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普賢德-請轉法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賢德-請轉法輪  (共一集)  2006/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674b集)  檔名:29-5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隨喜功德」是最容易修的,只要心量能擴大,你每天都會遇到許多人在做好事,自己沒有力量一樣可以隨喜,誠心誠意的贊歎、表揚都是圓滿的功德,所以這個機會不要錯過,這個很重要。

  下面第六條是「請轉法輪」,這個意思就是禮請法師大德為大家講經說法。佛法用「輪」來做代表,確實是非常圓滿、非常難得的一種做法。因為佛法終極的理論離不開空有,終極的理論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我們講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用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表示空有不二?你看佛用這個輪,輪是個圓,確實它能夠顯示出來。圓周有,圓心空的,在幾何學上。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幾何學,但是他用這個符號跟幾何學上講的圓是一個意思。幾何裡面講點,點是個抽象的概念。你真的點一個點下去了,你在放大鏡看,它是個面積。所以真正的點不是物質,甚至於說它也不是精神,佛法裡面講法性。它雖然什麼都沒有,有是它變現出來的,點動就變成線,線再移動就變成面。

  現在科學家證明物質確實是無中生有,跟佛法講得非常接近。佛在三千年前沒有任何科學儀器,他是看到的,所謂佛眼親眼看到的事實真相。所有的這些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從哪來的?無中生有。《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就像那個圓的心一樣的,它能夠變成精神、能夠變成物質,宇宙之間森羅萬象都是它變現的。佛用這麼一個符號就能代表這個教義,很不可思議,稱之為法輪。

  所以在這個輪上你就看出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看圓有心空,它真的是一體。心是能現,圓是所現,心雖然沒有相,所現的相無窮大,不斷向外擴張,就是現在科學家看到宇宙好像在膨脹,跟法輪的意思能會通。它不是爆炸,絕對沒有爆炸。科學家所講的沒有佛法講的那麼圓滿,諸位要深入,你才真正能夠了解宇宙萬有的真實相,了解之後,你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就是通達宇宙真相的人。然後你才曉得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全是假的,那是什麼?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認清楚了,放下了,叫離苦得樂。

  轉是輾轉,代代相傳,佛教給他弟子,弟子代代相傳,傳到三千年後我們來接受。我們接受,自己明白了,得到受用了,一定要傳下去。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傳人。沒有傳人不可以,一定要有傳人,傳人是愈多愈好。但是傳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為什麼?沒有那個善根福德因緣,他不能接受,真的要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善根是能信,接觸到他就能相信。福德是什麼?他能行,能信能解能行,他才得受用。緣是機緣,我們自己得到的承傳,有老師、有經典,有老師沒有經典不行,有經典沒有老師也不行,一定要有個人指導,終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世界是什麼?六道是什麼?十法界是什麼?諸佛剎土、一真法界是什麼?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切眾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沒有一樣不清楚。

  所以轉法輪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請講經,請這些大德,無論是出家在家都一樣,只要對佛法通達明了有修行,他自己真正做到。所以這個教學,先自己做到,然後你再說出,你的言語態度是肯定的,沒有疑惑。如果自己沒有做到,半信半疑,你講出來叫別人聽到也半信半疑,這是一定的道理。誠於中,自然就形於外,你表現在外面。內心裡頭不踏實,你外面的形象、言語都是模稜兩可,會聽的人、會看的人一接觸就明了,所以一定要真修,要真干。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孔子、孟子當年教學會產生那麼樣深遠的影響,道理在哪裡?沒有別的,自己做到了,親身證得的,所以能感動人。自己沒有證得,聽別人說的,沒有證得總還是有疑惑。所以聖賢的教育著重在親證,證得之後,你才說。古代講經的法師、居士如果沒有證果,他不敢講,怕說錯,說錯了背因果,你誤導別人。自己錯了無所謂,誤導別人的過失很重。現在這個時代,哪個人證果?我親近的三個老師可以說是大善知識,問他有沒有證果,他搖頭,不敢說證果。那怎麼辦?眼看著弘法的人愈來愈少,佛法在世間要斷絕,老師不得已教給我們一個方便法門。

  從前是修行證果之後出來講,現在怎麼樣?一面講一面修行,這是方便法。怎麼講法?講古人的注解。我們只要把古人的注解能看得懂,照著他的注解講,講錯了,他負責,我沒有責任。老師教導我們,我們聽聽有道理,這就好辦了。注解的采取,老師教我們一個原則,取古人的不取今人的。為什麼?古人真的有修有證,靠得住,今人煩惱習氣很重,縱然有修未必有證。所以叫我們取古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參考今人的注解,總是以古注為主,今注做一個參考而已。守住這個原則,我們再學講經,一面要講,一面要真修,然後你才能夠證實,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經典裡面的教誨。用這個方法,這是對我們現代人的根性,善巧方便;愈體驗愈深入。

