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企業是菩薩淨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企業是菩薩淨土
 
時間:92年7月13日
地點:崇友人文講堂
講者:梁乃崇教授
紀錄:黃惠芬
整理:羊憶玫、梁玉明
 
今天我要講「企業是菩薩淨土」,這個題目是我訂的,不在佛教經典裡。演講的大部分時間會用在證明企業可以是菩薩淨土,內容大致分成:
 
第一、佛經中的淨土。
第二、菩薩如何建立淨土。
第三、企業可以是淨土嗎?
第四、欲建企業淨土的修行者需具備怎樣的條件。
第五、菩薩在企業淨土中的修練。
第六、結論
 
首先講佛經中的淨土,佛經中的淨土很多,像阿彌陀經的世界就是佛淨土,我現在引用《維摩诘經》裡面一段釋迦摩尼佛講的話來說明:「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這樣的淨土在經典裡很多,六度都可以是菩薩的淨土,我只是引用其中一個而已。譬如說「直心是菩薩淨土」、「深心是菩薩淨土」、「布施是菩薩淨土」、「忍辱是菩薩淨土」、「精進是菩薩淨土」、「禅定是菩薩淨土」、「智慧是菩薩淨土」、「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等等。
菩薩淨土在佛教經典裡講的很多,但是沒有講到企業是菩薩淨土,在《維摩诘經》裡也沒有。但是我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二〉看到兩句經文:「有世界名普光明莊嚴,勝智大商主」,佛的名字叫「勝智大商主」,這位商主當然是企業家。還有「有世界名妙輪藏,佛號大力善商主」,我看到這兩句就視為至寶。原來有兩個世界,還不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在《華嚴經》裡面講的世界多得數不清,我們住的娑婆世界也是其中之一。《華嚴經》裡面說的內容大部分是娑婆世界的事情,「普光明莊嚴」這樣的一個世界,也等同於我們娑婆世界一樣的世界,只是沒有詳細說明。只有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就代表那裡的佛是「商主」,是企業家,所以企業家是可以成佛的,在經典裡面是有證據的。
 
《華嚴經》裡面說有企業家成佛了,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就要說:「企業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作貢獻,創造價值,成就功德之眾生來生其國。」到這個企業裡來當員工,或是當股東,或是企業的顧客,就叫作「來生其國」,像前面布施的淨土,是能捨的眾生來生其國,企業淨土是能貢獻、創造價值、成就功德,喜歡做這種事情的眾生來生其國。這還是我想的,接下來我要在佛經裡找證據,證明這是真的。
 
先要定義「企業」,企業是團體組織,包括營利與非營利組織,我把企業的含意再放寬廣一點,把企業改成事業也可以。所以像基金會、協會,也是屬於企業,當然營利的也是企業。我們來看,在《維摩诘經》裡面菩薩如何建立淨土?釋迦摩尼佛說:「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其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回向;隨其回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這個地方已經是佛土淨了。「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段經文我大概解說一下:直心、發行、深心、意調伏、如說行、回向、方便、成就眾生,然後佛土淨,這一段已經是佛土淨了,為什麼還要加下面這一段,還要一切功德淨才能佛土淨呢?這裡是有階段性的。其實直心、發行這裡的「行」不是行動的行,然後到深心再到意調伏,這都還是菩薩內心裡的事情;然後如說行、回向、方便、成就眾生、佛土淨,才是菩薩已經向外去實踐了,但還是小范圍的。接下去說法淨、智慧淨、心淨、一切功德淨,這才是面對大范圍整個世界的實踐。所以這裡面是有層次的,由內向外,有點像「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序。
 
我們先來解釋「直心、發行、深心、意調伏」,這些都是菩薩內心裡的事。「直心」講的就是真心誠意,這是最淺的講法,而最徹底的直心,我的解釋是要悟了本來面目,以本來面目來面對事情,從本來面目出發,這樣就是最直的直心了。這樣的直心在經典裡有另外的說法,就是「直覺」!大家修到直覺了,就是以本來面目來面對所有的事情。不是根據什麼道理或什麼想法,而是從你的能知能覺直接出來,那樣就是最直的直心。所以能做到這樣,就是已經修的很不錯了。
 
