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接受佛慈悲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湛江遂溪玉泉寺2009年11月念佛七法會開示錄

(11-5上午) 接受佛慈悲念佛

今天是什麼日子啊?(大眾:觀世音菩薩出家日)這個日子大家能記在心中,也是表達菩薩的慈悲讓我們每一個眾生難忘,感恩大家的功德!

今天我們講“接受佛慈悲念佛”。因為淨土法門是接受佛慈悲,密宗是講請佛加持,請菩薩加持。我們念佛的人要接受佛的慈悲而念佛。

接受佛的慈悲做什麼呢?就是做佛一樣慈悲的人。如果人人都有慈悲了,也不用麻煩佛也不用麻煩菩薩,反過來我們能為十方眾生服務。我們天天請求佛,麻煩佛,我們的痛苦還是沒有斷。那我們做佛做菩薩了,成佛成菩薩了,我們的煩惱就斷了,痛苦也斷了。

有慈悲還有一點煩惱是菩薩地,有慈悲沒有煩惱是佛地。佛是平等無差別,所以佛的慈悲是究竟圓滿的。菩薩由於有時候還有煩惱的存在,還有分別的存在,所以慈悲就不圓滿。盡管這樣,佛還是非常贊歎菩薩的功德,一切菩薩的慈悲功德都是佛宣揚贊歎出來的。我們眾生如果有一分善根,菩薩也會贊歎我們。

下面講一講“好心和善根”。好心的人一般還是帶著感情做事。比如,我對誰好,或者誰對我好,這是感情用事。菩薩為一方的眾生做好事,佛是整體觀,十方一切眾生,佛都要關心。

善根,於我們佛教來講,能受五大根本戒,叫做有善根的人。所以受戒的人才能叫做善男善女。如果皈依三寶,沒有受五戒,叫做信男信女,不能叫做善男善女。為什麼受戒才叫做善男善女呢?真善為真慈悲,比如不傷害一切生命,這就叫做真慈悲、大慈悲。有些人不了解的時候,認為學佛不殺生很難做得到。正因為你很難做得到,所以你才很難成為善人!請問大家,傷害生命難道不是惡人嗎?

第二,不偷盜。偷盜是表示貪得,無緣無故去占用人家的財物,這不是惡人嗎?你能尊重別人的一切財物,那別人也會尊重你所有的財物。

第三,不邪淫。非婚姻的男女過性生活叫做邪淫,這不是惡人嗎?能受這三條戒,就成為三等善人了。

第四,不妄語。說真話,不講假話,實話實說,說到做到,不騙人,叫做善人。專門說假話,到處騙人,搬弄是非,把假說成真,把真說成假,讓人家煩惱,家庭破裂,是好人還是惡人啊?再能做到這一條就是四等善人。

第五,不抽煙、不喝酒、不吸毒,包括不賭博。因為這些行為影響健康,影響家庭,影響社會。如果這一件再能做到不犯過,叫做五等善人。

佛菩薩斷一切惡,專門做對個人有利、對周圍有利、對十方有利、對世界有利、對國家有利、對社會有利的事業,所以佛菩薩的慈悲叫做自利利他!首先自己斷惡行善,然後又教育十方的眾生斷惡,教育十方的眾生行善,這是無上的慈悲。

現在大家知道接受慈悲的意思了嗎?如果我們是惡人,首先是傷害自己,然後又傷害周圍。所以自己做惡人也不好,周圍有惡人也不好,大家共同來做善人、做慈悲人才好!人人斷惡,就叫做善男善女;個個做好事,人人就是菩薩;做好事不生煩惱,沒有分別,就是佛。

我們為什麼叫做凡夫呢?我們都還沒有做好事之前,首先已經有煩惱了,對不對?有些人根基稍微好一點,未做之前雖然沒有煩惱,但是一邊做一邊生煩惱。所以菩薩為什麼分有九地呢?就是煩惱的多少不同。到了十地菩薩以後就入佛地了,就圓滿了,不存在有煩惱,不存在有分別了。最究竟的佛不著相,不執著,過了就了,所以佛做什麼都不留名,不記功德。大家如果做得到就立地成佛!

所以我們接受佛慈悲念佛,首先要斷一切惡,行一切善。

很多同修,雖然學佛了,動不動就找法師幫助,動不動就叫別人幫助,這種人叫做什麼菩薩呢?叫做依賴菩薩!那他得到的果報是什麼呢?依賴的病、依賴的障礙、依賴的災難。他還為自己辯護,說自己無德無能,那表示你不願意做一個有德有能的人。所以我經常聽到很多菩薩說:“我無德無能,請師父加持加持!”我說:“加多少斤啊?”對方沒有反應過來。如果你說加三斤,我就給你三個巴掌。(眾笑)

怎麼樣才接受到佛的慈悲呢?誠心念佛名號就接受到佛的慈悲了!什麼叫做真誠呢?就是非常相信。什麼叫做清淨呢?心中非常歡喜,非常快樂。從信仰到歡喜,信心歡喜就是真誠和清淨了。

為什麼我們念佛名號就接受到佛的慈悲呢?因為佛發願力用名號普利眾生,拯救眾生,所以我們一念名號就接受到佛的慈悲。名號是佛慈悲的本願,名號也是通往佛慈悲的信號。信號也是滿足我們眾生的需求,滿意我們眾生的需求,所以念佛就接受到佛慈悲了。

 

上一篇:仁煥法師:慈悲念佛的功德
下一篇:仁煥法師:如何使用慈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