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大學之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學之道(一)

空海講於長春國學大講堂

攝影:空海


僅以此書獻給無私化育萬物的大自然母親

願你、我、他皆能領略天地之“明德”

找到本自具足的無盡寶藏

快樂自在  心花朵朵開

今天是我們至聖先師孔夫子的誕辰,於此同時我們文昌閣的國學大講堂也揭幕。今天是大講堂的第一次正式啟用,也是大講堂的第一次講座。後學有這樣的殊榮因緣,受邀請來這裡跟大家分享,覺得很殊勝、也很感恩。前幾天,我們主辦單位跟我洽淡的時候,希望我能夠在這裡來跟大家做一場講座,我當時就說:好!我們就來講《大學》。

《大學》在中國文化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儒家四書、五經非常重要的經典,大學這一門學問跟一般的經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只是基礎而已,他不只是一些規矩、規則而已。

“大人之學”——《大學》講的就是讓你成為“大人”,我講的這個“大人”不是年齡上的大人,而是指一個人心靈、智慧、人格的成熟,真正的大人就是那些歷史上成聖成賢的人。所以我們要知道噢,這個“大學”不是說在一般大學裡面開設的一門課程,不是那一種大學,那只是世間的一種學問、或是一個學院、一個專科。

就算你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或是讀到博士,你也未必真正能夠了解《大學》裡面的深意,也未必能夠真正做到。今天我們要講的“大學”,它強調一個人人格的至善至美,講的就是成聖成賢的一門學問。但是它又不是單純的學術,而是有次第、有步驟,怎麼樣來到成為聖賢。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小看我們這兩個小時所跟大家分享的,今天所要講的不是一般的學問,不是一般的學術,而是讓你怎麼樣成為聖賢之輩的人。

我們舉例來說孔夫子,兩千五百多年來後代的子子孫孫都敬拜他、敬愛他、感恩他,而且孔子又被列為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孔子他所影響的不是只有孔氏家族,孔子他所影響的不是只有山東,孔子所影響的也不只有中國地區,孔子所影響的是全人類。而且,孔子他在世間的影響不是幾十年、也不是幾百年、而是歷經兩千五百年歷久而彌新。

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對不對?那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為什麼孔子他能夠異於一般人,而受到後代子孫的敬仰?孔子他成功的地方在哪裡?孔子受後代子孫敬仰的地方在哪裡?

他到底有什麼樣的特征特色?當然,我們可以說孔子因為他有高等的智慧,確實他講出來的充滿了智慧。但是我們要進一步去探討:孔子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智慧?孔子為什麼有這麼寬大的胸襟、視野?為什麼他能夠周游列國,然後沒有國界之分來跟普天下眾生分享為人處世之道?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他能夠成為聖賢、成為高等心靈品質的人,到底他成功的因素在哪裡?我們說要學習別人的優點,要見賢思齊,我們就要去探討:孔子成功的地方到底在哪裡?我們今天就是要來探討孔子他成為聖賢偉人的次第步驟是怎麼樣。

《大學》的本文雖然是短短的,但這是孔子他毫無保留的,把他成為高等智慧人物的心路歷程講出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樣開悟、並了解宇宙真理實相的?我是如何能夠具有高等智慧的?我為什麼思想、心胸、度量能夠跟一般人不一樣?孔子他的偉大就在於:他毫無藏私、毫無保留的把他成功的秘訣告訴大家,跟大家分享。《大學》它的核心就在這裡,所以不要把它只是當作一門學問。

現在,請大家來看大學的本文,因為本文很短,我們全部把它看一遍,第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好,這是《大學》的第一章,整個成聖成賢的次第步驟,用這短短兩百多字诠釋出來。有智慧的人就是這樣,他出招干淨利落,講的精簡扼要。這裡面就在告訴我們:你要把你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造福全人類,你要能夠真正開啟智慧,成為高等心靈的聖賢,他的次第步驟就完全都節錄在這裡。

  我們現在來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裡所講的“大學”就是說我們要成為真正的“大人”,成為真正高等智慧的人,成為聖賢之輩的人。他的次第步驟是怎麼樣呢?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我們純淨的本心、本性, “明明德”就是把我們純淨的本心、本性彰顯出來,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我們純淨的本心、本性,我們的光明德行到底是什麼呢?“明明德”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就是你要弄清楚,你要很明白“明德”——我們的心性,是天賦給我們,是大自然、是法界給我們的,所以“明德”就是我們要去弄清楚整宇宙的運轉法則,宇宙大自然所展現出來的特征、特性是怎麼樣的?你能夠真正清楚的知道宇宙的特征、特性,天地日月的特征特性,那你就能夠了解到我們的本心、本性是怎麼樣的。

這時候,因為你清楚知道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心、本性是怎麼樣,那你就能夠把它彰顯出來、呈現出來。在“親民”前面的“明明德”是先讓我們清楚了悟萬事萬物的真理實相。“明明德”這一個階段,是認識、認清自己的真面目,認清我們自己的特征特性,也了解宇宙的真理實相。當你真正把我們本身修好了,基礎做好了,而且因為你真正了悟宇宙真理實相,充滿著智慧、愛心,所以這時候你就會來到“親民”。

大部分的解釋都把“親民”當作“新民”——協助百姓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也就是協助我們社會風氣的改善、改良,協助百姓、協助有緣人不斷的成長。改變自己,然後讓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在親民”就是我們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第一個階段是自我充實,“明明德”是在自我充實,了悟真理實相;第二個階段這時候我們感恩、服務眾生、回饋世間,協助有需要我們協助的有緣人,讓他們不斷的成長,這就是“在親民”。

但是“在親民”我覺得把它當作“親(qin)民”一樣有很深厚的意義,這個“親民”就是說:我們去擁抱民眾,我們去親近民眾,愛護民眾。“親民”第一個階段,我們要先去真誠、真心的愛護百姓、愛護眾生、愛護群眾。我們親近他、接近他、擁抱眾生。當眾生真正感受到我們的真誠真心的時候,他就會改變。我們說要“新民”,要讓眾生成長改變,最有利的就是眾生看到我們的德行,看到我們的慈悲,看到我們的智慧,當眾生感受到我們的慈悲、智慧的時候,他會見賢思齊,他自然會想要改變。所以在“新民”之前,我們要深入民眾的心,要真誠、真心的去愛護、去感恩、去擁抱、去回饋,當我們真正真誠、真心來回饋世間、來愛護眾生,這時候,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真愛,自然就會成長、改變。

我們不斷自我充實,然後又回饋這個世間,協助眾生不斷的淨化我們自己,提升我們自己,讓這個社會越來越祥和,我們大家所朝向的目的就是共創和諧社會、共創和諧的世界,這就是“在止於至善”,這樣可以了解嗎?“在止於至善”也就是說:我們把我們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但是發揮生命意義的具體展現在哪裡呢?就是在“親民”、在“新民”,我們生命的意義具體的展現就在於:我們為人類服務了多少?貢獻了多少?你生命的意義能不能呈現出來,就在於我們為社會、為國家貢獻了什麼?

這個“止於至善”不是說我一直修行修到感覺我是一個大偉人,自認為自己至高無上,不是這樣的。這個“至善”它是一個大圓,那這個圓他一定是:我跟眾生都來到很和諧、很快樂、很安詳,你這個“至善”一定是把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讓眾生真正感受到獲益無窮。我們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服務眾生,為眾生做有意義的事情,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好風氣也越來越改善,促進我們自己生命的和諧,也促進我們所處社會的和諧,這就是在止於“至善”,也就是人間天堂、人間淨土、美好人間的實現,一個祥和社會的具體的實踐。

所以你看,大學之道所講的是一個人修心養性的根本核心,以及發揮生命意義的根本核心,是讓我們的生命能夠來到完美、完滿。剛才講這些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我們每個人的目標,對不對?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把自己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

我們再看下一段,“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裡是繼續跟大家講次第、步驟是怎麼樣的。我們一般人很容易認為:聖賢是天生的嘛!我們是凡夫,我們的距離差很遠,我們不可能這樣啊!最然我們也想見賢思齊、也想成聖成賢,但是那麼難就等來生再說,以後再說啦!因為這個好像不可能啊,我是個凡夫俗子這怎麼有可能?

一般人很容易自我設限。但是《大學》裡面清楚的告訴大家:不要自卑,每個人都有可能來到這樣成聖成賢的階段,那它的方法、步驟是怎麼樣的呢?他在後面就陸陸續續的講出來。

前面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都希望把我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希望能夠真正回饋這個世間,讓我們覺得活的很快樂,生命很有價值,這一生了無遺憾,對不對?每一個人都希望這樣,好,當你有了清楚的人生的目標、方向感之後,你就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去找、到處去鑽。你人生的方向感出來了,你知道要往哪方面走、往哪方面去發展了,這個叫做“知止”,這個“止”就是我們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標要往哪方面走了,這樣就能夠把我們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所以也就是說你已經知道生命的目標,你很肯定、也很笃定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知止而後有定”,你的心就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撞、到處鑽,或是覺得生命茫茫然,覺得好無聊。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時候,你的身心就不會到處去沖、撞、尋覓,你已經清楚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要怎麼樣一步一步去走,所以這時候你的身心能夠寧靜下來、定靜下來。因為你的目標確定了,你的心就漸漸的靜下來了。“靜而後能安”,這時候你能夠一心一意,“安”就是身心很一心一意安住在當下,然後一步一腳印的去實踐。該充實的我們不斷的自我充實,該學習的我們不斷的學習。“安而後能慮”,因為我們身心安定了,我們的思考就會充滿著智慧,思慮就會很清晰、很有條理,不再是胡思亂想,不會是茫茫然的,也不是一下子沖出來一些念頭,都不是的。因為這時候你能夠深思熟慮,不會後悔,也不是沖動,你知道我要怎麼樣具體的一步一步去實踐,知道我未來的方向要往哪方面走。“慮而後能得”,因為你用清晰的頭腦去分析,然後逐步的去實現,去實踐、用功,一步一腳印的耕耘,很笃定的往你的理想目標邁進,自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以自然水到渠成——“慮而後能得”,這個“得”就是理想目標的實現,到這裡大家可以了解嗎?