再來是「發行、深心」,我們以為要采取行動、要去做事了就叫發行;其實這還在心裡面,只是發實行之願,我心裡有實行的願望,但還沒有實行。因為心已經在本來面目的直覺狀態,所以起一個要去做的願望,就會做得很徹底,每一件事情都會追根究柢、實實在在的弄清楚,這樣徹底的、追根究柢的把心裡想的事弄清楚就是深心。如果心不夠深,只是在表面上想想,不能解決問題,深心是非常徹底的。
 
再來「意調伏」,大家一看到意調伏,就以為是要把心念歇下來、不亂想、把心空掉。這樣解釋不對!前面已經做到直心了,為什麼還要做意調伏?如果還在把紊亂的心淨下來,你就不可能有直心,所以這個地方應該是把自己的思想整理清楚,把自己所有的思想、理論,整理的有條有理,而且是非常深入的。雖然你的念頭很多,但要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條有理,這樣你才具備了菩薩的資格。
 
所以這邊的意調伏,已經不是要把心淨下來,很多人還停留在怎麼達到直心,還不夠資格作菩薩;菩薩是已經把羅漢乘、辟支佛乘都已經做成功了,現在升級要做菩薩的事情,用直覺來面對他心裡的意識心,把意識心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條有理,這就是意調伏。
 
做到了以後才要「如說行」,因為他的意已經調伏,思想已經整理完畢了,所以會發展出一套理論出來,自己有一套想法了,那套想法說得出也寫得出,所以「如說行」是照他的理論、思想、計畫去實行,照他所想所說的去做、去實踐。這個如說行不是佛說的,而是這位菩薩自己說的,所以這樣實踐後就會有成果,有了成果之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就是「回向」。菩薩是非常實際的,不會說念念有詞地回向一下就算了,對菩薩來講那種回向是不實在的,他的回向是與大家分享成果。
 
分享是依據眾生的需求來分享,所以要講求「方便」。譬如這個眾生是吃素的,那個眾生是吃葷的,你分享的時候就要分開,吃素的就給他素的食物,吃葷的就給他葷的,否則你就不方便了。如果你不懂得方便,分享成果時人家還會討厭你,有了方便以後才能「成就眾生」,所謂「成就眾生」就是幫助眾生成長。能這樣成就眾生,佛土就清淨了,這是小范圍的「佛土淨」。
 
「如說行、回向、方便、成就眾生、佛土淨」這一段是菩薩在小范圍內初步建立淨土,我們今天講的「企業是菩薩淨土」,所以如果你把一個企業做成淨土,就是這種小范圍的、初步的淨土。
 
接下來「說法淨、智慧淨、心淨、一切功德淨」這一段是小范圍淨土做好後,再把它擴大至整個世界,使整個世界成為淨土,就像齊家以後要治國、平天下一樣。這裡的「說法淨」,是表示菩薩已成一家之言,得治國平天下之法,他在一個小范圍裡面已經做成功,他有擴大實踐到整個世界的能力,這就是說法淨。菩薩把整套治國平天下之法及一家之言推廣出去以後,使大家明白了大道理,大家的疑惑也都消除了,因此大家都有了智慧,就是「智慧淨」。整個世界智慧清淨之後,這個世界眾生的煩惱、困惑也就清除了,心清淨了,這就是「心淨」。整個世界大家的心清淨之後,大家會做對的事好的事,因此這個世界一切的功德就開始清淨,這就是「一切功德淨」。這個世界的淨土就建立成功了。釋迦摩尼佛在《維摩诘經》的這一段,把建立淨土的流程列出來了。雖然經文寫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以前都看不懂,最近才看懂,原來在佛經有這麼一個流程。
 
