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海法師:《因果明鏡論》講記 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因果明鏡論》講記(四)
智海法師講述

2009年5月25日·四川內江聖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因果明鏡論》13面。前面我們已經把業因果的規律講了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自作自受;第二個,是苦樂原則;第三個方面是因微果著。今天是第四個方面,未作不遇。這就給我們說,自己沒有做過這樣的業,決定不會受到這樣的結果。我們今天受到的結果,都是曾經造作善惡業而引起的。它就是這樣的決定原則。

我們看到13面。我們平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把豆子種下去了,決定不會長瓜。要有如是的因,它才能感得如是的結果。假如我們沒有修集能夠感這些苦樂的正因之業,就絕不可能感受相應的苦報、樂報。我們想要收獲秋天的果實,必須在春天播下相應的種子。其間,還要細心護理,比如說:澆灌、施肥;還要加上自然方面的諸多條件,比如說: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等等,等等。這些條件具足以後,時節一到,自然而然就能收獲成熟圓滿的果實。如果上面說的條件不夠圓滿或者不能具足,那麼結果必然有相應的缺陷,或者根本不可能產生。

世間上,我們要求這樣,要求那樣,一切所求,它都不可能憑空產生,一定有它產生的因和緣。因,是主要的條件;緣,是輔助的條件。所以真正明白因果規律的人,他就一定會按照因果的規律來積極地創造自己的命運。人生當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理想,但如果不正確地種下所希求的因,積聚順緣,那所謂的理想最終都只會變成空想,一個又一個幻滅掉,不會有任何結果。所以,理想,一個是目標,二個理想的目標要怎樣達成。要能夠認識它的因緣條件,把這些因緣條件認識了以後,要落實在因地的修行裡面。我們該付出什麼樣的行為,該准備什麼樣的條件,這些業因一定要能夠造成。如果沒有這樣的因,到最後理想的結果能不能實現?往往就是空想、假想、夢想。

不管我們希求哪一方面的成就,都必須首先明白成功的因緣條件。世間上要求這樣,要求那樣。要升官,要發財,要家庭美滿,要身體健康,等等,等等。乃至出世間的,我們要積聚善根福德資糧,要解脫,要究竟的成佛。都要能夠明白各自的因緣條件。明白因果條件了,然後隨順這樣的因果條件,腳踏實地付諸於實踐,那就是去實修,才能夠有成功的可能。比如,我們今天很多人,說想不想往生?“想往生!”想不想成佛?“想成佛!”想不想超脫於三界六道的生死輪回,達到自由自在?“想,太想了!夢寐以求!”但是為什麼不能實現?原因就是自己的修行不到位。該種的因,沒有種下去。今天叫你聽聞佛法,“不聽,這個有什麼意思!”不聽經,不聞法,你從哪裡去知曉成佛的因緣呢?所以諸佛菩薩利益眾生,最根本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講經說法,讓我們明了因果條件。把這些因果條件交給你以後,我們就要按此腳踏實地地實修。所以,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在我們不懂因果條件的時候,諸佛菩薩利用他圓滿的智慧,把成佛的因緣果報,詳細的因果規律開示給我們。但是,開示給我們,以後就看我們自己了。你修不修?這樣圓滿的因你種不種?發不發願?給你說相應的修行,我們要好好地去實踐。如果不實際地修持,有沒有成佛的可能?也沒有。所以,這些道理我們平時都要好好地學修。有人說:“我不喜歡聽經!”那就由你了。這個世間上,諸佛菩薩那麼慈悲要來幫忙我們,但是不可能代替你去做。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代替你去做。說觀世音菩薩很慈悲,但是你對自己不慈悲,觀世音菩薩想幫你幫不上;諸佛菩薩那麼有智慧,但是你不接受諸佛的智慧,不接受佛法的教育,到最後你能得到諸佛菩薩的智慧加持嗎?那是不可能的。在這個世間上,講經說法的法師很多,但是把自己的耳朵塞住,把自己關在家裡面,你說你能得到法師的加持嗎?也不會的。世間上的任何眾生也許都有他的長處,都有他的優點,都有他的修行,但是你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別人的優點,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毛病。這個時候,你也就只能夠得到缺點毛病的加持。越看得多,我們內心裡就越不平,越煩惱。“天下的修行人太少了!”你怎麼知道太少?主要是看我們這只眼睛到底看什麼。這個很關鍵!因緣果報,如是因,它一定感如是的結果。而這些因,不在別處,在於當人自己,就看我們造作什麼樣的因。