  我一直到今天決不敢自稱為老師,不敢。我在講台上講經,這麼多年來都常常講,我跟大家一起學習,我們是同學,我在講台上將我自己學習的心得提供給大家分享。我對於經教的體會年年不一樣,這就是進步。就《華嚴經》來說,現在講了三千多個小時,你們如果要從頭聽,聽到現在,或者我們都保留著有光碟在,你拿從前的,幾年以前,你聽聽看,聽聽我現在講的,大不相同,不斷在進步,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樂此不疲。你叫我干什麼,我都沒有興趣,我每天興趣讀經講經,跟同學們在一起研究討論,真正體會明白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懂得了,我體驗到了,很難懂。佛法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經論裡面常講煩惱輕、智慧長,確實煩惱習氣一年比一年輕,這個非常顯著,智慧是一年比一年增長。這一次,我們在現前學習的普賢菩薩十願,十願我講過很多次,你把我從前所講的跟這一次來做個比較,你就知道,曉得不一樣。同樣一個科目,同樣一句經文,我講十遍十個樣子,絕對沒有一次是相同的。

  我們對法輪的意思認識了,請法師、大德(大德包括在家居士)來講經,我們平常講修福,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世出世間無論做什麼好事不能超過這個好事,為什麼?講經,聽眾很多,不定裡頭有那麼一個、二個開悟了,有一個、二個明白了,這個功德大!他是布施智慧,真實功德,跟別的不一樣。所以會修福的人,無論是家裡面祝壽慶生,乃至於送亡,第一殊勝的是請法師大德來講經,祝壽講《無量壽經》,超度講《地藏經》,小孩出生講《十善業道經》,比做什麼法會都殊勝,真正是消災植福。

  尤其是化解災難,對於國家,為國家祈福,過去台灣做仁王法會,能不能收到效果?《仁王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你要照經裡面去做。《仁王經》裡面教我們,請一百位的法師在七天的時間,每天讀誦《仁王經》,冥陽兩利。如果光是念,念了不懂,有沒有效果?那個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應該要怎麼做法?應該要宣講。請一百個法師早晚讀誦,就像早晚課一樣,早晨念一部,晚上念一部,上午、下午要請法師講這部經,那個功德就殊勝了。念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依教修行,經典裡面教給我們一些行法(修行的方法),依教奉行。你要把佛陀的教誨真正落實,佛所講的這些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你真得利益。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要知道他是什麼身分?不是宗教,他當年在世的身分跟中國孔子沒有兩樣,天天跟大家在一起講經說法,就是現在講的上課教學,是做這個事情的。同學們有任何疑難提出來解答討論,一生做的是這個事業,沒有做其他的事情,天天教。聽眾有常隨眾,出家的,一生跟著他老人家,他到哪裡去就跟著到哪裡去,常隨眾,經典裡面記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團體很大。臨時來參加的非常多,有人來聽一堂課,有人來聽幾天,有人來聽半個月、一個月,不固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在一起教。所以這個要認識清楚,用現代的話,要是給釋迦牟尼佛做個定位,他是什麼身分?我們今天講社會教育家。他沒有辦學校,他搞的是社會教育。來學的人,他也不收學費,也不需要報名,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信仰,你只要喜歡,佛統統接受,多元文化,這是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然後你才曉得我怎麼樣跟他學。

  他從三十歲示現開悟,這個悟就是徹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大徹大悟,悟了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直到他老人家七十九歲過世,佛法講涅盤。三十歲開始到七十九歲,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辦活動,大型的,大規模的、小規模的這種教學的活動三百多次。時間長的有好幾年,短的有半個月、一個月,或者是三天、五天不定,我們想像當中也好像是現在這種狀況一樣。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從哪個地方來的人,他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向佛陀請教,可以特別給他們開個班,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以經典有這麼多,有幾千種。

  一個會裡面可能討論很多主題,就像這個大經裡面分多少品,每一品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像大般若的法會就很長,時間很長,大寶積的法會。《華嚴經》四十品,傳到我們中國是不完整的本子,我們現在用的經是三十九品,三十九個單元,每個單元也是討論一個主題,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可以說是三十九部經合在一起,每個單元可以獨立,也可以連在一起。每個單元長短不相同,最長的「入法界品」,這一品就有四十卷,像我們現在學習的「賢首品」只有一卷半。「入法界品」裡面有五十三參,每一參又是個小單元,也討論一樁事情。所以佛的教學非常有體系,一點都不亂,從這個地方你能體現到他的智慧。

  現在人講科學,科學就是有體系、有系統的說法,幫助大家解決現前的問題;再深入,那就解決永恆的問題,生死大事。佛家講涅盤,涅盤這個名詞,佛沒有出世之前,印度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都講。涅盤是個終極的目標,不生不滅,我們一般把它翻成圓寂,圓是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正翻,翻作滅,苦集滅道四谛,滅谛就是涅盤。滅是滅煩惱、滅生死,煩惱沒有了,生死沒有了,這叫涅盤。

  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佛陀一生在教學,所謂三百余會是辦教育。中國古聖先賢重視教育,釋迦牟尼佛更重視,把王位捨棄了,榮華富貴拋棄掉,過苦行僧的生活,身教,給我們示現真正放下,放下不是口裡說的,他做到了。放下才得大自在,放下才得圓滿智慧。

