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楞嚴大義》修道之六

第三是業果相續。剛才講了,由於六根跟六塵對立起來了,心和物對立了。心和物一旦對立,那麼有情眾生和無情的山河大地也就對立起來。在對立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造種種業。業就是行為,我們講這個人的事業,那一定是有行為才叫事業。善業、惡業,那是有善的行為、惡的行為。一般來說歸納為三類:就是身、口、意這三業。身體的行為、語言的行為和思想的行為,這三類都叫業,叫三業——身業、口業、意業。這三種行為,你只要有所表示,就會產生結果。

我們打坐的人,不是一下子就坐兩個小時的。你每天在那裡打坐,練、練、練,腿就練好了,就有兩個小時了。長期積累,這個業果是慢慢地聯串過來的,所以叫串習。習氣、業習會造成這個結果。;那麼在這個結果上面,你再繼續怎麼造,它又造成下一個結果。所以因前有因,果後有果,因果相續相似,這構成了一個業果輪回。現在聯系我們世界相續,聯系我們眾生相續的,唯獨只有一個業(就是我們的行為);如果沒有行為,就不再相續。沒有業了,世界和眾生的輪回全部停息。所以涅槃是沒有業的,阿羅漢又稱為無業行人。現在有人叫無業游民,實際上他們是做不到無業的,他們的身口意三業還在造惡。真正的無業游民那是太厲害了!真正的無業,就是身口意不再造業了,不再有一種動的狀態出現。那麼,怎麼才能達到這種不以業來束縛自己的狀態呢?

凡夫的業,就是業因感召的業果,非常可怕。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這個業因和業果啊,都是渾濁不堪的。渾濁就是,第一是自己不清楚。你不知道這個行為的前因後果——為什麼你的手還能舉得起來?為什麼這句話你能講得出去?為什麼你會生煩惱?這個前因後果你不知道,但是你一直在那裡有行動、有表示、有造業,自己卻不知道,這叫渾濁。自己不清楚,模模糊糊的、朦朦胧胧的、似懂非懂,感覺好像很清楚,實際上又不清楚。對人生的感覺也是這樣:我們感覺好像自己的人生很清楚,但實際上呢,我們又不懂得什麼是人生。所以很多人都會問:“我是誰?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我現在究竟是誰?”不知道。你說不知道呢,好像又是知道的。“我是誰”有什麼不知道的呢!但是其實又不知道。這就是渾濁,自身渾濁。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煩惱感召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渾濁不堪的世界。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五濁就是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眾生濁。劫濁就是劫難——大劫、小劫、三災、八難。各種災難現前,我們無能為力、不能把握。你可以准備迎接,或者作消除這個災難的准備,但是災難你永遠消除不了,這就是劫濁。

命濁是我們的命運。你說我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把握不住的。因為你已經上了這個軌道,這個軌道前面的動力是由我們過去世決定的,給你推過來的,你把握不了。如果完全是過去世推過來的,我們還能把握,說這是過去世已經定了,我就把握了;實際上又不完全是由過去世,我們今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過去世就像火車開過來,我們今生就像是在這裡有一個站台一樣,在這個站台上可以上很多人,也可以下很多人。在我們生命當中命運的這輛火車,我們可以把惡念、貪欲這些東西都給它下車了,讓慈悲、智慧在這裡上車。

開始修行,開始用功,開始打坐,你的命運又在開始改變了。但是這個過程你還是無法改變,就是從生到長大,到老,到死,你還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生命的長短,你還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說你是一個慈悲善良的人、有愛心的人,嗔恨心少的、把嗔恨心全消除的人,你的命肯定比以前要長;如果你不注意,生活不節制,嗔恨心又生起來,那你的壽命自然就會減短。所以對命運既不能把握,又不是一點都無法把握,這就使我們構成了對命運、生命的一種渾濁狀態,搞不清楚。佛菩薩的命運,他是很清楚的。初地菩薩,他修了百法明門;二地菩薩修了千法明門。他清清楚楚我要做什麼,我下一步該到哪裡去,很清楚。;唯獨輪回當中的眾生,初住以前的凡夫,他的位置都是不定的。今天你在皇帝的位置,明天可能就是階下囚;後天這個天王還在那裡很高興的,過一個禮拜他可能就下地獄。這是一點都不能穩定的,保持不住,這叫做命濁。

還有見濁,更厲害了。見就是知見、看法。這個世界,你看有多少的哲學思想:當初印度有九十六外道,我們中國有諸子百家。各種各樣的知見,講得都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個小孩子接觸了,聽他的話,聽著聽著也會覺得很有道理。比如這個朱子(就是楊朱),他講:“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我們聽起來覺得這個太可惡了,你拔一根毛能夠利益天下人,你為什麼還不做啊,這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人家說舉手之勞,他連舉手之勞都不用,拔一根毫毛就能利益天下人。,他說我不為。為什麼不為呢?因為天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他沒有必要去接受別人額外的幫助。接受了額外的幫助,他到時候還要還你這筆幫助,也很麻煩的,所以我還不如不利益他們。是不是也很有道理啊?也有道理的。

