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信仰的層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東雷州和諧寺2010年農歷十二月念佛七法會

(初七下午) 信仰的層次

我們人屬於什麼根機,往往就有什麼等級的信仰。上根的人就有上根的信仰,中根的人就有中根的信仰,下根的人就有下根的信仰,劣根的人就沒有信仰。信仰決定人的素質,也可以說,看人的素質就能看出人信仰的層次。

比如民間的信仰和佛教的信仰。對當山土地的信仰應該也沒有錯,也值得信仰。但是當山土地畢竟也是在六道輪回裡面,還沒有成為了脫生死的生命。如果我們信仰沒有了脫生死的生命,我們得到的也是不能了脫生死。因為對方都還沒有了脫嘛,他又怎麼為我們做了脫的事業呢?

再比如,人的文化程度分有:沒有文化、小學文化、初中文化、高中文化、大學文化。你信仰沒有文化的人,你也一樣沒有文化。你信仰小學文化,你就停留在小學的層次上;你信仰大學文化,你才擁有大學文化。

站在生活上講,當然什麼都可以信仰。唯獨解脫和不解脫之間,差別很大。用世間的道理來比喻,站在解脫上看,解脫者是人才,未解脫的人叫做奴才。解脫的人叫做佛菩薩,未解脫的人就是生死凡夫。

我為什麼要講信仰的層次呢?因為你信仰什麼,你的命就是什麼命。信仰與命非常有關,也可以說信仰能提升生命層次,同時,信仰也可以降低生命層次。往高的信仰就提升生命,往低的信仰就降低生命。生命邁在解脫的道上,就有解脫的機會。如果生命沉迷在六道上,永遠是六道輪回。就是這麼回事。

在當今的社會誰的生活有保障呢?有技術的人,而不是文化的人。什麼叫做技術呢?別人做不了的事,你能做;別人不願做的事,你能做。這樣就沒有人競爭,你就變成獨一無二。現在我們人就是錯在哪裡呢?見人家做好了,自己才想去做。人家先做出來,那麼表達人家看出社會的發展方向,同時人家已經在這方面有良好的技術基礎。當你模仿人家的時候,技術和人力財力,你絕對跟不上人家。人家一提升技術能力,降低銷售價格,你就敗了。人家從技術上,從銷量上,最關鍵是於成本裡面已經比你賺了錢。你後面做的就靠產品賺錢,不是靠成本賺錢。人家是靠成本賺錢,已經不靠產品賺錢。很多人看不見這一招。如果一個人能打破常規,別人沒有的技術,你能學到,而且別人不願做,你又能做,最後你就變成獨一無二。所以有這樣的技術,信仰這樣的道路,你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為什麼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能說自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呢?因為他做的事情,是沒有差別的事業,是平等的事業。平等的事業人家不願意去做嘛,都是講民族差別、地區差別。他來一招——天上天下,以和為貴!沒有民族界限,沒有國土界限,他提出地球就是一家人,難道不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嗎?

佛教的合掌是表達和合一切,“上與皇帝同坐,下與乞丐同行”。和乞丐在一起,也感覺沒有差別;和皇帝同坐,也感覺沒有差別。大家都想得到平安,平安不是求得到,而是做才得到。怎麼做呢?和合一切就是平安,和不了就找不到平安了。

為什麼要拜佛?把架子放下。天上天下,把架子放在地平線上就是最平安了。如果架子放不下,永遠沒有平安。生活中,和合一切,生活就完美,就會平安。日常中,能夠把架子放下,就是平安。世間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寶,平安才是無上之寶。不但為自己得到平安,還應該為了合家得到平安,統領合家和合一切。現在我們連家庭都和不了,又怎麼能到社會上和呢?

和合就是生命的相互依靠。兩手合起來是不是相互依靠啊?如果不合了,就叫做孤掌難鳴。願望大家從今以後,每想一個道理,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首先都要為和合而做,第二,好處讓給別人。好的讓給別人,不好的留給自己,這樣叫做把架子放下。好的留給一家,不好的留給自己,就是叫做把架子放下。如果好的留給自己,不好的推給家人,能有平安嗎?自己有一分奉獻,有一分愛心,合家就有一分平安;有十分奉獻,十分愛心,合家就有十分平安。

信仰在什麼層次,你就會得到什麼層次的回報。就連極樂世界也是這樣,你喜歡九品蓮花,就住在九品蓮花上。我喜歡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喜歡,我就到實報土,在阿彌陀佛的身邊。本來佛是沒有差別的,但是我們眾生還有差別啊。正因為我們眾生有差別了,才造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還有蓮花的等級。大家都知道點石成金的故事,手指著路邊一塊石頭,石頭馬上變成黃金,聰明人不要那個石頭,而是要那個手指頭。所以我不要西方極樂世界,也不要九品蓮花,我要阿彌陀佛就行了。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創造的嘛。

 

上一篇:仁煥法師:定位的兩個層次
下一篇: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特質 一、合理性、客觀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