所以在世間上,比如要做一位名醫,首先應發行醫濟世救人的大心,然後依止醫術非常高明,醫德非常圓滿的老師。他怎樣教,我們就怎樣地依教奉行,把老師的醫德和醫術這兩方面都學習到位。另外一個方面,還要潛心研究醫典,醫學典籍,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法寶。還要積極投入到臨床實踐,主動為自己創造各種條件。天長日久,功夫積累深了,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名醫。所以,傳統的醫藥典籍是很好的法寶。學不學習呢?現在的老師,善知識——名醫,又具有醫德又具有醫術,你能不能跟他好好地學習呢?然後把這些學到的本領,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好好加以應用。然後,讓老師幫我們檢查缺陷在什麼地方,不到位的在哪裡。一個案,一個案地積累經驗。天長日久,從理論到實踐,我們就逐漸地成熟了。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名醫。這就是成為名醫的因果。同樣地,出世間學佛修道要想得到成就,也必然要具備相應的因緣條件。最先,要發真實的大菩提心。你說要成佛,發菩提心就是根本。我們今天菩提心發起來沒有?了不了解菩提心的修法?了不了解菩提心的功德?在自心裡對菩提心尊不尊重?熏不熏修?在日常起心動念過程當中,拿教言來對比;拿覺照,來觀照自己。你的起心動念是否與菩提心相應?如果不相應,你修學了沒有?你積累菩提心的資糧沒有?是不是時時刻刻以自我為核心,還是以救度眾生為核心?所以,先就要發真實的大菩提心。把大菩提心發起來以後,要如法依止。師父最重要。如果不如法依止自己的老師,到最後在老師身邊只會遭罪,得不到老師的加持。所以,我們待人處事的態度非常重要。依止上師干什麼?就是學法,就是改變心態,就是積累福德智慧兩種資糧。這樣,有一分因地的行持,自然而然就會成就一分果地的功德。倘若心比天高,行為卻非常下劣,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眼高手低。眼睛看很高,但手從來不好好去做,不實踐。我們還癡心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到頭來就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方式方法不對。到最後只能水中撈月一場空,得不到自己要的結果。

宇宙的因果規律非常公正,我們說在因果面前,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因果對一切眾生不會看好你,不看好他。它對一切眾生都是一樣的。把因果規律揭示給你,就看每個人對自己公不公正。要是對自己公正,如是因產生如是的結果,造因就要選擇。如果不善巧地選擇行因,到最後結果時自然不平等。看我們在座的這麼多人,哪兩個面貌、心性、行為是一模一樣的?沒有。雖然同樣是眼睛,但是有長的,有方的,有圓的,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有清亮的,有昏濁的。各種各樣的眼睛,為什麼會不同呢?因為在因地當中的選擇不一樣。同樣地看一朵花,但是我們的心態不一樣;同樣都看佛菩薩,人人的眼神都不一樣。有的人熱烈一點,有的人非常冷淡;有的人具足信心,有的人非常冷漠,甚至產生懷疑。有的人以清淨心看佛,看眾生;有的人以染污心看佛,看眾生。所以,我們在行因的時候不一樣,結果自然而然就不一樣。同樣是一個鼻子,但是長在臉上,每個人臉上的鼻子是不是一樣的?不一樣。為什麼?在因上不一樣,果上自然不一樣。所以,因果面前人人平等。因果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不會厚此薄彼,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降罪於人,或者賜福於人。我們說,你做善業,福報自然而然來臨;你要做惡業,災禍罪業自然就歸於自心。所以,人只有順應因果的緣起規律,默默地耕耘,在善因善果當中好好遵循因果規律,好好去造作善因,積累善根福德資糧,自然而然就天道好還,所想的善報自然而然將來就如願來臨。所以,今天我們祝願人的時候,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稱心如意。但是怎樣才能夠稱心如意?要了解因果規律。要如願地種下自己的善因,到最後就如意地結善果。你沒了解因果規律的時候,往往在修心時,我就不願意這樣,我就不願意那樣。這些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自己一旦選擇了什麼樣的原因,什麼樣的業,到最後結果就與你所選擇的行因自然對應。所以,今天我們很多人對命運抱著這樣那樣的懷疑:“我前世造了什麼業,今天結這種果。”為什麼結這種結果?很多人就不知道因果規律。你要是知道因果規律了,會去怪誰呢?誰也不怪。

