌所將人眾中路懈退。二頌滅化引至寶所。

  (寅)初中二。初頌眾人退大。二頌導師接小。

  (卯)今初

  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

  (卯)二頌導師接小又二。初頌方便設化。二頌歡喜前入。

  (辰)今初

  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捨宅。周匝有園林。渠流及浴池。重門高樓閣。男女皆充滿。卽作是化已。慰眾言勿懼。汝等入此城。各可隨所樂。

  內曰城。外曰郭。譬有余無余二涅?也。捨譬二乘生緣慈悲。宅譬二乘生空智境。園林譬二乘總持無漏法林。渠流譬九次第定。浴池譬八解脫。重門譬空無相無願三三昧門。亦譬二乘重空三昧。謂生空。法空。乃至無願亦無願也。(與大乘二空不同)高樓閣。譬盡智無生智迥出三界也。男譬智慧。女譬禅定。觀心釋者。智體周備如城。善法圓足如郭。畢竟空 為捨宅。性具萬行為園林。九種大禅為渠流浴池。生法二空為重門。一心三智為高樓閣。直善能成自行。如男干家。慈悲能外化他。如女外適。(觀心釋化。亦通四教。今須約圓。)

  (辰)二頌歡喜前入

  諸人旣入城。心皆大歡喜。皆生安隱想。自謂已得度。

  初頌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竟。

  (寅)二頌滅化引至寶所

  導師知息已。集眾而告言。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我見汝疲極。中路欲退還。故以方便力。權化作此城。汝今勤精進。當共至寶所。

  初頌立譬竟。

  (子)二頌法合二。初頌正合。二頌舉譬帖合。

  (丑)初中二。初頌合導師。二頌合將導。

  (寅)今初

  我亦復如是。為一切導師。

  (寅)二頌合將導

  見諸求道者。中路而懈廢。不能度生死。煩惱諸險道。故以方便力。為息說涅?。言汝等苦滅。所作皆已辦。旣知到涅?。皆得阿羅漢。爾乃集大眾。為說真實法。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

  初一句。頌合所將人眾。次三句。頌合中路懈退。次一偈。頌合方便設化。次四偈。頌合滅化引至寶所也。三乘。約能趣權行。二。約所趣權理。卽有余無余之二。亦聲聞緣覺果證之二也。一切智。是般若。三十二相。是法身。真實滅。是解脫。三德不縱不橫。卽是如來秘密之藏。又一切智。卽法性識。十力等。卽法性受想行。三十二相。卽法性色。獲得究竟常樂我淨法性五陰。盡未來際不生不滅。乃名為真實滅。豈同二乘妄計灰斷。仍受變易生死耶。初頌正合竟。

  ( 丑)二頌舉譬帖合

  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旣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初二句。帖合施權。次二句。帖合顯實也。三因緣說周中。初正說因緣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三之二

 

上一篇:蕅益大師: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三)
下一篇:蕅益大師: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