我現在要確認一下:企業可以是淨土嗎?在營利事業和非營利事業中,是不是可以找到淨土的證據呢?所以我就近距離的觀察一個企業,看看企業是不是適合成為一個淨土,可是觀察不出什麼名堂,甚至覺得是不可能的!十多年來得到的結果是負面的。最近這兩年才覺得企業有機會成為淨土,最後是從《從A到A+》和《基業長青》這兩本書得到結論,企業可以成為淨土。
 
這兩本書的作者把全世界的企業,挑出最優秀的企業,像《從A到A+》就找了十一家這樣的公司,從A級轉折到A+級,而且還保持A+級十五年以上,其獲利與整個股市大盤指數相比,最高達到十八倍,所以作者就研究:從A級轉折到A+級的時候,在這個轉折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進而找出其中的秘密,這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基業長青》找了十八家A+級的公司,另外找了規模性質相當的A級公司作對照,由於這些公司成立至少五十年,所以叫基業長青,說他們像長青樹一樣。作者研究的A+級公司中,唯一一家日本SONY不是美國的公司,作者的重點並不是看它是什麼公司,而是看公司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才能長期保持A+?而我的目的又不一樣,我要看他們是不是淨土?他們是A+的公司沒錯,但他們是不是淨土呢?
 
作者歸納出來:這些公司從A到A+的轉折期間,一定會出現一個領導人叫做第五級領導人。為何叫第五級?因為領導人只有四級,作者發現有一種領導人不在這四級裡面,所以就叫第五級。第一級到第四級在企業管理裡面已經有了,所以最好的就是第四級,可是作者發覺有一個第五級領導者在轉折點出現。這個第五級的領導者都有一個性質,在我的結論中把他們看成是菩薩,就是已經到菩薩等級了,已經是用直心來面對事情了。
 
第五級領導者是一個有效的領導者,能激發下屬的熱情,追求清楚而動人的願景和更高的績效標准,這是企業最高的,我們看第五級領導者是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起持久的卓越績效。作者也特別提出來,第五級領導人不是一級一級升到第四級以後才成長到第五級的,這種領導人都是空降的,他從第一級到第四級的東西可能都還不會,而是因緣際會做到領導人以後才學會的。
 
書中總結第五級領導人的性質有兩個:一個是專業的堅持,另一個是謙虛的個性。第四級以下的領導人,多半會有專業的堅持,如創造非凡的績效、促成企業從優秀邁向卓越,但是第五級還能謙沖為懷、不愛出風頭、從不自吹自擂,最重要的是他不會搶功勞,而且也不引起別人注意。所以他不是明星級的人,也沒有魅力,穿著打扮也不怎麼樣。還有,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盡一切努力追求長期最佳的績效。另外,他們冷靜沈著而堅定,能透過追求高標准來激勵員工,而非藉領袖魅力來鼓舞員工,這點非常不同。再來,以建立持久不墜的卓越公司為目標,絕不妥協,一切雄心壯志都是為了公司而不是為自己,尤其是選擇接班人的時候,著眼於公司世代交接後會再創高峰,這點是第四級領導人常常做不到的。第四級以下的領導人會希望把公司做好,但挑選接班人時會喜歡選爛的,然後公司就被爛的領導人做垮了,證明:「我才有本事把公司帶好,別人都不行!」第五級的領導人絕不會這樣,他會挑比他更好的,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這個公司、這個團體組織,不是為他自己,這不是已經超越「我相」了嗎?
 
還有一個很特別的事情:當他遇到橫逆時不會往窗外看、指責別人、怨歎運氣不好,反而反躬自省、承擔所有的責任;遇到順境的時候則會往窗外看,把公司的成就歸功於其他同事或外在因素。作者親自去訪問還活在世上的第五級領導人,問他們怎麼把公司做得這麼好?那些領導人的表現都是意料之外的說「沒有啦!公司本來就很好。」「是我的前任領導人很好!」「我的部屬太優秀了!」如果找不到理由推讓,他會說運氣好,絕不會說自己多厲害。如果公司遇到困難、挫折,他絕不會說是前面人留下來的包袱,而會說都是自己沒做好。A+公司不是有對照的A公司嗎?A公司正好反過來,遇到問公司怎麼做的這麼好,領導人一定說是自己的本事好、領導有方,如果公司做不好,會說是別人做不好害了公司。如果找不到頂罪的人,就說運氣不好、景氣不好。看了這兩者有那麼大的差異,我只能得到一個結論:第五級領導人他們就是菩薩。
 
