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切莫忘失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中說:“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是不是大乘行人,不在於他修的是什麼法,而是在於菩提心!《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為何是魔業?

  圓瑛法師解釋:《楞嚴經》中,聲聞緣覺,皆列五十種陰魔之內,據此可知。又波旬魔王,因中亦修十善,及未到地定。此定亦雲未至定,未至初禅離生喜樂地之根本定,但修近分定(只能伏惑),故名未到地定。因不發菩提心,故報生欲界頂天,而為魔王。

  什麼是菩提心?

  菩提(梵文譯音),就是覺悟。菩提心,即自覺覺他的心,自利利人的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心。上求佛道,是啟迪智慧,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培植福德,是利人。

  修大乘法門,必須要發菩提心,才具有超凡的勇氣,度生的弘願,無窮的力量,才能消除多生業障,不怕任何挫折。這是往生淨土,成佛度生的重要保證。

  菩提心是我們法身慧命的種子,是成佛的種子。菩提心稱為“善中之王”。我們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才能擴大心量,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往生淨土,成佛度眾生。

  同樣修念佛法門,由於願心不同,結果不一樣。有的人念佛,只求自了,不管別人,不想做弘法利生的事,認為會耽擱自己念佛。這和彌陀願心怎麼能相應呢?我們天天學四十八願,每條都是度眾生往生淨土,讓眾生都成佛。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以真誠的心求生極樂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因為它包括了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再回入娑婆普度眾生。

  據《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及其他經論,大致可歸納為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

  願菩提心

  所謂願菩提心,是希望自己證得無上菩提,盡未來際利益一切眾生。正如《瑜伽師地論·發心品》所說:又諸菩薩起正願心求菩提時,發如是心,說如是言:“願我決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義利,畢竟安處究竟涅槃及以如來廣大智中。”

  如是發心,定自希求無上菩提,及求能作有情義利,是故發心以定希求為其行相。願菩提心的特點,是以希求為行相,以利益一切有情及無上菩提為所緣。

  行菩提心

  所謂行菩提心,是將誓願轉化為利他行為。當我們有了利益眾生的願望之後,需要將願望落實到行為上。為保證行為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還應進一步受持菩薩戒。

  勝義菩提心

  雖然我們發願利益眾生並付諸行動,但對凡夫來說,這些願行仍是不究竟的。因為它們是建立在世俗心的基礎上,是有漏而有限的,也是充滿不平等的,故稱世俗菩提心。

  如何將這種有限的願心轉化為無限的慈悲?唯有通達空性之後,我們才能真正體悟到自己和眾生本是一體,才能對眾生生起佛菩薩那樣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勝義菩提心須證得空性後才能發起。

  印光大師言:以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印光大師 續編卷下淨土指要P592)

  南無阿彌陀佛 🙏🙏🙏

 

上一篇:聖​人的境界
下一篇:諸聖向​何處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