所以從今天開始,把因果規律要明白。我們沒有做過這樣的業,在何時何地永遠也不會遇上這樣的結果。既然今天遇上這樣的結果了,從果往因推,就是過去無量劫當中我們造作過這樣的業。這個是一定的。所以,未作不遇就給我們說明,今天遭遇到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曾經造作的因所感召的。沒有造作,是不會遇上結果的。所以,認識了未作不遇的規律,我們就能死心塌地,安安心心在因果當中求忏悔,發善願,行善業,積累資糧,就不在別的地方用功了。很多人不修行想得到結果,是不知道未作不遇的規律;很多人怨天尤人,也是不知道未作不遇的規律。所以要在自心上明了因果的規律——未作不遇。

第五個方面,是已作不失。就是你已經造下業因,在沒有結果之前它是不會消失的。佛給我們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萬劫當中,我們曾經造作了這樣的業,它是有為有漏的,在沒有結果之前是不會消亡的。所以,一定要見到結果以後,慢慢地勢力才能減少。所以,等到因緣條件合適的時候,業因對應的業果自然而然還要還報到自己身上。

已經造作的善業和不善業,一定會感受相應的苦樂果報。善惡的業力不會因為時空的轉換,而無緣無故地減弱或者消失。雖然業力的成熟有快慢的不同,有的現前感受,有的需要經歷非常漫長的時劫因緣,等到因緣聚會時才會受結果。所以,不管時間因緣會延續多長,我們平時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一種業會被時間、水、火等外法所毀滅。就像智悲光尊者所比喻的那樣:“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鳥,在高空當中飛行,陽光照射下,鳥有沒有影子?有影子。就像你坐飛機,看見地上有飛機的影子,有的時間看的見,有的時間看不見。看得見時,因緣條件就合適了;看不見的時候,往往就有一些因緣阻礙。所以我們造的善惡業也是這樣。雖然暫時沒有顯現果報,但是這些業最終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一旦我們造作的業力成熟了,即使是斷除業障的聖者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更何況我們凡夫呢?有一個公案就說明哪怕是已經斷除業障的聖者,他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

公案說,曾有一日,佛在精捨中正為弟子講經說法,突然之間走來一位孕婦,指著佛陀說道:“沙門!你害人不淺!你讓我懷孕又將我拋棄,我到處找你都找不到,原來你在這裡逍遙享福,現在你說你如何安置我?” 其實這女人並沒有真的懷孕,她是受外道的指使,將臉盆捆在自己肚子上,偽裝成懷孕在身,企圖誹謗佛陀。當然她的伎倆最終還是被佛弟子發現了。在場的佛弟子都非常詫異,心中有許多疑惑:“為什麼佛陀是一切智者,已經滿解徹底解脫了,但是仍會遭到女人的誹謗?當時捨利弗就代弟子問佛,是什麼因緣致使這個女人誹謗佛陀呢?佛告訴眾弟子,他說:“在很久遠以前,在一王城中,有一各賢女,非常賢惠的女人,她叫‘善幻女’,她對修行人非常恭敬,時常對出家人予以供養,尤其對‘無勝’和‘常觀’這兩位法師。無勝法師修持精進、德行高尚,很受大眾敬重,而常觀法師,世俗習氣卻很深重。雖然善幻女每天都以同等供品來供養無勝法師和常觀法師,但在態度上難免有凡夫的分別念,對修持精進、德行高尚的無勝法師她更加恭敬。日子一久,常觀法師心裡不平衡:“雖然說每天拿同樣的供品來供養我們,但是態度上也看得出來你對無勝法師更加恭敬,對我就不那麼恭敬。”於是他心裡生起強烈的嫉妒煩惱,逢人就說善幻女一定與無勝法師有私通,不然為什麼特別對他好?雖然她表面上供養我們兩個人同樣的供品,但私下卻對無勝法師另有厚意。當時有人聽了以後,就勸告他:“你不要這樣去誹謗別人,她是有信心有善根的女子,怎麼會這樣做呢!”就這樣勸告他不要去誹謗別人。但是這個法師仍然不斷地造謠,不斷地誹謗。釋迦牟尼佛最後揭示:“那位常觀法師就是我的前身。” 釋迦牟尼佛往昔做常觀法師的時候,就因為見不管善幻女對無勝法師的恭敬,所以造謠誹謗。因為惡意誹謗有德的修行人,曾經遭受無數千年地獄猛火燒身的苦報。雖然現在我已經得到究竟解脫,但是由於往昔惡業的余報沒有徹底消盡,所以今生今世還要遭受到同樣惡意的誹謗!”像釋迦牟尼佛這麼圓滿的人,還要遭受這種果報,何況說我們這些凡夫。我們解脫沒有?我們的業忏悔干淨沒有?我們的正念是不是時刻都能保持?沒有。所以我們受過去惡業的影響,今天遭受到各種各樣的苦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有什麼想不通的呢?所以要想得通。想得通的時候,就知道罪魁禍首不在別人,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所造作的惡業。所以,見到這些苦果了以後,我們只有一門心思地忏悔,怪不了別人。只有在好好地忏悔,發願,精進修行過程當中,才能夠改變苦果的來臨。所以,即使是圓滿成就的佛陀,也示現因為往昔誹謗有德的修行人,在歷經久遠劫後,仍然絲毫不爽地感受到惡業的報應。