我把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拿來對照。聖人不居功,人家說他是第五級領導人,他還拼命往外推,對照的A公司則是第四級以下的領導人,就會居功推責。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沒有超越我相,就會變成四級以下的領導人。第五級領導人都是為了建立公司,重點是把公司做好,不是為了個人,同時也不是為了創造產品績效利潤等等。因為對照的A公司也在創造產品績效利潤,但是對照公司重點在利潤,基業長青的領導人則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公司上。
 
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聽:以前有一個乞丐拿一個破碗要飯,呂洞賓看到覺得很可憐,就把手一指,碗變黃金了,我們以為乞丐看到黃金的碗會很高興,結果他不高興,指指呂洞賓的手,想要他的手指。我把這件事再提升一下,如果這個乞丐不要這黃金碗,而是要呂洞賓教他法術,這就升一級了,如果乞丐想到,讓呂洞賓教會他,他就可以辦一個學校,把學生都教會指碗成金,那這個想法又更高一級了。那些產品就是黃金碗,建造公司就是辦學校,可以源源不斷的把普通人變成有呂洞賓的本事,這就是建造公司。對照的A公司重點都放在產品績效利潤策略上,可是這些A+公司的重點都是創造一個環境、制度、機能,可以讓進來的員工每個人都變得非常有潛力,而且發揮出來,創造很多有價值的事物,第五級的領導人能在這個公司裡面,被培養創造出來,所以公司可以保持長期的優秀,這不就是人間淨土嗎?公司會變成這麼優秀,因為重點在建立一個公司,而這個公司是人間的淨土。
 
《基業長青》特別強調,平常人的思考模式、做事方式,是要這個就不能要另一個。我們是二選一,但這些A+公司不是這樣,他們兩個都要,尤其是兩個矛盾的都要。一般的觀念是要了熊掌就不能要魚,他們是要魚也要熊掌。這樣看起來這個情況就是實踐《金剛經》,就是要做到「佛法即非佛法」,佛法要等於非佛法,佛法也要、非佛法也要,全部都要!在A+公司裡有很多這種作法,這就是實踐《金剛經》。這些公司都是有理想的,或者說有他們的核心意識型態,但他們也要賺錢,他們是兩個都要。還因為兩個都要了以後,所以錢賺得更多,不會因為要了理想所以沒賺錢,或為了賺錢而放棄理想,反而是理想做的更好,錢賺得更多,結局就是這樣。
 
書裡用太極圖來做說明,太極圖裡一個白的一個黑的,白的是理想,利潤是黑的,組合起來就是太極。這個東西如果不會做,這兩個是分離的,會做的話,不但是有理想,錢還賺得更多,這是要去實踐的,是要真的做到。
 
固守理想是一個什麼狀況?固守理想是百年不變的,而賺錢是要創新、要改善,所以是不斷變化的,他是組合了變與不變,這又是《金剛經》,因為固守理想所以才變得成功、變得更好。大家想,固守不變怎麼又會變?真的是這樣,因為有不變的理想,所以創新改善變得非常好;也因為變得非常好,所以理想越來越發揚光大,而變與不變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他們做到了。我們知道很多人堅持一個理想,所以完全不能適應環境,事情也都做不好,但是他們不是這樣,這個狀況不就是「定慧均等」嗎?變就是慧,不變就是定,所以他們真正實踐了《金剛經》。
 
書裡面提到「核心意識型態」是一個價值觀和一個目的組成的,價值觀是組織持久不墜的性格,是一個信念,至多不能超過五項,都是很簡單明了的,不能是特定的文化、作業方法、或短期的財物利益,不是一些權宜措施可以摧毀的價值觀,而是不可動搖的目的,是一個恆久指引的方向,就像北極星,永遠達不到的,但它是一個方向。所以不是目標、策略,不要把一個指引的方向當作目標,所以整個合起來,我叫它作「理想」。這個理想是不會變,而且沒有什麼理由的,你選擇了某一個理想,它是發自你們這一群人的內心,我就是要這個!沒什麼理由!如果是因為什麼原因才選擇了這個理想,當這個原因出了問題,你的理想就會動搖,所以完全沒有理由,就是發自內心的一個願望,這就是理想。
 