  所以問佛教我們什麼?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把你的病根說出來了。他老人家教學沒有別的,幫助你回歸自性,所以佛不度眾生,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將來成佛,不過是回歸本位而已,所以回頭是岸。你現在迷失了本性,才起無明,有無明再起塵沙煩惱,有塵沙煩惱再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別,無明煩惱是妄想。你看這經上講得多清楚,你要是放下執著,你就成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你再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就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證得阿羅漢。我們講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凡夫生活空間離不開地球,證得阿羅漢的生活空間就大了。生活空間在哪裡?現在我們講銀河系,生活空間在銀河系,我們到哪個星球很自在,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任何的交通工具都辦不到,這是科學給我們做的證明,任何物質在光速裡面統統都沒有了。你證得阿羅漢果的時候,佛告訴我們,時間沒有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就是距離沒有了。星球無論多遠,沒有距離,你念頭一想就到了,就在眼前,突破了時空,阿羅漢就突破了。這是我們講神通,神通裡面講的神足通,神足通的意思就是時空沒有了,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因為過去現在未來是一不是二。然後你才曉得,你如果回歸到自性,那是多麼大的自在,那是多麼大的幸福!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你的生活空間,哪有現在局限得這麼小,真叫做作繭自縛,苦不堪言。這是大學問。

  所以請法師講經教學的功德就無量無邊。過去帝王聰明,帝王將這些法師大德,儒釋道三家的學者請到宮廷裡面上課,皇上帶著文武百官來聽來學習,這在歷史上都有記載。所以民間也有這個風氣,大富長者有財力、有能力的請法師來講經,短的講個三天、五天,半個月、一個月;長的可以請法師在那裡講上幾個月,講一部經,經有長短。從這個意思上你再能引申,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當年給孤獨長者邀請釋迦牟尼佛到捨衛國去講經、去弘法,也遇到一些障礙。他很聰明,確實他有大福報,他能夠突破障礙,真的把佛請來了。你看在只園精捨講了不少經,《華嚴》最後一品是在只樹給孤獨園講的,《彌陀經》也是在那裡講的。啟請講經的人真的是無量功德,沒有他請,這一方人就聽不到佛法。覺悟明了、修行證果都離不開說法,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文殊菩薩講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現在比從前方便,現在有電視、有網路,可以把法師講經錄下來做成光碟。我們請不到法師的時候,把這些光碟拿回去,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邀集大眾一起來聽講,一起來學習,一樣!這個請轉法輪就更省事了。你請法師來,你還要接待,這個不需要接待,所以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家庭裡面,我們當年在台中學經的時候,李老師教我們講經,不定在什麼地方。有很多經是在人家家裡面,居士家裡,都是老師的學生,他請老師到他家裡去講一部小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幾次?講七次,一個星期講一次,在他家裡客廳,他把他的親戚朋友鄰居都邀來,我們學經的這些學生跟著去。好!好方法,現在可以這樣做法。譬如你家裡面,如果天天這樣做,人家就很煩;一個星期一次,邀請你這些親戚朋友鄰居一起來聽經,你就放錄相帶,一個小時或二個小時,聽完之後可以做研究討論,把講演的重點記錄下來,然後好好來研究討論如何落實,真學!不是聽完就算了,聽了要真學。

  特別是在基礎教學的方面,我們提倡的《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能夠用一、二年的時間把這個根扎實,然後無論你學什麼樣的經教,儒釋道三家任何東西你選一樣一門深入,把你的心得要常常給別人做報告,吸收教學相長這種利益。因為你教別人,別人有問題提出來,才知道我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沒注意到,他提出來,我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解答?不能理解、不能解答,回去再研究,再好好的學,才有長進。學了不教,孤陋寡聞,不容易進步。如果走向歧途,走錯了路,自己不知道,跟大眾在一起可以避免這些過失。所以我們自己學了之後喜歡教,同時我們也喜歡邀請別人來講,彼此都能夠得利益。初聽經教的人不太習慣,但是他聽出味道來之後,那就欲罷不能。

  我們要想報佛恩,報佛恩最好的方法就是介紹別人學佛,我們自己不管學了多少,真正懂得沒有錯誤的,要歡歡喜喜常常講給別人聽。遍數講多了,諺語所謂「熟能生巧」,把你自己的智慧引發出來。這裡頭最重要的是真誠,為法,決不能為名聞利養。最怕的,名聞利養一現前,人馬上墮落,那就錯了。名,要謙虛,想想菩薩、想想祖師大德,比不上別人,謙敬的心自然生起來。利養決定不能要,人家供養來怎麼辦?修福,你不收也不好,收了之後馬上轉供養,這就對了,轉供養裡面決定沒有過失的是做為法供養。譬如這個經教很好,現在做光碟很方便,成本很低,我沒有多大的能力,我一個星期做十片、二十片分送給我的親戚朋友,這是財供養又是法供養,它內容是法,這就輾轉流通,大家都得好處。所以你要會做,要有心做,有能力盡量朝這個方向去做,決定沒有過失,有百利而無一害。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普賢德-隨喜功德
下一篇:淨空法師:普賢德-請佛住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