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人想出家,找到捨利弗、阿難等大阿羅漢,這些阿羅漢運用神通一觀察,這人八萬劫中沒有善根,沒有出家的因緣。所以不允許他出家。今天出家還是要看因緣條件,沒有因緣條件你出不了家。因為不讓他出家,這人就傷心地流著眼淚走出寺廟,剛好遇上佛回來。佛問他:“你為什麼掉眼淚?”說:“我想出家,大阿羅漢不收我。說我沒有善根,沒有因緣。”佛一觀察,這個人還是可以出家的。為什麼?他說八萬劫之前,這人曾在山中遇到老虎,驚慌失措爬到樹上,而且因為恐懼就失聲喊了一句“南無佛”。南無佛,就是向佛求救。因為這個善根而得出家、證果。所以釋迦牟尼佛把他帶回寺院,允許他出家。那些大阿羅漢就想不通,我們觀這人八萬劫當中都沒有善根。釋迦牟尼佛說:“是。你們是觀察到他八萬劫之中是沒有善根,但是在八萬劫之前他有這樣的善根,你們觀察到沒有?”沒有能力。雖然有神通,但是神通有限,看不到更久遠的事情。所以,一個人在八萬劫之前念了一句“南無佛”,以至因為這種因緣,而得以出家,得以修行,得以成道。因果是不是毫厘不爽?就是這樣。

所以,只要我們已經造作了這樣的業,任何時間、因緣條件都不可能憑空地讓它消失。就像今天吃了一點金剛砂,金剛砂不容易消化,哪怕是一點點,也消化不了。所以,今天哪怕是散亂心入於寺廟當中,一稱“南無佛”,將來因此善根而將究竟成佛。所以我們對自己有沒有信心?應該要有信心。對於我們目前付出的善業,何至於以散亂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每天我們都在寺廟裡,或者禮佛,或者聽經聞法,或者念佛,或者誦經。我看,在座的居士大多都堅持了很多年。相比別人以散亂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善因種得更殊勝,更深入。所以,要相信我們將來究竟成佛,那是沒有懷疑的。知道業因果,只要我們造作了這樣的因,不要懷疑它不存在,不要懷疑它不結果。我們今天點點滴滴的修行,現前沒有結果,但是你要有信心。很多人都急功近利:“師父,我怎麼還不成佛?”那麼快?真那麼快所有的人都成佛了。你多生累劫造成的惡因忏悔了沒有?心態改正過來沒有?善根福德資糧你積聚得怎麼樣?問一問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就知道為什麼現在自己沒有成佛。有人問:“我現在為什麼不往生呢?”“我現在為什麼還要遭受到這些惡業呢?”問自己,別問別人。所以,只有問自己,要相信我們目前的善業、福業種下去了,終究有一天這些福德因緣會成熟,離我們究竟成佛為期不遠。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

像那人在八萬劫之前,無意之間造下的一個善因,在因緣成熟之際,也自然而然能夠結出它的果報。何況說,我們今天是有信心,有願心,主動地投入,以非常明確的意識在修行,何愁它不結果?所以要有信心。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就能夠安身立命。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心,目光短淺,往往就是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是很容易出魔障,很容易出問題的。太急功近利了,修行有的時間就不能夠堅持下去。為什麼呢?因為他很久看不到結果,就喪失信心了,就退轉了。我經常講走路的故事,你要走遠路,三十裡、四十裡。會走的人,一路上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讓走路變得非常有趣,每一步的當下都是享受。然後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走到了。有的人不會走路,剛跨出兩步他就在想:“哎呀,什麼時間到啊?什麼時間到啊?”老問。於是,把走路變成對自己的折磨。是不是這樣?自然而然就是這樣。所以,享受於當下這是很重要的。你看你到一個新的地方,也許大家都有這樣的一種感受,第一次去不知道路,東問西問。本來很短的距離,自己卻覺得走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去了以後再回來,一會兒就回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你原來很陌生,因為你的心在不斷地進行虛妄分別。時間,就是虛妄分別心的一種假象。你的分別心多了,分別的對象就多,於是時間空間就顯得更為長遠,更為繁雜,在自己的經驗上就感覺到時間更長。因為回來你熟悉了,慢慢地距離變很短了。為什麼?沒有怎麼去分辨它。就像我們今天聽經一樣,你要是好好地聽聞,每一句都能夠如理作意,隨文起觀,隨著聲音,把你帶入法理的思維過程當中,除此而外不再想別的,不再思維別的。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自己覺得怎麼這麼快就過了。如果說你不好好地聽經,自己拿一本書翻過去,翻過來,腦海裡面想這樣,想那樣。天南海北,到處跑遍了。於是你老是看手表,老是看手機,“怎麼還不結束?一個小時怎麼變成十個小時了?”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分別心造成的。所以說要享受生命,要享受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如理作意,最重要的就是專心致志,最重要的就是享受當下。

