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林崇安教授:最早傳入漢地的止觀禅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最早傳入漢地的止觀禅法
 
林崇安
 
後漢安息國的安世高是最早於漢地正式傳入禅法並且翻譯出相關經典的重要禅師。他於建和二年(148)來到洛陽,於20 年內譯出《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禅行法想經》等,是漢地禅學的開端。《禅行法想經》中,有不淨觀相關的三十想:1 死想,2 不淨想,3 穢食想,4 一切世間無有樂想,5 無常想,6無常為苦想,7 苦為非身想,8 非身為空想,9 棄離想,10 卻淫想,11 滅盡想,12 無我想,13 身死為蟲食想,14 血流想,15 膨脹想,16 青腐想,17 糜爛腥臭想,18 發落肉盡想,19 一切縛解想,20 骨節分散想,21 骨變赤白枯黑亦如鸠色想,22 骨糜為灰想,23 世間無所歸想,24 世間無牢固想,25 世間為別離想,26 世間暗冥想,27 世間難忍想,28 世為費耗不中用想,29 世為災變可患厭想,30 一切世間歸泥洹想。這比後期《瑜伽師地論》的21 想多些。安世高於《禅行三十七品經》中翻譯出重要的菩提分法術語:四意止(1 身,2 痛癢,3 意,4 法);四意斷(1未生惡法不令生,2 已生惡法即得斷,3 未生善法便發生,4 已生善法立不忘、增行、得滿);四神足(1欲定斷生死惟神足,2 精進定,3 意定,4 戒定斷生死惟神足);五根(1 信根,2 精進根,3 念根,4 定根,5 慧根);五力(1 信力,2 精進力,3 念力,4定力,5 慧力);七覺意(1 念覺意,2 法解覺意,3精進覺意,4 愛覺意,5 止覺意,6 定覺意,7 護覺意);八正道(1 正見,2 正思,3 正語,4 正業,5 正命,6正治,7 正念,8 正定)。這些譯語大都被承襲下來,少數被玄奘新譯所修改的如下:意止=念住;意斷=正斷;覺意=覺支;痛癢=受;定斷生死惟神足=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意定=心三摩地;戒定=觀三摩地;法解=擇法;愛覺意=喜覺支;止覺意=輕安覺支;護覺意=捨覺支;正治=正精進。整體說來,安世高已經掌握這些術語的漢義,至於止觀禅法的教導內容,更可由《大安般守意經》看出,以下摘引三段說明:
 
1「四意止者,一意止為身念息,二意止為念痛癢,三意止為念意息出入,四意止為念法因緣,是為四意止也。」
 
這是四念住(身、受、心、法)的教導。
 
2「問:何等為十六事?報:十事者,謂數至十。六者,謂數、相隨、止、觀、還、淨。是為十六事,為行不離,為隨道也。」
 
這是從數息到證果的次第教導,這一段是論文插入經文中。
 
3「何等為十六勝?即時自知:1 喘息長即自知,2 喘息短即自知,3 喘息動身即自知,4 喘息微即自知,5喘息快即自知,6 喘息不快即自知,7 喘息止即自知,8 喘息不止即自知,9 喘息歡心即自知,10 喘息不歡心即自知,11 內心念萬物已去不可復得喘息自知,12 內無所復思喘息自知,13 棄捐所思喘息自知,14不棄捐所思喘息自知,15 放棄軀命,喘息自知,16不放棄軀命喘息自知。」
 
這是修習入出息念的十六勝行,於《瑜伽師地論》中相關的教導是1 念於入出息長;2 念於入出息短:3 覺了遍身入出息;4 息除身行入出息;5 覺了喜入出息;6 覺了樂入出息;7 覺了心行入出息;8 息除心行入出息;9 覺了心入出息;10 喜悅心入出息;11制持心入出息;12 解脫心入出息;13 無常隨觀入出息;14 斷隨觀入出息;15 離欲隨觀入出息;16 滅隨觀入出息。比對可知,其中佛法術語的翻譯出入不小,這是初期翻譯常見的缺失。
 
總之,安世高是來漢地譯經和傳授止觀禅法的先鋒,雖然有些譯詞不清,但已在漢傳佛法中占有顯著而不可取代的地位。
 

上一篇:其它法師:實踐親證方不退轉(海山老和尚)
下一篇:林崇安教授:臨濟義玄禅師及其禅法特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