他的核心意識型態有很多種,還有提供一貫性和穩定性等等,這是他們有變化的方便法,而理想是不變的,這兩個要相輔相成,所以一定要做到不變和變相等。據我所知,很多人一變就忘掉理想是不可以變的,譬如我們圓覺文教基金會以「修行成道」為我們的核心理想,但做起來很難,那我們就改做慈善事業、不要成道好了!這就是把不可變的地方變了;也有人把可變化的地方弄成不變,弄顛倒的公司很多。
 
我們在做的時候不止這些,還有理念和執行細節之間的矛盾,理念是很大的、是籠統的,但執行的時候是非常細節、非常局部的,事情要做成功,這兩個部分都要。如果只有理念,說的很遠大,聽起來很好聽,那只是說空話,不會有成果的;執行時太注意局部細節,又容易鑽牛角尖出不來,事情也會搞得一塌糊塗。但A+級的公司兩個都會,他在執行細節時,理念還是存在而且很清楚,他在大范圍的、抽象的理念階段,對執行細節一樣了若指掌,才能把事情實踐成功。
 
他們都會定下膽大包天的目標,像波音公司他們本來只會做B17轟炸機,後來做商業用的波音707,後來又做到747,對他們來講都是膽大包天,因為一旦做不好公司就會整個垮掉。像IBM360系列的大電腦,當時花的錢是50億美金,一旦投資下去,會把以前的產品都淘汰成垃圾,360電腦所花的錢比美國當時發展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還要多,我們看一個公司這樣搞是膽大包天;事實上他的目標是非常簡單清楚。像美國當時要登陸月球的計畫,甘乃迪宣布:「1960年我們要派人登陸月球成功,還要安全的回來。」就定下這麼一個目標,集全國人力朝這個目標完成,這個目標可以刺激進步,領導層的潛力才能全部發揮出來。
 
此外,還有隨機演化的改進,像3M在這方面就很會作,他也沒有什麼計畫,我們知道「隨意貼紙」就是他們發明的,一個不起眼的小事,隨機的演化一下就弄出來了,看起來似乎很莽撞、沒有計畫,但公司都能一步一步的改變,把這兩個矛盾的改進方法融合在一起,他們叫作「實用的機會主義計畫」。這一點是奇異公司最會做的,他把這兩個完全融在一起,有膽大包天的計畫又采用隨機演化的機能。所以把可以變的和不能變的合在一起,每個公司都有他們自己的東西。
 
綜合起來,?卓越的公司都是賺錢的,而且可以保有理想,保有固定核心的價值觀,又很勇猛的采取改變的行動。?他們的核心基礎是保守的,但做的事情卻是大膽、冒險、果斷的。?有一個很清楚的願景方向感,但又會采取機會主義的摸索與實驗,他們會把這兩個矛盾融合在一起。?他們有膽大包天的目標,但也有漸進式的演化進步。?他們就好像是一個宗教團體,選人都要選氣味跟他們一樣的,個性氣質都要相同,你不同也要把你訓練到相同,這樣不是很僵化?不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變化、能調整改變,如果沒有像教派化般的願景文化,他們若要管理員工,就要定下很多規則和監視系統,但因為教派化的文化,他們的理念、想法、舉止、價值觀、道德標准都一樣,所以根本不需要管理,他們會信任裡面每個人做的事情,因此隨機應變的都會做對,而不需要靠監視的制度來管理。?他們非常的嚴謹,又非常的靈活應變,這不是兩個矛盾嗎?但又合在一起。這種情況就像宗教,我們知道很多人做不好時,就像呆瓜似的,一點靈活度都沒有了,但他們做到了「文與質」「理念與實踐」完全貫徹一致,是六度萬行徹底實踐的結果。
 