所以我們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如果沒有對治力來忏悔,那麼在今生或者來世乃至千劫萬劫以後,也一定能夠感受它的苦果。在因緣條件還未成熟之前,絕不可能自動消失。所以不可存一點僥幸之心,“今天沒有死!明天沒有死!是不是就不死了?”可不可能不死?“業報今天沒來,明天沒來,估計沒有報應了吧?”所以,我們現在就常常存有這樣的僥幸心理。天長日久,你就淡忘了。所以,剛剛造作一種惡業的時候,任何人都誠惶誠恐,深怕惡業馬上就報應。但是今天不報應,明天不報應,慢慢地心就放松警惕了,“估計這個因果不會是假的吧?估計不會報應吧?”於是,我們的心就淡漠了因果觀念。你看你頭一次做壞事,心裡面緊張得不得了。頭一次偷東西,好像到處都是攝像頭,到處都是眼睛,到處都在看自己。所以,你那只手想干壞事,老是伸不出去。但是,偷過兩次你就不再害怕了。為什麼?一次沒有抓住,二次沒有抓住,三次估計也沒有人抓住。所以說,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存在這樣的僥幸心理。一旦有僥幸心理,認為業果報應不會存在,於是我們自己的道德觀念就放松了,沒有了,慢慢淡化了。如果說真實有智慧的,念念之間都能夠觀察自己的內心,而且能夠看到業對自心的影響。你說它有沒有報應?肯定有報應。比如說,你做善事的時候,就是不怕別人看,不怕別人發現,不怕別人說,做善業的當下越多人看見越好。為什麼?你心安理得。知道這件事情對人對己都有好處,所以你做起來自然而然就冠冕堂皇的。會不會害怕別人發現呢?不害怕。但是做惡業的當下,你看我們當下是誠惶誠恐,“被人發現怎麼辦呢?”老要避開別人。為什麼?你知道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你知道人家看見也不好。所以,你的心裡面其實在那一刻,我們自性的覺性在發生功用沒有?在發生功用。那一刻你造作惡業的心態,其實已經在暴露了。但是我們自己感受到沒有?沒有感受到。當你沒有感受到,把當下的覺性邁開以後,慢慢覺性就蒙上一層灰塵了,我們自性的覺悟能力就會一點一點地減弱。當我們的覺性在一點一點地減弱的時候,是不是惡業的力量?也是惡業的力量。久而久之,今天沒有報,明天沒有報,別得意太早,要報得早的話,僅僅是輕的果報。要是報應到後面來,結果不知道多重。有的時候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就像銀行一樣,你今天貸了十萬塊錢,是有利息的。今天沒有催你,明天沒有催你,“估計不用還利息了吧!”今天存在這樣的僥幸,於是別人不催你,你也不還。一年,一年,這樣的利息,利滾利,利滾利,有多少?它要早點催,你還能還得起,要是再隔二三十年催你,一算,還不起了。那時候就只有上吊,就只有跳樓,就只有自殺。沒辦法了,絕望了。所以,我們要把這樣的業果關系想清楚。惡業沒有成熟,絕對不會自動消失。

反過來也是這樣,我們往昔付出的善根,所積累的福德資糧,如果沒有被邪見、嗔心等等摧毀,也必將次第來成熟果報。歡樂的果報,畢竟到來。所以,我們今天安安心心地去付出善業,安安心心地去積累資糧,盡量對治邪見,盡量對治嗔心。不要讓嗔恨心、邪見摧毀我們的善業。然後,把惡業盡量對治。時間因緣到了,自然而然就成熟,就會結果,快樂的果報就會到來。所以,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說但聞耕耘,莫問收獲。在因地裡面下種下對了,你不要老擔心它沒有結果。它一定會有結果。這是業果的五種規律。

