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方廣锠教授:《曲肱齋全集》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曲肱齋全集》序

方廣锠

宗教文化出版社擬出版陳健民先生的《曲肱齋全集》,約我寫一篇序。我答應了。

對陳健民這個名字,我並不生疏。1997年7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佛教禅定》;1998年11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傳記——陳浩望撰《佛學泰斗陳健民》。這兩本書現在就在我的書架上。我有一個習慣,新書入手,先翻翻,大致知道一個梗概。興趣較大就看一遍,興趣不大就放一邊。看一遍的屬於學習,放一邊的屬於備查。關於陳健民的兩本書就屬於興趣較大之列。

作為一個佛教研究者,為什麼會對陳健民感興趣?就我而言,主要出於如下幾點:

第一、我從印度佛教著手,開始學習佛教。學到密教,學不下去了。密教的一系列問題,經籍中、書本上都含含糊糊,令我恍恍惚惚。設法找人求教,有人告訴我三脈。態度神神秘秘,講時欲言又止。後來看《密宗道次第廣論》,才大致建立一點輪廓。再後來,對密教的知識逐漸積累,總算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但對它的宗教修習部分,還是不很清楚。因為不同的書籍,說法不同。好奇心,或者說求知欲,應該是人的天性。別人越說是秘密,自己就越想知道它的底細。既然這麼多人都說陳健民的修習如何好,那我自然產生興趣,一則通過他來檢驗我以前所學的知識;一則用我學過的知識來檢驗他。

第二、宗教不僅有理論,還有實修。研究宗教而不知道實修,不承認實修,也就不可能真正研究好宗教。宗教實修有各種形態。禅宗認為,擔水砍柴,都是修道。但密教,特別是瑜伽修習,那完全是另一種路子。我曾經在拙作《印度禅》一書的跋中這樣說:“我對瑜伽雖然不能說完全不熟悉,但起碼是不太熟悉。更正確地講,應該說對其中的有些部分比較熟悉;而對其中的另一些部分則知之不多;至於實修部分,雖然從門外窺望過,但畢竟至今仍然站在門外。”密教實修,過去是不允許別人從門外窺望的。現在佛教瑜伽士陳健民先生公開舉辦展覽會,我自然要從容浏覽一番。

第三、作為一個與佛教有了二十多年因緣的佛教研究者,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佛教研究,也希望當今中國的佛教能夠健康地發展。佛教要能夠健康發展,需要有應時應機的理論、應時應機的修證方法以及應時應機的行為規范。我曾經撰文指出,修證法門的缺位,造成當前的“出離漢傳佛教現象”。而“到印度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中去尋求新的修持方法,以為漢傳佛教進一步發展的營養”,可以是解決修證法門缺位的途徑之一(參見拙作《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的走向》,載《法音》,2001年第9期)。藍吉富先生評論說:“在古代,密宗一向是西藏、蒙古佛教徒的專業,而為漢地所不熟谙。而陳先生恐怕是有史以來的漢人中,對密宗理論與實踐,下過最深功夫的一位。……陳先生是在密宗、禅宗、淨土、華嚴四方面的理論與實踐,都有獨特見解的現代研究者。雖然這些觀點並不一定能完全被人接受,但是他的創發性看法是值得贊歎的。”(藍吉富:《旅美佛教瑜伽士陳健民先生》,載《曲肱齋全集總目錄》,台灣圓明出版社)我個人以為,陳健民先生一生的宗教實踐,可以看作是20世紀漢傳佛教對密宗諸派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與研究。故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我們都應該尊重他的經歷,重視他的探索。

為了寫這篇序言,我用兩、三天的時間把《曲肱齋全集》翻了一遍。內容之豐富,在意料中,也在意料外。但僅僅是簡單的浏覽,不可能對該書做出全面的評價;就我個人的學力、水平而言,也不足以對這部著作做出中肯的評判。應該說,這是一部需要學習、需要研究的著作。這一類的學習與研究,實際上已經開始。它也許會帶來中國歷史上的第五次漢藏佛教交流的高潮;也許結果完全相反,為漢傳佛教開辟一條完全不同的新路。佛教講因緣,在這個問題上,諸種因緣將怎樣匯聚,又怎樣發展,現在還不能看得很清楚。我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20世紀是西方文明全面勝利的世紀。但文化的傳播從來是雙向的,20世紀也是中國佛教(包括藏傳佛教)開始走向世界的世紀。1972年後,陳健民先生一直在西方傳播佛教。《曲肱齋全集》中的《耶稣教五聖尊息法火供儀軌》,可以說代表了陳先生力圖調和佛教與基督教的努力。這一努力既是陳先生在西方傳教的需要,其中也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烙印。佛教將怎樣在西方傳播?或者說西方的佛教將沿著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前進?我也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2002年3月24日於太陽宮西

 

上一篇:妙量法師:臨終成功助念往生開示
下一篇:妙量法師:藁城妙量念佛堂佛七開示 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