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曾琦雲居士:淨土三資糧——《阿彌陀經》導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三資糧——《阿彌陀經》導論

曾琦雲

《阿彌陀經》是闡述淨土念佛法門的一部經,其根本宗旨可用“信願行”三個字概括,被稱之為淨土三資糧。淨土宗十二祖徹悟禅師說:“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一、如何解決深信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蕅益大師提出了“六信”,從一切眾生的心性本源和所產生的現象闡述了“信”的本質,以佛教術語來說,就是圓滿地闡述了“理”(本質)與“事”(現象)辯證關系問題,從生命的本質告訴一切眾生為什麼應該“深信”淨土法門是挽救眾生走出生死輪回苦海的捷徑。

第一、信自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信自,就是相信自己,什麼叫做相信自己呢?蕅益大師說的意思是:

相信我現前一念真心,本來就不是身內的肉團心,也不是第六意識攀緣外境所分別塵影之心。這一念真心在時間上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無始無終;在空間上橫遍十方,沒有邊際涯畔。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中微塵數量的國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變現的物境。我雖然昏沉迷失本心,生起見思種種煩惱,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專持佛號,決定能生出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對此不再存有疑慮。這就叫相信自己。

蕅益大師這樣的闡述,已經論及到生命的本質問題,也闡述到了佛教根本的世界觀問題,所有佛法最後總結到一句話實際就是“一切唯心造”,用經典上的話來說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是指輪回於六道的眾生所擁有三個不同的生命層次,萬法是指大千世界種種不同,這一切不同的現象,都來自我們的心。這個心一旦清淨,就會生出淨土,一旦污濁,產生見思二惑就會輪回到三界六道中。

“心淨則佛土淨”,如果我們的心中一念清淨,我們的人間也即是淨土。螺髻梵王在維摩會上與捨利弗問答。《維摩經·佛國品》中螺髻梵王對捨利弗說:“不要認為世尊的佛土不清淨,我看見釋迦牟尼的佛土,清淨如自在天宮。”捨利弗說:“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充滿了污穢和丑惡”。螺髻梵王說:“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所以見此土不清淨。捨利弗!菩薩平等看待一切眾生,內心清淨。只要開發了佛的平等智慧,就能看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裝飾。淨心誡觀說:“德如螺髻梵,到處是西方。”

第二、信他

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信他,就是相信佛陀所說為實,為什麼呢?蕅益大師說:

相信釋迦牟尼佛決不會說騙人的話,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願願真誠,絕無虛發,六方諸佛乃至十方恆河沙一切諸佛都伸出廣長舌相,異口同聲贊歎,句句真實。我們信奉諸佛的真實教誨,決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存有疑惑。這就叫信他。

為了證明一個事實的存在,佛教的論理學叫做因明,它提出了現量、比量、聖教量三個概念。現量是我們感官能夠直接感覺得到的,用不著意識思索就能夠直覺親證到的,如眼耳鼻舌身五識可以分別出色聲香味觸五塵。比量是比度而知,如遠見煙就知道彼處有火,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道裡面有人。聖教量又名聖言量,是因為有聖人的言教才知道的道理。

佛陀所說的言教就是聖教量,因為我們的感官無法直接感覺得到,也不能通過比量得出事實是否真實存在,這個時候就只能相信佛陀不會欺騙我們,他所說一定是誠實之言。相信聖教量,死心踏地念佛,一旦往生極樂,一生成佛,到那時就親證佛言不虛了。

第三、信因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

信因,就是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蕅益大師說:

深信散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尚且能做成佛的種子,何況一心不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哪有不往生西方淨土的道理呢?這就叫信因。

三界六道都是一念不同而形成,有善因就生三善道,有惡因就生三惡道,有什麼樣的前因就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有念佛的前因,那麼就必定有成佛的果。散心稱名,例如樵夫因畏虎而念“南無佛”而去除畏懼,得到平安,後世因不為善,經過很長時間受苦,但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還是得度了。現在我們一心不亂念佛,那與散心念佛就有天壤之別了,其成佛時間與散心念佛也截然不同了,往生西方極樂還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第四、信果