我以現實的人生舉個例子來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就能夠體會的更具體。這只是舉例,因為我本身是醫生,我走過這一條路,所以我們暫且把醫生當做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然後來跟大家分享,其他各行各業你都可以以此類推,你理想的目標未必是要跟我相同,而是說每個人都有你覺得你理想的目標,那我是舉我個人的列子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應用起來就更能夠得心應手,而不是只是停留一些觀念。


大 學 之 道(二)
已有 8 次閱讀2011-9-25 15:11

“知止而後有定”,比如說:我經過一段期間的思維,體會到當醫生可以懸壺濟世,濟世救人,可以實現我們回饋這個世間,幫助眾生解除病痛的這個願望理想。所以當我思考之後,我覺得醫生這個行業不錯,所以我的心就“定”下來了,定下來以後我找個很不錯的環境然後一心一意的去用功,朝著成為一位醫生的路途邁進。深入醫學的讀本,醫學的領域去鑽研,那真的是需要放下萬緣、一心一意的去做。像現在有些學子他要考醫生,他能夠心定得下來特別用功,因為他有生命方的向感,就能夠捨出很多的玩樂、外緣,這就是在“定”、“靜”、“安”的這個階段。當你的理想目標清楚之後,然後一心一意的去努力用功,好幾年之後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終於能夠成為合格的醫生,讓我們把這個當作是一種階段的“得”。

當你成就一個醫生之後,就可以具體的實現我們的理想,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定”、“靜”、“安”、“慮”、“得”,那是因為你對生命的方向感清楚了,你已經選擇了一個你很有興趣的行業、職業。如果你所從事的是你的理想、你的興趣的話,你做起來會覺得很快樂,再苦我都不覺得累,對不對?比如說我們在這邊有幾位講師、老師,他們常常在國學講堂裡面跟大家義務的來回饋、來服務、來奉獻,那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回饋世間的一個神聖的意義,所以當他們做這些的時候很有興趣,而且在教學相長。人家覺得你很辛苦,我們卻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因為知道怎麼樣發揮我們生命的意義,來跟眾生結善緣。

好,我們在看下一段:“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已。”

“物有本末”就好像說一顆樹,它有根本、有樹干、有枝末,我們做事情若能夠掌握到根本核心,掌握到要領重點的話,你就很快能成功;如果你做事情沒有頭緒,沒有掌握到核心要領,只是在支流末節上面下功夫的話,那這樣你會浪費掉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生命,你距離成功就遙遙無期。或是沒有次第、沒有步驟,想無頭蒼蠅一直鑽來鑽去,像這樣的話,你很可能花費個二三十年都還沒辦法見到成效。

就比如說我們今天在這裡講座,這個地方叫做文昌閣的國學大講堂,我們有一群很熱愛中國文化,也希望把中國文化傳揚開來的一群熱心人士。如果我們只是在街上隨便找幾個人來講,當然也可以講,但是這樣的成效不會很好;如果我們有因緣大家志同道合,共鑲盛舉來籌建一個講堂,然後讓四面八方有心要研習國學的人,可以來這個講堂聽聞,這樣省錢、省力、省時間,又能夠利益更多眾生,比你在街頭到處跟人家講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金錢,而所發揮出來的效果又是大好幾十倍的。

這就是說,我們辦事情要掌握那個核心要領、掌握根本,你能夠學習掌握到核心要領、根本的話,你辦的事情很快就會成功。這裡所講的“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樣做就很快能夠成功,如果以修行、以人生來講的話就是“成道”。像孔子也曾講:朝聞道夕死可矣。你要來到真正的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方向次第很重要。

如果你在走成聖成賢之路,但你的方向感沒有出來,方向感、核心次第你沒有掌握的話,再修好幾輩子你依然覺得我怎麼都還是凡夫?我怎麼沒有像孔夫子這樣的智慧?所以這裡就是勉勵我們要掌握核心要領。這裡所跟大家分享的次第方法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生命,而是能夠讓大家很快就可以掌握成聖成賢的次第步驟。如果以一般世間人傳功夫來講的話,或是傳秘訣來講的話,這是屬於無上的“心法”、無上的“秘訣”,一般是秘而不傳不對外講的,因為這是成聖成賢的心法,但是真正的偉人就是這樣……,我現在替孔子講啊,真正偉人的內心就是這樣:我沒有什麼秘而不可傳的,我沒有保留一手,只要我所知道能夠幫助大家的,我都樂意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天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智慧,能夠有這樣的看法思想,我走過來的路途路程是怎麼樣,次第步驟是怎麼樣,我孔子願意毫無保留的來跟大家分享。我把它講出來,只要你們願意這樣一步一腳印的按照這個次第循序上進的話,很快“則近道矣”!很快你就能夠得道,很快你就能夠有所成就。

《大學》很深,前面就是幫助大家勾勒出一個我們人生的理想藍圖、方向、目標。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真正把生命的光輝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見賢思齊,成聖成賢。每一個人都希望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事業成功,而是希望我們的人生也能夠真正的成功,光宗耀祖,甚至將來國家以你為榮,對不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目標,那你怎麼樣去實踐、怎麼樣去做呢?

請看這一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

這裡就是毫無保留的跟大家講出來:你怎麼樣才能夠真正讓你光明的德行發揮出來來利益眾生呢?你怎麼樣能夠真正開發出我們無限的生命潛能呢?你不要認為我跟孔夫子距離差很遠,他是聖賢而我們是凡夫,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而且我們的“明德”、我們的本心本性跟孔子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我們跟孔子都是相同的。

要成為聖賢,或是說把我們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這個次第步驟就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你真的要能來到名留千秋萬世,德澤百姓,就要先治其國。這個國家並不是說一定要去當國家主席,或是當總統,或是當什麼政府首長才能夠,並不是這樣而已。這裡所講的“國”,就是說如果你希望把你的生命意義真正發揮廣澤眾生的話,那你就是要能夠把你所處的這個大團體、大單位處理得很和諧。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國”跟“家”我們可以把它區分為是一個大單位跟小單位,不是一定要局限在國或是一個小家庭。在家居士你們有家庭的話,這個家庭就是一個家,沒結婚的話,公司就是他的“家”,一個小單位、小團體這就是一個家,一個廣大的單位、廣大的團體,我們把它稱為一個國。所以這個“國”跟“家”我們不要把它局限在字面上,而是說小范圍跟大范圍。你要真正名留千秋萬世,一定是你要影響的范圍要很廣大,讓廣大的眾生感受到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德澤,別忘了那是從我們一個小單位做起,這就是先“齊其家”,你在一個小單位、在家庭裡面,能夠把這個家庭從原來的沖突變成和諧,從原來的對立變成大家都真誠真心的流露真愛,當然你就能夠有更多的生命力來回饋這個世間。

這裡講的都有次第,然後你若希望把一個小單位能夠做好,把這個家庭做好,把公司搞好,問題的重點又在哪裡呢?“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要想真正把這個家變成一個祥和的家庭,你要想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和諧團結的家庭,要知道不是僅僅在於我們是一家之主,然後我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別人。用命令的方式,別人頂多只是表面服你,心裡不會服你。如果你希望“齊其家”,讓這個家能夠很和諧、很祥和,要知道一定是我們本身以身作則,一定要我們本身能夠修身養性,從我們本身開始做起,我們本身就是個模范,我們本身流露出來慈悲和愛,家人就會受到熏習、熏陶,而且他們會見賢思齊。所以不是去要求別人,而是回來要求我們自己,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欲修其身者,先誠其心。”越講越核心,越講越精彩、越精華。

當我在讀這些的時候,我覺得是在聆聽古聖先賢的真傳,得到他們的寶,然後我在挖寶。中國文化真的蘊藏無盡的寶藏啊!這些寶藏跟一般世間人理解的那一種寶藏不一樣的地方是:世間人的寶藏在開發了之後,它會逐漸的減少;祖先所留給我們的無盡寶藏卻是不一樣,你越去開發他,你會得到越多的珍寶。這就是跟一般的世間財寶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用客氣,好好的去挖掘開發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珍寶,好不好?不要客氣,盡管挖,你挖的越多,祖先所留下來的珍寶越能夠發揚光芒。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一個人你說我要修身養性,要成為人家的模范,讓子女可以學習,讓家人可以學習,如果你本身做得不公平、做得不公正,你的心不端正的話,那你只是擺個威嚴的外相出來,別人還是不會服你呀。所以,真正修身養性的重點核心就在於“先正其心”,讓我們這一顆心能夠來到公平、公正、無私。你怎麼樣能夠讓家人信服,怎麼讓小孩子信服?我們就要公正、公平、正其心——我們的心很正,然後又充滿了慈悲、充滿了大愛。

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主管,你怎麼樣讓員工、讓干部信服呢?一定是我們的心正,我們沒有藏私、沒有偏心,我們用平等心善待每個員工,我們用平等心善待干部、善待屬下。不因為我是董事長,然後我就多得一些利,我一樣公平、公正、公開,你能夠這樣對自己負責,對眾生負責,別人一定會信服你。所以你的心正,人家就認可,而且覺得你是很有修養的人,像這樣自然就能夠得到屬下干部的心。

你真的心正,修身養性,家人同樣的會感受到你的大愛,你的慈悲,所以這個家就會很和諧,這個公司就會很團結。這些不是用命令、不是用口號來達成,命令、口號頂多讓人家表面上服從而已,真正要讓人家心服,一定是我們的心性品質做到讓人家敬佩,不是只有口說而心不行、心沒做。

所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你說我很正心、我很正直、我很公平,具體的展現就在於你做出來的行為是誠心誠意,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暗中要去算計別人,或是說要讓別人吃虧,沒有那些表裡不一,面前說一種話然後背後說一種話。你如果讓人家感覺你是兩面人表裡不一的話,別人會服你嗎?不會的。所以我們一定是要誠心誠意表裡如一。真誠真心的善待家人、善待小孩、善待父母親、善待另一半,我真誠真心的善待員工、干部、屬下,你的真誠、真心能動天哪。誠心誠意能夠感動別人,這個“誠”是一個言字旁,在加一個成功的“成”,你真的做到誠心誠意表裡如一的話,可以說這已是邁向成功、做人成功了,這樣知道嗎?

核心要領就在這裡,我們做什麼事,講什麼話都是真誠、真心,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去陷害別人,不會表面說你這個人怎麼好,但是背後卻不斷的批評、批判,不會這樣。或是我們講話的心機裡面會去傷害別人,都沒有那些的。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一個人他怎麼樣能夠來到秉持著良心理性,誠心誠意的善待家人、善待眾生呢?一定在於他的內心是安心的、安詳的,那他怎麼樣能夠做到內心很安心、很安詳呢?重點就在於“致其知”,因為他了解了生命的實相,了解了萬事萬物的實相,了解人世間的實相,對真理實相他充分了解了,這時候你才會真正的安心、安詳。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為什麼有的人脾氣會很暴躁?因為他內心有很多的苦悶。他為什麼有很多的苦悶?因為他的內在是沖突對立、煩躁不安的,覺得別人在傷害他,覺得他很委屈,或是說他覺得自己的生命茫茫然,很恐慌,尤其年紀越大之後,他越恐慌。因為生命的方向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想要這件事情成功,他偏偏要失敗?因為你沒有“致知”,你沒有真正透徹去了解事情的實相。為什麼員工屬下他不服你?你除了沒有真誠、真心對待他們之外,你沒有適才適用、沒有知人善任,或是說你誤解了他們、扭曲了他們,他的本心本性本來都是善心善意啊,但是你卻誤解了他,或是當主管的怕屬下的優點贏過他,而內心裡面有所嫉妒。這樣的話,我們看不到屬下的優點,沒辦法讓他發揮出來,所以沖突就會不斷。這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客觀的去了解實相,所以一個人你要來到內心的和諧、家庭的和諧、單位的和諧,除了誠心、誠意之外,最重要是你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的生命、也了解真理實相、了解眾生——“致其知”就是你真正的了解。