經過這樣的討論檢查,根據以上的六點特征,我覺得我可以證明這些公司就是淨土,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企業可以是淨土。我以前還不能確定企業可以是淨土,但是經過這兩本書的幫助,我可以大膽的講:企業是菩薩淨土,端看你可不可以做到。大家會問:這些公司都是日本、美國的,台灣有淨土級的企業嗎?目前我還沒找到,希望大家來創造。
 
要建立企業淨土的修行者,需具備哪些條件?怎樣的條件才夠格把企業建成淨土?我歸納出以下五點:
 
第一、你要了解權力。你不了解權力是沒辦法的,因為要讓一個團體組織達成任務目標,用的是權力,領導者要懂得運用權力,這個團體才可能完成任務。一般人認為要完成任務或做事情,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個人能力,所以我們著重個人能力,這個狀況是對個人而言,但是對一個團體組織要發揮力量、完成任務,是要用權力的。一個公司企業是團體組織不是個人,所以對一個不懂權力、不會用權力去完成任務的人,就不能把企業建立成淨土。
 
第二、你要同時具備整體系統觀及局部細節。很多人生活在局部細節當中,而且局部細節是零零碎碎的,所以做事情都是掉東掉西的,因為沒有整體系統觀;有的人光說不做,因為局部細節他注意不到,所以你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同時具備整體系統觀及局部細節,如果不是就無法實踐。
 
第三、要有演化力。也就是你有「三摩缽提」的能力,你心裡能「演」,一件事情還沒做,你就在心裡演幾遍,就像沙盤推演,每一個細節在心裡面都可以演,這就是觀想的能力,這樣你才能做。
 
第四、是執行力。有一本書叫《執行力》,裡面提到經營企業一定要解決三個問題:一個是人員流程,一個是策略流程,還有一個營運流程。最重要是人員流程,我知道很多人在中國的文化裡面光說不練,尤其是知識份子,只會說不會執行,中國有「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立言也算三不朽之一,所以造就很多光說不練、沒有執行力的人,企業淨土一定要有執行力,沒有執行力是空話。
 
第五、一定要是菩薩乘。你是羅漢乘或辟支佛乘做起來會痛苦,你是菩薩乘就要有淨土的想法,所以第五點是最重要的。
 
菩薩在企業淨土中的修練。他修什麼東西?「乘無始清淨大願入世間」,菩薩的內在有一個說不出來的願,沒有來由的就是有那樣的願,是無始清淨大願。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菩薩的清淨大願是已經清楚,所以會乘無始清淨大願來入世間,就在每一個菩薩自己心中,而不是在佛經裡面的。譬如我們投胎做人,他先要了解人間真相,了解得很徹底深入,於是就有改造世間為淨土的行動,他的行動要有結果,使淨土永續發揮度化眾生、覺悟眾生、饒益眾生的功能,他把淨土造成功了,就好像造一個很好的學校出來,把平常人培養成優秀有能力的菩薩,就是度化、覺悟、饒益了眾生。
 
最後說到結論,我們從歷史看,我認為釋迦摩尼佛到阿育王這一段,建立了原始佛教的人間淨土,另外在蓮花生大士和藏王赤松德真,他們這一個組合創造了密教的人間淨土,現在我們希望企業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作貢獻,創造價值,成就功德之眾生,來生其國」。當然這樣的企業一個一個還是小的,要變成一個國,要有很多企業都變成菩薩淨土,這段做得夠好就有機會。雖然單獨知道有些企業已經是淨土,但數量還很少,如果做得夠好可以把它擴大,促使每個企業都成為菩薩淨土,就可以有全球的人間淨土。這樣就是菩薩大乘的全球人間淨土,這樣的人間淨土比前面說的人間淨土范圍都還要大。阿育王是在印度那一帶,蓮花生大士是在西藏那一帶,現在這樣做下去就有機會整個地球、全世界都可以成為人間淨土,這是我們的理想,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做到。
 

上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交易原理
下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自性與莊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