“人之初性本惡,其善者偽也”。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惡的,善的是後天的造作,改造起來的。這個話你說沒道理嗎?我們看,我們人的生死輪回,全部是以我執為基礎來的。你伴隨著貪嗔癡而來,來到這個世界首先就是嗔。一來就哭嘛,就討厭嘛,討厭就是嗔恨。嗔恨了以後呢,父母親哄著哄著他就高興了,一直就伴隨著貪心長大的。所以人之初,他確實是伴隨著惡業而來的。但是如果說生命之初,他不應該是惡的。世間的各種觀念,似是而非的觀念太多太多了,我們學習佛法如果弄得不好啊,也會落入一個似是而非的觀念當中去。有些人他不知道根本,幾十年學習佛法就在枝末上。

我回憶自己出家修行的時候,因為看到釋迦佛是修苦行的,虛雲老和尚也是修苦行的,所以我覺得穿破衣服就是最好的修行。然後坐的就是規規矩矩,講話都不看人,只看自己眼前七尺。人家都覺得很奇怪:這個師父講話怎麼這樣子?衣服也穿破的,新衣服也不穿,堅決拒絕。有一天這個日常法師講了:“修行,有些人專門喜歡穿破衣服,好衣服都不穿,其實他貪破衣服穿。”哎呀,我想這糟糕了,我本來以為穿破衣服是修行,結果還是貪。很多人他會在外表上做文章,他總覺得:“我做成這樣子了,我在那個廟裡面閉關,關在裡面,那就是修行了。”其實到那裡你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修行,修行一定是在心地上改善自己。有些人認為出家就是修行,這個紅塵,我不出家就沒法混了。實際上出了家以後,他發現只要你有六根對六塵,就是紅塵,那就是沒有用。所以只有關閉了六根,不落六塵,那才是真正的閉關。不懂得最根本的這個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各種各樣外在的現象所欺騙。

像有一個外道,他在禅定當中觀察一頭牛吃草,吃了一輩子,死了以後生到天上去了。哎呀!他一看知道了,因為它吃草,就能生到天上去了。所以他就天天跟著牛去吃草了,模仿這個牛。然後他帶了一大幫的弟子,告訴他們:“我親眼看到牛吃草生到天上去了,所以你們也要吃草。”你看看,他就會著這個相,這就是邪見啊。牛為什麼會生到天上去啊?牛是過去世造了生天的業、善業,同時也造了惡業。惡業先成熟墮落做牛了,惡業報盡了——牛吃草吃一輩子的這個苦受完了,他前世的善因成熟了,生到天上去了。吃草跟生天完全是兩碼事,不是一回事,他就硬要連接到一起,這是愚癡啊!

有個詞叫做“東施效颦”,知不知道?西施生病的時候,大家一看:哎喲,很漂亮、很溫柔,很需要有人哄她、護持著她,覺得很美。於是這個東施呢,她想:“你看,她生病了就那麼好,我也裝一點病。”結果人家一看:你裝的。修行人也是這樣,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我們以為他們當官、當皇帝很榮耀,所以就模仿著很想去當這個官,你沒有這個福報,你當那個官會把你累死的。你沒有那個福,沒有那個德,根本就做不了那件事情。

世間的各種錯誤的觀念啊,誤以為那個結果就是這個原因,錯了!現在我們更加混亂,以為那個人有錢、出入自由、有別墅、有車、這個家庭過得很舒服,於是我們就認為:有車、有別墅就是最幸福的。其實到了那個份上,你才知道太痛苦了;因為你沒有智慧,駕馭不了這個福報。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人的幸福和痛苦,它的原因並不在外在的物質,但是物質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福報了,它就起到這個作用。所以觀察不到這個因果、業果,就構成了見濁——見解上有問題有毛病,智慧不夠。

還有一個就是眾生濁。眾生,就是由眾多的生死聚集在一起。人有生老病死,一切眾生都有生老病死,有生死的過程。我們自己的生死是很混亂的,生死的業報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說人生是快樂的,有些人說人生是痛苦的,很混亂;你不知道人生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的。有些人說人是萬物之靈,有些人說人是無能為力的。眾生的現象很復雜,所以,生死輪回有他的業報,我們也不知道。

還有一個是煩惱濁。這個煩惱簡直是渾濁不堪,一點都看不清楚。你說,哪一個人煩惱要來了,他看得清清楚楚?那個煩惱就像客人一樣,它要來了,我就接待一下,它走了,我就送它走,能不能這樣呢?你根本做不到。煩惱來了,它是突然冒出來的,你沒有做好准備的時候它就來了;死亡也是一樣,老也是一樣。有沒有哪個人准備好,自己在那裡等老啊?沒有的。老也是突然就來了一樣,你沒有做好准備它就來了。牙齒掉了也沒有跟你商量,“明天我要掉了哦,我要下崗了”,沒有的,就是你牙齒掉了,沒辦法。生病也沒有跟你商量的,那個癌症的細胞說:“我給你個信號哦,我准備在你身上住幾天,一直住到你死為止,到時候還給你點租費。”是吧?沒有租費的,它就是要來的時候就來,你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世間的煩惱是混濁的,這就構成了娑婆的五濁惡世;因為五種渾濁構成了痛苦的因。

 

上一篇: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五
下一篇:達照法師:《楞嚴大義》修道之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