“致知在格物”——真正的了解生命、了解真理實相,這個了解的重點就在這裡,來自於“格物”,也就是你認真的去探討、去求真求證,你對事物要真正的了解,不是道聽途說,不是看個膚淺的表面然後就下論斷,他不是這樣;也不是別人跟你講說某某人怎麼樣不好,某某人在偷公司的財物,然後你就認為他是壞人。一般人很容易別人怎麼講我們就怎麼信,這個很容易變成以偏概全,或是走入迷信。你如果是迷信,沒有真正去求真、求證的話,你沒辦法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你沒辦法真正了解真理實相的話,你的心不會真正的安心、安詳,因為你有太多的不知道、太多的無明。你不了解小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不了解小孩子真正想要做的,他明明對美術、藝術很有興趣,你卻一直要他去當醫生,偏偏要用你的意思去主導,這樣的話你痛苦,小孩子也痛苦。為什麼別人能夠把公司經營的蒸蒸日上,而你雖然很想賺錢,很想讓公司成功,但為什麼偏偏越來越慘,公司的員工的心卻越來越渙散?那是因為你常常以偏概全,常常沒有真正了解實相,也就是說沒有“格物”。

這個“格物”就是追根究底,了解真正的實相是什麼。我們因為了解聽聞之後,有去實驗,有去檢驗,有去求證。當你有“格物”的心,你就能夠真正了解實相,了解了實相,我們的心才會真正的安心。這時候你對處理事情就充滿著智慧,你也會逐漸的邁向成功。格物辯證,求真求證,這是一個人邁向成功很重要的心態觀念,重點在這裡。一個人成功與否就在這裡——你對事情是一知半解,或是道聽途說,或是迷信,還是真正去求真求證,它是攸關你人生未來成敗的關鍵,如果你只是迷信人家怎麼講,你就怎麼信,這樣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很容易變成跟屁蟲,你的生命沒辦法真正的成功。所以鼓勵大家拿出科學家求真求證的精神,格物辯證,你認真的去探討了解實相之後,就能夠“致知”。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格物而後致知,物格而後知致,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個“天下平”,就是一個理想和諧的社會、世界的實現,不用把“天下”界定的一定要是整個國家、或是整個世界,因為,每個人有你所處的范圍,有你所處的生活圈,有你所處的社會、世界,你能夠把你所影響到的范圍——當然越廣越好,但是不一定把他界定為整個國家,而是你所能夠影響到的世界,你能夠讓他祥和、和諧,這就是一個理想生命人生的實現。

但是他的次第是怎麼樣的呢?是“物格而後知至”——你真正的求真求證,然後去了解我們生命的實相,了解萬事萬物的實相,這時候你的“知”就是真正的了解、真正的知道,也就是所謂的開悟、開啟智慧。為什麼孔子他能夠講出一般人想不到的那些真理?因為他所了解的比一般眾生更深入,對眾生心他了解的更深入,對生命的實相他了解的比一般人更深入。為什麼孔子、老子他們對宇宙人生所講出來的都超乎一般人的理解、超乎一般人的想象?那是因為“格物”方面他們做的很深,了解的比一般人深,他們的眼光看得更廣、更高、更遠。

重點就在於“格物”,這就是求真求證,所以“物格而後知致”,你的了解就不是道聽途說,不是盲信、不是迷信。你真正的知道之後,自然的開啟智慧,這時候所開啟的智慧不是一般的盲信、迷信,不是那種層次。這是告訴我們真正開啟智慧的要領核心,就在於“格物而後知至”  。

好,當你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了解生命實相,開啟了高等智慧,這時候“知至而後意誠”,因為你對生命要回歸哪裡你也清楚了,生命的意義在哪裡你也清楚了,生死大事你也了解了,這時候你很安心、很安詳,內心是和諧的,因為你不用再到處去尋尋覓覓了,所以心靈裡面不會繃緊。再來,當你了解真理實相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你會了解原來我是那麼樣的富有!你會來到真正心靈的充實,生命的富有,所以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快樂並不是說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知足啊。他覺得他很富有,這個富有不是外面世界的錢財,而是因為他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我沒有欠缺什麼,我不必住富麗堂皇的地方,我只要有個地方可以遮風避雨,能夠有清山綠水,蟲鳴鳥叫,我就很快樂、很安詳。

 

大 學 之 道(三)

一個真正了悟生命實相、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所需的物質反而是越少,因為他覺得我沒有欠缺,所以我不需要那些,別人需要穿金戴銀,要穿名牌,我覺得我不需要那些,我簡單樸素就很快樂、很自在、很安詳。就像顏回他一旦食、一瓢飲卻很快樂,就是因為“格物知至”啊,然後“意誠”,因為他心滿意足,他沒有欠缺什麼,所以不會起貪,不會起貪就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去嫉妒別人、排斥別人,因為你覺得很知足、很快樂、很安詳,沒有欠缺什麼,所以這時候你才會真正做到誠心誠意的善待每一個人。

誠心誠意當然用修的也可以修出來,但是那一種誠心還不是真正的誠心,真正的誠心是來自於我們真的了悟真理實相、了悟生命實相,而且了解我跟你,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了解我跟你本是同根生。一個真正了解生命實相、了解真理的人,他一定不會去傷害你,一定不會讓你造成痛苦,他一定是真誠真心的對待你,因為對你好就是對我好,看到你快樂就是我跟你分享快樂。

所以,“格物致知”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你這裡做好了之後,後面自然就會誠心誠意善待每一個人,慈悲心自然的流露,愛心自然的流露,做事情有智慧。“意誠而後心正”,因為這時候我很快樂、很安詳、很知足,所以沒有私心、沒有貪心、沒有一定要追逐名利,只是隨遇而安把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因為我的生命得到了無盡的寶藏,不論到哪裡我都是感恩回饋、奉獻付出,所以他不會有貪,光明磊落。“心正”就是有平等心、慈悲心善待每一個人。所以“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當你的心真正安詳快樂,你的身當然就很正確、很明顯的呈現出來真正的修身養性。

你身修之後,你的家就齊,也就是說因為你改變了,家庭的氛圍也改變了。以前脾氣粗糙,以前很愛生氣,以前總是看不慣別人,現在當我們了悟生命實相之後,從新“格物致知”之後,知道我們過去的心態是錯誤的,過去的人生觀是錯誤的,所以我們懂得跟家人道歉。一位父親如果知道過去是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小孩子的話,他會誠心誠意的給小孩子道歉,如果我們過去曾經錯誤的讓另一半痛苦的話,當你真正開悟、真正了解生命實相之後,你會誠心誠意的跟對方道歉、忏悔。當我們流露出這樣一種跟以往不同的心靈品質的時候——身心柔軟,脾氣改變了,個性改變了,家人一定會跟著改變。本來沖突不斷的家庭,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改變。

我們一般人都只是在強調要別人改變,責備對方怎麼不改變?認為如果你能夠改變的話,這個家庭就會很和諧,如果你能夠像我一樣這麼好的話,像我這樣正人君子的話,我們這個家庭就很和諧,我們這個公司就很好,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太平……你怎麼不改變?

我們都會一直要求別人改變,這是一般人的情況。但是你要別人改變,別人也會怎麼樣?也會要你先改變你自己。所以我的體會是:除非我們先改變自己,不然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這一句話是跟大家分享,我再強調一次,因為這是我的經驗談:除非我們先改變我們自己,否則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所以你的家要齊,就是說要讓這個家庭的氣氛改善、和諧,希望親子關系要和睦和諧,希望家人關系很祥和,記得,不是去要求家人,不是去要求別人,不是去要求另一半,重點核心就在這裡:回來改變我們自己。你真的心態改變,人生觀改變,身心柔軟、慈悲善待家人,明理客觀、很公平、很具有愛心的對待家人,家人一定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改變。

我想有不少人他們已經能夠證明到這方面,如果你還沒有印證到的,你回去不妨好好的去實驗,實驗看看嘛。看看你原來是要別人改變,但是幾十年來還是沖突不斷,回來改變我們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夠讓家庭和諧?你真的這樣去實驗看看,你就知道,大學裡面所講的是真是假。你要讓這個家庭和諧、讓公司和諧、讓單位和諧團結,重點就在我們本身改變了,當你的德行、你的智慧能夠讓一個小單位、讓一個家庭改變,讓家庭越來越和諧,讓公司越來越和諧,這時候你的公司會蒸蒸日上,而且你的德行會德澤更多的眾生,他會逐漸的向外去擴散擴大,因為有慈悲心和智慧,不管你到哪裡都會促進你所到環境的和諧。在有沖突的地方,你能夠讓沖突大化小、小化無;到有對立的地方、有敵意的地方,你能夠讓這些對立敵意逐漸的消除、消失。這是因為你的智慧流露,慈悲心、愛心的流露,這時候你這世間的正面影響就像波浪的漣漪,逐漸的擴大、擴大,自然“家齊而後國治”。

你的德行越高、智慧越高、慈悲心越大,你所影響的范圍就會越大,這時候“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就是大同的世界、和諧的社會。你能夠這樣廣利眾生,眾生對你就充滿著感恩,不是你要別人的感恩,而是人家自然的就會感恩。為什麼孔子兩千五百年後,還有這麼多人感恩他?給他鞠躬,給他合掌頂禮感謝他?那是因為眾生感受到我兩千五百年後,還能夠承受到你的德澤,立功、立言、立德,可以超越時空而存在。

把我們的心量打開,把我們的智慧打開,把我們的心胸度量打開,以利益廣大眾生為理想、為目標,能夠這樣的話,你的生命是不是會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這就是具體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樣可以了解嗎?《大學》的第一章講的很奧妙,他是一個很完整的一個圓,然後又告訴你次第、方向、步驟——怎麼樣從一位凡夫能夠改變然後成為聖賢,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你了,這是無價珍寶。

今天有因緣大家來這裡,聽聞這兩個小時的講座,如果你能夠掌握到這個核心要領的話,這兩個小時勝過你得到千百萬的財產、財寶。祖先留給我們珍貴的無形智慧之寶就是這些,你如果沒有開發我們的智慧,只是以世間的那種觀念,認為如果我經商成為大財團之主,成為很富有的人……好,就算你富甲天下,擁有好幾十億,甚至好幾百億的資產,那你能不能讓後代的子孫、廣泛的子孫來祭拜你?你能不能讓後世的人都感恩你?有錢你買不到這些啊。你要別人真正由衷的感恩你,不是因為看到你的錢,不是因為你官位大,而是看到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利益眾生,他本身也感受到你的德澤,他本身也獲益了,這時候人家是由衷的流露出尊敬、敬愛、敬重,這就是成聖成賢之道。

