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實相)-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節、本心在哪裡?
  1、代理機器人尋找自己的覺性
  對於那個一出生就生活在“代理機器人”所感知世界中的人,在他尋找自己覺性(本心)時候,會做如下兩點分析:
  第一層幻:無論他多麼不願意相信,他所發現的真實情況是:在他認為存在的世界(宇宙)之中,因為有“中間換能器(眼耳鼻舌身)的存在”,所以他永遠不可能、也永遠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去真實的看到、聽到、聞到、嗅到、品嘗到、觸摸到任何東西。他所能接觸到的只能是在他的大腦皮層代表區中以震蕩波形式穿行在神經細胞之間的神經電流(電磁場的移動)。因為從來到世間一直到死亡,他根本、也沒有任何辦法接觸到任何東西,所以就算是多麼的不願意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都只能是“幻”。
  第二層幻:即便是他認存在著的腦皮層代表區、神經細胞、神經電流等一切的存在,也必須通過他的“眼耳鼻舌身”去感知到它們的存在,由此他也是永遠不可能感知到任何所謂的“皮層代表區、神經細胞、神經電流”的存在,所以他認為存在著一個承載這“幻”的實在物質本身也是幻。就是說,即便他認為外在世界是“幻”的這種想法本身也是幻。無論他怎麼去思考他都是在“幻”中。思考到這個時候如同是思考到了蛇吞到了自己的尾巴,而且吞到不能再吞下去的程度。
  進一步清楚地說,如果說地球上的大腦是這個代理機器人的“本心”,那麼這個代理機器人無論怎麼思考都永遠不可能摸到地球上的大腦,所以他是無法通過思考找到自己本心的,由此他也就永遠不可能找到對於他來說的生命宇宙的終極答案。
  同樣道理,“代理機器人的感覺機制”與“人體生理的感覺機制”是一模一樣的,那麼我們的本心又在哪裡呢?
  2、本心(覺性)的位置在哪裡?
  第一層幻:我們也是永遠無法感知到外界物質的存在,我們能夠感知的也只能是自己腦中的神經電流,所以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
  第二層幻:我們認為存在著的眼睛、腦皮層、神經電流因為也是依靠我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才能感知到它們存在的,所以“所覺與能覺”都是“幻”。實際上,無論如何我們都在幻中說“幻”,這當然也包括此刻寫這段文字的我及看這段文字的你!
  第三、如果代理機器人的本心可以有一個位置——在地球上,我們感知世界的心理神經機制與代理機器人的情況一模一樣,那麼我們的本心也應當有一個空間位置,而這個位置在哪裡?
  答案是:對於本心發出的幻我們可以明確感知到其存在著空間與時間,但是人們試圖通過空間與時間概念去度量、尋找“本心”的位置是非常愚蠢的,原因卻是非常簡單:因為時間與空間是本心創造出的“幻”。進一步說,問本心位置的問法類似於“一個電視劇中的人物在電視中問播放自己的電視在空間中的那個位置”一樣的愚蠢。
  更清楚地說,時間與空間的感知本身也是幻,所以所以問“本心在哪裡”的問題如同問快樂有幾斤重一樣,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答案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們的本心是沒有空間位置的,
  那麼我們不問覺性(本心)的時間空間位置,我們問覺性長什麼樣?
  
  3、覺性的樣子是波粒二相性的
  如果一個代理機器人通過實驗發現他看到的石頭、樹、燕子、花朵、山川、河流的存在都是實際存在的,而且他也檢驗了制造自己所用的“鋼鐵、木材、塑料、電路板、晶體”也都是實際存在的,那麼雖然他通過兩層幻的邏輯推斷“判斷”一切都是幻,但是他會重新理智的去思考,進而會“強制性地”否定自己以前自己認為外在世界是“幻”的“判斷”。
  但是,如果這個代理機器人通過實驗檢驗他看到的石頭、鋼鐵、樹、花朵、以及自己看著這一切的眼睛、感知這一切的腦皮層等等一切物質時,發現一切物質的存在都處於“非有非無”的狀態,那麼情況正好相反,他就會十分確定一切的所謂“實在”都是“覺中之幻”——即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
  反觀我們自己,當我們用實驗去檢驗我們認為存在著的物質時,突然震驚發現,眼前的貓、樹、花朵、燕子、對面愛人的眼睛、蹦來跳去的孩子、太陽、月亮、星系,以及你用來觀察這一切的眼睛,用來觸摸這一切的手、用來傳導這一切信息的神經細胞、神經電流、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質子、電子、光子組成的,而質子、電子和光子是波粒二相性的,所以檢驗的結果是這個世界是波粒二象性的。波粒二象性說明了什麼呢?
  波的屬性是無處不在:無處不在=哪裡都不存在=虛無=因為對時間的計量是對物質在空間中位置變化的測量,所以沒有相對運動,也就不存在時間與空間。
  粒子的屬性是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位置=存在於一個點上=存在=因為有位置就有了物質的相對運動,也就等於創造出了時間與空間。
  如果問電子(光子、質子)在那裡就等於問“快樂”有多重一樣,所以電子在哪裡的問題,回答只能是:電子即是波也是粒子。這等同是說,電子即在這裡又不在這裡;也即是說物質即存在又不存在——處於“即有即無,非有非無”的狀態。
  那麼是什麼導致物質出現這種非邏輯性的非有非無狀態的呢?也就說,是什麼讓物質成為這個樣子的?
  波粒二相性之所以會成為“波粒二相性”,完全是因為你的存在而讓物質呈現出“波粒二相性”的,所以答案非常簡單:是你,是你的觀察,是你的心。就是說你的本心創造出的“幻”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性。
  所以終極的答案是:如同鏡子中反映出的不是鏡子本身而是我們的影像一樣,當我們去檢驗外在存在的物質時,實際上檢驗結果反映出的不是物質性質是波粒二相性的,而是本心是波粒二相性的(現在你即可以看一下眼前的桌子、手機、手、臉皮、眼毛、眼睛,都是波粒二相性的,都是覺中之幻)。
  
