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艾雅·凱瑪:世尊的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尊的法

世尊圓滿宣說法,此時此處得見聞,

下論古與今,引領眾生見,

以法住心中,智者自得證。

這個偈頌的第一句是要讓我們對法能有實信,不是不假思索的相信,而是內在的信任關系。當對某人有信心時,我們會信任那個人,我們會把自己托付給他或她,我們之間會有深層的聯系和內在的溝通。當我們對佛陀的教法有信心時,情形也是差不多的。對於不了解的部分,我們會予以保留,但這不會影響到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和信任。

法就是真理,是由世尊所宣說的,是我們周遭也是我們內在的自然法則。假如我們覺得法是“圓滿的宣說”的話,那真是幸運,因為我們至少在宇宙中找到一個圓滿而完美的東西。除此之外,我們找不到任何沒有瑕疵的、趨近於完美的東西。假如我們信任和相信佛法,且存有愛意,同時我們也相信佛法的圓滿開示,那麼我們就已發現了無與倫比的東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的資糧。

“此時此處得見聞”這句話的意思是,法的理解必須取決於個人。雖然佛陀出於悲心,很明白地宣說佛法,但我們還是要親自去體驗它。

“此時此處”是讓我們不要忘記佛法,要時時察覺到它的存在。這樣的覺知能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反應,避免不當的言詞或行為。當我們的心中生起善念時,就應該使它持續,若心中生起不善的念頭時,就應以善念來代替。假如我們執著己見,用種種理由來搪塞,就看不到佛法。這裡頭沒有任何借口,只有單純現象的生起和息滅。

“不論古與今”是說,不是只有佛陀住世,我們才能夠修習佛法。有些人認為修行一定要有個圓滿的老師或是完美的禅修。然而這都不是真的,因為不論是心法還是色法(dhammas)都是變動不居、不停地改變的。當我們執著於自己的想法,而且認為這是“我”的想法時,我們就會全盤接受想法對自己說的所有故事。事實上,我們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組成的,根據這五蘊,我們安立了“我”或是“我所”。我們必須退一步,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整個過程。

“引領眾生見,以法住心中”,了解佛法能帶領我們到心靈的更深處。佛教不是要引領我們來看禅堂,或者是佛像、佛塔、佛龛,它是要讓我們看到心中生起的諸法。煩惱、清淨,這都是在我們的心中生起的。我們的老師就是諸法永不停歇的生起和息滅。法不停地在教導我們,只要我們醒著,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我們的意識是非常忙碌的,忙著記憶、計劃、希望或是判斷。我們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撿起小石頭,然後再把它丟到河裡,讓我們的身體變得非常忙碌。可是我們會覺得這是很愚蠢的浪費力氣,所以會把力氣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面。對於心靈也應如此。與其想東想西,讓煩惱生起,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比較有用的地方上,例如觀察我們的喜好、厭惡,我們的希求、抗拒,我們的看法和觀點。

當我們的心開始觀察時,它就不會掉進思考的內容裡。因為心靈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裡做兩件事。心靈自我觀察的時間愈久,能保持客觀的時間就愈長。這也就是為什麼佛陀說念住是淨化心靈的唯一道路。仔仔細細地觀察諸法的生起,最後會發現只有身心現象不斷地舒放和卷藏,就像宇宙的運動一樣。除非成為非常敏銳的觀察者,否則我們不會注意到身心的這個層面,也不會注意到“此時此處”的法,雖然我們曾被“引領”來認識佛法。

“智者自得證”是說,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他人了解佛法。我們可以誦經、讀經、討論和聽法,但是除非觀察諸法的生起,我們永遠不會了解法的真義。我們只能在一個地方了解佛法,那就是我們的心。這一定是個人的經驗。禅修當然會有幫助。除非我們觀察我們的反應,知道為什麼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否則我們都還沒有見到法。這樣的修習能讓我們體驗無常(annica),因為自己的欲望和厭惡不斷地在改變。我們也會看到在思考中的意識,在呼吸中的身體,都是有漏的(dukkha)。

當意識無法在提升的、超越的覺知下進行時,它就會產生苦(dukkha)。只有無量、清明的心才能遠離苦。身體有各種苦,主要是因為它的變易無常。清楚地見到這些現象,是認識佛法的關鍵。

智慧來自心中,而且是來自理解的經驗,這不是經由知識或者是聽聞就能夠產生的。智慧也代表著成熟,這和年紀沒有關系。有時候生命經驗會有所幫助,但並不是絕對的。智慧是一種內在的了知,它能產生自信。我們不需要一味希望別人的肯定和善意,我們要自我肯定。

走在佛道上就像是在走鋼索。前面只有一條直線,每當走滑了一步,就會受傷。剛開始走的時候,會有不平衡的現象,我們會左右搖晃,只要是能繼續走就好。我們會感覺受到拘束、限制,沒有辦法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做。就像走在鋼索上,我們必須以念住限制自己,這些限制最初可能讓人覺得很討厭,像是枷鎖或是腳铐,但是最後都會解脫。

要有這完美的法寶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就需要覺醒和專注。然後我們就可以證明“世尊圓滿宣說法”。沒有任何世間的珠寶能夠媲美佛法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無價珍寶的主人。我們真是有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在早上起床時讓我們用這樣的想法作為一天的開始:能夠修習佛法對我來說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上一篇:艾雅·凱瑪:皈依
下一篇:艾雅·凱瑪:正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