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鈴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5 專注於“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5 專注於“無”

如果你刻意去追尋自由,就不會找得到自由。在得到絕對的自由之前,你必須先擁有絕對的自由,這就是我們的修行。

想要了解佛法,你必須先忘掉所有先入之見。首先,你必須拋棄實體或實有的觀念。我們對生命的一般見解,都是深植於實有的觀念。大多數人都相信,一切都是實有的,並且認為他們看到或聽到的都是實有的。無疑地,我們看到的鳥兒或聽到的鳥叫聲確實存在,然而,我所說的“確實存在”與各位所說的“實有”意思不完全相同。

生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

佛法認為,生命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所以,那只鳥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單單認為生命是實有的觀點,對佛教來說是一種外道觀點。

何謂“外道”?就是當你把一切視為實有,以為它們具有實體性和不變性,那你就不是佛弟子。就此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是佛弟子。

找出自己的道路

真實的存在來自空性,而且會歸復於空性,從空性中出現的存在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必須穿過空性之門。這種存在的觀念很難解釋,在今日,很多人開始感覺到現代世界充滿了空虛,或感覺到他們的文化自相矛盾。

反觀過去,日本人卻相信他們的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是永恆的存在,直到後來輸掉戰爭,他們才變得非常憤世嫉俗。有些人認為這種憤世嫉俗是很要不得的,但我認為這種新的態度要比舊的態度還更勝一籌。

只要我們對未來有某種確定的觀念或期望,我們就無法以真正認真的態度面對當下。我們常說:“這件事情我明天(或明年)再來做吧!”我們說這樣的話,是因為相信存在於今天的東西會繼續存在於明天。

即使你沒有賣力,你仍然會預期,只要隨既定的道路向前走,某種結果就會自然來到。但根本沒有某條固定的道路是永遠存在的。

你在一剎那接著一剎那時,都得找出自己的道路。某些由別人設定的完美理想或完美道路,並不是我們自己的真正的道路。

了解自己,就能了解一切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真正的道路,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開拓出的道路,就會是一條遍通一切的道路。

這話聽起來很玄。當你把一件事情徹底弄明白之後,你就會了解一切,但如果你試圖了解一切,這樣反而什麼都不會了解。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之後,你就會了解一切。

所以,當你努力開拓自己的道路時,就能夠幫助他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開拓出自己的道路之前,你幫不上任何人的忙,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得上你的忙。

想要獲得這種真正的獨立,我們必須忘掉一切既有想法,一剎那接著一剎那去發現一些相當新穎而且不同的東西。這是我們活在世間應有的方式,所以我們說,真正的了解來自空性。

研究佛法之前,你應該對自己的心來一次大掃除。你必須把所有東西從房間裡搬出來,把房間徹底清掃一遍。如果有必要,把房間打掃干淨之後,你可以把所有東西再搬回去。你也許用得著許多東西,所以不妨把它們一件件放回去。但如果其中有用不著的東西,那就沒有保留的必要,否則的話,你的房間就會堆滿破舊、沒用的垃圾。

向東一裡就是向西一裡?

我們說:“一步接一步,我停息了小溪喃喃的水流聲。”當你沿著小溪而行,自然會聽到水流聲。水聲是連續不斷的,但只要你想要讓水聲停息下來,就必然可以做到。這就是自由,這就是斷念。

一個又一個雜念會在你心裡生起,但只要你想要將之停息,就一定可以做得到。當你能夠停息小溪喃喃的水流聲,你就能充分欣賞周遭的事物,但只要你還被一些成見或習性困住,就無法如實地以萬物的本然面貌去欣賞它們。

如果你刻意去追尋自由,就不會找得到自由。在得到絕對的自由之前,你必須先擁有絕對的自由,這就是我們的修行。我們的道並不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我們有時會走向東,有時會走向西。

向西走一裡就意味著向東走一裡。一般來說,向東走一裡和向西走一裡是相反的事,然而,如果你能夠向東走一裡,就表示你也能夠向西走一裡。這就是自由。沒有這種自由,你就無法專注於手邊的工作。

也許你以為自己專注,但沒有這種自由,你做事時就會有某種不自在之感。因為你被向東走或向西走的觀念束縛住了,你的活動就變成是二元性的,而只要你被二元性給困住,你就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你也就無法專注。

該不該專注呼吸?

專注不是死命盯住一樣東西。坐禅時,如果你使勁觀看一個點,那大概五分鐘就會覺得累,這不是專注。專注意味著自由,所以你的努力應該不指向些什麼,你應該專注於“無”。

沒錯,我們是說過,坐禅時應該專注於呼吸。但我們這樣說,只是為了讓你可以透過專注於呼吸而忘掉自己的一切——而如果你忘掉自己,你就會專注於呼吸。

我不知道兩者孰先孰後,所以嚴格來說,沒必要太使勁專注於呼吸,順其自然就好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你持續修行,早晚便能體驗到那來自空性的真實存在。

 

上一篇:寬運法師: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二十二
下一篇:鈴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6 當下的一念又一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