  對於本心這種波粒二相性、或者說對於本心的特性在佛經中是如何描述的?
  本心在佛經中又被表達為自性、如來、佛性、覺性、空性、本空、本覺等。佛祖用了六百卷大般若經來講“空”,最終將六百卷的內容濃縮為260字的《心經》。《心經》之所成叫做心經,就是因為是說明“心”為何物的經(在心經中將本心表達為空)。
  心經首先說“五蘊皆空”,即人們認為真實存在的外在世界的五蘊(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指物質方面,受想行識指精神上的思念活動方面)都是“空”的。這種空的特性不指的沒有,而指的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裡的意思是說,本心與它創造出的“物質與精神”是一體的。
  為什麼是一體的?
  因為人們永遠不可能觸摸到外在世界中物質的存在,由此生命宇宙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存在於一個人的“覺”中——就是這麼簡單的一體性,所以才會是“幻不異覺,覺不異幻;幻即是覺,覺即是幻”,也即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其次,無論覺中生出什麼“幻”,覺本身是“不生不滅”的。這種不生不滅的情況比喻來說就像是“無論油墨在紙上畫出什麼景色,景色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油墨本身是不生不滅”的一樣(如同詩人把愛情比喻成玫瑰花後,有人拿著一只玫瑰當作“愛情”一樣,注意這裡的油墨與畫只是邏輯上的一個比喻),所以心經接著說這個空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同時,如同對油墨來說任何的景色都是無的一樣,心經進一步說:“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如同無論對電子從波或粒子那一個方面去認識都會被“卡住”一樣,在邏輯上對本心的認識也不能從單一的有、無,實、幻,方面去認識,因為空,即“本心”是超越邏輯的。
  
  4、如何去體證到覺性的存在?
  假設那個代理機器人也修禅定,當他“斷絕”所有感覺(眼耳鼻舌身意),回歸到那個能覺之性中時,他就體證到了覺性的存在。由此就等於證悟到了“性空緣起”。
  進一步說,修禅定修的就是讓自己處於清淨境界之中。這種清淨就是空境,也就是沒有任何妄念的心靈狀態——沒有任何妄念的“覺”的狀態;覺者佛也,所以是佛的狀態。
  由此反觀到我們自己。實際上自古以來的聖人只有佛祖找到了最終的答案。這個答案是在深入禅定之中證悟到那個本覺的。那麼佛祖告訴我們應當如何離幻顯覺呢?
  佛祖在《圓覺經》中說:“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這句話即是修禅定的指南針,也是指向“覺性”的手指。而具體到離幻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知幻即離”。
  如同代理機器人通過實驗和思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找到“地球上覺性”的存在一樣,對於我們自己的覺性只有修定才能最終證悟到它。當然這個覺性不會是處在另一個時間空間中,那麼“它”在那裡?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進一步說“不識覺性真面目,只緣身在覺性中”。因為幻即是覺,覺即是幻,所以也是“不識幻性真面目,只緣身在幻性中”。如果問本心在那裡就像是正在呼吸著空氣的你卻在問“空氣在那裡”一樣。此心即是佛,此心即是道!覺性,當下即是!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附錄:
  《法華經》中記載,佛祖應捨利弗之請為大眾說甚深難解不可思議妙法時,與會中有五千多人退席而去,佛祖默然而沒有去制止他們。當時佛祖對捨利弗說:“我今此會,無復枝葉,純有真實。捨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出於對甚深法義的無法理解,同時也認為自己都領悟了佛法,所以就讓大部分人離席而去了。他們的退席,就如同是淘汰了無用的枝葉,只留下有用的果實一樣,是去粗存精的好事情。正所謂“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渡不受之人。”
  祝願各位居士對佛法信心不逆,直取菩提!
  
  南無本尊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尊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尊釋迦牟尼佛!
 

上一篇: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實相)-3
下一篇:高月明居士:《科學禅定》出版說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