五種規律我們總結一下。哪五種呢?第一個是什麼?自作自受。一定要知道別人造的業你會不會享受?很艱難。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第二個是苦樂原則。我們的苦,我們的快樂來自於什麼地方?苦來自於什麼地方?惡業。我們一切的快樂,一切的福報來自於什麼地方?來自於善業。可不可能從善業當中出生苦果?又可不可能從惡業當中出生快樂?不可能。所以說一定要把因果原則知道。第三個原則就是因微果著。你今天付出一點善業,也許將來結果的時候就不可思議的大;同樣的,你要投入一點點惡業,不要輕視它,也許將來多生累世都要受制於這一念惡業,因微果著。第四個原則是什麼?未作不遇。不是你造作的業,你能不能夠遇上?遇不上。所以,我們現在所遇上的,一定是自己曾經造下的業。第五個方面是已作不失。你已經造作了這樣的業,無緣無故地它會不會平白消失?不會的。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它都不會平白無故地消失。所以,要把這五個方面的因果原則多思維,反反復復地思維。思維一年、兩年、十年,天天都思維它幾座。一天二六時中,經常思維,每一天至少六座法。好好地思維這些道理,自然而然,這些因果觀念慢慢就深入到我們內心裡面。如果說沒有因果觀念,我們要想修行,基礎就沒有。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修行往往就是頭重腳輕,一切修行都落實不了。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這個基礎不扎牢。所以,要好好地培補這樣的因果正見。

第三節,我們既然看到了業果的原則有這五個方面,那麼究竟什麼是業的根本呢?我們認識了業以後,要認識業的根本在哪裡。今天很多人就不進一步去想業的根本在哪裡。很多人他也很容易推脫,學習不進去,打坐打瞌睡,散亂心重,乃至自己愛做惡業,等等一切,他今天也知道有一個因果關系。但是,很抽象,很籠統。他說:“師父,我是業障!是業障礙了我!”一下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業了以後,他就不再進一步去觀察業是誰造的。他就把它放在那了。好像找了一個借口,“這就是業所造作的,一切都是業惹的禍,和我沒有關系。”這個觀念對不對?這個觀念又錯了。所以,進一步要能夠理清業的根源在哪裡。

所以第三節,我們說心是業之源。心,就是造作善惡業的根本。一切唯心所造,唯心所顯。都是心,如是思維,它才能夠如是造作;如是造作,它才有如是的影響,如是的結果。所以,進一步要能夠明了心才是業的根本,心才是業的根源。

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萬行之源;第二個,是禍福之根。我們先來看萬行之源。心是萬行之源。也就是我們行動,不管你是善的行動,還是惡的行動。我們從生至死,只要有生命存在,基本上都在造作。你不造作的時候有多少?幾乎沒有,乃至於夢裡面我們都在造作。所以說,一切的行為是從哪裡來的呢?也就是從思想,從虛妄分別等等而來。所以心是萬行之源。我們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外乎有身體上造作的業,語言上說話所造作的業,乃至於思想活動所造下的業。它就有身口意這三個方面的業。從身口意三個方面來說,比如你說什麼話,你看一看根本的是什麼。心裡面這樣想,嘴裡面就這樣說。所以,心裡面不這樣想的話,嘴裡能說得出嗎?說不出來。所以,身口二業一切的行為又都是受著一念分別心的驅使去造作這樣的業。離開了現前的一念心,身體和嘴巴就像無情的東西一樣,怎麼會有行住坐臥、開言吐語這些活動呢?沒有。身體要做什麼,要動,要向什麼地方去,都是我們內心在致使它。如果說你的心是安安靜靜的,我們這個身體也安安靜靜;如果你的心不老實,你的身體也不老實。你看心裡起一個嗔恨心,對著鏡子你看自己的容貌都變化了,熱血都沸騰了,沖上面部了,臉紅筋漲,人家一看這個人就要發作了。為什麼這樣的思想它能夠引起身體的反應呢?思想能夠支配大腦,思想能夠支配身體,乃至思想能夠支配物質。世間上一切的色法,都是受心識的支配。我們這個身體,如果說失去了思想的支配,就相當於一具死屍。所以,要有思想支配的時候,這一具屍就活動起來了。所以要知道身口二業,是受我們心念支配的。所以身體和嘴巴是造業的工具,一種器具,而意識才是造業的作者。就像樵夫用斧頭砍柴,我們一般只會說是樵夫砍柴,會不會說是刀砍柴?不會說刀砍柴。因為刀是樵夫的工具,所以只能說是樵夫砍柴。像我們今天罵了人,有的人說:“你怎麼罵我呀?”他就扇自己的嘴巴,“都是這個嘴巴惹的禍,你看我已經懲罰它了,你不要怪它了。”其實非常善巧地就給自己開脫了。這還是你的心所造作的。所以要知道根本。

