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馮達庵居士:密宗的持誦與辨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密宗的持誦與辨境

馮達庵

持 誦
  持誦為密宗要道,亟須說明;金剛法界之持誦法,精細微妙,初學遽難契機,暫置勿論。今惟就蓮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忏悔持菩提心戒,得入壇受胎藏界灌頂,傳得本尊印明者,應隨力莊嚴道場,供養本尊聖像,日日依軌修習真言。按普通程序持誦滿十萬遍,能破初重妄執,得與本尊變化身相應。滿二十萬遍能破第二重妄執,得與本尊受用身相應。滿三十萬遍能破第三重妄執,得與本尊法性身相應。
  若灌頂之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數當三十萬遍,其或根器低下,或事相缺乏,或俗務牽纏,但能憶持不忘,且復依時念誦,則持滿百萬至三四百萬遍,亦得破初重妄執。滿千萬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隨人而異。
  然欲計程收效,除不忘菩提心外,應守下列諸戒。 (一)須力行十善。
  (二)須力矯酒食肉茹辛諸習。
  (三)念誦時須一心系念真言,不得攀緣他事。
  (四)真言須字字正確,不得以依稀仿佛之譯音讀之。
  (五)念誦中間,若不獲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則此遍不計數。
  (六)念誦聲音勿太緩,勿太急,勿太高,匆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間不得與他人共語。
  (七)持誦本尊真言,務須專一。未到破執境界,不應改持他尊。
  (八)從阿阇黎處受得真言,不應濫授他人。
  (九)不起驕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求大悉地者,中途不應作攝伏魑魅魍魉等事,亦不為人禁諸惡難。
  上文匯集蘇悉地蘇婆呼等經要旨,約為十條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非難;有所抵觸,收效斯小。若多所違犯,自無成就可言。

辯 境
  學人依法持誦,日有常功,自然漸感法驗。惟境界正當與否,不可不細加分辨。
  吾人為六塵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環境中,眼所見者限於當前最熾之境。稍涉疏遠,便不能睹,無論其他諸趣也。此方人類,福德非厚;諸天善種,自難流露於心。而鬼神惡種,則隨時具備,乘機顯現,而人不及察焉。
  其屏俗慮,講修行者,心稍寧靜,鬼之影像遂得倏見於前,外道重視此事,以為大效在是。佛門之具正知見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頻起;熏心漸濃,臨終將牽入鬼趣。
  密宗以培植佛種為旨,諸天境界尚未所當輕。鬼影若現,亟宜放棄。學人所當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時,凡情猶盛,未易從現量中得見本尊。有等根機或循夙習,能隨意識開為法塵,宛若佛菩薩當前,此屬獨影境。亦有邪種出現,認識未清,由意匠展轉幻作佛菩薩相,此屬帶質境。兩種境界皆非真實,執著不捨,勢入邪道。學人所當知者二也。
  持誦過程中漸達於一心不亂之境,本尊種子或流現於眼前,得見瑞相,其威儀若與本尊符契,且有種種光明。斯固正當法驗。倘威儀不類,只屬夙善隨緣偶露,非與本尊相應,學人所當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縱與本尊相應,只見化身,若遽生歡喜,且起分別之見,則凡情復熾,境界隨失,其能泯去分別二執,庶得與本尊相見焉。
  然僅安住於別之見, 則凡情復熾, 境界隨失。其能泯去分別二執,庶得與本尊相見焉。
  然僅安住於此,臨終不過往生本尊化土,得少為足,非密宗本旨,學人所當知者四也。
  得見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執矣。從此精進不懈,再破二重妄執,開頂門眼能見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證無生法忍。生前堪為人天導師,臨終得生本尊報土。然不過菩薩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學人所當知者五也。
  百尺竿頭更能進步,摧破三重妄執,則於蓮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從一一毛孔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當是毛孔流出。當是時,內離能運之心,外泯所達之境,法法無相,惟一片佛性妙用,無邊而亦無一片之見。
  入此大捨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當下,便處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六尊妙性一一證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摘自《菩提心》1999年第4期

 

上一篇:清淨法師:淨土宗入門 三 淨土宗經論:五經一論
下一篇:清淨法師:淨土宗入門 四 淨土宗判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