世間再多的財富,沒辦法讓你成為聖賢,有世間再高的名位,也未必能夠成為聖賢。因為即使你處在高位……,除非你發揮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除非你讓眾生感受到你真的充滿了智慧、慈悲,和大愛,讓眾生感受到你的德澤,他自然就感恩、敬愛你。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天子講的就是最高領導人、國家的領導人、省的領導人、縣的領導人、單位的領導人、家庭的領導人,小到我們每個個人都是應該要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善待自己,沒有好好淨化我們自己,我們怎麼樣能夠讓家庭和諧,讓公司健全呢?如果我們本身都是喜歡喝酒、喜歡鬧事,你怎麼樣管理一個公司呢?本來應該好好的修身養性,改變我們自己,但是我們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一直去要求別人,這是“其本亂而末治者”,你本身沒有改變自己,你沒有德行的話,你說要別人見賢思齊,要別人來跟你學習,要把家庭照顧好,或是說要讓公司能夠興旺,這裡就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那是不可能的!好象地基沒有打好,地基不穩固,你說要蓋高樓大廈,那是不可能的啊!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這就是說該修身養性的,你卻沒有修身養性,僅是要求別人;不應該去苛責別人的,你卻一直在苛責別人,你要是說這樣的人生能夠成功,能夠“明明德”,能夠把他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這裡最後一句話就講“未之有也”——那是不可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先回來改變我們自己的話,你不可能去改變得了別人;我們沒有先回來修身養性的話,你不可能要別人修行;我們本身沒有開發智慧、沒有開發出慈悲心的話,你不可能要求別人有慈悲心。所以你的人生要成功的話,一切總歸的根本就是回來到這個核心,淨化我們自己,改變我們自己,這是成聖成賢的第一個步驟,這是起點。 

要“明明德”、成為聖賢、成為名流千秋萬世的偉人,次第步驟就在這裡,而重點核心又很清楚,不會含糊籠統,也不會保留一手。所以當我在讀這些的時候,我很感恩我們這些古聖先賢,他們真的具有偉人的特征特色——無藏私、無保留,無我無私的來回饋、來奉獻。這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配合幻燈片來講的話,大家體會的更深,包括說怎麼樣去“格物”,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一般我們都會認為:我了解、我知道,我已經清楚的知道了。

要跟大家勉勵分享的就是:“格物致知”沒有那麼容易。一般人很容易因我們粗淺的認識形成偏見,然後就下判斷、下結論,那是因為你的了解不是正確的、不是全面的、不是深入的,一般人很容易形成類似瞎子摸象一樣的情況。對於實相我們往往只了解了部分、了解了片段,然後就匆忙下論斷。當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實相而下論斷的時候,你所下的論斷會正確嗎?不會的。這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的偏見自己沒有覺察到,誤以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結果就產生錯誤的判斷、錯誤的認知,最後導致你走的方向就像骨牌效應那樣,會錯、錯、錯下去。

所以不要以為,“格物致知”很容易,我感覺這個我知道、我已經很客觀、公平、公正了。不要輕易下論斷,因為越輕易的下論斷,我們就越容易被自己所欺騙。“格物致知”方面很重要,如果“格物致知”是那麼容易的話,你早就開發智慧、慈悲心展現,你的生命早就沒有痛苦、不安了,你的人際關系會很和諧。

我在強調一遍噢:如果你真的格物、真的致知、真的了解生命實相、了解真理實相,那你一定很自然的有高等的智慧,你的心胸、你的度量就會不一樣——沒有界限、沒有沖突、沒有對立。所以很自然的你就不會有憂悲惱苦,不會有痛苦不安。如果你真的格物致知,他會是一個良性的反應,就像骨牌效應這樣,自然就一路帶出智慧、慈悲、祥和出來。

如果我們問我們自己,我內心對生命還有困惑嗎?對人生未來還有困惑嗎?我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沖突、痛苦、不安?如果有這些現象的話,我們如實回來面對自己,可能我們哪些方面沒有真正了解,發現我們對於“格物致知”方面沒有做得好、沒有透徹。如果我們願意如實回來面對自己的話,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用客觀的心來認清、認識,對事情我們來求真求證。從現在開始,我們學習著真誠、真心的對待自己的生命,學習著真誠、真心的對待我們的家人,對待我們的同參道友,對待我們公司裡面的職工,對待我們的同胞。從現在開始我們學習著真誠、真心的去做。

“大學”之道就是成聖成賢之道。不要說我看了《大學》之後,認為這些道理我都懂,那我就是聖賢之人了,如果你自認為是聖是賢的話,你就不夠資格,因為真正的聖賢之人,絕不會跟你講他是聖人,就像真正的太陽它不會跟你邀功,真正在默默奉獻、付出的人,很少跟你邀功,不會跟你強調他多麼的重要,他是聖賢然後要你來崇拜,不會這樣的。

我們下面會慢慢再把它解析開來,大家就會知道真正的聖賢,絕對不是用嘴巴講出來的,而是他們的德行,讓眾生贊歎,讓眾生敬佩,讓眾生由衷的感恩。讓眾生從心裡面就會想要跟他看齊學習。所以記得,不要說學了大學之道,我們就是聖賢之人,不要這樣錯誤的解讀噢。你要真正把你的“明德”彰顯出來,絕對不是在炫耀我慢,而是來利益眾生、回饋世間、回饋社會、造福百姓。

我們上一講大致在文字上面解析過了,理論上面我們也做了解析,今天這兩個小時,我們盡量從實相上面來協助大家去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明德”?你要真正的“格物致知”,才能夠來到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如果我們對真理實相有偏差的理解,或對某個人有偏差的理解,而我們不知道,沒有警覺,沒有警惕到的話,我們所做的判斷,就是僅從你個人的一個小小的角度去理解而已,很容易落入瞎子摸象的境地,然後見爭不斷,有人說大象是一根柱子,有人又說大像是一個掃把。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知”不是真正來到“致知”,“致知”講的就是你透徹的了解,“致知”又在於“格物”,就是說:你要透徹了解,必須要有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格物辯證。這是鼓勵大家不要迷信,要客觀、冷靜、理智的來探討,來求真求證。

所以 當你真正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真理實相,也了解眾生的實相,這時候你的判斷會非常的正確,你的智慧會很完整的開啟,當然你因為了解真理實相之後,就會安心自在,自然就會流露出來一種品質,就是感到我沒有欠缺什麼,世間的一切我都無所欠缺,我不必有貪,也不需要貪,我很感恩、很知足,自然流露出來的就是崇高的品德——人到無求品自高。知足常樂,那都是來自於我們對生命實相的了解,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本自具足,我們擁有無盡的寶藏。

整個大學之道,它一直按照層次、次第講,講到最根本是來到“格物致知”。上個禮拜我們跟大家留下了這個很重要的關鍵點,不是說故意保留一手,吊大家口味,不是這樣,而是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現在有因緣,我們就比較具體、詳細的來解析什麼是“格物致知”。因為這個觀念、關鍵大家如果掌握到了,你對事情的看法會跟以前不一樣,你對事情的判斷力、穿透力會跟以前不一樣,你不要以為說:噢,我是大學生,我是博士,我是科學家,那我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是很客觀、很如實、很到位的。如果你這樣認知,很容易形成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們等一下透過一些實相來跟大家介紹,讓我們看看跟你以前所認知的有沒有落差?等一下我們會播放幻燈片,就是從我所了解、所認識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然後對比一下,你是否有這樣相同的認知?或是深淺度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如果大家對萬事萬物的看法來到更深、跟廣,那你的正確性就會大大的提升。只要你的看法正確、判斷正確,你的生命就會大大的成功,而且你生命的光輝會真正發揮出來利益廣利眾生。

因為大屏幕跟我的電腦屏幕都是連線的,所以你們不用看我,現在看大屏幕就可以了,要依法,不要依人啊!

我們說要“致知”,要“格物”,那我們格物致知,是為了要了解什麼呢?就是要回到“明明德”,第一個,我們要了解我們本來的心,我們的良心本性,到底具有哪些特征、特色?第二,我們要了解所謂的“明德”是什麼,中國造字很奧妙,“明”這個字是由什麼所組成?日月對不對?所以“明德”講的就是日月的德性、德行,我們再把它具體一點,就是天地、大自然的德行。對天地、大自然的德行,你真的了解了,就會更清楚的了解我們的良心本性具有哪些德行,因為我們的心跟大自然的心,我們的特征跟大自然的特征是完全一樣、完全一致的。

不論任何人,也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誰可以否定嗎?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就是宇宙的縮影,我們就是大宇宙的縮小的一個象征,你就是一個小宇宙。如果今天我們不了解“明德”——大自然的特征、特性的話,我們很難了解我們本來的良心理性是什麼樣的特征、特性。因為在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之中,我們被很多不正確的觀念知見污染了。這些讓我們的人生帶著很多的錯誤觀念、很多偏頗的論斷,而我們不知道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良心是什麼。所以,有時候人們很容易產生自卑,自歎我們是業障深重,覺得我樣樣不如人,或者說我們是女人,少修多少世,那個自卑感會一直不斷地湧出來。又或者你不知道生命的實相,因而產生很多的“傲慢”、自以為是。

今天第一個階段,先來跟大家介紹“明德”,先從大的范圍來講,先從大家容易看得到的范圍來講。比如說我們這裡是文廟,大家所敬愛的孔子的德行是怎麼樣的,若我們把這樣一個至聖先師他的特征、德行講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具體的見賢思齊。“明明德”,這是孔子對大家的勉勵,孔子不是要你只在他個人身上抓取,向他個人看齊,不是這樣的。我們學習孔子是向什麼看齊學習?是因為他具有那種超越時空的宏觀,就是跟整個宇宙的“明德”來看齊、學習。

 

大 學 之 道(四)

我們要如何看懂宇宙的這個“明德”?因為他是無字天書,所以你要具有一些悟性,用你的心靈去體會。天何言哉,地何言哉,我們雖然聽不到他在講話,但事實上天地父母一直都在跟我們示現“明德”是什麼,只是我們看得懂或看不懂,這樣而已。

我們現在就一一來解開天地的“明德”,日月的“明德”。我們現在就回到這裡——大家看得到的大地,先從大地的特征、特性來看。“天地”指的是什麼?我們說天地父母,地球、流水、空氣、土壤,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母親,太陽、陽光、虛空,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父親。我們就是這地球、太陽系天地父母化育下的子

( 圖 一 )                     女。你、我、他任何再有錢的人,權位再高的人,或者是地球上所有的領袖,沒有一個人例外,都是這地球、太陽系、天地父母的子女。因為你、我、他都是整個大自然所化育、所長養的啊,所以我們要具體的理解。我講的這些不是讓你去迷信,只是要你真的冷靜、理智、客觀的去了解。我講的都是實相,是要協助大家去看到生命的實相。好,我們現在來看這一張。圖片上的這個人(圖一),他背著豐收的五谷稻米。這些稻米來自於什麼的化育?來自於大地土壤的化育,天地父母在化育我們,而且同時展現出那種“明德”給大家看,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到。

這張是三面鏡子(圖二),有的是破碎的,有的是凹凸的,有的是很平、很明的鏡子,這個鏡子代表的是我們的心,如果你的心是充滿了貪嗔癡,充滿了傲慢,或者心是很散亂、很狂野的時候,就像第一個凹凹凸凸、破碎的心、破碎的鏡子;而第二面鏡子是你處在誠意、淨心的階段,心比較明、比較完整一點,但是凹凸                   

度都還很大,這就是古聖先賢勉勵我們要              ( 圖 二 )

