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7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17)

第二講 ⑥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林          
 
在一切的罪業裡,“一切我今皆忏悔”,我們過去無始劫以來,因為自己愚蒙無知,造下種種的惡業,我希望非常虔誠地忏悔。

有一種關於忏悔的方法,我們把它稱為四力忏悔。什麼是四力呢?第一力,稱為摧破力,就是在忏悔罪業前,要不斷地去思維所犯罪業的過失,從因果上來講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果報。比方說造了殺業,首先思維殺業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果報,造了偷盜的惡業,偷盜的惡業,又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子的果報。

關於如是因感如是果的思維,可以依據戒律,也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因果的書,包括我們很熟悉的《地藏經》。“無知者無懼”,如果對因果不了解,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多是不負責任的。對因果越了解,越會防護自己的行為,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如果經常去思維,惡業會帶來什麼惡果,久久熟悉,對自己的身口意所犯下的,哪怕是非常微細的過失都會害怕,要想辦法對治。

因為不斷地思維因果,可以強化自己對惡業招感果報的認識。就如一個無知幼兒,大人會經常提醒:這裡危險、那裡危險,時間一長,小孩子雖然並不知道大人說的究竟怎麼個危險法,但他會自動遠離危險區。同樣,如果我們對惡業生起一種害怕的心,也就會盡量讓自己少造惡業。

先前由於無知造下罪業,現在知道了罪業的可怕,這就好像一個人誤食了很多的毒藥,突然發現自己剛才吃的那些東西原來是劇毒啊,可想對於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會怎麼樣?他一定會非常地害怕,非常地後悔,要趕快趕快地想辦法找醫師,把有毒的東西從體內排出。我們因無知造了惡業,也應該像那個人一樣,要趕快趕快地希望惡業得到清洗。因為忏悔能清除罪業,於是生起對忏悔的渴求心。這種心態稱為摧破力,它能摧破自己護罪的心,能摧破自己無所謂的心,能摧破自己拖延忏悔時間的心,讓自己馬上警覺,要想立即忏悔不容耽擱,因為有可能,自己的罪業還未清淨時,死神卻先一步到了。

只有當懼怕罪業的心態生起,所有的忏悔才真正有力量,才真正達得到忏悔的效果。因為凡夫總是有一種僥幸的心理,我造了這麼多的惡業,反正也沒有別人看到,無所謂了。但是就像我們吃了毒藥,有沒有人看到我們吃,毒藥對我們來講都是有毒的,都會要我們的命。因為世人都有這樣的常識,所以誤食以後一定要盡快找醫生解決。其實造惡業也是一樣的呀,有沒有人看到自己造惡業並不重要,感受惡業的果報是一樣的,關於對因果的常識我們因為熏習太少,所以比毒藥更可怕的罪業,我們反而坦然無懼了。

第二個,叫做依止力。我現在因為對因果的熟悉,害怕惡業帶來的果報,而無始以來造了那麼多的惡業,那我怎麼辦呢?依照教典,就要依止三寶,依止我們的忏悔主。什麼是我們的忏悔主呢?皈了依的人,三寶是我們的忏悔主。在忏悔修法裡面,我們有“三十五佛忏悔“,也有“八十八佛忏悔”,那麼這些諸佛菩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忏悔主。在修法的時候,都可以虔誠地面對他們的法像,發自內心地向他們忏悔。

比方說我們經常可以面對西方三聖,面向阿彌陀佛進行忏悔。如果在內心,對依止的對象生起信心,認為他們是有力量的堪依處,我願意向他們誠心忏悔,這種心態就是依止力。就如一個人犯了罪,快要被刑法制裁了,現在怎麼辦?他可能會依靠一個非常有力量的人,希望能夠獲得幫助。對修法的人來說,佛菩薩是我們最有力量的依止,是我們最大的投靠,所以我們可以祈禱他們,希望通過他們,自己的罪業得以清淨,這就是依止力。

第三個,叫對治力。什麼叫對治力呢?就是可以通過修忏悔法,來對治自己所犯的過失。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十五佛忏悔、八十八佛忏悔、三昧水忏、梁皇寶忏等。當自己在隨文入觀,極力地忏悔罪業的時候,這些修法就有對治惡業的力量。

為了鼓勵忏悔,佛也在經典裡面,不止一次地告誡過我們:無知犯罪沒關系,只要你能誠心地忏悔,過去的那些罪業就可以消滅。能否滅罪主要看我們忏悔的決心。過去很多祖師大德,在凡夫位時也做過很多造惡業的事情,但當他一旦醒悟,由一念殷切忏悔心,過去的那些罪業得以消除。在忏悔修法裡最有力量的忏悔,是發菩提心的忏悔。

 

上一篇: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8
下一篇: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