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信果,就是相信好人一定有好報的道理,因果不爽。蕅益大師說:

深信西方淨土諸上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都是從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猶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隨有形體,鑼鼓敲響必定有聲音一樣,功夫一定不會白費。這就叫信果。

念佛時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就是念佛三昧,三昧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因為正念在心,離開各種私心雜念,所以就能夠生出淨土。眾生因為私心雜念太多,所以就只能在六道中輪回。這些雜念若有上品善念則在天道,中品善念則在人道,下品善念則生阿修羅道。西方淨土全因念佛正因而來,所以就不會再有輪回,一生成佛。

第五、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事,就是相信在十萬億佛土外有極樂世界存在的事實,不是寓言和神話。蕅益大師說:

深信今天心中一念不可窮盡,依心所顯現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在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最為清淨莊嚴,不同於莊子虛構的寓言。這就叫信事。

既然三界六道唯心而造,那麼真正的淨土也來源於我們心中,既然來源於我們心中,那麼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西方淨土也就理所當然了。釋迦牟尼說:“從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從唯心淨土的道理來看,這是實話,而不是神話。對於釋迦牟尼佛來說,他的世界就在我們人類,那麼他的淨土也在人類世界。可佛陀眼中的娑婆世界是淨土,而我們眼中的娑婆世界卻並非淨土,這是清淨心和非清淨心的區別而形成的。

第六、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信理,就是相信西方淨土的物質世界也並非真實存在,而是來源於我們的心中。 蕅益大師說:

深信距離本土十萬億佛土之遙的西方淨土,其實並未超出在我現今的一念心性之外,因為我現前的一念心性廣大周遍,其大無外。又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與正報、阿彌陀佛教主與其賢聖伴侶諸上善人,都是我現前一念心性中所顯現的影像。全體的事相即是真如理體,萬物的虛妄相就是真性,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他人與外境都是自己。我的心性遍布一切法界,佛的心性也遍布一切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性也同樣遍布一切法界。譬如一室內有千盞燈,每盞燈發的光互相滲透遍滿,重重交相含攝,彼此不相妨礙。這就叫信理。

信理是一種最高境界,從理上來說,我們眼前的世界也是西方淨土,並非需要離開娑婆世界去尋找另外的西方世界。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他所居住的就是淨土。所以從“信理”這麼一個道理出發,我們很多高僧大德提出建立“人間淨土”和“人間佛教”的理想。只要我們相信心淨則土淨,又何必捨近求遠,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既然菩提不離開眾生,那麼我們在三界六道正好普渡眾生而成佛道,離開眾生是不能成佛的,所以建立了“人間淨土”和“人間佛教”,西方淨土也就在我們眼前。

然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不能因為“信理”就否定了“信事”,理與事是相互依存的,是辯證統一的。不僅理事圓融、自他也是圓融的。因為有理就必有事,有自就必有他。相信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相信自己此一心念與佛無異,所以也就應該相信自己就是佛,相信自己不離開娑婆世界也能成就淨土。從“信自”可以延伸到“信理”。既然淨土不出於我一念之外,一切淨土都是唯心所造,那麼西方淨土怎麼就不存在呢?所以從“信他”可以延伸到“信事”,西方淨土也並非離開我們一念之外,它的存在是事實,不是寓言和神話。

信因與信果也可聯系起來看,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了西方淨土,這是前因,從信理來講不離一心,從信他來講,阿彌陀佛的心與眾生心沒有區別,既然阿彌陀佛以淨心成就了淨土,那麼若我們的心與阿彌陀佛相應,怎麼就不能成就淨土呢?所以念佛讓我心清淨是因,往生極樂淨土是果。自他、因果、事理既可分開解釋,也是相互圓融的。若把六信截然分開,必然有失偏頗,甚至會成為邪見邪說。(未完待續)

 

上一篇:能弘法師:淡泊
下一篇:能弘法師:慎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