身修、意誠、心正——修身養性的階段,慢慢的要讓我們心靈的污垢逐漸減少,來到第三個階段,就是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說你的心清淨了、污垢沒了,心清淨的時候,你就可以如實的去看到實相,看到宇宙、大自然所示現給我們的“明德”,你看到之後就知道我們怎麼樣去學習、怎麼樣去啟發、激發我們本有的那些天賦。

我們現在來看這三面鏡子,它們照出來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看下一張(圖三),這是一只兔子在三面鏡子前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兔子,它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實相,但是在不同凹凸層次的鏡子面前,所呈現出來的卻不一樣,鏡子就代表眾生的心,如果你是第一個凹凹凸凸的心,那你看到這個兔子時,你的心裡面反映出來的兔子形狀就是這樣的,你

 (圖 三 )                   心裡面會覺得:哦,我看到了魔鬼,我看到了一個大壞蛋、一個很令人嗔恨的仇敵,這時候你的心是這樣一個凹凸的投射。

當你慢慢走在身修、意誠、心正的階段,“心正” 就是心慢慢的在矯正、慢慢在平整的過程,這時候你看的事情就會比較接近實相、  接近原貌,這時候“格物致知”就漸漸的呈現出來,但還不是完整的,這時候不要得少為足,而是繼續 “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到後來,我們的心是一面又平又明的鏡子,這時候在你的心鏡裡面看出來的兔子就是原來兔子的形象。這是一個啟示,大家要以此類推那些聖賢他們能夠成就聖賢的德性、德行是什麼?是因為他們的心是如此的光明磊落、如此的浩瀚,所以他們看事情能夠看得正確又深入。

大自然,他每天都在跟我們啟示,只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懂啊。莊子一直鼓勵我們大家以大自然為師,這太奧妙、太深了。你看大自然它就像我們大家偉大的母親,它不斷的化育萬物,讓這些稻米五谷成熟,也化育很多的蔬菜來養育眾生。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如果媽媽懷孕的時候,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面,他要不斷的吸收母親的營養,母親就要不斷的吸取營養來供應肚子裡面的胎兒,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嘛,對不對?所以母親胎中的小孩,他是不斷吸收母親身體裡面的營養,那不要忘了,我們每天吃飯、喝水,我們每天在吃東西、在補充營養,就是我們每天不斷的在吸收我們天地父母親的營養。

大家要把那個范圍打開,不要認為我現在長大了,我怎麼還在吸收我媽媽的營養呢?如果你這樣的思維,那范圍就很狹窄,我們要把這個范圍打開,每一個人都一樣,不管你是任何宗派、任何宗教都一樣,每個人、每天我們都在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營養,這就像母體中的胎兒,他不斷在吸取母親的營養。你看,我們的天地父母它長養、化育出很多的食物讓我們可以吃。所以每當我看到農人在收割的時候,不管是收割稻米、或是收割水果、五谷,我的心就像小孩子一樣的,跟他們一樣好喜歡、好喜悅,因為看到五谷豐收,看到偉大的天地父母一直的在化育、養育我們。

剛才是講土壤,現在我們來介紹流水。水展現出來的特征、特性是怎麼樣呢?你看水不斷的讓我們吸進、喝進身體裡面,長養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中水的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你要知道你的生命能夠活著,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而這些水分又是來自哪裡?來自大自然的提供啊!我們把這些水分當作就像母親的奶水、母親的血液,這事實上就是母親的血液,他是具有非常多的營養成份,所以當我在喝水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在喝甘露水,喝母親的奶水,母親的血液、營養液,所我連喝水都是在感恩。

當你懂得我們生命的存在是靠整個大自然的養育,天地父母的養育,這時候我們不會有那些怨恨不滿,就只是感恩。當我對生命的實相越了解的時候,我的我慢就越少,當然也沒有任何的自卑,而是身心越柔軟。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的德行跟大地的德行比起來是怎麼樣的呢?大地的德行就是“明德”啊!我們的德行跟流水的德行比起來又是怎麼樣的呢?水能夠滋養眾生、養育眾生而且又不居功,那問我自己可以嗎?我做多少事情來回饋這個世間、來利益眾生呢?我在做的時候有沒有條件?有沒有所求?有沒有居功?這就是說我們要把我們這個小我的德行,跟宇宙的“明德”來對比、看齊、學習,這是真正的“大學”。

不然的話,我們說要“明明德” ,那要怎麼明德?從文字上可以解析一大堆,問題是你怎麼具體做到,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從哪裡學到真正的明德?當我們的心能夠靜下來去深入的體會,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老子的智慧之高、之偉大就在這裡,他對於萬事萬物觀察的很深入,對水他有一句話,做了非常深的解析,他說: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然後空海又補充一句話:願居下位淨眾生。

( 圖 四 )                       (圖四)你看這個流水它雖然從山溝上面流下來,但是他流到這個在旁邊打坐人的時候,甚至比他位置更低的地方,如果你需要喝你就拿去喝,你需要洗你就拿去沖洗,他是任眾生應用,善利萬物啊,水善利萬物,卻又不會跟眾生爭,願居下位。

當我深入去體會之後,我覺得法界大自然所呈現出來的“明德”太浩瀚、太偉大了,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真正默默在利益眾生,我們有沒有願居下位,卻又沒有那一種認為自己好委屈的心理?當我越去體會“明德”的時候,真的越感恩,而且越能看齊學習。願居下位淨眾生——當眾生需要拿我去沖刷那些污垢的時候,我也不抗拒,而且也很樂意讓眾生來應用。我又流到稻田、果園,到處去滋潤五谷蔬菜,我又流進每個眾生的身體裡來滋潤眾生的生命,善利萬物而不爭,把生命的意義充分發揮出來利益眾生,然後又願居下位。這麼浩瀚的德行展現出來又沒有我慢,又不居功,然後問問我自己:我能做到嗎?

這就是在“明明德”,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把你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又不居功,身段柔軟,也不認為自己是聖賢,很自然的你的生命一定是超越時空而存在,名流千古,這就是大學之道的奧妙、精髓所在。我們讀古人之書,大家不要只是在文字表象上去理解,這樣的話會很可惜,我們要看到字與字之間的空白。“明明德”三個字,若僅從文字表象上來看,我們可以用一大篇的文章來解析,但你如果光從文字上解析,就很難揭開、很難了解真正“明德”的含義是什麼。 “明明德”這三個字它是一個方便的文字,是為了告訴我們:要透過這個語言文字,去看到他所要诠釋、所要指引我們去學習的那個實相,這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文字都是協助我們去看到沒有文字的“無字天書”。

我們這些幻燈片就是協助大家去穿透語言、文字的表象,看到更深層的實相,看到“無字天書”,看懂“無字天書”,這是空海很樂意來跟大家回饋的。再來,我們來看空氣,因為空氣已經是介於無色界,所以一般你用相機沒辦法拍出空氣它長得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從這一張(圖五)蓮花的飄動、荷葉的飄動,大家就很容易看到空氣。不要說這個很簡單、                 (圖 五 )

沒什麼,有什麼“明德”可以體會的?請大家靜下來,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會。請大家每個人都試看看,你們要體會什麼叫做空氣的偉大、空氣的“明德”,因為你有真正在做的時候,你就更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偉大的“明德”,不是要折磨大家。


大 學 之 道(五)
已有 15 次閱讀2011-9-25 15:19 現在是中午時間,有的人比較會昏沉,我們現在來玩個游戲,請大家現在捏著鼻子,看你能夠捏多久,能夠超過一分鐘的有獎。好吧,來,現在請大家捏著鼻子,我現在算……六秒、五秒,現在開始要發射了三、二、一,開始,請大家捏著鼻子,你能夠憋的盡量憋,你不要十幾秒、二十秒就投降啊,現在三十三秒,你也不要鼻子捏著,然後用嘴巴偷吸啊,不能作弊呀。現在五十五秒……一分鐘,還能夠憋氣的請舉手,好、繼續、繼續,還有憋氣的請舉手,憋到你放開的時候你把手放下。不要投降,好,不錯,請放下。不錯,有人可以一分半鐘以上,這個已經不容易了,這個可能他平常有在練身體,有在練呼吸。好,大部分的人三十秒鐘就投降了,撐過一分鐘的不到百分之五,你如果不服的話,那請你回去再憋久一點。

一般來講,三分鐘沒有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會怎麼樣?會腦死亡,救活的話也很可能成為植物人,記得噢:三分鐘!除非一個人他有特別的練,不然你很難能夠三分鐘沒有新鮮的空氣而能夠活著,很難。所以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了,不知道這個空氣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看,空氣,我們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吸,它進入我們的身體,也就是說大氣層就是我們的生命,可以了解嗎?大氣層跟我們身體裡面的空氣,是完全連在一體、完全是一樣的,大氣層就是我們生命的延伸,你不服的話,你能不能把你的身體裡的空氣跟外面大氣層的空氣把它切開,能不能?

現在大家要去慢慢去了解,什麼是“格物致知”,我們以前的觀念是我這個身體就是這樣而已,跟外面沒關系,那是因為我們的“知”是偏在一個小階段、小角落而已。你身體的空氣跟外面的空氣,有誰能夠分割得開?那些自認為修行境界很高的人,你不需要外界的空氣嗎?如果你自認為修行境界很高,或是很博學、懂很多,自認為很偉大,然後問問我們自己:你可以不需要外面的空氣嗎?要知道大自然他是一個“明德”的展現啊,天地父母的德行是這麼樣的,對我們的生命是這麼樣的重要,在養育、補充我們的身體,但他又不居功,也從來沒有跟你要過錢,如果你生病到醫院去,需要補充氧氣,醫院要不要收錢?要收錢。但你看大自然供應我們這麼多的氧氣,從來也沒有跟你收過錢。真的,法界、大自然的明德讓我充滿著感恩,我願看齊、學習,這就是我們不斷的在自我勉勵,在“明明德”之後,你下一步才能夠真正親民、新民,你不會有任何我慢,這樣知道嗎?

好,我們再繼續來看太陽的德行。一般人不容易去體會到太陽有什麼“德行”。認為好像沒有什麼啊,天氣這麼炎熱,還這麼多的紫外線,我好討厭太陽。但是你要知道從你還沒有出生之前,太陽就在照顧你,到你一期生命的結束,太陽還是繼續在照顧你。你要知道我能夠講話,我“能”工作,我“能”做任何事情,這個“我”下面都接上一個“能”,這個“能”不是能力很強的“能”,而是我這個生命,我要做什麼事情必需要有能源。你這一部車子要能夠開動的話,必須要有汽油,或是有其他替代性的能源,我這一部電腦要能夠工作,就要把它接上電,電是不是一種能量?電也是一種能,但這個電的能又不是無中生有的,是來自於法界、大自然的提供。我們每天吃三餐,吃米面、五谷、蔬菜、水果,吸收營養,營養就是能源,知道嗎?汽車要加油,我們喝水也是一種加油,你在吃三餐也是我們這一部身體的車子每天在加油,這樣可以了解嗎?

