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楞嚴大義》修道之四

第二是眾生相續。外在的世界是由我們大家共業的這個心而構造起來的。那麼內在的、我們有生生死死、有一個我執、感覺有個“我”的這個有情眾生的生滅,到底是從何而來?還是一樣從“覺明”而來。本覺真空,真空當中我們一覺為明。由於明白了以後,我們認為我明白了這個東西了。你一旦說明白了東西,這個東西一定是一個局限的,是一個框架的。這個框架、這個局限一旦有了,你就有界限;有了這個界限,你就有動搖。我們觀察十二因緣,修行緣覺乘十二因緣的人,他就非常清楚。

我們自己現在可以觀察:現在這個煩惱生起來了,一定是有求不得。想爭取,但取不來,我們就苦了。為什麼取不來就苦了?因為你喜歡了,取不來你就苦了。而你不喜歡的東西,取不來你就高興了。十二因緣當中,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你愛了,你才會取它;取不到,你就苦。取不到,苦了,我們就開始追究:為什麼取不到會苦?因為我愛。那為什麼會有愛呢?因為你有受。有感受,感受很舒服。如果感受很討厭,你就不會愛了。愛的原因是因為有感受,那為什麼會有受呢?因為你有感觸,跟它有接觸。如果沒有感觸,你也不會有感受。所以一切受都是從觸而發生,包括你看了覺得好看,眼睛跟它接觸了;聽了覺得好聽,耳根跟它接觸了;去商店裡買東西、買衣服,抓一下這個布手感很好。手感很好,就是你跟它接觸了。覺得很好,“很好”就是受。所有的受,都是因為觸而產生的。

為什麼會有觸呢?因為我們有六根、有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它具有從根進入到塵的這個功能。有六入,才有觸。如果我沒有眼睛,沒有耳朵,眼、耳、鼻、舌、身、意都沒有,跟誰觸呢?就沒有了。所以,有了六入才會有觸。六入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我有名色而來。名色的“名”就是心。我們認為有一個心,實際上這個心,沒有實質的。它本質不存在,只是一個名稱安立,說它有個心。比如我心裡想這個東西了,我們閉上眼睛想。這個東西想到了,這個東西叫什麼,你們知不知道?叫什麼其實不知道。有人叫驚堂木,是吧。那個小孩子不懂,他一看就說:“這是木頭啊,這有什麼奇怪的。”但是我們懂的人說:“這個叫撫尺。”完蛋了,“撫尺”這個名字加上去以後,我們就執著:“那叫撫尺,我知道了。”其實小孩說那是木塊,說得更准確。他不知道叫撫尺,他叫木塊其實更准確。

我們平常的這顆心啊,總認為有一個東西可以抓住,認為“我認識這個世界是很准確的”,實際上你根本就不准確。你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這個世界,只是把這個世界的名稱、概念、標簽認識到了。認識到標簽,於是就以為認識到這個本質了,這是我們凡夫眾生天大的錯覺。

你說,坐在這裡的這些是什麼?我們說,這不是人嘛!這有什麼奇怪的。人是什麼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它的五髒六腑怎麼生成的,怎麼運作的——這是宇宙三大奧秘之一,宇宙三大奧秘就是人身體的這個機制。它為什麼吃進去會消化?整個器官會這麼完整?最尖端的科學家也沒有探究清楚,非常復雜。這個東西你說我們大家知道多少?五髒六腑恐怕我們都講不出來。哪個是六腑你知不知道?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什麼是人呢?我們只是認識到“人”這麼一個標簽,貼到你身上,然後說,“人”我是知道的。有個人說,人是什麼?人就是不長羽毛的動物。另一個人說:“那把雞的毛拔光了是不是就是人了?”實際上我們是認識不到這個“人”的,但是我們認識這個標簽,大家都用共同的這個標簽。所以你就說:“哦,這就是人了。”所以我們的這個名啊(就是我們的這顆心),是只有名而沒有實的。

名跟色,色就是物質。內在的精神、外在的物質,對立了才會產生六根、六入。如果你心和物沒有對立,你這個六根也是起不了作用。六根之所以能產生作用,是因為我們把心和物對立起來了。一般的人都在追究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其實你講唯心、講唯物,心和物已經對立起來了。佛教不承認唯心,也不承認唯物,但是在我們現行的狀態當中,我們有心的作用,也有物的作用。

“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心本來是沒有生滅的,因為有了境,才會有了心。很簡單的道理,就是我們打妄想。我們想到的東西,一定是有一個東西,你才能會有妄想。沒有東西你打什麼妄想呢?你所有的想法,一定是有東西在那裡,你才能想到的。因為有那個東西,你的想法才會出現;如果沒有東西,你就沒有想法了。我們坐在這裡,想一個沒有東西的東西,你想得出來嗎?沒有東西了,想不出來。所以有人看到這句話說:“那佛教純粹是唯物的啊。”心都沒有了,是因為有物才有的,那不是唯物的嗎?可是《華嚴經》又告訴我們了:“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由心才產生了種種物的。那麼這樣一看呢,人家又說:“哦,華嚴是唯心主義。”華嚴是唯物的,禅宗變成唯物主義了。

其實《心經》告訴我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色法的世界;受想行識,就是精神的世界:感受,受、有想法、想法有變化,然後有主觀的認識。這個五蘊啊,色和心,你要能夠照見它是空的,本質無所得,那你的一切痛苦就消除了。所以,真正的般若一定是色心二法皆不可得。不能說是唯心,也不能說是唯物。

但是對我們現有執著的凡夫來說,心和物同樣都起作用。我們既要注意修心,同時也注意環境,注意行為,注意佛菩薩、佛像的這種莊嚴。你看就是既注意心,也注意物。心、物都注意,但是最後心、物兩者都必須超越。你不超越,那麼色、心兩個就是對立的。

色心、名色對立。為什麼名和色會對立?因為有認識。所以十二因緣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就是認識,就是分別。你有了分別了,心和物就對立了;有了妄想了,心和物就對立了;沒有妄想,心和物是不會對立的。你光有想而沒有妄想,心和物也不會對立。之所以叫妄想,是因為你著了那個相,那個想就成了妄想;如果你不著那個相,你所有的想法到了,想法到的時候就是心到的時候。

你想到佛,你的心就在佛這裡;想到蘋果,心就在蘋果這裡。所以心和蘋果不會分離,心和佛像也不會分離,心和山河大地萬物,一切有情,一切思想,都不會分離。心物不會對立。因為你在想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妄想的分別心。如果一個分別的心出來了,“我現在想他很高興”、“我想他不高興”,這個分別心一旦出來了,那你的名和色兩個就對立起來了。比如說,覺得我想到蘋果的時候,認為我的心在想蘋果,這心和物就變成分開了,就是想字下面這個心給它拿掉了。這個想,如果把心放到左邊,或者放在上邊,放到更遠的地方,不跟它放在一起了,給它分開了,那就變成一個妄想了。

 

上一篇:藥師山·紫虛居士:什麼是了脫生死?
下一篇: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