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四)

──釋迦世尊成道佛七 

寬運法師開示

所以佛說眾生都喜歡財、色,但這個財、色的追求,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一把銳利的刀,刀口塗著蜜糖,如果我們像貪甜的小孩子一樣,不懂得糖蜜背後的危險性,用舌頭去舐它,結果就會怎麼樣啊?結果舌頭就會被割破、流血;所以我們要知道貪欲之過,因為它最終只會帶給我傷害,甚至是令我們喪失性命。一個人如果沉迷於物欲,必然會被物欲所累。

記得釋迦佛在世的時候,跟弟子們說過一個教誨;其中說到,當時有一個惡人名叫提婆達多,他對佛陀非常的嫉妒,一心想取代佛陀由自己來做新佛,所以處處與佛作對,且千方百計要傷害佛陀;他出家學道的目的只求神通及名聞利養,而且貢高我慢,貪得無厭;佛陀看到這種情況後,便以此來教誡弟子;佛陀說,出家修行的比丘,就好像竹子一樣,這個竹子的內在是空的,所以它能夠吸收雨露陽光,生長得很好、很茂盛,但是如果這個竹子中空的部份長實了會怎麼樣呢?長實了,就會慢慢死掉,因為竹子的心一定是空的,如果長實了,就無法生存下去,就一定會死亡。所以這個物欲,對於我們出家修行人,乃至在家學佛的居士來說,就是一種堵塞、一種障礙,令我們的智慧無法打開,而漸漸枯萎,就好像竹子中空的地方結實了一樣,竹子慢慢就會枯死,所以我們要懂得空的道理,我們要把欲望空掉,要把貪心空掉,要把一切的煩惱空掉。


經中,佛陀又說,一個不知學道成佛的人,一生就會被愛欲所牽累、所牽纏,所以說,貪戀於愛欲的人,就好像一個人拿著火炬逆風而走,他的手最後會怎麼樣啊?一定會被火燒傷。在人的一生當中,如果都被妻子、兒女、房捨、田宅,種種的東西所束縛的話,那麼幾乎就沒有出離的一天,而唯有捨離世俗的愛欲,最後才能有成佛的希望。因此如果我們想將來了生脫死,成佛作祖的話,就一定要對所有的物欲及貪求有所放棄;不放棄的話,是不可能有解脫的機會的。因此,佛陀告訴我們,要常常的記得,我們這個身體,只不過是四大假合,是由地、水、火、風組成,一旦四大不調的時候,就會分離;四大分離之後,哪裡還有一個「我」的存在呢?「我」只不過是一個幻覺而已,所以我們不要以假當真,在色身的假相當中,其實並沒有一真實的、永恆不變的我存在,所以,我們又何須執著呢?其實,佛陀已經給我們人生指出了一條解脫之路。

接著,佛陀又為我們講解了「成佛之路」。我們一般人都被世俗之愛,以及種種的誘惑所迷戀,被財、色、名、食、睡五欲所束縛,所以無法了解真理,如果人們能做到絕愛、斷欲,那麼自然就能找回自己本來的清淨心;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清淨?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被一切的物欲,也就是五欲六塵所蒙蔽了,所以見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比如說我們原本擁有六種神通,現在一種都沒有,就是因為內在的光明無法顯現。佛陀說:「人從愛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我們很多的時候,就是因為有愛、有愛欲才會有憂愁、有恐怖,所謂「從癡有愛,是我病生」,因為愚癡的關系,就生起了愛,有了愛,就生起了欲;有了欲,就有無窮的煩惱,所以「愛」是我們煩惱的根源。因此,如果我們一旦遠離了愛欲,自然就沒有憂,也沒有怖,自然就會身心自在。所以,我們學道首先就要學會割捨愛欲,這是我們學道、成佛的第一步工夫。

佛陀說,修持佛法的人就好身上穿了干草編織的衣服,若有火來,必須趕快逃避,才不會被火所燒,如果不識得逃避,就會被火燒傷,甚至燒死。所以我們學佛之人,對於這個欲望一定要遠離,若不遠離的話,就難以修成佛道。

我們學佛的人,又好像煉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把所有的雜質去掉,方能成為精器;學道人也是一樣,要把心上的執著、習氣、迷妄等去除,這樣我們的身、口、意自然就會清淨;徹底清淨了才能成佛作祖。

我們學佛的人,對於佛所說的,一定要全部信受奉行,不用去選擇,因佛所說的經教,都是真理,本來就是沒有分別,像蜜的中間和旁邊都是一樣的甜,我們不要妄加分別。

所以我們出家修行的沙門應該怎麼樣啊?應該捨棄、擯除世間一切過份的,不需要的,種種的資生物質及財寶;實行每日一食,切不可二食或多吃,因為食欲、物欲與貪圖身體的享受,都能蒙敝我們的慧根,令我們的道業難以成就;因此,如果我們發心學佛修道,就必須捨棄許多不必要的東西,把多余的東西捨棄掉或送出去,這樣就能不為物欲所累。至於飲食也是一樣,我們之所以要飲食,並非為了貪圖口腹,而是「為療形枯」,滋養我們的身色,讓我們能夠好好的修行;而所謂「修行」,其實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克制自己,把欲望減到最底,以回復自己的本性,最後能夠成佛作祖,這才是真正的修行。而這也就是《四十二章經》義理的精華所在。

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部經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經中所說的道理很簡單,卻對每一個學佛人的處世為人都非常有用,特別是我們念佛的人,許多時候雖然口中念佛,但內心還有很多無明煩惱,如果我們能夠依照經中所說的去信受奉行,那麼念佛自然就會更加精進,更有感應,這樣的話,離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遠了。今天時間已到,我們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全文完)

 

 

上一篇:王雷泉教授:佛教在未來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下一篇:寬運法師:做個快樂念佛人──釋迦世尊成道佛七 午齋過堂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