我們這些能量的源頭、源流來自哪裡 ?是大自然,不錯,但我們再把它縮小,對,太陽。要知道,我們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不管你的官位再高、不管你再富有,你生命的能量絕大多數來自於太陽的供應,太陽不只給我們陽光、溫暖,它是給我們無窮盡的生命的能量。你說我看不到啊,看不到是因為我們的心比較粗糙,或是心沒有靜下來去“格物致知”。我所講的你都可以用科學的角度來檢驗,沒有任何的迷信,沒有任何的催眠,我在講的也不是在宣揚我是、我能,我是在诠釋“明德”的偉大。

太陽它每天一大早,就把光明傳播給眾生,把能量散發給眾生。因為有陽光的普照,所以這些蔬菜、水果、五谷才能成長成熟啊,如果沒有陽光普照,稻米、粘苞米、蔬菜、水果能不能生長?沒辦法生長啊。你不要以為我們人類很行,我只要播種下去,它就會長啊。把種子種下去,是我們加上一個重要的因緣,但是當你的種子種下去之後,那是需要整個大自然的養育啊。太陽不斷的補充能量進來,有陽光普照的地方跟沒有陽光照射,或是樹陰遮住的地方的那些樹和花,或是稻米、蔬果相比,它長得就差別很大。這個大家慢慢去看,太陽給大自然這麼多的能量,沒有這些能量的話,我們就沒有五谷可以豐收,沒有蔬菜水果可以吃。

我們不像樹木那樣可以透過葉綠素直接吸收太陽能,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我們是透過植物用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之後,把能量轉換到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是間接的吸收太陽能的能量,進入到我們的身體,這樣可以了解嗎?

我們現在把太陽做一個人格化的比喻好了,太陽就像一個偉大的聖賢,太陽這個聖人他是怎麼樣的呢?你看,他燃燒自己照亮眾生,把生命的能量回饋給世間、回饋給眾生。我們這裡有電力公司嗎?電力公司它送電的能量給大家,要不要向你們收費?要啊。白天太陽它送這麼多的光明能量給我們,這個特大的照明燈給我們地球送這麼多的電能、光明過來,有沒有跟大家收費用?沒有哦。所以你看,偉人、聖人他們為什麼會把他們的生命意義充分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就是因為他們看懂、看到“明德”的浩瀚偉大,所以他們流露出來的就是沒有任何界限,去普愛一切眾生、回饋這個世間。當他看懂太陽的德行之後,它就會向太陽看齊學習,願跟太陽一樣光明磊落,在這個世間黑暗冰冷的角落,我願意把溫暖、把陽光送到這個地方。眾生有需要我們協助回饋的地方,我們就把愛心送到這個地方,所以我們給眾生生命的能量、給眾生鼓勵、給眾生溫暖、給眾生慈悲、大愛。

從你出生到現在,在這個背後,太陽有沒有給你居功,有沒有給你邀功?沒有。具有這麼偉大德行的太陽神,有沒有給你暗示過:我是非常偉大的人哦!我是非常高的成就者哦!你們要來頂禮我、朝拜我。有沒有?沒有。從你還沒有出生之前就照顧你,到現依然在默默的奉獻、回饋、付出,他沒有要你鞠躬,也沒有要你跟他頂禮膜拜。所以,真正的偉人他絕對不會去樹立偶像,要偶像崇拜。真正的偉人他只會把他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大家好好去體會什麼叫做“浩天之德”,什麼叫做“明德”,跟大家勉勵的就是:要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悟啊!因為有陽光的普照,我們才有這麼多甜美的水果可以吃,這就是發揮生命的意義來利益眾生。因為有陽光的普照,所以我們才有粘苞米可以吃,我很懷念我們東北的粘苞兒米。當我在吃東西的時候,生命是在感恩哦。有沒有看到法界大自然化育這麼多的食物給我們來使用。

大家好好去體會,向大日如來學習,向太陽神學習那一種浩天之德,那一種明德。當你具體體會到之後,你就會知道我要怎麼樣去打開我的心胸度量,我要怎麼樣去善待一切眾生,真正的來服務百姓,真正的回饋這個世間,而且讓所到之處充滿著慈悲,充滿著祥和。

我們現在再來跟大家介紹更廣大的“虛空”。前面的大地、流水、陽光、空氣,大家還比較能夠看得到,比較能夠摸得到。現在來跟大家介紹、分享更浩瀚的“明德”。一個人若能夠來到心量如同虛空,你的世界就會是很和諧、和平、祥和的。

好,我們來看這一張幻燈片(圖六),這是包含無盡的虛空跟大海,我們都知道海能容納百川,現在,讓我們更深一層的去體會:“空”能夠包容、含容“萬有”。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的歸納成八個字:

( 圖 六 ) 空含萬有,海納百川。讓我們好好去體會什麼叫做“明德”,然後問我們自己:我的心量能不能像虛空一樣?我的心量能不能像大海一樣?這就是去學習、去體悟真正的“明德”,然後我們的潛能、本心本性才會開發出來啊,你才能夠來到真正的“明德”啊。你明“明德”之後,後面的效果就可以一連串的出來:你就能夠清明,而且來到止於至善。

我們請大家看看這一張幻燈片(圖七),那個白雲剛好襯托出來,就好象告訴大家:把雙手打開,把我們的心量打開。多接近大自然,它是偉大的大師,它不但會治療我們的身體,而且不斷的在啟發我們,把我們本自具足,本來有的“明德”開發出來、啟示出來。

我們請大家抬頭看看天空的浩瀚,以及“虛空不礙白雲飛”,虛空不礙眾鳥飛。如果你有界限、有隔閡的話,就是在這裡用一道網把它網住,這些雪雁會怎麼樣?它就會撞到、掉下來。所以,如果在你的生命裡面,心量不夠寬大的話,你就會覺得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別人對我不好,因而看不慣別人。那是跟我們的心量有關系。打開我們的心量,讓我們的心像虛空一樣的浩瀚偉大,讓眾生能夠在這廣大無邊無際的虛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讓心像虛空、像大地一樣,能夠支撐一 ( 圖 七 )

切的存在。比如說我們現在這個文廟、這個大講堂之所以能夠存在,這需要有很多人的發心跟無數的善因緣才能夠形成。我們能不能勉勵我們自己做這種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然後又沒有任何委屈的感覺。這就是不斷在彰顯我們的“明德”哦!我們要去體會我們就是大地父母親懷抱中的小孩,你真的體會到了“明德”的浩瀚偉大之後,你就能夠處處都充滿感恩。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好好的去打開我們的心眼,意誠、格物、致知。

希望大家用分享的心來聽,就好象說有一些禮物,我們大家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換,大家互相的分享。因為老祖宗留給我們非常多的珍寶,而我得到了這些非常珍貴的珍寶之後,願意來跟大家毫無藏私、毫無保留的分享、回饋,讓大家能夠得到更多、更豐富的珍寶來回饋我們這個世間,讓我們這個世界越來越燦爛,越來越祥和,讓我們這個世界越來越和諧,好不好?

今天我們通過一些動物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很多人對動物的理解、解讀是不正確的,有著偏差的觀念、知見。我們對動物往往只了解部分,甚至還有很多是錯誤的認知。很多人一提到動物,就認為它們是“三惡道”,沒有智慧,它們好可憐噢,它們業障深重。如果你用這樣的觀念來界定它們,那我們沒辦法了解它們的生命實相。當你帶有成見,帶有那一種不平等的心看動物、植物的時候,你沒辦法看到實相。你沒辦法看到實相的時候,你就沒辦法真正的“致知”,也就是說你的“知道”不是真正的徹底了解,而是偏差的,也就是因為“格物”的功夫沒有做好,沒有真正很客觀、很如實的去了解,導致我們認知的偏差。當我們認知偏差的時候,我們對待動物、對待植物就會有很多不正確的觀念。要知道我們用什麼心態對待動物,用什麼心態對待植物,它也是在呈現出你用什麼心態在對待我們自己。這一點大家要仔細聽好啊——你用什麼心態在對待動物,你用什麼心態在對待植物,他會投射出、反射出你用什麼心態在對待你自己。

這個含義很深,以後有因緣我們再跟大家進一步深層的分析、分享。我們現在來看這一只孔雀(圖八),一般人都喜歡看孔雀開屏,但是有的人他就偏偏喜歡去看孔雀屁股,所以當你看整只孔雀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很美,對不對?當我們看孔雀開屏的時候,我們覺得很莊

( 圖 八) 嚴,但是有的人他就不想看這些,他就跑到後面去看孔雀的屁股,他心裡說哪裡有莊嚴?哪裡有美麗?哪裡有漂亮?這就是說,好像一個人他本來是完整的呈現在你面前,但我們一般人往往忽略了人家的優點,很容易去看別人的缺點,這就像常常跑到孔雀的後面去看他的屁股,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所以希望我們互相勉勵,大家能夠學習著要看整體,看整體的美。每個人都有優點,也多少有一些缺點嘛,我們大家要互相包容,你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那他的優點就能夠發揮出來,來回饋世間也回饋你。你如果不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的話,他的優點就沒辦法回饋給你。

公司的主管也是這樣,做父母親的也是這樣。如果公司的主管不能夠包容屬下的缺點,他很多的優點就沒辦法發揮出來,而且他很多的優點你也不容易看得到噢。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包容屬下的缺點,而他的優點就真的會大大的發揮出來。如果你能夠包容孔雀的全部的話,你就可以看到好莊嚴。

我們再看,(圖九)這是一個小女孩,差不多八歲,這個小女孩她毫無畏懼的把手中的腰果拿給這一只 ( 圖 九 )

松鼠吃。在黑龍江的哈爾濱,有一個松鼠島,太陽島裡面有一區是屬於松鼠,我曾經也看到類似這方面的情景。但是這個是在美國拍的。但我是覺得不錯,在哈爾濱同樣也能夠看到人類跟動物親近的這個場景,真的不錯。

如果人類能夠用愛心、平等心來跟動物接觸的話,那是代表人類心靈品質的提升、愛心的流露。你看,一個八歲的小女孩毫無畏懼的把腰果放在手中,這個是野生的松鼠噢,不是人家飼養的,因為它是在國家公園植物園裡的。所以你看那這一只松鼠,它也毫無畏懼的在這個小女孩手中接食物來吃,接了之後,它就

( 圖 十 ) 在她的面前很安詳的吃。我跟大家播放的這些幻燈片,都是我在各處親自拍攝的,這不是借用別人的資料,也不是用電腦合成的,都是真實的把現場拍錄下來。我們也有學員想試試看看,你看(圖十),他手中拿著腰果然後給這只松鼠來吃,松鼠一樣很安詳的接過 來,就在你面前蹲下來吃,只要你不去傷害它,你用愛心對待它,它們一樣過得很快樂、很安詳,它也不會害怕、不會畏懼。

接下來,我們又有學員繼續想再試看看,因為大家都覺得很好奇、很可愛嘛,然後又繼續給它東西吃。給了幾次之後,它覺得肚子已經吃飽了,你但們這麼樣的誠心誠意要把東西跟我分享,我不接受你們又不好意思,所以它接了這些花生之後,它怎麼樣呢(圖十一)?帶到一顆大樹下,在樹干那裡挖一個洞,