身口意三業,意識為主。一個人餓了想填飽肚子充饑,就會想方設法去購買食物,把米淘洗干淨,生火,烹炒,最後做好了自己來享用。其間所作的身口行為都由這充饑飽腹的動機所驅使。它會發生一系列的行為,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無不是起意動念之後才行動的。我們想去買菜,於是立即起身出門;想要吃新鮮蔬菜,就到菜市場去買新鮮蔬菜;想去菜市場,就循著路線走去了;為了省錢,又舞動三寸不爛之舌與賣菜的討價還價。這個誰教你呢?沒人教你就會了。就像這樣,整個過程中有數不清的動機指揮著身體和嘴巴進行著數不清的行動。一個人的行動是如此,一個群體的活動也不例外。比如一個公司全體員工都有獲取利潤的相同動機。我們這個公司效益好了,到過年分紅就多一點。於是,隨時隨地就拿這個狗骨頭來兜大家:公司效益好了,我就給你們多發點工資,多發點獎金。公司的員工被這個理念蠱惑著,於是大家都很賣命。所以這是相同的動機。上至公司總裁制定決策、安排事宜,中間各個部門各施其職,或者搞技術開發,或者經營推銷,或者在後勤供給,下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著這個共同心願的推動而運行。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的業就是個體業的綜合。我們內江市委市政府要打造內江,於是市委市政府有一個心願,全市人民都動起來了。然後,落實到街道,落實到每一家居民,落實到每一個人。說內江要創衛生城市了,接著就忙起來了。街道不忙,區委書記要檢查,所以街道書記他就忙了。你要不忙,就要撤你的職,沒有辦法。街道上一忙起來,各個居民委員會就開始忙起來了。居民委員會一忙起來,每一家每一戶都動起來了。所以,社會的業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個體的業的綜合。共業,也是我們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大家都這樣造作,就形成了共業。包括今天要印一本經,我們說要印一部《法華經》,我的錢不夠,於是我出十塊;你的錢不夠,你出十塊。大家就集合起這樣的錢來印一部《法華經》,這個是不是我們的共業呢?這個共業包不包括我們每個人的造作呢?把經書印做出來以後,經書在世間上流通,給眾生帶來智慧,給眾生帶來福德因緣,這樣的因果我們每個人都沾光,每個人都有份。你今天聽經聞法,或者像我們修建寺廟,像弘揚佛法,每一個人都獻計獻策,都把自己的一份精力奉獻出來,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來造作共同的善業。到將來,有福德因緣的時候,大家才有福。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你就會看到,那時候我們就在一起修行了。所以說,今天才會聚到一起來。所以說,這樣的因緣非常難能可貴。

既然身口意是由心驅動,所以人心實際上就是世界的軸心。每一個國家都想做世界的軸心國。怎麼樣才能做到軸心國?只有你能夠把整個人類的心,把思想能夠統一了,文化能夠統一了,你有這樣的魄力,於是你才能夠成為世界的軸心國。如果不然,你說拿一把槍,“你聽不聽?不聽我就打你!”你能不能夠成為軸心國?不能夠,隨時都有被顛覆的危險。你有槍,人家就不會制造槍?人家也會用槍。你說你有核武器,人家就不會制造核武器?網上才公布了,朝鮮在地下實驗核武器,已經成功了,從而引起了四點幾級的地震。從地下十公裡的地方爆破核武器,引起四點幾級的地震。為什麼它要制造核武器呢?全世界都來制裁它。前面幾年六國談判,要制裁它,不讓它制造核武器。但是在重重封鎖之下,它一定要造出來。為什麼?沒有核武器受人欺負。美國有核武器,當老大。我把核武器制造出來,不是你是老大了。你來威脅我,我也可以威脅你。所以,這些東西不能夠成為世界的軸心國。朝未來,東西方文化融合起來,朝人類共同的光明前途奔,這個才是核心。所以是什麼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運轉呢?是人心在推動著整個世界的運轉。