你看他現在在挖洞,然後把那個花生埋在小洞裡面。大自然就是它的冰箱啊, ( 圖 十 一 )

我們這裡冬天都會下雪,我們是不是要有一個儲藏的地方,儲藏一些冬天需要的食物?松鼠它也會儲藏食物,你看它口含著花生把它放進去之後,慢慢把土又回撥、填平。填平之後,你有沒有看到它又把附近的草再撥過去把它蓋起來?這個都不是用電腦去組合繪制,沒有動過手腳,完全都是現場把它拍攝下來的,都是完全真實的呈現。

於是,我們又想再繼續試試看,因為它弄了之後又跑到旁邊去了,我們就又請它,它又再過來。噢,它覺得你們這麼好意,這麼的誠心誠意的對待我,所以我又再度回來跟大家結緣。(圖十二)這一張多停留幾秒讓大家看看,你們有沒有看到這一只松鼠,它墊著腳尖,有

( 圖 十 二 ) 沒有?因為我們學員故意要逗它看看,結果就拿得比較高一點,然後它因為身高的關系,就必須要墊著腳尖。你看它的右手,有沒有看到它的右手怎麼樣?它的右手是扶在我們這個學員的手指上面噢,這樣它的重心才比較穩,才不會誤咬啊。它知道你有東西給我,我好感恩,但是因為我高度不夠啊,所以必須要墊著腳尖,然後手扶著東西啊,這樣我可以很柔軟的接下你的東西。它接了食物之後,又把那個花生含著,然後到另外一個地方再挖洞,它又去挖個洞,挖個洞之後,它准備把那個口中的花生吐出來,然後埋在那裡,埋下去之後,它的手又把土壤再回撥,然後填平,填平之後又再用旁邊的樹葉在把它蓋起來,讓一般人不容易覺察到。

所以,請你憑著良心說說看,小松鼠它是在告訴你它摸著良心啊(圖十三),請大家摸著良心,請你憑著良心說看看:我們松鼠有沒有智慧?有啊。你不去傷害他,你不要比它凶,它就不會怕你,你覺得說它很怕你,那是因為它看到比它更凶的人,知道嗎?所以如果你看到動物離我們而去,我們要反省,只要你真的 ( 圖 十 三 )

展現出的是和平、和藹、和諧,真誠真心的對它,它們就是這麼的安詳。而且它吃完之後,把那些東西弄好,又跑到一個地方作秀。它做了一個姿勢,因為它要傳遞一些信息給我們,希望我幫它們說說話,請大家摸著良心說話。這是很可愛、很難得的畫面。


大 學 之 道(六)
已有 29 次閱讀2011-9-25 15:21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一般人認為動物它們好像沒有什麼感情,我們來看看這幾張,這是在台北的木吒動物園拍的,剛好有這樣的畫面讓我們拍下來(圖十四)。我現在少講,請大家用心靈來感受動物的親子之愛,你不要以為說它們是畜生,它們沒有什麼愛。有。我們來看看動物的親子之愛,用心靈來感受,有沒有看到那種親子之愛的真誠的

( 圖 十 四 ) 流露?這個小孩子它感受到偉大的親子之愛,所以它就撒嬌啊,感覺到好幸福噢。有沒有?都是很真誠、很自然的流露啊。所以請大家真的放下我們過去對動物的觀念,如果我們對動物有不平等的那一種看法,就讓我們從新開始。智慧者一直在叮咛我們、告訴我們:我們要用平等心來對待一切動物、對待一切眾生啊。

這是在加拿大的海上拍到的(圖十五),我們手裡拿著餅干跟這些海鷗來分享,它們就很喜歡、很喜悅的來親近,然 ( 圖 十 五 )

後從我 們手中接過食物來吃。你不要去傷害它,用愛心來善待,當你慢慢用我們清淨的心“格物致知”,你的意要誠,心要正,心要靜,你的心靜意又誠的話,你以前看不到的奧妙都會一一的呈現出來。

我們看看這一只蝴蝶,也是在莊嚴這個世間,美化這個世間,它也是在呈現生命的神聖跟莊嚴。所以當我看到它,我都在分享它們生命的喜悅,分享它們跟我們分享的。。。這個是什麼知道嗎?看起來是一片樹葉,對不對?這個叫做枯葉蝶(圖十六),它像一片枯掉的樹葉,枯葉蝶算是屬於保護動物,要拍到這麼清晰 ( 圖十 六 )

不容易,可能是因為 我們誠心誠意想要拍一些資料來跟眾生分享,所以它也很有意思的配合演出,讓我拍到這麼清晰的圖片。而且我們請它打開讓我們拍裡面的奧妙,結果它真的就打開了,讓我們看到裡面的奧妙。請看啊(圖十七),枯葉蝶它的表象是這樣,很奧妙的,就像一片樹木的枯葉,但是它打開之後,是這麼的漂亮、這麼的奧妙。所以我比著姆指贊歎它們:你們好奧妙噢!法界這麼的奧妙,所以我贊歎它們,在我們的心目中,我覺得它們是神聖的存在,它們不是畜 (圖十七)

生,不是沒有智慧,不是以前我們所界定的這樣。我重新來把它們放在平等的立場,用尊重的心、敬愛的心來看它們,它們就成為我的好朋友。請它們來作秀它們也樂意,請它們打開讓我們看,它們也很樂意打開跟大家分享。這就是誠能動天,我的心意是誠能動蝴蝶嘛。

我們現在來看另外一個系列,這是讓大家會很震撼的一些資料,是對水做一些實驗。我們一般人都覺得土壤、流水樹木這些,它們沒有感情、沒有覺受,它們是屬於沒有生命的,或是屬於礦物。我們以前對這些的認知,說實在的都是很偏頗、很狹窄的,是因為沒有正確如實的來了解,導致人類沒有正確的對待我們的山河大地。這就是因為我們“格物致知”做的不夠好。我們的認知不夠深入、不夠到位。

有一位日本的學者、專家,這也算是他一個意外的發現,然後他就把水的另外一個一般人所不知到的實相領域開發出來來跟大家分享。我是覺得他的精神很值得敬佩,就把他所做的一些實驗成果介紹一部分來跟大家分享。

這位日本的學者,他很好奇曾經聽到長輩說:雪花片片,卻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他也體會到雪花雖然很多,但的確沒有兩片的組合、組成是完全相同的。於是他就很好奇,為什麼同樣是下下來的雪,怎麼雪花卻會有不一樣呢?然後他就很好奇的去研究,為什麼他們會有不一樣的。同樣是雪,為什麼他們的組合會不一樣?難到他們有感受、有感知、有感情、有覺受嗎?所以他去做實驗,結果做了實驗之後,讓他大大的震撼,以前以為水沒有感情,結果發現水是有感受、有感情的。你對他好,他心情快樂,結出來的水的結晶就很漂亮;你如果咒罵這些水,詛咒它,憤怒的罵它,這些水結晶之後所呈現的那個雪花就是很丑陋的。

他們去做了很多、很客觀的實驗,如果這一杯水,我不斷的常常跟它講:我好愛你,感恩你,謝謝你!甚至你貼文字為他看,中文或是英文、日文都可以,它都可以看得懂。你貼善意的文字給他看,把它冰凍之後 然後它結晶出來的那個雪花就會告訴你,它的覺受是怎麼樣的。如果這一杯水 你常常咒罵它,或是瞧不起它,對它憤怒,結果它呈現出來的就是很破碎的,我們來看看這個不是天方夜譚,我是早就知道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有“情”的眾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沒有覺受啊,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無情”,不是這樣

( 圖 十 八 ) 啊。所以讓我們重新來認識,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要“格物致知”,你才會真正開啟無限的智慧。讓我們拋下以前的那些觀念只見,重新來認識。我們也感恩這位專家他跟我們分享這麼珍貴的資訊,他也做了一些實驗,讓學童們對水說話,然後有一些部分的水是讓學童們不斷的對這些水說“你好可愛噢!”、“你長得好漂亮哦!”、“哇,你好棒噢!”,對另一些水偶爾說這些鼓勵、贊美的話,然後對剩下的一些水, ( 圖 十 九 )

就是不去理他,完全放置不管,它結晶出來的雪花是這樣(圖十八)。偶爾聽到“你好漂亮噢”的水,它的雪花結晶出來是這樣的(圖十九)。常常聽到“你好漂亮噢”的水因為他的心情很快樂,因為你會誇贊它很漂亮,它的心情一定很快樂,它會把它的快樂傳播給你,你一樣感受到他的快樂(圖二十)。所以結晶出來的就是這麼樣的漂亮

( 圖 二 十 ) 的結晶。這個人家都是去做實驗出來的,不是去做動人工手腳去做的,不要有任何的欺騙。而且你要成為國際公認承認的這一種事實,你一定是要客觀、理智、冷靜,你可以實驗得出來,別人也要可以實驗得出來,這樣知道嗎?

當你常常罵那些水是“王八蛋”之後(圖二十一),他結晶出來的圖像是如此的傷心噢,它的心好難受,所以結晶出來的水就是這樣四分五裂。如果你跟那些水講“你好可愛哦”(圖二十二),他心 ( 圖 二 十 一 )

情快樂,所以他的生命就是心花朵朵開,就呈現出這麼漂亮的雪花出來。同樣 的將心比心,當人家罵我們的時候,我們心裡會怎麼樣?很難受。別人罵你“王八蛋”的話,你的心就是這樣破碎、難受,如果我們去罵別人,去罵那些水,罵那些花草樹木,他們一樣有感受的。這是聽到小學生說“你好可愛哦”的水結晶,它呈現出來的那麼可愛的形狀。那些常常聽到罵它

( 圖 二 十 二 ) “王八蛋”的水,他的結晶就是這麼樣的丑陋。所以從這裡,大家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水它是有感受、有覺知的。

如果你不斷詛咒那些水,罵它是“惡魔”、“壞蛋”,結果它呈現出來的水就像一個生氣怒目時的眼睛,因為你罵他惡魔,他生氣、憤怒啊。如果你誇贊他,誇贊他是“天使”,他就很快樂的偏偏起舞,生命充滿著喜悅,它願意跟你分享生命的喜悅,結晶出來就是這樣。當我們請人家做事情時,你如果用命令式的:你給我做、你必須去做。就像父母親對小孩子用命令式的口氣要小孩子去做的話,小孩子是心不甘、 ( 圖 二 十 三 )

情不願的。如果上司對屬下用命令式的口氣,去要他們做事情,他們也是心不甘情不願,他們的心情反應出來的就不好,做的品質也不會很好。水也是一樣,你用命令式的,它呈現出來就是這樣(圖二十三),它在生氣、在傷心。

如果你懂得尊重,用邀請的心,用請你幫忙的心,說“請你來做吧”,加上一個“請”字——請你來做吧,請你幫忙,請你參與奉獻,你看它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漂亮的結晶(圖二十四),它也會很樂意來做,很樂意來奉獻、來回饋。你看如果你罵那些水:混帳、混蛋。你看它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圖二十五),因為它裡面有很多的怨

( 圖 二 十 四) 氣,它要吐出來。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嘴巴影響我們的一生啊,你如果常常講出來的話是在傷別人、或是在罵別人,那你都是在跟眾生結惡緣啊!別人不高興、不快樂,他會給你好臉色嗎?所以常常會形成惡性循環。你罵這個水是混帳,他呈現出來就是一個很傷心、很破碎的樣子,如果你罵它你好笨、你蠢如豬,這個水它呈現出來就是這樣的。有時候師長或是長輩常常罵小孩子:你好笨哦,你蠢如豬哦!這樣很不好,因為你讓小孩子有挫折感,讓小孩子的生命萎縮,我們應該多對他們給予鼓勵、對給予愛,我們再往下看,如果你罵它們更嚴重:“火冒三 ( 圖 二 十 五 )

丈宰了你”。你看它呈現出來是這樣(圖二十六),大家看看中間就像一個在哭泣的小孩子,中間有兩條腿,上面這個臉好像在哭喪臉的小孩子哦。水它是有感覺、有感情、有智慧的。如果有因緣大家看這一本書的話,你可以了解水的智慧超乎你的想象,很多你所不知道的水知道,他們都有做過這方面的實驗。水

不只聽得懂你的語言,而且它們還會看文字,這個文字不需要翻譯,你給他日文他就能看懂

( 圖 二 十 六 ) 日文,你給他中文它也看得懂中文,你給他德文英文它都看得懂。你寫不同文字的字條貼在水杯上面,水呈現出來的就像你所貼上去那樣的心意。所以如果對這些水你貼上的文字是:我好愛你哦、感恩你、謝謝你……那些水它呈現出來的就是很美麗的雪花出來。

我們要了解,愛與感謝正是大自然生命現象的根源,大家要好好去體會。將心比心,就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大愛,每個人都需要受到尊重,於是,我們就能夠將心比心的去尊重每個人,將心比心的去愛護每個人,而且流露出我們的慈悲大愛。能夠這樣做的話,你就是在明“明德”啊。大自然的特征、特性你了解之後,知道我們本自具足,只是你沒有把它開發出來、彰顯出來而已。所以我們來聽這個《大學》,就要去體會到宇宙大自然的這些“明德”是什麼,我們體會了,然後去把我們本來就有的那些特征、特性、明德開發出來。

這一張是跟這些水貼日文“感謝”(圖二十七)那些水結晶出來的是這麼的漂亮。你跟水貼上“你好有智慧”,它呈現出來的

( 圖 二 十 七 ) 是這麼漂亮的結晶,像鑽石一樣。你用英文貼上智慧兩個字,水用英文它一樣看得懂,用德文它也一樣看得懂。所以流水它看得懂文字,而且世界任何國家的文字,他們都看得懂,最主要的是他感受得到你的心意意念,文字是一個表象,它最主要的是感受到你的心意、你的潛意識。

知道嗎,水不止會看文字,也不只能聽懂你的話語,而且他們還會聽音樂,還聽得懂音樂。你演奏什麼樣的音樂內容給他們聽,他們都聽得懂而且還會呈現出來。他們曾經試 (圖二十八)。

驗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給那些水聽,結晶出來的就是這樣漂亮的圖案(圖二十八)。他們給水聽肖邦的《離別曲》,你看他結晶出來的雪花就像要分散、分開了一樣

(圖二十九)。所以他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越做越震撼,竟然水也看得懂文字、也聽得懂音樂,而且你用相片給他們看他們一樣看得懂,你用很恐怖、很丑陋的相片給他們看,它們呈現出來的就是很彎曲、很扭曲的雪花;你用很好的風景來讓他們看,他們呈現出來的就是很漂亮的雪花。

( 圖 二 十 九 ) 來自世界各地的自來水,他們也拿去做實驗,他們把巴黎、倫敦、東京各地的自來水拿去做實驗,結果都沒有一個地方的自來水能夠呈現出美麗的雪花。為什麼?因為人類在水中加入了違反大自然生命法則的毒素,一般的自來水都會經過消毒的處理,不處理怕有的人喝到不純淨的水,胃腸沒辦法適應生病。這當然有其用心之處,但問題是我們在水中加入了消毒的物品,這些消毒的物品在實質上它其實是一種毒素,一種毒品加入了水裡面,自來水的生命力就被破壞掉了,所以你能夠喝到純淨的泉水這是你的福氣。

我們再來看看天然的水,沒有經過人工消毒處理的水,他呈現出來的是這樣的漂亮、這樣的美麗。這裡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實驗,這是某個佛寺裡面的一個泉水,水沒有經過處理它的結晶是這樣很美的(圖三十),但是按照政 ( 圖 三 十 )

府規定你要經過消毒處理,這樣才符合衛生法令規范,請看同樣的泉水經過消毒處理之後,它呈現 出來的是破碎的(圖三十一)。大家要知道,環境越干淨,水質越好,環境越保護,水質越清淨,我們人類就會越健康。

再來,有很多的電器,尤其是微波爐盡量少用,因為微波爐它呈現出來的電磁波是很強

( 圖 三 十 一 ) 的,食物雖然煮熟了,但是很多的營養素都被破壞掉了。那些水放在微波爐裡面,經過微波處理之後的水的結晶是破碎的,而沒有經過微波處理的水,它結晶出來的卻是這麼樣的漂亮。因為強烈的電波對身體有負面的干擾。

這一張是祈禱後的湖水(圖三十二),還有另外一張就是還沒有祈禱之前的湖水,他們有經過對比。祈禱就是說我們對這些水不斷的散發出我們的愛心、感恩的心或是和諧的心。如果你祈禱、感恩,那麼些水他呈現出來的就是這麼漂亮的結晶。水不是你以前所認定的那樣,萬物不是以前我們這樣浮淺了解的那一般,不是這樣啊。他們有很深很深的智慧,只在於你能不能看得懂,在 ( 圖 三 十 二 )

於你“格物致知”的功夫有沒有做到位。你如果膚淺的看,就只是知道膚淺的表層而已,你如果能夠深入深層去看,那就會格物、致知、心誠、意正,然後是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這是在呈現給我們 “明明德”的重要,“明明德”的根源來自於我們要去“格物致知”。 還有幾分鐘,我想在跟大家分享另外一個系列,也是讓大家重新來認識萬事萬物。你越深入去了解,你會越震撼、越贊歎。你越了解,你就會越懂得身心柔軟。這幾張是介紹蜜蜂的,我們一般都以為蜜蜂他沒什麼,只是一個小動物、並不重要。但是現在要來跟大家分享蜜蜂有你想象不到的貢獻跟偉大的一面。這是我所觀察到的,然後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這一系列我們已經也把它做成明信片跟十方

( 圖 三 十 三 ) 眾生來結緣。蜜蜂他們的團結精神是很強的,他們的生命是無我無私的奉獻,利己又利人。向日葵,我們又稱為太陽花,這個向日葵很像太陽,旁邊的個花瓣就像太陽的光芒。這就像一個人的生命呈現出來,就是在彰顯你的“明德”(圖三十三)。我們這些幻燈片,又有很深的含義跟啟示,所以不要膚淺的看,用你的心靈去看。你看的力道越深,你體會的就越深。蜜蜂它是無我無私的奉獻,利己利人,蜜蜂是分工合作,團結和諧,相輔相成。蜜蜂他們有很好的,很完整的社會組織,他們分工合作,然後大家團結和諧。它們可以代代綿延這樣下來,而且呢,它們又發揮它們的生命意義,來莊嚴法界。不要說小蜜蜂沒什麼,這個不值得搬上國學大講堂的台上來講。噢,錯了,它們有很深的啟示,而且對人類非常重要。我講過之後,如果你們覺得說這個不值得搬上國學大講堂來講,等一下就搬下去嘛。

我們大家慢慢來看蜜蜂的啟示,它們蜜蜂一邊采食,一邊吸花蜜,收采花粉。一邊采食然後一邊回饋,我講的一邊“回饋”是什麼含義,你們能體會到嗎?對,傳播花粉,我來這朵花裡采食一些花蜜跟花粉,但我在采食的當下,也幫花朵或是水果播花粉,這就是它們一邊采食一邊回饋,要好好去體會噢。你看它采食 (圖 三 十 四 )

好之後,飛起來了(圖三十四),這個花朵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損?沒有。它們不會傷害任何花朵。這裡有一個很深的啟示要跟大家分享:我們一般動物或是我們人類,我們在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如果我吃這個水果,我們吃水果吃下去,如果你有吃魚吃肉的人,你是把魚肉吃進去的時候,你是犧牲它們的生命,這樣知道嗎?把它們的生命犧牲掉,然後轉換進入到你的生命,你就算吃米、面、粘苞米,都是把它們有形的東西吃掉,吃進去你的身體。你要把菜割起來然後來煮,這一顆菜它要犧牲掉,這樣大家到這裡可以了解嗎?所以我們在吃什麼東西時,會有物質現象的減損,然後進入到我們的身體,來養育我們的身體。而蜜蜂的態度是:我到這一朵花裡來采花蜜、花粉,但是我不會去傷害這個花朵,這個精神值得我們大家體會哦。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來到我們吃什麼東西,不要去傷害大自然,我們吃什麼東西,能夠讓他繼續。如果吃蔬菜,我們讓他繼續繁衍,不要去傷害大自然。當然如果我們講到更深層那個吃的話,一般人如果欲貪無窮的話,你要得到什麼,你總是會讓別人吃虧,這樣知道嗎?一般人怕吃虧,怕被占便宜,如果你占了便宜,就是別人吃虧,你從別人身上得到越多,那是因為對方失去越多,那這個會引起一些恩怨。

我觀察到蜜蜂它們的精神,在吃東西的當下不會去傷害你,你要提供什麼東西給我吃那是因為你的歡喜,花朵不為誰開,它們把花蜜、花粉呈現出來,作為一些禮物提供給我們,也就是說它贈送一些東西給我們,蜜蜂在接受花兒禮物當下也回饋花兒一些。我一邊接受你的禮物,一邊采食、一邊也回饋——幫你傳播花粉,我不會去傷害你的花朵。

所以蜜蜂他跟大自然的這一種非常好的互動關系,讓我體會到他們展現出來的精神是:我來這裡對花朵有好處,對我也有好處,那對眾生更有好處。因為我可以傳播花粉幫助開花結果,有很多果實出來以後,有可能給更多的動物來分享。所以大家好好去體會,雖然我們說要“明明德”,但能不能去體會到這一種非常好的萬物之間的互動關系,我們人類能不能學習著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是人與萬物之間的關系,轉變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人類如果能夠學到這一種不要去吃別人,不要去傷害別人,不要去嗔恨別人,讓人生只是一種生命的付出跟回饋,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能夠這樣的話,那你看會不會天下太平?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那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世界。謝謝大家的參與,讓我們共襄盛舉,一起來扮演和平天使,回饋我們的世間。

 

 

上一篇:空海(惟傳)法師:戶外禅修教學
下一篇:李富華教授:《勝鬘經》導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