我們再放眼觀察整個宇宙,一切情與無情,萬事萬物,全部是這現前一念心所造作,所流轉,所顯現。經上就給我們所說:罪福二輪,苦樂二果,都是由身口意三業所造,都是由於我們一心所感召。如果說我們一念心生嗔恚、邪YIN,那就是地獄的惡業;我們今天悭貪不布施,不供養,將來就是餓鬼的業,召感餓鬼的果報;我們今天愚癡暗蔽,不懂因果,那就是將來墮落為畜牲之因;今天我慢貢高,將來就是墮落為修羅的業;今天我們能堅持五戒,將來就能感得人身;如果我們能精修十善,將來就會上升天上,享受天福;我們能夠證悟人無我的道理,就是將來能夠上升到聲聞的解脫業;我們能從十二緣起過程當中,知道一切法都是沒有自性的,那就是緣覺辟支佛的業;我們今天能夠發菩提心,修行六度,將來就成為菩薩;我們今天能夠返本還源,知道人我沒有差別,發同體大悲心,無緣大慈心,以平等心來行持一切善業,那就是將來成佛的業。所以,我們今天心淨了以後,將來極樂世界的香台寶樹,一切淨土都可以化生;我們心染污,心不清淨,那麼將來就會投生到高山、險阻、坑坑窪窪、丘陵坑坎,等等,等等,不清淨的地方。所以,窮山惡水,還是我們的心所感召的。為什麼我們所生的環境是五濁惡世?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殺你,陰謀詭計層出不窮,爾虞我詐,強食弱肉。為什麼是這樣?就因為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所感召的五濁穢土。乃至我們今天身心世界不清淨,還是由於我們往昔時候所造作的業。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從地上出生的,只在我們最初一念所召感的。離開自心以後,一切都沒有本體。所以,心是萬物之主。心能夠造作一切。

你看聖水寺,在一千多年之前它是荒坡一片。就由於觀水祖師在這個地方開悟了,以聖賢之心,以度化眾生之心,以恭敬觀世音菩薩的心修建了古聖水寺,就在觀音殿這個地方。聖水古剎開始了,然後歷代祖師都因為同心同德,後賢繼承先賢的意願,一輩又一輩發揚光大,聖水寺才有今天,我們今天才有機會在聖水寺修學佛法,也來繼承先德的遺志,把聖水寺發揚光大。假如說我們今天不修行了,那就當一個敗家子。寺廟也不修,香火也不好,信眾也不來,也許聖水寺就在世間上或許說存在,或許說不存在。為什麼?都是跟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息息相關。我們會不會讓聖水寺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沒落下去呢?那就看我們各人發心了。你來整寺廟,他來整寺廟;你不修行,他不修行。完了,這個寺廟就毀在我們自己手裡。所以,寺廟是否興旺,還在當人的心所造作;佛法能不能夠發揚光大,還在我們當人現前這麼多同修能不能夠信仰佛法,能不能夠學習佛法,能不能夠具體實踐,能不能夠把佛法弘揚到世間。所以說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所以,最初為什麼要講唯識?就是要把你那個向外攀緣的心要能夠找到根本,你要知道萬法唯識了以後,我們的心就不向外攀緣了,就能夠安住於認識自心,掌握自心,善巧地運用其心。人莫不有心。把心運用好了,這個世界都是我們的心所造作,心所顯現。所以,你要顯現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就看你運作什麼樣的心。所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的根源,都在這一念介爾之心上。所以,學佛要明心見性,要認識自心。如果不能認識自心,學佛就沒有前途。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在學,但是沒有安立在自心基礎之上。或者說為了福報而來,或者為了偷懶而來,或者為了躲避而來,都是因為外在的東西在督促他,並沒有安立在自心的基礎上。這樣修行是不久遠的,沒有找到根本。根本沒有找到,修行就不能夠入道,始終在道的外面,那就是外道。所以說,心即道,道即心。道不離心,心就是道。心一運作,道就顯現了。你的心向往什麼地方,道就伸向那個地方。所以,心不動則已,一動就有方向。這個方向是向天堂,還是向地獄呢?就在於我們當人自己。所以今天回去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心,看你那顆心造作些什麼。心,無形無相,可大可小,可善可惡,可來可去,全部在於我們當人怎麼運用。

心是一切行為的根本,是萬法的本源。要好好地把這樣的道理能夠運用。能夠把一切業的根源貼近到自心了,每一個人對心要善巧觀察,善巧認識,善巧掌握。那樣對我們學習可以幫助。好了,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

(毒 毒整理)

 

 

上一篇:智海法師:《因果明鏡論》講記 三
下一篇:雪漠:明靜:沙塵暴中的一線天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